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像明基一样 罗技应该有自己的工厂 或者是部分代工 此外 上个帖子我没好意思多说罗技的问题 既然说到这 那我就告诉你一个很囧的现实 罗技的售后问题更多。。。 你去售后部门了解了解就明白了 因为它的销售基数大 所以售后数量远超过其他几个厂家 这一点我觉得你真的应该实地了解了解 最简单的就是去罗技的售后部门看看 最好是市场比较大的大城市 看看那种一屋子全是坏外设的震撼。。。。。。如果按照销售基数算比例的话 它并没比其他厂家低 唯一的区别在于 它大量的售后产品是整个产品线所有产品共同贡献的 所以分摊到某一个系列或者某一款产品的时候比例就小了 就像稀释一样 这就是罗技的现实 有句话我一直不愿意说 那样会让人感觉我是在为厂商开脱:其实鼠标本身就属于消耗品 除了正常的外部磨损 微动损耗 滚轮损耗 之外 还要承受全世界N种系统环境 N种品牌硬件搭配在一起的硬件环境的共同考验 所以没事出点磨损之外的硬件问题其实并不是很罕见的事情 想想移动硬盘的例子吧 不同软硬件环境烧机 丢数据的例子太多了 这就是兼容性的问题 我跟微软的设计师面对面聊过 也跟其他厂商的类似人员聊过 他们说的故障原因方面的问题都包含这个 这就像第一批KINZU和第一批EC有暴死问题一样 原因就是其中一个部件对老主板电流和电压不稳的问题承受力不足导致烧机 后来第二批更新了这个部件解决问题是一样的 只不过这种问题虽有普遍性 但是却无法抓住一些特别典型的例子说明问题 所以为了避免借口的嫌疑 设计者都不愿拿来当事说而已
至于你质疑代工厂 这个正常 不了解内情 没听过不同厂商倒苦水的人多数不会了解这里面的内在东西 给你举几个最典型的例子 第一个 著名的键盘代工厂笙春 给第一款进入大陆的机械键盘SS 6G蒙上多大的阴影你如果玩的早的话应该有所了解 而屎盆子最终都扣在了SS头上 什么掉字 卡键的缺陷全部算在了SS的账上 而最终 当多数人的键盘知识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 才发现一个是代工厂品质有问题 一个是材料的固有特点 所以负面的评价真的是可大可小 第二个是西伯利亚耳机被缤特力山寨和假货事件 不知道现在百度能不能搜索到缤特力A110这个产品 如果能找到图你自己看看吧 跟西伯利亚几乎一模一样 只是像西伯利亚V2一样 带一个可转动的麦克风(V2麦克风反山寨A110) 这就是代工厂无良 给SS代工后还要把一样的外形给缤特力做 反正无专利的舒服 搞呗 最后再SS的墙裂抗议下 把原本的原型耳罩改为方形的 到底还是拿出来卖了 而之后国内大面积出现的5H和西伯利亚散伙 简装 泛蓝什么的 谁敢说与代工厂无关?? 第三个 对比一下Q-PAD 5K跟SS IKARI外形的相似度吧 可以告诉你 就是做IAKARI的工厂做的 所以你看除了外形做了一些修改外 恐怕连IKARI超高的故障率都继承了。。。。。现在这个厂在圈内快上黑名单了 有自主设计能力的大一些的厂商也不大敢轻易找它做 要么担心自己的设计成了别人的嫁衣 要么担心质量问题 第四个 冰豹与RAZER 了解内幕的人都知道这俩品牌的渊源 而相似的故障率说明不了工厂的问题吗? 第五个 EVERGLIDE与RAZER的关系许多人也知道 当初EVERGLIDE的新加坡老板收购RAZER之后 都是用EVERGLID来做RAZER产品的探路石 都是EVER出一个产品 RAZER就跟一个类似的 但EVER的产品是用来测试代工厂技术水平的 RAZER才是主力 所以你看现在EVER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但即使这样 RAZER的故障率也不见降低多少
我想这时候你还是要说罗技 其实理解起来也简单 假设罗技也是代工厂模式 但以罗技的量 恐怕代工厂的所有业务都会以罗技为主 所以经过长期的磨合跟订单超大的诱惑 代工厂不可能不拼死力 就像富士康跟苹果一样 苹果离了富士康 也能找到类似水平的企业 只是效率可能短时间内要下降 但是富士康离了苹果就会丢掉天文数字级别的订单 如果你是代工厂的话 你会怎么选择? 继续做工扯淡 还是拼全力抓工艺留住大客户?
而罗技微软之外的其他几个我们熟悉的厂商 他们的订单数量跟罗技微软比基本算是不值一提的 所以要么游走于N多工厂之间蜜蜂采蜜 要么工厂本身就不是很重视你 所以合作的紧密程度跟罗技苹果比差的太远 品控的做不到极致也就不稀奇了 但我说了 这是厂商的无奈 只能证明他不想这样 但是你没解决 就跟啥也没做一样 消费者凭啥要为你的无奈买单? 就像你一样 我不接受 不买就是了 我只是给你讲行业内的实情 而不是要为哪个厂开脱
再给你举个现实的例子 我做家纺生意 手里有三个顶级品牌的代理权 分别是家纺行业的水星家纺 毛巾行业的金号与孚日(洁玉) 这三个企业 洁玉规模最大 上市了 每年上百亿的销售额 它和金号都是从纺纱开始 一直到最后毛巾出厂 全部自己搞定 所以他们要做品控 十分简单 自己窝子里面的事 怎么搞都OK 所以这两个品牌的口碑和顾客回头率都是最高的 而行业内的第三个顶级品牌洁丽雅 就是因为几十个小厂在为它代工 自己没有生产能力 结果就是它的品质口碑行业内最低 有些甚至不如小厂的东西 原因就在于它的代工环节太多 几十家 而作为企业不可能把所有代工厂的品控都抓起来 而且很多小厂并不靠它的订单过活 所以你抓得紧我就不玩了 这就是品控的区别 再说家纺 水星的例子跟苹果有点像 也是贴牌 但是订单量超大 所以可以捆绑住代工厂 因此它的品质不用担心
忍不住又长篇大论 抱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