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bigheadwy 于 2016-10-18 13:26 编辑
1.大家对酷冷至尊未来的机械键盘产品有什么设计上的建议?
首先,我想谈谈关于今天机械键盘过于“贪色”的问题,这方面酷冷做得很好,我见过的大部分酷冷键盘,都没有过度玩灯,这方面希望还能坚持下去。灯光不应该喧宾夺主。
如果列举一下近两年来PC行业人气最高的硬件产品,那么机械键盘绝对是排名靠前的。经过多年来键盘厂商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媒体不知疲倦地科普,可以说机械键盘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收获季,不仅品牌型号空前繁多,普及率也有了质的飞跃。然而,在热闹非凡的机械键盘宣传资料中,我感觉很多图片和文案似乎都陷入了一个怪圈——RGB彩色背光竟成为了产品的首要亮点。
毫无疑问,宣传肯定是需要重点的,一旦选好了重点,那么其他特色就必须沦为配角一带而过。机械键盘的发展历程我们不去深挖,但近些年来让玩家乐于花更高的价钱购买机械键盘的首要原因肯定是各种色轴的独特手感,其次顶多再加上一个按键无冲突,其他理由相对就比较薄弱了。至于背光,这并不是一项新鲜的技术,而且薄膜键盘一样可以做到。加入背光并不浪费,就算是能熟练盲打的老玩家,在暗光环境中依然会觉得背光很有用。可是,过于丰富、复杂的彩色可变换背光,是不是有些喧宾夺主的味道?
RGB,1600万色,可编程光源,甚至彩色按键……有时候真叫人搞不懂,这些关键词究竟是在宣传键盘,还是在宣传显示器?要知道当年连256色的彩色显示器都足以让PC玩家癫狂了,键盘背光玩那么多花样,难道是要把用户的注意力从显示器拉扯到键盘上么?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作为一名老DIYER,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事实上,无论主角是机械键盘还是传统薄膜键盘,大肆宣扬色彩特性,不管怎样都会给人一种跑偏了的感觉。
说真的,“贪色主义”多多少少反映出键盘厂商对自家产品手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自信,或者说,是对用户辨别能力不够自信。毕竟手感被公认是一门玄学,一旦被归为玄学,要想得到公正的评判就很难了,类似的产品还有耳机。但是,经过大量盲测,只要是对打字、游戏有着强需求的用户,必然可以快速判断出机械键盘的优点,所以宣传还是应该回归本位才好。当然,键盘厂商也有苦衷,手感通过宣传文案无法体现,可是漂亮的照片却符合当代消费者的阅读和审美习惯。先用色彩吸引用户,再用手感留住用户,仔细想来这种曲线思维也是蛮科学的。
其次,我想谈谈关于键线分离的看法。希望酷冷能多推广键线分离的USB键盘,并为下一步推出更强悍的无线机械键盘做铺垫。
今年发生了一件大事,iPhone 7不再提供传统的3.5mm耳机接口,这一条所有人都猜对了。不过,接下来又该用什么耳机呢?9月8日凌晨的发布会上,苹果给出的答案是蓝牙耳机AirPods,这款新耳机秉承了苹果产品的高贵特性,同时也是苹果首次官方认可无线耳机的品质。至于随机附送的Lighting接口EarPods和耳机插孔转接头,都只是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在过去好几个月的时间里,很多人都对苹果取消传统耳机接口这件事颇有微词,原因涉及到影响老设备的兼容性、变相提高成本等等,但既然送了新耳机和转接头,这些问题基本上也不成其为问题了。接口减少的硬伤之一是功能冲突,边充电边听歌的难题加大了,去年新款Macbook全身只有一个USB接口,从而也引发了类似的争议。与其解释周旋,不如激进变革,此次苹果的态度已经很明显:向前看,大力促进无线耳机的普及。
取消3.5mm耳机接口并不是苹果一家公司的态度,除了已经推出USB Type-C耳机方案的乐视,英特尔也在不遗余力地打造全新音频标准。在8月的IDF大会上,英特尔预计USB Audio Device Class 2.0音频标准最快将在今年第四季度上线,对设备认证和电源管理都作出了规范性要求。更早时候,谷歌在安卓5.0时就已经在系统中原生添加了对USB接口输出音频的驱动支持,所以理论上只要硬件未做阉割,所有安卓5.0以上手机都能支持USB接口输出数字音频信号。然而,仅仅以音质提升为卖点,其实很难推动音频信号传输方式的变革,毕竟更改接口是一项劳师动众的工程,整个音频产业链当中的所有企业都得作出调整,一种线缆更改为另一种线缆,真的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么?换种提法,这是不是终极目标前的一条弯路呢?
无线耳机音质不如有线耳机,但两者的差距正在日渐缩小,临界点终有一天会被突破。论便利性,无线耳机的好处就太多了,手机用户的感受还不那么明显,因为手机一般是不离身的,而PC玩家就经常被有线耳机“焊死”在座位上。一旦想起身接个电话或喝水什么的,都得先取下耳机,十分麻烦,万一忘记,运气不好就会造成硬件损坏,如此强烈的束缚感竟然持续了那么长时间,唯一的瓶颈就在于音质了,当然续航问题也是存在的,只是没那么突出。从蓝牙耳机到2.4GHz耳机,甚至Wi-Fi耳机,都在近几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技术越来越强,占有率却未见明显提升,与其说是用户的耳朵太灵敏,倒不如说是无线耳机的观念还没能深入人心。客观而言,普通人听觉远不如视觉敏锐,“木耳”是很常见的,不信的话可以多来几次盲测试试。
苹果是非常在乎用户体验的企业,既然苹果已经开始建议用户使用无线耳机,说明无线耳机的技术足够成熟了。Lighting耳机,USB耳机,这些都是过渡产品,最终都是无线的天下。那么,英特尔和乐视努力研发的USB音频就毫无用武之地了吗?倒也未必。传统音频接口传输模拟信号,这使得有线耳机和无线耳机必须成为“二选一”的产品,阻碍了更多人体验无线耳机的动力和机会。如果是USB接口,两端均可拔插的线缆,以及声卡集成在耳机内部,使USB耳机得以有机会往有线、无线双模结构发展。看似浪费的双模结构,其实是促进无线的捷径。看看笔记本的发展历程吧,十年前外接电源和有线网络还是必需的,可电池技术和无线网络就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今天很多笔记本已经可以在彻底无线的条件下完成整个工作日的使用需求,Macbook敢只留一个接口也建基于这样的变化。要是键盘、鼠标、耳机都能适当提升成本,普及双模产品,量上去了,才能更好地解决无线技术在性能、体验方面的不足。
所以,手机和PC陆续取消3.5mm接口,我看到的不是Lighting和USB的机会,而是彻底无线化的希望。
第三,酷冷目前的产品主要还是以Cherry轴为主,这样限制了产品的多元化,希望下一步还能推出200~400元区间段的国产轴键盘,进一步促进机械键盘的普及。
在越来越多的轻度用户被手机、平板分流的今天,PC要留住玩家的心,核心价值已不再拘泥于性能,还包括现阶段移动设备无法实现的视觉效果与操作方式。于是,在独显与SSD持续火爆的基础上,近两年新形态显示器和机械键盘也备受关注,发展势头非常迅猛。2016年已经走完一半了,我们看到机械键盘的市占率依旧在稳步上升,其格局很像SSD大面积取代机械硬盘的景象。尽管如此,目前看来机械键盘相较SSD还缺少了一些必胜元素,倘若要想迈入更宽广的快车道,产业结构就得作出一些调整。仔细想来,如果玩家们过分看重原厂轴,长远来看对机械键盘走向普及其实是弊大于利的。
原厂轴即Cherry MX机械轴,现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机械键盘开关,市面上高端产品均以Cherry MX轴为主打卖点。凡是对机械键盘有点研究的玩家,都对黑轴、红轴、茶轴和青轴的细微差异耳熟能详,就算是盲测也能轻松过关,这可比分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容易多了。所以,机械键盘的手感并不是一门玄学,各种轴体各具特色,绝不混淆。然而,说它是一门玄学也不为过,为什么呢?因为要是再细问一下究竟哪种轴体适合写作,哪种轴体适合游戏,不同玩家给出的回复定是五花八门,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从这个角度看,机械键盘手感胜过薄膜键盘是不争的事实,可是对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仔细研究各个轴体的区别是没有必要的。Cherry MX轴虽好,却在顺应专业玩家喜好的基础上,远远超出了数量巨大的普通用户的真实需求。
这就引发了第二个问题:CherryMX轴太贵了!当然,对于重度玩家来说千儿八百的价格不算什么,每天靠键盘谋生的人士也不会觉得心痛,但如果要让更多对键盘不那么在意的用户投身机械键盘阵营,那么Cherry MX轴的高成本就无法回避了。键盘厂商也陷入了怪圈,要是采用Cherry MX轴又保证卓越的整体品质,肯定价格高,买者少;要是用了Cherry MX轴又打出平易近人的招牌,大家又会担心做工差、瑕疵多,一般情况下事实也是如此。这样一来,Cherry MX轴在带来光环的同时,也免不了产生同质化的阴影,键盘厂商难道都得像主板厂商那样,默默地为上游企业打工?在Cherry MX轴的笼罩下,键盘品牌的价值被严重淡化,附加值无从谈起,显然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主板只剩下两家巨头且都活得不太滋润,这就是鲜活的例证。
第三个问题也很现实:产能如何保证?Cherry只是一家生产制造商,而非ARM那样的标准提供者,那么CherryMX轴的总产量就得受制于Cherry工厂的规模。机械键盘市场继续扩大,Cherry MX轴出现供不应求现象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这里说个题外话,小米5手机销量不及预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高通820的数量有限使得小米5遭遇了严重的产能难题。反观华为,高端机型全部采用自主处理器,所以只要需求存在就不用担心断档。在不久的将来,如果各个品牌的机械键盘都以Cherry MX轴为首要卖点,难免不会出现产能力不从心的窘境。平心而论,轴体的研发难度和技术门槛,终归还是远不如处理器吧。
原厂轴现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SSD发展早期的SLC现象。没错,SLC闪存芯片,以及PCIe接口,这些都是SSD高速又长寿的重要指标,可是SSD最终并不是凭借这两项指标打败机械硬盘的。如今,TLC大行其道,SATA 3.0接口仍是主流,技术的适量提升与价格的平易近人才是产品走向普及的必要条件。联想到机械键盘,Cherry MX轴目前的地位,也许就很像SLC,东西是好,却背离了普通用户的真实需求。机械键盘的市场潜力还很大,接下来亟待开发的新兴用户群体并不要求轴体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只要明显胜过薄膜键盘就行。因此,凯华轴,冠泰轴,欧姆龙轴,还有一些知名键盘厂商自主开发的机械轴,百花齐放的时代就要来了。
总而言之,Cherry MX轴在为机械键盘建立形象的初期阶段功不可没,但无法凭一己之力担当机械键盘像SSD那样从根本上颠覆整个产业的重任。玩家过度倚重原厂轴,厂商过度依赖原厂轴,这些都是特定时期的特定现象。原厂轴依旧是高品质的保证,却不是机械键盘的代名词,当原厂轴渐渐变得小众和高价,机械键盘的时代才真正来临了。
2.对我们的Master系列新品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首先,就耳机而言,我在前面提到的键线分离从而迈向无线化的观点,既适用于键盘,更适用于耳机。毕竟,对于PC玩家来说,耳机的线缆带来的麻烦确实更明显一些,如同枷锁,必须革命。无线耳机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方面做好了,比单纯的耳机本身重要得多。
其次,酷冷有必要加强电竞领域的宣传,这方面钛度、金士顿都在抢占风口,占据头条,酷冷的产品元素、设计理念、品牌精神,都符合电竞的需求,甚至考虑做曲面屏144Hz电竞显示器,也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新品之路。
第三,我从2001年开始用酷冷风扇,15年来用过不少酷冷产品了,感觉酷冷目前缺乏一个统一的宣传口号,也没有稳定的粉丝群,不同产品之间的协同效应比较薄弱。因此,酷冷在营销策略上应该尽量整合,各个产品线不要各自为政,尽可能同镜、同文、同项目、同事件,凝聚合力,单打独斗太辛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