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测]
强烈到极致的手感!CODE Keyboard绿轴机械键盘使用心得。
17
68208
楼主

本人外设爱好者,鼠标、垫子、键盘、耳机、硬件都有涉猎。尤其钟爱键盘,也可能是工作的关系,1天也离不开键盘。今天在此,给大家分享一款相对来说冷门的键盘和稀有轴体的使用感受。开文之前,先在此做个声明:本人为纯爱好者,非商家,非枪手,非所谓的托,键盘为个人购买使用,发文仅为分享个人使用感受,文中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不喜勿喷。下面进入正题。
CODE Keyboard这款键盘,是来自于WASD Keyboard的一款成品键盘。WASD本身是美国一个定制品牌,因为没用过它的其他键盘,所以这里对WASD的键盘不做过多评价,只说说这款CODE Keyboard。CODE顾名思义是代码的意思,这款键盘的联合创始人是一个码农,下面我说下这款键盘的来历,以下两段话摘自网站文章。
问答社区 Stack OverFlow 的联合创始人杰夫·阿特伍德(Jeff Atwood)决定设计一款键盘,他的开场白很有意思:“如果你是 Elon Musk,Hacker News 的守护神,那么你会造一部电力汽车,还有火箭。然后还计划搞搞 Hyperloop。我的梦想就比较谦虚。我决定造一副键盘。”
是这样的,他说:“我换了不下 6 款很贵的机械键盘了,我从未满意过:没有背光,很丑,糟糕的设计以及缺失基本的功能,比如没有媒体快捷键等等。”于是 2012 年时,阿特伍德联系了设计、制造 WASD Keyboard 的韦曼·邝,希望和他一起合作推出一款“真正牛逼的机械键盘”。
现在大家已经对CODE Keyboard有了初步解了,那么再说说我为什么买这款键盘。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程序员,可能根本不会考虑这种所谓的码农键盘。而我起初买它的理由是,不管我是不是个程序员,我真实的目的是想找一款做工好、cherry原装绿轴、大键平衡杆的104键盘。换句话说想找一个Filco的绿轴版,无奈没有。几经挑选,最符合我的要求的只有这把CODE Keyboard。虽然它也有让我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有灯,后面我会说明我挑选键盘的几大标准。虽然WASD定制可以支持没灯的平衡杆绿轴,但是英文水平有限,加上定制需要时间等等,还是决定入一款成品。
这把CODE Keyboard我是从美亚入手的,经过转运,几经周折,到手时间大概将近一个月。价格是170刀,加上运费200,所幸没被税到手价格大概1300人民币左右。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说一说这把键盘。
包装和配件:非常简约的白色纸盒包装,非密封,键盘用简单的塑料薄纸包着,一个USB转PS2接头,一条键盘线(键盘和线可分离),一个WASD的拔键器,一份极其简易的全英文说明书。稀少的配件和简约的包装,更让人把一切期望和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键盘上。
键盘做工:听闻WASD做工比FILCO还好,在这里我小小的吐个槽,也可能是我从美亚买的是箱底货,键盘到手后,键盘拿出来后在键盘上有些碎碎的白色粉末状灰尘,也可能是纸屑吧,并不多,键盘盘体还略有点脏,不知道是不是长时间放置的缘故。虽然有点脏,让我对键盘有了些吐槽,再看下做工,还是蛮扎实厚重的感觉,键盘背部有可分左右的卡线槽,键盘底部防滑垫,这些常规设计还算全。也可能为了简约风,键盘右上角三个指示灯用了非常细小3个小白点。键盘有7档背光亮度可以调节,背光为白色,这里我要说的是这把键盘的第二个槽点,就是背光不均匀,虽然是纯白光,但是有些按键白光发黄,而且这种情况我和另外一位爱好者确认过,貌似他那把也有,看来是通病,看来这灯做的不专业啊,得和众位灯厂好好学学。不过还好就是偏黄不严重,还是可以接受的。键帽为标准的OEM高度,材质为ABS,手指贴合度做的相当好,不输FILCO,虽然3个月肯定油,但是油了以后的手感没有受到过多的影响。总的来说,做工还是很不错的,无奈就是灯有点不尽人意。
键盘手感:重头戏来了,先介绍下绿轴,绿轴为重青轴,和青轴一样为2段轴体,有强烈的段落感。说通俗点绿轴大概等于黑轴+青轴,青轴的段落感和是声音加上黑轴的弹性,所以过去有些青轴键盘的大键为了解决肉的问题用绿轴做大键来增加弹性。这把键盘在出场时是自带消音圈的,每个按键下面都自带了消音圈,消音圈这个东西呢我在这里不做过多介绍,装了消音圈的CODE Keyboard给我的感觉是有点像奶轴,声音小了,力度还在,键程短了,弹性更能体现出来。声音好比是大喊一声,声音刚到口中出来的时候就被中断了,由于键程短了,反而弹性更显得足了。在消音圈的影响下,大键的小问题被掩盖了,大键不肉,所有按键的手感基本一致。虽然这种感受很新奇,但是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要的是完完全全解放的绿轴,在配合钢板的触底感,那种极致的声音,极致的手感。于是我拆掉了消音圈,在没有了消音圈后,我感受的到了那强烈手感和声音的双重冲击,这才是绿轴应有的感受,这才是CODE Keyboard原本的样子。去掉消音圈后,声音和手感被同时释放了出来,每次敲击触发和触底时那种富有弹性和段落感以及强烈的咔嚓声,无疑比青轴来的更猛烈。虽然是黑轴的弹簧,但是打起字来,却没有想象的那么累,反而强烈的手感,让你不想停止敲击。但是绿轴毕竟是绿轴,使用的时候,弹性大和声音吵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我每次用它的感受是刚一用按着有点费力,但是用一段时间后,就越用越顺,也可能是适应了它那强烈的手感。
键盘应用:由于去掉消音圈后那吵闹的声音,在办公室使用可能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所以这可能也是它自带消音圈的原因。如果要在公共场合使用的话,还是要注意一些。键盘用于敲代码或者码字真的很爽,很带感,给我带来的感受不像茶轴或者RF或者红轴那样长时间使用也不觉得疲劳的行云流水般的感受,带来的是那种强烈极端的感受,不论在手感上,还是在声音上,都充满了节奏感,野性十足。如果再配合听着音乐来敲,会让你感觉很带感。虽然码字很爽,但是在游戏方面却显得有些无力,虽然有消音圈的情况下会改善一些,但是仍然打游戏的时候不是很舒服,和青轴一样,见仁见智吧,反正我用它打游戏,是打的不爽,所以游戏方面基本是放弃了。
总结:前面说过,去掉消音圈后的手感有那么一点小瑕疵,那就是由于键盘有灯,平衡杆反装,无法做到类似与filco那种无灯平衡杆所有大键均衡的触底感,有的大键触底感清晰,有的则触触底感略有些发乌,虽然不像卫星轴那样大键发肉,但是还是有大键手感不一的一点小问题。这也是我选择键盘一直抵制背光的原因。我相信如果是没灯的WASD绿轴,一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看到这里大家也看累了,简单说几句我选择键盘的几条标准。
一. 不要背光,原因前面已经说了,就算是CODE Keyboard也没能解决大键手感的问题。而且有灯平衡杆大键比无灯的在触底感上还显不足。
二.大键平衡杆,我用过多把卫星轴大键的键盘,包括cherry的3494,都没能解决大键肉的问题,有人说长时间用会减弱肉的问题,这个可能是一种习惯或者接受了吧。
三. 大厂代工,最好原厂组装,或者一些知名大厂代工,因为总的来说故障率可以相对降低,而且做工相对来说也有一些保障。
四. 键帽手指贴合度好,键盘做的好的,键帽相对来说做的不会差到哪去,个别列外。键帽的手指贴合度设计以及涂层用料等等,会大大的影响键盘的手感。
五. 带钢板,钢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性的作用,最主要是它对于敲击键盘触底时的强烈感,是无钢板键盘所没有的。这里不是说无钢板不好,无钢板又是另外一种手感路线,而是个人追求强烈的触感和手感,因此偏爱带钢板的机械键盘。
后语:CODE Keyboard有很多专业程序方面的功能,在各个操作系统上的不同应用,我在这里没说,这里还是把它当作一把普通的键盘,从使用者感受上给大家分享心得,而并非把它当成程序员专用的工具来介绍它的专业性。这把键盘的性价比并不高,1300的价格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相信将来绿轴键盘也会越来越多,选择也会越来越广,体验绿轴并不一定要非买CODE Keyboard,而且不是程序员的话,单把它作为一把普通键盘使用,而放弃它的专业性功能,的的确确有点浪费。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下面惯例上几张图。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