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eilisan 于 2017-2-20 14:41 编辑
说道光轴,我还是有点想法的,去年剁手一个光耦轴 QPAD KO-70 作为较早购买的用户,如今使用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目前的主力键盘一直是这把。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光轴的一些体验与认知。 点击寿命,热插拔,无金属触点,防水防尘这些优点都是传统机械轴难以做到的。但是理性的看来,轴体之根本还当属手感,其次是质量。 作为一家万年舍不得换模具的‘古板’厂商,在MK-10上的改变着实让我吃惊不小。线条感硬朗的MK-10让人着实喜欢。首款国产轴RGB键盘也是看点十足,但是能有勇气把凯华轴买到那个899的厂家真不多,而QPAD做到了,而且价格一直坚挺。总之是亮点与槽点齐全,极具争议性。 KO-70摒弃掉QPAD传统,这次也是重新的开发出一套模具,只是在模具的完善度上还是一贯的调性,给你一套带着各种接口预留口的外壳,美中稍显不足。键盘从外观上来说硬朗简单。没有太多的值得称道之处,也找不出明显的硬伤。 虽然都是采用的ABS键帽,因为质量的差异,使用体验也有不同。一贯以打油著称的ABS键帽,尤其是黑色都是让人较为头疼。KO-70这套键盘在使用两个月后还没出现打油情况,可能与这两个月天气较冷有关。 同样是黑轴,光耦轴和普通黑轴还是有差别。光耦轴更强调竞技属性,更容易触发。具体表现是压力克数更轻,触发行程更短。两种轴体外观有着很大的区别,光耦轴细小的上盖,轴心面积占比高了许多。 轴体虽然不同但是轴体的轴心是一样的,这点很关键。代表着普通键帽也能安装上使用。 同样是ABS+黑轴,黑爵 AK-33与QPAD KO-70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首先是键帽,KO-70的ABS更加的细腻,磨砂感更强。用了两个月,还没出现打油现象。而AK33光滑的键帽简称打油小能手,汗手的花一天就能给你有的不能看。目前一直在替补席上的常驻军,只是有时想起来的时候把它拿出来看看。 同样材质的键帽两者手感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轴体带来的手感上,这也就是这篇文章我最想分享的关于光耦轴与其他轴体的差异。
当然钢板固定,键帽厚度这些都对手感有着一定细微的影响,目前暂且不提。光耦轴有着自己的敲击风格。与传统黑轴具体表现是触底更清脆,键帽到底时那一声啪的响声听得真切,。相比于AK33细小的声响,确认感明显。触底的顿挫感指腹也是感受实在,AK33更倾向是软绵方向。温文尔雅,声音细小,触底绵柔。当然两种个性不一定分出谁坏谁好。只是你如果是想拿键盘打游戏的话,显然反馈明确的光耦轴更适合。 按键的按压力度,光耦黑轴 70克(樱桃黑 80g)轻了十克,能感受到两个的区别。对于茶轴红轴日益兴起,黑轴这种个性明显的轴体也日益萎靡。较轻的压力克数手指长时间的按压触发的疲累感更小。 血手的青轴看起来就是与QPAD是一家的。外形上的相似度很高。内部的触发结构应该也是一样的。两个的青轴轴心,QPAD显得更加的蓝。血手显得偏绿。 在键盘的风格上两个键盘选择了迥异的方向。血手的金属不规整面板个性鲜明,充斥电竞的嚣张气焰。在键盘面板上的金属倒角切边,铆钉固定和金属折弯都是在网咖键盘上出现的元素,无不宣誓着自己的电竞核心主体。相比于血手的嚣张 QAPD就显得沉稳的多,就外观而言规整的外形人畜无害,公模的外壳显得有点呆板,第一眼至少不会将这与激烈的电竞产生联想。这样古朴的外形也符合QPAD这个北欧厂商一贯的稳重风格。 风格上两者的差异巨大,按键手感上倒是保持了较高统一性。针对电竞的快速触发在轴体的行程上动了手脚。总行程 3.0 ±0.5mm,相比于大众的4.0±0.5mm上手按压触发明显的感觉快了些。刚从普通轴体上切换会有些不适应。打字总有种还没按到底,还没按爽你就没了的感觉。触发上的加快那是手指都能体会到的。最主要是在游戏上的应用,行程缩短,最明显的感觉是操作连贯性,按压即触发,对比一下,能感觉到使用其他键盘上的稍微延迟。只不过这点延迟对于我们普通玩家影响不大,游戏手速要求高需要连续敲击,或者大神流玩家辅助作用当是积极的。 在这给想尝试这种光轴的朋友提个醒,最好是不要选择青轴版。青轴中间的段落感会让缩短的行程体现的格外明显,就像先来踩脚油门再来个急刹车。所以这个青轴,我是着实不习惯。 KO-70键盘随之附送有几种手提可供尝鲜用。没有太深入的体验。用料做工的质量上还是值得肯定的。 这就是作为QPAD最初用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对于光耦轴的一些经验分享。相比于传统轴体有新的亮点。手感变化是一方面,最为主要的我想还是那针对电竞做做出的一些改变。当然光轴的防水泼溅,热插拔也是不容忽视。 最后上两张闪电娃键帽安装在另外两个键盘上的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