本帖最后由 Mr.Meng 于 2018-5-22 17:41 编辑
First
从人类五感的角度出发无非就是:形、声、闻、味、触,即对应着: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厂商在研发产品的时候无疑就是想给玩家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罢了,既然想做到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么就要在视觉和听觉上下一番功夫,目前大部分产品的销售还是线上销售以及玩家之间的口碑相传,所以触觉方面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产品体验可以稍微排在视觉之后,视觉在人类的五感中可以说是排行第一位的,无论是在选购产品还是择友时,第一感受都是很重要的,说的好听叫一见钟情,说的实在点就叫见色起意,例如当时我在网上看到一张紫禅键帽的图片,可以说是让我朝思暮想了好多天,最终还是拿下了它,人类喜欢美丽的事物这是几千万年几亿年基因进化的结果,虽然每个人对美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好比DIY电脑圈,有人喜欢全机箱RGB杀马特风格,有人喜欢金属风格走管,有人喜欢简洁LOGO等效突显气质,摄影又有人喜欢莱卡等毒德大学的刀锐奶化,亦有人喜欢蔡司的极致光学,音频有人听听动次打次就好,有人喜欢女毒声,有人喜欢重金属,无论他们选择哪种,都是为了心中那份美感,秉承着孔孟之道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所以不要以自己的喜好去评价甚至批判别人的选择。
Second
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你一种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的感受,一个游戏做的好与坏就看玩家是否沉迷于此游戏就可以,当然这里指的是大多数玩家,好的游戏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甚至热门的游戏可以成为一种现象,例如早期的传奇、CS、DOTA,DNF、CF,如今的LOL、吃鸡等等……有些可能在你看来并不是一款好的游戏你并不会去玩,可是你感保证没有从网上或者与朋友的交谈中听到过这些游戏吗?这些游戏或许做的并不好,但不得不承认他们是最成功的游戏,火的游戏不一定好,好的游戏又不一定火,在游戏引擎不断进化的时代,从早期的2D平面卷轴游戏到如今的3A大作乃至于VR/AR等游戏,游戏厂商都在为玩家的游戏体验不断的努力着,他们通过震撼的游戏视觉特效,声音特效让你感受到他们的努力,竭尽全力的带给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单单靠游戏厂商的努力,无论做的多好,在你不使用任何音频播放设备、用着一个色差严重的显示设备的时候,他们的努力都是白费的,渐渐在游戏兴起的这个大环境下,外设领域也渐渐形成了单独的游戏外设领域,外设厂商又通过各式各样的耳机、键盘、鼠标、手柄等设备尽力的还原游戏中的环境,现在无疑又多了一种光影效果,这些都是外设领域进步的表现,不要过早的去否定,具体是否会被市场认可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灯效与沉浸式体验
我与大多数玩家一样,一开的时候完全抵抗不了“灯”的诱惑,所以我第一件游戏外设产品就是雷蛇的地狱狂蛇,只冲着当年CF漫山遍野的Razer广告,以及当时简直装13不要不要的绿色三蛇logo,不得不佩服雷蛇在LOGO设计以及颜色的运用,即是现在看来也是完全不过时的设计,而三大厂中的罗技也算是占了一个蓝色,罗技的LOGO在启动G系列产品线时也重新设计了一下,更加扁平化了,赛睿logo只是重新排了下版,赛睿却没有一个自己颜色,橙色运用的倒是比较多,例如当年的大轮胎、西伯利亚的狂热支持、sensei raw也有几个橙色logo。灯效无论是在外设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例如奔驰的氛围灯、奥迪玩出花的大灯、咖啡馆里的灯光运用、根据时间调整的床头灯等,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灯效运用,数码产品用的蓝色灯光显得十分静谧,咖啡厅里暖色的灯光让人很放松,熟食店里红色的灯光映照在食物上可以让食物看起来更新鲜,红色的警报灯更具有侵略性,让你第一时间警觉起来,电竞赛场的高对比度灯光又让人热血沸腾,其实人类对于光线的变化非常敏感,所以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被这些光效影响着,其实这些灯效又何尝不是一种沉浸式体验呢?
(LOL S7总决赛赛场)
(外星人与希尔顿合作的2k一晚的游戏房间)
说着说着又要说回“沉浸式体验”这一词,最近在论至少3次谈过这一词了,既然是外设论坛,那我们就来谈游戏谈外设,不知多少有过因为剧情而泪流满面的情况?亦或者因游戏而体会到战争的可怕,和平的难能可贵?本人玩过的游戏可以说是不在少数,从小时候偷上网吧知道了CS1.5,后来家里有一个配置不怎么样的神州笔记本(当时不懂,已经不知道什么配置了,就知道是双核的),陆陆续续的去买DB光盘,接触到了三角洲部队、COD4、荣誉勋章、极品飞车balabala一堆游戏,渐渐的沉迷于COD的剧情,喜欢COD5的跳伞,喜欢141特遣队,喜欢幽灵,偶尔也会为游戏里的人物逝去而感到悲伤,不过后来玩的游戏多了,渐渐的也没什么感觉了,仿佛变成了一个旁观者,直到16年下半年的《BF1》的发布,这款游戏真的有毒,如果是首发的时候,我一定拉着你们去体验一下,可现在因WG搞的已经没有什么游戏体验了,不过这真的是一款伟大的游戏,注意,是伟大的游戏!EA这家破公司虽然坑死不少的工作室,包括小时候玩的红色警戒那家工作室,DICE为什么可以在EA手下活到现在他们在《BF1》中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震撼,虽然之前也玩过《BF》234等版本(BF最初叫1942,后来发布的叫2一直到4,最新发布的叫BF1),其他几代带给我的震撼更来源于装备等高科技设备,而不是游戏本身,所以那时候一直是一个COD粉丝,到后来COD打到外太空的时候(简直不想玩了,太扯了),BF系列却不按常理出牌,人家发布了一战,实在是干的漂亮,实在是不知道BF拿不动刀了还是COD飘了,当时的玩家口碑基本是这样的,如下图:
一款游戏是否能给你带来沉浸式体验还是要看厂商的,例如正常人永远不可能在看《猫和老鼠》的时候为Jerry捏汗,之所以说《BF1》是一款伟大的游戏,因为很多玩家,包括一起玩耍的朋友等,在玩BF的时候都说可以感受到仿佛自己置身于战场之中,子弹从你的耳边呼啸而过,冲锋时候的呐喊,突刺刀刀入肉的感觉,爆炸的晃动效果,坦克的轰隆声等,这些都是需要厂商一点一点去调试的,当然光是音效是不可能做到如此效果的,BF的画面画风可以说是很鸡贼,通过破坏后的建筑物、烧毁的树木、泥地上的车印、一望无际的沙漠,把战场的氛围简直渲染到极致,再通过战地系列拿手的多人大战场,利用玩家间的厮杀,搭配寒霜3引擎的建筑物破坏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战争的惨烈,这不是COD中单兵英雄主义就可以表现出来的,之前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答案,刚才搜了一下已经找不到了,有一个类似的答案:EA最NB的地方在于利用了玩家们追求打赢一局游戏而无所畏惧的心理重现了一战的恐怖与癫狂,我见过喷着火冒着烟的飞机撞击敌军单位,也见过一堆人不要命的扑到坦克前去贴雷,最后只有很少几个能活着回来,这些行为不是玩家自己创造的,这就是历史!所以我继续玩下去了。自从玩了战地1之后才知道什么叫做战争,什么叫做胜利是用人命堆出来的,看着一个一个玩家不怕死的一直在冲锋不断的死在路上,像我们后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人也感觉到了战争的残酷。
我们从后方赶往前线,在简陋的战壕。听说我们的兄弟已经向该死的英军冲去,却又一次又一次的无功而返,开枪声不绝于耳,四周的火焰在我身旁飞舞,战场的浮土弄脏了我的鞋子。进攻!向前突进!我们不能后退!战友一个个倒下,我们仍没攻下这里,剩下的士兵躲在敌方战壕里,等待着我们的是,自己人的炮击 现在看这段文字依旧可以回想起那一场游戏,让我热泪盈眶的游戏在一场山地战中60多人都像疯了一样在打一个据点,玩家不断的死了又复活,空中飞机扔下炸弹呼啸而过,后面敌机紧追不舍,玩家不断的冲进地堡,里面的玩家也拼命的扫射,毒气、燃烧弹、手雷拼命的往外扔,可是所有人还是拼命的冲,明知进去十死无生,会拉低自己的KDA,可大家还是义无反顾,为的就是抢下这个据点才有可能拉开紧追不舍的分数,玩家们就像上段文字中所谓的“癫狂”也就不过如此吧。打完那一局游戏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起组队的几人也都没有立刻再开另一局,如果说什么是沉浸式体验,那么这局游戏中的64个人才有发言权吧,上述文字中的情况,在我半年的战地1生涯中几乎都看到了,真的就是为了像我们后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人也感觉到了战争的残酷。
End
这一期的问题是:沉浸式体验还是华而不实,你认为外设的灯效是否重要?
沉浸式体验绝对不是华而不实,它可以给你带来极致的游戏体验,这种体验不是一款简简单单游戏就可以带给你的,而是需要一个舒适的环境,一套良好的游戏外设,一台可以近乎完美运行市面上主流游戏的电脑相互之间搭配得到的一种效果,或许并不是每一款游戏,亦或者每一场游戏都可以带给你震撼,但震撼只需一次,每一次都带来震撼的话那就是惊吓了,一个完美的游戏环境可以带给你真正的沉浸式游戏体验,这会让你觉得投入的每一分钱都是值得的。
我觉得灯效要分为灯和效果,还是不要混为一谈为好,灯的重要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对玩家感官上的提升,还是对于产品的附加价值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而效果也要分几种,那种瞎眼的杀马特不配称为灯效,有价值的灯效以罗技为例,关于罗技的灯效有所认识的时候还是朋友的G502+G633+G910,搭配罗技的驱动在玩守望先锋以及战地的时候,自动识别玩家所玩的游戏,根据游戏的不同改变功能键的颜色,在玩家阵亡的时候鼠标、键盘以及耳机灯会渐渐变成白色,搭配战地里的黑白画面简直绝配,想象一样搭配G560音响的灯效,甚至罗技开放了灯效接口,罗技或者市面上其他灯具厂商一起合作,打造联动的灯效的效果,根据游戏中的画面改变氛围灯颜色,例如烈焰的跳动橘红色效果、阵亡后的亮度慢慢降低……这样的效果一定非常震撼,想起一个朋友在打CF时候身子不停的晃,打PUBG时人物倾斜自己也歪头,感觉这样的玩家在这样的灯效氛围下怕是容易太过激动直接住院了 。
目前外设领域已经渐渐的脱离的最初期的大、亮、炫的七彩跑马灯 R G B 时代,例如duck9008等为代表,如果说早期的IE3.0时代就像是文艺复兴,那么雷蛇就引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然而ROG却是玩的最6的,一个败家之眼灯就贵几百几千大洋,现在已经开启低调奢华有内涵的高逼格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各大厂商也在加紧脚步在搞各种设备的联动效果,国内的厂商却还在路边玩泥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