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设天下 - 电脑外设发烧友聚集地

我的人缘0

[评测]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177 87805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夜飞行 于 2012-2-20 22:38 编辑

评测前的提醒:

无论是最近的KANA还是KINZU,甚至包括以后的其他新品,它们其实都只是一个正常发售的新产品而已。我理解大家期待新品的心情,但还是请大家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新品。因为任何产品都不是完美的,都有优点和缺点,所以过高的期待值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烦恼。 因此,请以平和、淡定的心态围观。。。多注意产品的特点是否符合自己的习惯于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


所谓评测,其实本质就是产品我比你先用了,还有我比你爱写东西分享,然后我写出了这篇东西让你了解产品并品头论足,这就是评测的本质。但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什么样的评测,它也是人写的,或者说也是少数人写的,所以即便是再力求客观,也会因为众口难调而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因此,大家看评测的时候,应尽量多注意产品特点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而少被作者的主观情绪所影响,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产品,避免花冤枉钱。

评分

参与人数 1技术分 +6 +88 收起 理由
zach9999 + 6 + 88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0
已赞
微信分享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推荐
发表于 2012-2-19 15:2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夜飞行 于 2012-2-19 22:25 编辑

为什么用这样的标题? 原因很简单,这两个鼠标可谓在外设圈里算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东西,但是经历了选择原相芯片、丢帧、BUG、延期发售等负面因素的一系列风波之后,这两个鼠标终于如期上市了。这次比较特殊,拿到样品很长时间了,但是本着谨慎的态度和厂商希望等待固件升级的考虑,所以这篇本应该在春节前就应该写完的文章一直拖到了现在。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KANA这个近期风头不亚于ZOWIE AM的产品关注度实在是太高了。而Kinzu V2由于有一代的基础,也拥有很多潜在用户。可是它们上市初期的市场反响却并不好。而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抨击。印象中这是SS成立近十年来的首次。虽然SS官方声称没有问题,但为了不被冒进的言论爆菊,我还是低调的测试了一个来月,才敢正式给出一个结论。当然,这里托大的说一句。论坛里还有不少兄弟就等着我的最后结论。所以压力山大的我,不得不再次用心的测试了几天,并且把最新的结论补充进了这篇有史以来压力最大的“评测”上面。而结论如何?别急,看到最后就知道了。。。^^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开篇前说句题外话,再次提醒大家仔细阅读我在顶楼的留言。 以免引起误会,同时也体谅一下我们这些义务工作者的辛劳。不要什么事第一个就想到钱,难道没钱就不能玩自己的爱好了? 谢谢!!!

一、外观篇
两个鼠标SS都分别发来了不同颜色的两个版本。说实话,KANA的外观真的很赞。尤其是白色。这是KANA最显著的优点! 不过因为拍照的时候环境光过低,只能靠软件提高曝光度来加亮。所以比起自然拍摄肯定有些不自然,大家凑合看吧。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无论线条还是配色,都十分给力!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黑色应该是根据票选结果而制作的。但是说实话,视觉效果真心没有白色舒服。 尤其是侧面部分,让整个鼠标塑料感非常强。无形中降低了外观的档次。而且LOGO也没有采取惯用的黑白强对比。而是做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亮黑色。 由于跟外壳颜色过于接近,所以显得很不明显。 当然,也有人评论说这样很低调,很有品味。 我只能说审美观点不同,见仁见智吧。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黑色款的上壳采用的是类肤的橡胶漆。磨砂质感很好。而侧面却采用了类似最早期的战队包KINZU那样的带有颗粒的塑料材质。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败笔。除了前面一段说到的视觉效果之外,后文针对握感部分会有详细的描述。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黑白两色对比。 请原谅我摆出了这么2的劈腿角度,因为过完年回来处理年前留下的事情,实在忙得太厉害。。。所以将就看吧。。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外观整体来说,还是白的给力些。。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底盘两个版本都算是亮点。黑白配只要不是太离谱都能有非常好的效果。而黑色版的橙色底盘,我个人觉得颜色略显鲜艳。如果再贴近红色一些,比如IO底盘的颜色,相信效果会更好。 这就不得不提到KANA的直接对手AM。 两个产品都是黑红(橘红)配。 AM如果采用了透明底会很NICE,而KANA如果采用AM的红则会圆满。 可是恰恰两家都差那么一点。。。

此外得吐槽一下线。印象里好像是从6G2(早期6G的改进版,送键帽,携行袋,拔健器。非目前的6GV2)开始采用了编织材料就一发不可收拾。罗技也跟着起哄。 可是这种材料真心不咋地,就像我AM评测里说的。尤其是桌面有很多鼠标线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丝网”材质有多么**。。。。。。绝不夸张哦,亲。尤其是你生活在北方干旱地区这种抓狂的情况更甚。硬了以后那是跟棒子一样啊。。那是真棒子啊。。。。多折几道收纳进盒子,再拿出来你会发现这跟弯弯曲曲的棒子你基本再也撸不直了。。。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KINZU不同于KANA,因为KINZU的两个版本是以专业版和普通版来区分的,所以名称一个是V2,一个是V2 PRO。其实区别只在于改了外观,采用了OMRON微动和特氟龙贴脚。至于性能完全没有区别。 不过本次收到的样品只有PRO版,因此普通V2的照片欠奉了。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许多人认为它很像IOSE。其实不然,认为像,恐怕是没有做实际对比,或者说看IOSE较少的原因。 因为IO有着很大的表面颗粒。 所以在普通版IO基础上喷银色漆之后,漆面表面的颗粒感和真正的鼠标表面颗粒结合之后,就诞生了IOSE那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工艺特点问题,绝对不是借机炒作IOSE有多牛,实际就是一种普通喷漆方法和表面材质的组合而已,没什么特别的) 而V2表面本身是平整的,所以它表面的颗粒效果是由银色漆自身特点构成,并无IO那样的“物理颗粒” 所以视觉上要比IOSE细腻。 如果要在IO上做出这种效果也简单,就是银色漆喷的厚一些,填平物理颗粒表面的沟缝,然后再喷银色漆和亮漆即可。 贴一张7年前做的仿IOSE的喷漆效果,一目了然。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而且颜色质感和IOSE也略微有些不同。 但平心而论,V2的工艺还有视觉效果很棒。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更出彩的是黑色版,我甚至认为应该给SENSEI或者KANA出一个这样的配色。 十分拉轰,只不过亮面黑还有一个外号--指纹收集器。。。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你知道我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擦了多少次。。掸了多少次灰吗。。。还有PS。。。。T_T。。。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当然,两者在外观上可谓各有千秋,不过个人倾向于黑色版。 但是用的话还是灰色实用,不用天天擦。。。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两个鼠标LOGO都是直接用亮漆覆盖过的,所以不用再担心掉LOGO。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KANA也是这样,虽然看不清表面是否也附着了亮漆,但是从LOGO的质感来说应该也是被覆盖在亮漆里面的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底盘中规中矩,与前代基本保持一致。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DPI切换键还是在SS鼠标习惯的老位置上。不过DPI的可切换挡位却做了较大的变化,这一点后面我还有槽要吐。。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3
发表于 2012-2-19 15:2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夜飞行 于 2012-2-19 16:18 编辑

二、使用篇
1、外形及握感分析
KANA的外形,我想是许多人第一眼看到它之后就开始喜欢的根本原因。 确实很赞,尤其是仿造IO而制作的大侧键,让原本审美疲劳的XAI系外形增添了很大的新意,而且对整个外观的点缀也恰到好处。这次我要给KANA的设计师打上一个高分。 不过话说回来,外形毕竟大家已经看过而且看得都有点厌了。所以可能更多人关心的还是最核心的那两个点:是否兑现了替代IO的承诺和实际的握感到底如何。

关于IO的承诺
很遗憾,之前在初感的帖子里我就已经明确的表示过。要替代,至少外形和握感特点还有性能表现都要相像而且要超出。而KANA的外形前面我已经赞过,不想赘述。不过赞归赞。可像不像却又是另一回事。事实是KANA还是更像它的前辈们,除了IKARI。 说白了就是一个改变了侧键缩小了体积的XAI外形。所以外观上真正兑现了与IO看齐的除了那两个似是而非的侧键之外就完全没有了。性能表现后文会有详细介绍,这里先着重说握感。

还是很遗憾,完全不像。因为我在评测AM的时候就说了,要做到与IO握感相像。首先得抓住它最显著的特点,也就是精髓。 那就是2个侧面呈正梯形:/ \,且手指肚握鼠标的地方是垂直于桌面的。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AM同样是正梯形,特点与IO一致。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而继承了XAI和SENSEI特点的KANA却是倒梯形:\ / ,手握鼠标着力点的部分垂直于桌面,而指肚握持鼠标的部分则是倒梯形。(抱歉特写照片被我误删除了,所以就用一张与KANA特点完全相同的SENSEI照片代替一下,总之看得懂就行了)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正是这种本质性的区别,从根本上否决了KANA与IO在握感上的关系。 而相比AM发售前的低调,KANA的IO口号则更像是一种强硬的宣战。 所以平心而论,AM和KANA走的其实是两条不同的“IO”路。 AM是依靠完全的相近和改进来满足老IO玩家的性能升级需求,同时又不强制要求他们适应相差过大的外形和握感。 说白了,是一种狐假虎威的方式,更多的还是依靠IO的号召力。 但这个狐假虎威做的很成功,也很务实。抛开微动硬度和光头感应高度这两个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 AM的握感以及游戏中的移动感觉都完美的做到了替代甚至超出IO的水平。 而KANA,则是以一种完全自信的,相信通过自己品牌号召力可以改变IO老玩家使用习惯的方式进行开发。 说白了,如果说AM是因势利导,那么KANA就是强势入主。可能是XAI、KINZU和SENSEI带给SS的成功让它的管理层充满了自信,所以SS相信自己的KANA会让老的IO玩家直接抛弃IO而转投KANA的怀抱。 不过KANA与IO并非完全不相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完全一样。 不过可惜这是个负面的特点,那就是因材质而导致的滑手问题。 IO如果不是IOSE或者IOZG这种有亮漆附着的版本,那么普通版本基本都是未经过任何漆面处理的塑料材质本体。颗粒很大,但如果手汗大会非常滑手。 而KANA可悲的继承了这个特点。。。虽然表面没有IO颗粒大,但是除非你的手是微汗,否则无论是大汗,还是完全无汗(非病理原因的可以参考刚洗完衣服,手长时间泡在水里,再经过肥皂等化学去污品作用后的手)都会非常滑手。 所以,对于KANA和AM哪个更像IO的问题,我想至少在握感上,AM是完胜的。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握感分析
不过也没关系,KANA替代IO,可以看做是一个用户对于宣传解读的失误。或者说用户期待度过高的一厢情愿。但如果产品本身具有自己的特点并且很容易让人接受,那么它依然可以是一个成功的舒适型鼠标。 但这一点KANA依然没有做到。 因为它的握感并不很好,至少在同样外形下的整个家族中,它的握感目前是排在最后的。 原因就在于侧键的设计。 前面说了,外观来说,KANA的侧键其实是一个加分项。但是有时候长得好看未必好用(想歪的先去面壁)KANA的侧键就是典型的例子。 而主因就在于那个特殊设计的凹槽。可能设计师过于醉心于外形而忽略了这样一个完全鸡肋的凹槽对于握感的致命影响。这个凹槽在握持中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带给你一种很不舒服的分段感。 因为前面说过,KANA侧面的材质比较滑手,所以这个占了整个侧面二分之一面积的凹槽在很多时候也会临时被委以握持的重任。 可凹槽就是凹槽,手指握上去是悬空的,这样自然会让你我所是从。 结果就是KANA的侧面握起来明显感觉到是两部分,既无法保证稳定,也没有弥补侧面材质滑手的缺陷,还会增加侧键误操作的几率,这着实是个败笔。另外与其他兄弟不同的是,KANA侧面手指着力点的那个部分专门做了一个不大明显的凸起。目的是抵住无名指和小指的指缝,并以此来为无名指和小指分别提供握区。 不过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甚至从下面这种光影感不强的照片上你都看不到。可确实存在。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侧面凹槽除了降低舒适度以外,还有一个很囧的作用,那就是收集你的手汗泥。。。。。。我这张没有DARKNIGHT那张看起来惊悚,不过汗泥的保存时间要比那张还要久。。。。。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反观KINZU。这个原本我比较排斥的鼠标。在我放下KANA转而测试它的时候却带给了我一种久违的自然感。 别惊讶,这句话我是完完全全出自真心的。 来回换了几次鼠标找了一下原因。最后发现其实很简单,那就是KINZU的侧面一没侧键,二没凹槽。所以它握起来整体感更强,不用再去让拇指和无名指考虑如何摆放以避开凹槽和右侧突兀的侧键。 而这种感觉平时不会太在意,可一旦用这几个鼠标来回切换着握就会马上直观的感受到。再加上橡胶磨砂材质的止滑性明显好于普通的工程塑料。所以,单从我个人的握感来说,KINZU是明显优于KANA的。 不过写到这我准备第一次吐槽,那就是我很不理解为什么KANA要用普通塑料,而KINZU却是用磨砂漆? 先不说一个天然一个需要后天喷漆。光就市场定位来说,位于中端的KANA却采用了比位于低端的KINZU更低级别的处理工艺。这真的让人看不懂。简单的人为划分产品线的考虑?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4
发表于 2012-2-19 15:2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夜飞行 于 2012-2-21 12:09 编辑

2、体积对比
其实从体积上,也能印证我说的关于KANA的推出是为了细分产品线,进一步抢占市场的推测。 因为KANA的体积正好介于SENSEI/XAI和KINZU之间,重量也差不多。这就能够很好的迎合最后那一部分喊着要小于SENSEI大于KINZU体积中端鼠标的用户需求。从市场策略来说,这是一步比较高明的棋,至少可以在其它厂商反应之前靠一个全新定位的产品来实现错位竞争以扩大占有率,开辟一片自己的后花园。 但是实际能不能如愿,这个还要看产品本身的硬素质。 后文会有详细阐述,这里先对比大小。

从下图中可以看到,大于KINZU小于SENSEI的体积很清晰。长度明显短,宽度也略小于SNESEI。而KINZU则是等比例再缩小一些。三个鼠标背部隆起高度同样呈现阶梯型下降。分别是SENSEI > KANA > KINZU V2。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对比AM,KANA在长度上短了一块。而握持感上面因为有效握持位置要比AM宽一点,所以握在手里的感觉是KANA要比AM更饱满一点,不像AM那么瘦。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3、滚轮手感描述
KANA的滚轮采用了与SENSEI一样的设计,也是透明材质配合滚轮等外加黑色橡胶。视觉效果不错。但是KANA的滚轮在宽度上要比SENSEI的还要宽大。不过与SENSEI不同的是,它的刻度感要弱化很多,尤其是滚的比较快的时候。并且阻力也要小很多。所以KANA的滚轮滚起来非常轻松随意。习惯了AM的大刻度,还真对这个轻松的滚轮产生了一些好感。 CS里暂未发现有自动跳现象。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KINZU V2的滚轮则与前代毫无二致。相比上级产品显得普通很多。既无亮眼的滚轮灯,也无分离的外皮设计。 但手感却与SENSEI非常相像。回馈感很好,阻力也明显大于KANA,刻度感同样很明显。 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风格。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4、手感描述
由于前面已经对握感和滚轮手感进行了描述分析,所以这里就不再赘述。

A、微动手感
KANA的微动众所周知是TTC了,所以我这里不想过多的质疑SS选择这个微动的动机。 因为SS可以说是在OMRON微动上尝到甜头最大的企业之一。所以他们很清楚选择OMRON的意义。 这一点从上一代KINZU的PRO版直接选择日产OMRON就能看出一些端倪。说白了,就是那个时候的SS是真的懂玩家要什么,喜欢什么。 所以才衬托出了PRO版本KINZU一代的特殊。 可是作为KINZU上级产品的KANA,居然选择了TTC。这方面单单用AM选择华诺微动的那种设计师考量的猜测是不能完全说得过去的。因为ZOWIE是全线产品都换了,而SS是只在高端用OMRON。所以关于人为细分产品线,人为缩水配置区分价格体系的猜测才是目前最靠谱的一种说法。 但我还是坚持论坛里我那个分析帖子的观点,那就是这种行为是欠考虑的。可能是一代KINZU和SENSEI以及XAI带给了SS高层过于美好的自我感觉。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这个想当然的微动配置。当然,我说的想当然不是说TTC就代表失败,但至少会收到叹息声和骂声,而如果是OMRON则不会。 至于手感,并非一无是处。 相比OMRON,TTC的手感要略硬一点,但同时硬度却低于AM的华诺。 因此相比华诺带来的用户反弹,TTC得到的口碑应该不会过于极端。 而实际的试用也证明的我的这种感觉。 我个人是使用早期高弹性OMRON微动过来的,并且手边常用的IE3也是这样的微动。这样的话无论是华诺还是TTC其实对我来说都不算硬。 而现在的TTC反而觉得挺顺手。节奏感很强,整体感觉不错。就是不知道他的双击概率如何。 看看ZOWIE选择华诺的动机,所以SS改用TTC也未必没有规避售后麻烦的可能。当然,一切还得看市场反馈,总之从近段时间大家对于KANA的态度看,至少微动还没遭到太多抨击,所以我个人对TTC还是抱有一些信心的。

KINZU V2 PRO用的是OMRON微动,。而且左右键差异也比较明显。手感嘛地球人都知道,我就不多废话了。 不过从PRO的微动可以看出,SS确实是使用微动等细节(后面还有。。)来区分产品市场定位的。所以我也就不再吐槽这种行为正确与否,市场反应可以说明一切。 另外有人问PRO和普通的V2手感到底有什么区别,这里我觉得可以参照前面KANA的描述。

B、贴脚
说实话,现在已经是2012年了。而当我在2012年再次看到使用塑料片当做贴脚的时候我真心有点穿越的感觉。。。恍惚间仿佛回到了6年前我狂喷IE3的塑料片贴脚的年代。。。要知道,现在鼠标直接附带特氟龙早已成了不成文的规矩。而且特氟龙已成为主流,早期需要贴在垫脚上的玻铝专用等软材料早已接近淘汰。所以原版加贴脚的2层概念也基本落伍了。而SS却玩起了穿越。。。真不知道是要闹哪样。。。 也难怪有人说,连特氟龙的起码标准都没有,你凭什么敢叫做专业的游戏鼠标? 这也是我要吐槽的第二个地方,如果说微动有市场考虑,有双击率考虑,有设计师考虑。那么我实在想不明白用塑料片的贴脚有什么考虑。。。。恐怕还是那个大家已经看烦了的理由--人为划分市场定位(KINZU V2 PRO用的是特氟龙)。。。可退一步说,如果KINZU用了塑料片,我勉强能忍,毕竟是低端嘛。而且一代就有这样的传统。可是作为中端,定价299的KANA也用塑料片,这个就让人无语了。所以这几天看着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口水,也就不足为奇。 确实,这些口水中有很多不明所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愿意动脑分析问题的盲目言论。 但至少这个把柄是你SS授予人家的。而且还是这样小的一个细节。所以挨喷也没什么冤枉。 我比较无奈,为了测试产品,又没有专用贴脚可以替换,所以我只能找出以前的罗技G5贴脚先凑合顶上了。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5、BUG测试
KANA和KINZU上市前,爆出了存在快速上下移动时鼠标指针会莫名其妙横移的BUG。 针对这个问题,SS紧急延期了KANA的上市。并且开始针对BUG做出改进。直到正式上市前,先后升级了三次固件。并且在即将上市的最后关头终于解决了问题。 所以我也跟风贴一张测试的结果图,以打消大家对BUG的疑虑。 不过说实话,喜欢SS这个品牌这么多年,这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问题,而且在上市前就更新了几次固件的情况更是绝无仅有。倒是作为官方对于问题产品的反应非常快。这一点必须称赞一下。 毕竟像我这种跟微软、RAZER、罗技还有明基这样大型企业都直接提过意见,并且深切领教过超复杂流程、牛B做派,外加官僚主义时效性缺失所带来的恐龙反应的人。能看到这样快的市场反应速度,真的是内牛满面了。。。。。图中是KANA与KINZU V2共同的测试结果,从图中的画线结果可以看到,原有的BUG确实通过第三次升级而解决了。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6、直线修正及其他画图测试
说实话,作为实用流的我,并不大喜欢通过画图来界定一款产品的好坏。我更愿意通过实际的游戏测试来说明问题。 但毕竟这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而且也确实能看出一些问题,所以这里我还是按照大家习惯的方式画一些图。来看看这两个鼠标是否有直线修正,并且各档DPI下的画线表现到底有没有区别。 测试结果让我比较惊讶,所以我这次打破以前只贴测试图不评论的习惯。 专门针对发现的问题做一些讲解。

首先是KANA的测试图,分为1000HZ下和500HZ下。
第一张是1000HZ的测试图。 分别进行了蚊香、横线、直线以及横向连续平移的画图测试。 DPI选择从左至右分别是3200DPI-1600DPI-800DPI以及最右边的400DPI。后文的其他测试图顺序依旧。鼠标画图速度:可控范围之内的慢匀速。

测试结果比较令人惊讶,大家可以看到,右侧的400和800DPI下,KANA的表现很稳定,没有出现什么异常。 但从画直线的环节可以看出,KANA是有一定直线修正的。以我自己的手测感觉来说,不算明显。应该不会对不喜欢修正的人造成大的影响。 不过左侧的1600DPI和3200DPI就有点囧了。 1600已经出现了一点明显的抖动,而左侧的3200基本没法看了。。。并且从我个人的手测感觉来看,当DPI升级到3200之后,其实并不需要专门画图。只要正常移动指针都能感觉到明显的异常。突出的感觉就是插值很明显。假设1厘米的范围内需要10帧图像可以保证移动平滑顺畅的话,那么在3200DPI下的KANA最多只有5帧。所以反应到画图之上就是这样的结果。 因此,可以断定,之前许多人猜测的原相芯片插值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比较明显的。因为它对正常使用构成了实际的影响。 这里说一句,我不能排除产品存在个体差异的问题,所以这个结论只是针对我手中的KANA而下,请勿产生歧义,谢谢。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500HZ下的KANA画线测试结果,与1000HZ基本一致。另外,在3200DPI下,如果将回报率设置为125HZ,那么结果会略有好转,但幅度不是非常大。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KINZU V2的测试结果同样令人惊讶,而且是非常惊讶!因为它的表现居然要比KANA好。
首先是1000HZ下的测试图。大家可以看到,右侧的400和800DPI表现与KANA相同,而1600DPI下基本看不到抖动。甚至到3200DPI下的抖动幅度最多可以与KANA的1600DPI划等号。


500HZ下的KINZU V2测试结果与1000HZ基本相同。


结论:DPI插值问题确实存在。且KANA的表现令人失望,硬件的先天不足显露无疑。 KINZU V2表现则超出预期。因此,KANA的DPI可用范围,建议保持在1600DPI以内,如果不是非常需求,建议不要使用3200DPI。而保险DPI范围建议放在800以内。 另一方面,KINZU V2的可用范围则是3200DPI。而保险DPI范围则可用锁定在1600以内。

疑惑:同样使用了原相的芯片,而且貌似KINZU的还要比KANA的级别略低。可是为什么反而KINZU的可用范围要比KANA的高呢? 这里无准确的官方说法,只能靠我个人猜测。那就是类似水桶理论的原因。KANA的内部结构和设计,导致了某环节存在短板,因此综合性能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 不过自家的KINZU却表现正常,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猜想KANA是不是还有使用固件升级方式进一步提高性能表现的余地呢? 这一点只能师母已呆了。

KINZU 500HZ画图.jpg (254.46 KB, 下载次数: 67)

KINZU 500HZ画图.jpg

KINZU 1000HZ画图.jpg (258.79 KB, 下载次数: 63)

KINZU 1000HZ画图.jpg

点评

拜读完夜大此文,又涨了不少知识,不过在此段发现一错别字(打得快难免,不过我强迫症患者。。)提示一下“拭目以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3-9 13: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5
发表于 2012-2-19 15:29 只看该作者
测试
本帖最后由 夜飞行 于 2012-2-21 08:40 编辑

7、加速度测试

一句话:基本没有。 这次请恕我不能提供视频测试,因为正在更新相机。。。。没法拍视频。。。。。不过从我的实际感受、手测以及论坛其他人的反馈看,加速确实没有,或者说有一点点,但不影响使用。 KANA和KINZU都是。

8、驱动评论

之所以叫做驱动评论,而不是叫驱动功能介绍,是因为KANA和KINZU的驱动界面我想大家也早已看腻歪了,对于功能也基本都有所了解。我又没有字数=稿费的压力,所以这里我就不再罗嗦。只说说我的个人看法。 首先就是驱动汉化界面依然不给力。。。应付一下而已。 真心希望SS能把这一点重视起来。因为对于新人来说,驱动选项的直观程度直接代表了它入门的速度。否则还得上网搜索别人评测来看,真的很麻烦。 其次是驱动整体功能就像SS区分产品线的的方式一样,没有的功能干脆就省去了。有的功能也会根据市场定位不同进行弱化。其实这都没什么,正常的一分钱一分货理论嘛。可是让我比较费解,并且逼我第三次吐槽的是KANA和KINZU V2居然都取消了默认400DPI的设计。。。。。这让我这种无驱流很是尴尬。。。。。为什么不能延续前代鼠标那种提供400DPI的档位呢? 我想现在直接使用400DPI打CS的人应该不比直接用800的少吧? 就这么被无视了。。。。没办法,只好装上驱动。 不过驱动里面的DPI调节也缩水了,不再是SENSEI那种可以精细调节的设置方式,而是直接400-800-1600-3200四个档位供选择。这对于习惯了AM 450DPI以及桌面1350DPI的我来说又是一个比较尴尬的事情。。。。没办法,只能再去适应400 DPI。 鼠标速度又降了0.2。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KANA也跟SENSEI一样提供了LED亮度调节选项,这算是个比较实用的小功能。

另外,从驱动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细节。那就是DCPI概念。 也就是说SS并没有对自己给鼠标芯片插值的行为做演示,而是通过驱动隐晦的告诉你了。就像SENSEI可以插值到上万DPI一样。耳聪图中的DCPI与CPI分界点可以看到,1200左右应该是KANA的保险DPI极限。而略超出的1600就会出现抖动。而3200就没法用了,这与实际的画图表现不谋而合。

最后,驱动就跟我做SENSEI评测是后说的一样,还是略站资源的。 我的电脑足够强劲了,但是在驱动界面做设置还是能感到一定的延迟,而且CPU占用率也略高。所以这里提醒电脑配置不是很强的人,在安装驱动后尽量多方留意一下它对系统的影响。 确认无问题再长期使用。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KINZU V2驱动功能进一步缩水。不过有趣的是KINZU的驱动界面并没有DCPI的概念。不知道是没有插值,还是因为缩水给省略了。至少从测试来看,KINZU的3200DPI也有些吃力。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9、光头抬起高度

直观对比之下,KANA的抬起高度要比KINZU V2更高。 因为前代KINZU在ZOWIE的鼠标上市前曾经作为市面上最低高度的鼠标存在了很久,所以作为继任者的V2没理由出现太大的差别。它基本维持了前代的特点,具体来说。V2的高度要比SENSEI的默认感应高度还要低一点。 而KANA则比较高,同样用SENSEI做对比的话KANA要高出SENSEI的默认高度一点。 不过无论是KINZU还是KANA,他们的高度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不会影响实际使用。

10、丢帧测试

这两个鼠标可谓是命运多舛,从上市开始就被全方位立体式的关注。等发现问题之后又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口水轰炸。从芯片到微动,从贴脚到技术参数,除了外观基本无一幸免。 而其中最为人所怀疑和诟病的,就是官方标称的3600FPS的刷新率。 众所周知,自从微软的IE3跟IO一举把刷新率提高到6000从而彻底杜绝丢帧问题之后,6000FPS仿佛就成了一道衡量鼠标是否丢帧的门槛。而这10年来在主流鼠标上我们也确实基本没再看到还有什么鼠标有丢帧问题。 可是当KANA的技术参数淡定的出现在众人面前时,3600FPS这个扫厕所的大婶按照过往经验恐怕都能看出会丢帧的技术参数一时间就成了大家最醒目的抨击点。众人在质疑SS是否**的同时,也都对这个3600FPS的刷新率参数表示了极大的悲观。 带着这个问题,我也着重的进行了长时间的测试。不过结果并非大家想象的一样。 至少以我手头的4个样品来说,3600FPS是不丢帧的。 我知道近来网上在疯传KANA丢帧甚至是找不着北的视频。 但是我们写评测,应该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做测试。即使KANA确实有很多设计上的问题,即使它已经被口水淹没。但我们也应该始终站在中立的立场上,以客观的态度还它一个真实的评价。而不是简单随大流的一棍子打死,再猛踩,以换得所谓“客观”的名声。 不过鉴于目前口水太猛,加上不少人期待我给出一个准确的答复。所以我也不做费力不讨好的文字描述,而是直接视频说话。 看看KANA还有KINZU V2到底丢不丢帧。当然,我手头一共只有四个样品。而我不可能把SS仓库里的所有鼠标都拿出来做个测试。所以谨慎起见,我还是不敢轻易排除个体差异的可能性。这一点请大家务必谨记。

因为论坛屏蔽视频网站,所以请把链接中的优酷改为youku
http://v.优酷.com/v_show/id_XMzU0Njc5OTAw.html

看过视频相信大家应该有了自己的评价。视频中第一个鼠标是KANA,而测试结果令人满意。无论是左右的大力甩动,还是仿造网上那个BUG视频所采用的左下到右上的快速移动KANA均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这里就实际证明了3600FPS的刷新率一样可以做到不丢帧。而3600FPS为什么不丢帧,虽然我没有找到技术原理的官方文件。但是从与论坛朋友讨论的过程中受到一些启发。 所以综合起来做一个小小的推测,正确与否先不谈,至少我不打算因此负责,哈哈: 早期鼠标的光学引擎相对落后,因此对于光头摄取的移动表面图像分析和利用能力略差。所以至少要达到6000FPS才能保证不丢帧。 而后期引擎显然在分析能力和利用能力方面取得了突破,因此即使只有3600FPS也可以做到不丢帧。 说到底就是一个效率和效能的问题。 而是否有所谓的“插值”以及“超频”我不能完全确定,但至少在实际使用方面我没发现问题。

而视频中第二个鼠标是银色的KINZU V2 PRO。测试结果令人比较失望。V2 PRO在正常的左右甩动中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但是却在左下到右上的快速移动测试时出现了问题。还是那个网上疯传的自动旋转。并且是在刷新了最新一版固件之后依然存在。而且我手中另外一个黑色的PRO也同样有这个问题,只不过出现的概率还有症状小一些(个体差异)可同样的问题在KANA身上却没有出现。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比较囧的问题。 看来SS的最新固件还是没有解决这个BUG。 不过从第三版固件完美解决了KANA BUG的先例上看,相信SS也可以再次通过升级固件的方式解决掉KINZU的这个BUG。只不过恐怕又会招来不少口水。

11、手感描述

我身高190,手相对较大,所以无论是KANA还是KINZU甚至是AM对我来说都有些小。这就导致鼠标刚一入手完全不适应。游戏里远距离对射指针根本没有一点章法,瞄准不是滑过就是没滑到。中距离扫射压枪更是找不着北。 而后在大约2周左右的时间里才渐渐找到感觉。虽然枪法还是一样的菜,但是却可以品出哪些是指哪打哪,哪些是神经枪。

首先说KANA,第一感觉就是有点飘。这与它的体积和重量,尤其是握感有着莫大的关系。 前面提到过,KANA侧键的凹槽很影响握感,加上侧面材质较滑,所以KANA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反映在游戏中的最大感觉就是发飘。这个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克服。不过侧面握起来的分段感还是感觉非常明显。而微动前面也介绍过,TTC微动其实很适合连续3-4发的单点,同时也可以应付远距离需要反复细微瞄准的对射。不过在扫射上,总是感觉它的移动轨迹有些诡异。 品味了很久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手感的味道有问题。 其实玩鼠标比较多,或者玩龄较长的玩家都应该有一种很微妙的体会,那就是不同鼠标的手感味道差别。 目前来说,最深得人心的,恐怕要属微软的IE3以及IO。而后面的“微软系”产品,也大多继承了这种味道。正是因为如此,无论是EC系列、AM还是SS自身的XAI和SENSEI,都很容易就能抓住微软老用户的心。 可是在KANA身上我找不到那种熟悉的微软味道,或者说SS味道。 细品起来反而有点像以前刚接触RAZER铜斑蛇时期鼠标的感觉。 体现在游戏中就是习惯于微软味道的人会觉得弹道好像有些不同,尤其是对于压枪扫射弹道的控制。AK泼水按照以往的经验变得不那么容易控制,显得有些散。即便是M4这种大众型武器也还是感觉存在差异。 这种感觉很微妙,也许是我还没完全适应。但同样适应时间不是特别久的AM我却能很容易找到IO的感觉。 这可能与芯片对于整体性能的控制有关,而且我觉得KANA的直线加速特点很难找到规律,仿佛始终存在一样。这与安捷伦明显存在细微的差别,所以这也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此外,在论坛讨论中,saeko兄弟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提示:他认为原相芯片的加速度特点确实与安捷伦不同,它的加速度是无视移动速度始终存在的。虽然这种说法未得到完全的官方验证,但是至少很好的解释了我感觉手感味道不对的疑惑。这里表示感谢! 关于手感,我能描述的只能达到这种程度,具体还得大家自己去感受。

许多人其实最关心的就是一点,KANA到底能不能打CS,这里我可以很肯定的说:能!完全可以!而且通过视频大家也看到了,至少我手头的样品来说,他是没有出现丢帧的。 但还是那句话,我总觉得它的手感与众不同,或许真的是直线修正的原因。总之比喻起来就像是不同厨师做的菜一样,核心味道必然有区别。可能这样比喻实在太抽象,但我确实就是这样的感受。

KINZU V2与KANA不同。因为第一代KINZU本身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塑料片贴脚太涩,微动容易双击,本身带鼠标加速。甚至连弹道都很诡异。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怪异的产品,却给SS带来了极为可观的销售数量。 而现在的V2正是针对一代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了优化改进。所以从理论上说,V2应该是1代的真正强化版。 KINZU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易上手。没错,就是易上手。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你那么大个子,握KINZU这种小东西怎么会觉得易上手?其实我也很奇怪,但是正如前面握感部分我曾经说过的一样。比起SENSEI,和KANA,KINZU的侧面是个整体(无侧键)既不咯手也不分段,所以握起来几乎不需要我过多的适应。 而游戏里的手感整体跟KANA感觉差不多,也和一代KINZU还有KANA一样。味道也是与众不同,但是在手感上硬挑毛病却又找不到。 至于能不能打CS,我还是重复前面的话,能!完全可以!尤其是针对一代KINZU的老用户。 因为那个转圈的BUG实际并不会影响到CS里的应用。想想看游戏里有没有需要那种操作的时候? 所以,出现这种BUG,你可以喷SS设计的**。可以喷原相芯片性能的不足(或者说设计师对芯片性能的掌控能力不足)但是却不能睁眼说瞎话的去告诉别人那个BUG会影响CS。 所以我还是那句话,如果你问我V2能不能CS,那我还是会告诉你:能!没有问题。 至少从我手中的两个样品的测试结果是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6
发表于 2012-2-19 15:2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夜飞行 于 2012-2-20 22:37 编辑

12、兼容性测试与鼠标垫搭配分析
A、ZOWIE GTFS
我眼中的布垫之王。最大特点就是全面,而且兼容性好,所以每次我都是用它作为搭配的首选。
KANA搭配GTFS完全没有问题。不过由于垫子表面比较滑,所以对于我这种习惯于大鼠标稳定感的人来说有点吃力,适应的时间也更久。 总体感觉就是灵活有余,稳定不足。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远距离频繁微瞄准的对射。以及压枪扫射前六发子弹过后的弹道控制。 而换成普通版的TF则好很多。当然,这也与没有合适的贴脚有直接关系。 习惯后,适合使用AK和M4的突击手使用。 不大建议狙击手尝试。当然,如果你适应后那就另当别论了。我说的是门槛较高。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KINZU表现则很稳定。因为是特氟龙贴脚,所以移动起来要比KANA更顺滑。适合全能型的老KINZU用户。或者喜欢鼠标移动较灵活,而鼠标速度不是很快的人。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B、QCK
传统布垫,特点就是阻力大,但稳重扎实。 而KANA以及KINZU正好搭配这样的产品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稳定性。 KANA因为我贴了G5的玻铝贴脚,所以搭配QCK移动感觉非常平顺,无论是微瞄的点射,还是压枪扫射,以及AWP都能胜任。整体手感表现也极为均衡,重点推荐。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而KINZU的特氟龙阻力略有点大。不过由于体积小巧,所以并不会带来像罗技大鼠标那样过于稳重的移动手感。如果觉得贴脚涩可以换成玻铝专用。同样推荐给全能型的老KINZU用户。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C、SX金属垫
金属虽然已经是非主流了,但作为目前的金属垫之王,SX手感还是一样的销魂,一样的全面。而搭配自家产品兼容性还是没发现什么问题。手感方面,KANA的玻铝贴脚继续发挥作用,手感细腻平滑。定位也很精准。不过同时也会让SX原本平衡的手感多出一些灵活。 虽然手感不同,但走向与GTFS差不多。适合喜欢灵活的人。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KINZU V2 PRO由于采用了特氟龙贴脚,所以移动起来的滑度要比贴了玻铝专用的KANA要低,因此稳重感略有加强。总体手感走向与KANA差不多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D、ZOWEI SWIFT
第一感觉就是太滑了。溜冰一样的滑。本身作为最滑的鼠标垫,再配上KANA这种体积小重量轻的鼠标自然就能组合出最高的灵活性。但这种灵活不是容易掌握的,至少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而在没适应之前微瞄准和弹道控制根本无从谈起。总之我对这种手感没太大兴趣。 只能推荐给喜欢极限滑度和灵活的人。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贴脚问题,V2 PRO在SWIFT上滑度会降低一点,而且磨合开之后会找到相对平衡的手感。但整体的手感取向依然是滑和灵活。所以推荐范围跟KANA是一样的。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E、ICEMAT SE
用ICEMAT测试纯粹是为了兼容性。因为毕竟这玩意现在停产,所以用的很已经非常少了。 但不得不说,作为手感之王。它的表现还是那么给力。如果你是ICEMAT用户,那么我很愿意向你推荐这个组合。万金油!而且我手里两只KANA都没有出现兼容性问题。当然,是否选择还得看你愿不愿意为了它那全面细腻的手感而接受玻璃垫一大堆的缺点。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KINZU加上ICEMAT的手感就是KANA的翻版,所以无兼容性问题的情况下,ICEMAT的用户可以考虑这个组合。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F、COREPAD
这就是更纯粹的兼容性测试了。因为COREPAD现在几乎绝迹了,所以其实我再推荐也没多大意义。 只能用它说明KANA与KINZU的兼容性没问题而已。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到底怎么样?-- KANA&Kinzu V2 PRO游戏鼠标试用体验(更新完成)


三、总体评价
KANA
优点:外观设计出色,做工及细节处理较为优秀。
缺点:保证外观的同时未能很好的兼顾握感。尤其是侧面材质和凹槽导致侧面舒适度直线降低。1600以上DPI不可用。微动、技术指标和手感各方面都存有争议。人为划分的市场定位策略失败。

KINZU:
优点:性价比出色,外观尚可。做工及细节处理较为优秀。握感舒适度在同类鼠标中算是出类拔萃的。
缺点:性能和技术指标存在争议。3200DPI不可用,存在“旋转BUG”。PRO版本与普通版本的配置差别较为无厘头。

四、后记
作为SS历史上有史以来争议最大的一款产品。KANA公布之初的万众瞩目到后来的千夫所指,可以说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SS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过程。 SENSEI\XAI还有一代KINZU带给SS管理层的信心恐怕也在这段时间内被消磨殆尽了。 不过说实话,这对一个鼠标领域还不算老手的公司来说应该算是一件好事。我想通过这次的教训,SS应该学会认真总结和倾听客户的意见。找回过去那种玩家需要什么我就给什么的态度。而不是盲目的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左右市场和用户喜好的能力。 不过话说回来,责归责。东西本身以我的使用来看,并没有许多人说的那么不堪。确实它存在不少无厘头的先天缺陷。但是单就CS应用来说,这两款鼠标都是没问题的。虽然因为直线修正,导致手感味道与众不同,但这并不代表CS性能的缺失。 所以,我这篇文章只是希望能告诉大家它们的真实表现到底怎么样。 而这个目的是否达到,我想看完文章的人应该已经心中有数。 如果侥幸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保住,我深感荣幸。

最后不得不说一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次的评测我的体会更深。假设我没有狠下心多试用的这一段时间,那么很可能我的评测就会忽略很多东西而给我自己招来麻烦。 而作为用户,我希望大家都能在至少使用过之后才来给出自己的结论。而不是听风就是雨,自己还完全没摸过的时候就随便把一款产品捧到天上或者踩在脚下。这样才是真正的误导。盲目跟风是要不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7
发表于 2012-2-19 15:3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夜飞行 于 2012-2-20 22:43 编辑

多占一楼 就当沙发吧 哈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8
发表于 2012-2-19 15:30 只看该作者
占座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9
发表于 2012-2-19 15:30 只看该作者
首页!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10
发表于 2012-2-19 15:30 只看该作者
测试
占完了吧?小的抢个前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