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vhan1125 于 2018-8-25 10:13 编辑
表面材料是游戏鼠标应该做好的基本功,但这真的是皮毛。看看这两年受好评的fps游戏的鼠标,在易用性方面还有以下三点是值得让qpad设计师考虑的:
一、无用功能(大家讨论的狙击键\瞄准键为代表)。
如果说使用者是拇指本来就按在那里的使用姿势,那还可以。但对于多数人来说,拇指要往前探才能按,那这个真的没用,射击时手对鼠标的几个操控点,偏差一点都打不准。
二、由上述无用功能带来的重量问题。
如果说适合的重量是A→B这个区间,fps使用者心目中的A,多数是70多到80多,少数人喜欢60多,而能接受的B,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最多是100,所以100克的鼠标偏重了一点,差强人意吧。
三、按键力度影响下的按键总延迟。
先说题外话,论坛技术大神改造引擎,把刷新率提高到8000,那么8000对比1000带来的延迟减小多少?才减少0.875毫秒,换算成秒更直观,减少0.000875秒。仅就这一点的这点提升,都让大家很振奋。不过我不振奋,因为对比按键总延迟来说,实在是忽略不计。
按键总延迟受按键力道形象最大,差出几十毫秒非常正常,相比几十毫秒,前文说到的0.875毫秒就忽略不计了。这几十毫秒影响极为致命,远超前两个因素。现在的FPS游戏中,上天入地类型的不少,鼠标移动一段距离后要突然按下,相差几十毫秒,直接导致移动过量了按键没生效,或者鼠标停住了,目标错开了一个身位!
按键力道相关三个因素——微动触发力量大小、一体上盖的软硬或合理的分体设计、按键坡度大小。
1.微动触发力量大小
微动触发力量大小主要是两个因素决定的------微动本身和对微动的辅助设计。所谓辅助设计,举例说有罗技的按键张力设计和一些鼠标的按键柱上增厚贴片。
2.一体上盖的软硬或合理的分体设计
一体上盖有的软,有的硬,这与厚度和力矩有关。如果是分体设计,设计合理的话,能降低按键力道。
3.按键坡度大小
按键坡度大小一个是影响“力”的作用,另一个是影响手指接触的部位。
这个很少有人提,但我要画个图说一下。
影响“力”的作用,大概意思如图中红线。影响手指接触的部位,大概意思如图中橙色线。如果文字表达不清,可以把自己的鼠标尾部垫起来,把坡度加大,看看手指按键力量和部位的变化。
仅从按键力道说,上述1.2.3.在鼠标上具体有表现:
三个因素都占优势的,以罗技102为例,微动中规中矩但是有辅助的张力设计,分体上盖,按键坡度不陡峭,整体按键力道低,影响小
两个因素占优势的,以罗技402为例,微动没什么特别设计,但分体上盖,按键坡度不陡峭,整体按键延迟还可以;再以华硕evolve为例,一体上盖不占优势,但是微动增加了贴片,算是加强,坡度不陡峭,整体按键延迟还可以。两个因素占优势的例子很多,不一一列举。
一个因素占优势的,以EC为例,主要对比同家族,更能看出问题所在,微动一样硬、一体上盖,但是按键坡度相比FK和ZA不陡峭, 指尖指肚能用上力。
上述因素都不占优势的,那就是FK和ZA了,这两个鼠标在对称范围里,从鸟瞰角度,有极好的外形,但微动硬,没有辅助设计,一体厚壳按键,从侧面看按键坡度太陡峭,导致指尖用力的分力浪费多,或者有时鼠标在手指中挪远了导致指关节发力,综上因素加起来,这2个鼠标成为了按键力道大,整体按键延迟大的代表。如果细心的话,会发现ZA12和FK1按键比ZA13和FK2按键轻松一点,这就符合上边第二条提到的上壳力矩,上壳大一点,力矩大一点,按键就轻松了一点。
我们看看常说三大厂近期推出的鼠标,在按键力道方面有什么新尝试,罗技不用说了,雷蛇的巴塞利斯考虑了分体按键,赛睿的sensei和rival都考虑了分体按键,并且按键坡度都有所平缓。
回头看QX-30,50M的微动没有辅助设计,一体化上壳肯定是比卓威软,看似与sensei raw相当,按键坡度没有卓威ZA FK那么变态但也较为陡峭但,所以在按键延迟方面很可能是可用但不太出色。
说了这么多,易用性这常见三点-----多余设计、重量、按键力道,在qpad设计中并没有着重考虑,所以我觉得厂家没有上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