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锐龙平台引发的装机潮蔓延挺广的啊,各种做后期的朋友都考虑直接换锐龙了,最近刚好帮忙装一套微星 X370 GAMING PRO CARBON+R7 1700X+猫头鹰D15的组合,装机之于顺便评测下微星 X370 GAMING PRO CARBON这块锐龙平台的主板(网上资料实在有点少),顺便实战超下4G体验。 外观微星X370 GAMING PRO CARBON定位应该属于次顶级型的主板,价位介于1K-2K之间,比自家的X370 KRAIT GAMING稍贵一点(实际成交价其实比JD价格低不少),不过也增多了点功能及设定。同样Intel平台也有Z270的对应型号,设计上面两者几乎一样。 RGB(81, 136, 166)">
这一代的包装风格其实主要就是要体现”RGB“灯光元素
毕竟是CARBON,所以主板外观设计相较KRAIT系列反倒低调不少,外观主体以哑光黑搭配银色为主。而为了相应CARBON主体,所以散热片上面的纹路也都已经CARBON纹路为主。
标准的ATX大板版型
供电部分相较KRAIT略有加成,变为了11相数字供电,IO上面也CARBON散热铠甲
传统数据区域,PCIe插槽依旧有金属马甲加成。不够让我比较意外的其实是居然有两个M.2 SSD口,要知道X370市面普遍的板型都是单M.2 SSD插槽,甚至是高端旗舰板。另外依旧有附带一个M.2 SSD的散热片这个不错,不过可惜也只有一片,要是两片就好了,毕竟不少高端玩家也会组RAID的。
内存部分也都是金属装甲
SATA口,及贴心设计的转90° USB3.0插线位。
炫光系统附带的延长线,不过我觉得其实最好附带灯带,要不估计很少有玩家会自己单独找能用的灯带。
IO部分,主要就是两个USB3.1口,分别是Type-A跟Type-C口(又想到我那个丢在出租车上的3.1优盘了。。。)
3a平台,R7 1700X+ XFX RX580
安装过程SSD安装,拆掉散热片先安装一片NVMe SSD
套装搭配的R7 1700X (现在市面好像普遍都是套装卖形式)
散热器
猫家最新的D15 SE, 也算目前顶级风冷,哪怕算上一体式水冷来说,都是非改装散热器里面里面的TOP。 而D15的大散热体积高热容设定,也正好应付R7 1700X多核心带来的热量。 当然购买的时候请注意买AM4版本,虽然有不少AM4主板本身支持AM3的散热器开孔。
标配两枚A15风扇,实际只用到了一枚,因为R7 1700X实际热量控制还可以。
虽然市面很多公司都标榜自己是“匠心“,但玩家普遍认为最匠心的猫家卻只认为自己只是”偏执“,这种偏执为猫家的口碑赢得不少美誉。
D15目前来看最大的缺点可能就是高度,哪怕是ATX塔式机箱,不少机箱标榜的兼容性依旧是能塞得下D15及塞不下D15两种。
“炫光系统”在主板的IO装甲上面,音频区域及主板底部都有相应的LED灯,且可以设置各种模式及及颜色;此外如果其他外置的附件也支持这套炫光系统的话(比如赛睿家)可以一起空气灯光效果,个人觉得这种玩法比较适合MOD玩家,或者高端订制主机。
MSI这套炫光系统自定义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且花样繁多
装机前先行安装系统及测试
超频简要叙述下这块板搭配锐龙1700X的几个超频思路吧,感兴趣的新手可以了解下,老鸟自然可以无视。 1,一键超频可用?MSI这板也支持“GAME BOOST“一键超频,预设也比较简单粗暴,开启之后自动超+0.5G,也就是从原始的3.4变为3.9G,不过电压也变为1.45V,比较高。新手要用也行,就是最好试了之后感觉CPU超频这个频率稳定了,开始手动调低到一个稳定的电压,降低功耗热量,也避免高压电子迁移。
2,锐龙平台就用到现在来说,超频说简单也简单(就是频率,电压,后面优化内存),说复杂也复杂(主要是内存优化比较麻烦,且经常超频后方案不稳定要磨合优化) 以我手上这套为例,BIOS其实动到的设置不多,频率直接设定到3.9G,CPU电压:1.35V,内存电压auto,内存频率2666,CPU防掉压开在4档;本来是目标当然是CPU 4G,内存频率3000,不过试了下实在没办法,磨合一晚上大概目前是这个设置,之后可能会优化下电压及内存时序。
3,如何比较有效率的超频?一开始尽量不要CPU跟内存一起超,个人建议内存一开始先设置最低频率,然后单独超CPU,摸清楚CPU体质设定好自己CPU想要超频的目标后再超内存;比如我手上这套,最后摸清楚U体质就是最高稳定到3.9G,所以CPU在设置好3.9G之后,才开在其基础上超内存。 4,不打算超频CPU的话,有无必要再设置?或者买高频内存?还是有必要的,特别是3000+的内存,相对2133频率,在渲染上面时间上面还是有一定的优化,所以哪怕你不超U,也可以考虑把内存稳定在3000频率上。 5,锐龙平台一定要超到4G吗? 以前我也是强迫症,看到别人优秀体质能超到哪个频率,手上的U哪怕电压加到冒烟级别也想上,但实际应用上面个人说真的确实没必要,以锐龙为例,超能网那边有测试,电压超过1.3xv、1.4v之后功耗提升是非常可观的,与其提升那么多电压为了那0.1G,说真的你还不如弄一个相对低压范围(比如锐龙平台尽量还是别超过1.4V)的稳定频率(比如3.7-3.9),获得的稳定性会比你折腾要死强。
主板的灯光系统示意
前面说了,我这套机子最后大概稳定在3.9G,内存2666MHz 8GX2,显卡是XFX讯景的RX580深红版,电源XFXXTR550,SSD Intel 600P,OS Windows 10。下面测试分数也都是在上面这套机子及设置之上 首先是R11.5,3.9G的U也达到了18.71pts
比R11.5更加符合真是渲染场景的Benchmark : Corona Renderer,渲染整个场景的时间耗时2分16秒,比默认频率快了不少。
CPU-Z 1.79
奇点灰烬的CPU测试
passmark test 9.0分数
x265及x264的转码测试
3DMAR系列的测试CPU部分,超频提升了一丢丢
内存测试,不过注意这边内存的频率是2666MHz
国际象棋
SSD部分,是Intel的600P 256G
文明6里面自带的AI测试
室内温度大概26°左右,未开空调情况下,拷机CPU超频满载在D15 SE单风扇静音设置情况下都没超过53°,D15功力可见一斑。 总结锐龙平台普遍体质大概就在4G左右,目前市面正常买到的可能一般都是超个3.7-3.9G,玩家想折腾4G或者4G+就要自己花点心思了,普通人使用的话,个人建议还是玩优化电压然后小超即可,机子打算用来做生产力不折腾的人建议不超U然后设置好内存该有的频率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