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创新科技,音频界的老棒子都知道,这个以声卡闻名于世的老品牌也推出了不少经典耳机,这一次款款而来的Aurvana ANC 降噪耳机又是一道饕餮盛宴,不少发烧友已经尝试过其独特魅力,不过作为一个初烧,笔者还是愿意将个人的体验分享给不大熟悉它的人。 一、先上个魅力开箱吧 包装正面
其实是左侧的写真照,一眼可以看到清晰地降噪开关,正面包装最大的特色是全英文,这个有意思。
包装背面 如果说正面是大众包装,背面信息则显得非常专业,内包平面图、电池续航、使用场景、耳机各项参数以及配件信息、厂商信息等等,相当详尽,不过遗憾的是全英文,可怜英文不好的童鞋了。
包装盒四侧
上边有塑胶挂环,底部为品牌名,左侧为耳机侧身照,右侧为耳机参数,整体包装最大的特点是扎实,其次是信息详尽,包装盒看似质朴,不过纸壳硬度很强,表层却很光滑,手感不错。
开箱及收纳包 天地盖式设计,不过不像有些产品的盒子要么做得过紧,得花好大力气分开;要么做得很松,上盖都不能腾空拿起,Aurvana ANC的盒子疏密刚好,双手合着上盖,轻轻地晃动,底盖就慢慢的脱落。
包装盒内是一个质感看上去非常扎实的收纳包从拉链处可以看到走线很细致,同时配有拉环,可以挂在背包上,户外也可以不必占旅行包的空间了。
收纳包里的宝贝
目测很多人看到Aurvana ANC真身的时候已经惊讶了,为何,耳罩可以这样放,不会坏么,这就是Aurvana ANC的一个独特之处,耳罩部分可90度向内翻转,这样一来,收纳就很轻松了,所以Aurvana ANC的整体包装比较小巧。
收纳包里的小秘密
在收纳包的盖子上还有一个可以撕扯下来的小包,里面装着音频线和电池等附件,注意是可以撕扯下来随意贴上去的设计方式,Aurvana ANC的包装设计师这几把刷子漂亮。
音频线 大约1.5米长的音频线采用尼龙材质,保证了良好的手感,不过尼龙材质的线体较容易打结。音频线一段是L形的接头,四段式金属接头是音效更为真切的保证,另一端则是三段式插头,直插耳罩,中间附带线控,可切歌可接电话挂电话,却无音量调节功能,算不算缺陷不好说。
航空专用转接头 配件里出现这个,实在令人惊讶,贴心,做工非常精致的转接头令人格外的有好感。
全家福 收纳包、耳机、说明书、保修卡、音频线、电池、转接头、提示卡和一包干燥剂,又一次让人傻眼了,干燥剂都放,这贴心的不知道如何形容了。 从整体包装和配件来看,Aurvana ANC尽显大厂风范,不拘小节,追求务实而不华丽,不过这些还不算特别重要,只是令人非常的有好感,耳机才是最重要的!!!!!
二、感受听觉先从触觉开始吧! 先从两个大耳罩开始吧 经过电镀处理后的塑料壳看上去不仅油光可鉴,同时有一种金属感,实质上是高强度的塑料材质,除了对称的文字,还有对称的3个孔依次排列,那是用于降噪的过滤孔,对称排列的颇有美感,打破对称平衡感的是左边耳罩上的降噪开关,打开就会散发着冰蓝的亮光。
耳罩细节1
在左边的耳罩下方有一个15度左右的插孔,用来插音频线,初次使用时总觉得没插紧,影响了好感,后来研究了一番终于插紧了,较牢固。
耳罩及佩戴体验 大约1厘米厚的海绵体看上去不怎么紧致却拥有十分舒适的佩戴感,因为非常柔软,采用的是蛋白皮缝面和惰性海绵填充组成,左右则标注在内部的字样上,看过一眼就知道了,记得插线的那半是左边。
可调节的耳罩
前文已经说过,耳罩部分和头梁的衔接部分是可以转换角度的,90度向内旋转,除了易于收纳还有躺着听不别扭等妙处,细节可看动态图。
电池续航
作为主动降噪耳机,Aurvana ANC在右边耳罩里需安置一截7号电池,官方标配中赠送了一节号称续航40小时的7号电池,续航能力暂时还没测出来,不过这个不大重要,有条件的可以用锂电池也行,安置电池后打开降噪开关就会显亮。
头梁佩戴体验 头梁衔接处可调节角度,同时看得出分布着不少螺丝,每一个活动的地方都有着精致的做工,在可伸缩的头梁上亦少不了它的存在,,头梁上的海绵则显得臃肿,当然最大限度的保持了佩戴舒适感,看得出来Aurvana ANC是个实在货。 小结一下耳机主体,美感度不够高,不过可调节耳罩的功能以及头梁伸缩的佩戴都是大大的加分项,整体显得其实算灵巧,细节有考究。 三、直白的试听体验
试听工具:飞傲M3、飞傲X3以及华为P9(网易云音乐) 摇滚不够爆 再经过几次短暂的试听后,我想还是例行来一专场吧。 当时床边的落地扇呼呼的转个不停,三环路上的车来车往让武汉的夏夜更添几分浮躁。我还是从Guns N' Roses的音乐听起,不止是《Don,t cry》、《November Rain》、《Civil War》,甚至连其解散后的《This I Love》也听了,除此之外还听了Nirvana/Nick Cave/Neil Young等不同风格的摇滚乐,时而痴醉,时而叹气,大概领略到Aurvana ANC的降噪魅力所在。
降噪效果显而易听,对于人声有不错的解析,对于复杂的乐器合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听Nick Cave和Neil Young这种略微“静”一些的音乐有不少精彩,人声的干净,中频的透明和略显不错的低频下潜,可以感受到他们朴实无华的唱功以及岁月留给他们独特的嗓音,那些中低频的玄妙转换也能一清二楚,只是听Guns N' Roses这种硬摇滚时总得皱皱眉头,人声和乐器声总缺乏一种和谐。
流行音乐的赞歌 罢了罢了,又是一晚,依旧是24小时不停歇的落地扇带来的呼呼声以及风扇撑杆摇晃的吖吖声,我用了更为平和的飞傲M3,里面百分之八十都是流行音乐。 女声是我喜欢的莫文蔚和王菲,男声则是以任贤齐为主的老一代音乐人。惊喜是从黄霑、徐克、罗大佑版的《沧海一声笑》开始的,黄霑和徐克在“谁胜谁负天知晓”时关于“负”的发音为fou,这一点在我听了几百遍后第一次听出来,任贤齐国语相对较好点,发音有些咬字,听他唱的时候声音更加饱满,只是前者是真正的笑傲江湖,整首编曲的大气磅礴大开大阖的意境是其他版本无法比拟的。 说正点的,黄霑版《沧海一声笑》运用了大量的民族乐器编排,所以配乐是也是相当复杂的,只是黄霑鬼手奇才用了那么简单的乐理作曲,所以相比较于摇滚乐的复杂器乐,Aurvana ANC竟能把前者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意外。 而在任贤齐的版本里,依然是强烈的中国风,不过在七月方面取而代之的用了很多电子合成乐,所以有时候也有高频会糊的感觉。换莫文蔚的《爱》来听,一般的耳机都有不错的表现,主要是莫文蔚的声线太有辨识度,加上整首曲子缓缓而升,配乐单一,所以能从此首歌曲里听出水准来,介于业余与专业之间的耳机是不会有什么差异的。
Aurvana ANC给我的感觉是,人声感染力强,配乐不抢戏,总是以人声为主,短暂的高频没有掉链子,从高频转低频的时候比较自然,得益于降噪功能,即使在最后一个拍子里依然可以听得清清楚楚。
手机听歌有细节 因为常常会在网易云音乐上看自己衷情的那首歌的评论,毫无疑问,很多人听歌听的是感觉更是回忆或心境,因而常常忽视音乐本身的细节。即使是苹果6P表现的也是在音质的优化,依赖的还是数字处理,想要听出更深的感觉用民谣一试便知。 笔者用Aurvana ANC试听了李志的几首歌,主要是他非科班出身,自己包揽词曲唱,这个貌似粗犷嘴里常常飙脏话的男人在歌唱方面有很多细腻之处,他很少像大众民谣那样哼着又长又深情的尾音,相反他短促的换气与吐词是很多耳机无法感受的。 Aurvana ANC在这里对人声的解析表现的更为凸出,他醇厚而又不全的声线被彻底放大了,不过这不影响美感,而是一种真实与自然,民谣的真谛不就是如此么?
除此之外,在乐器上的表现,Aurvana ANC将吉他和架子鼓的声音表现的很透彻(在黄霑版的《笑傲江湖》里的鼓声表现的也非常到位),因为如此,笔者一口气听了五遍《梵高先生》,越听越孤独……
四、关于AurvanaANC的试听总结 我想从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开始说起,很想引用他在小说里的第一章里的那个场景和文字,因为整个故事就是从飞机降落开始的,巨大的引擎声以及降落后的音乐,关于这些我总是用想象力去拼凑,我想如果当时飞机上有Aurvana ANC 一个降噪耳机,或许村上先生得改开头了,改了过后肯定又是不一样的结果,或许再没《挪威的森林》这本书,总之我会疑惑,Aurvana ANC 给我的感觉是沉浸在音乐里,继而孤独,继而孤独。 可是,那么喜欢音乐的村上在飞机上竟没听歌,又或许那时他已经摘下了耳机,感受陌生的汉堡,这才是正常的行为吧,于是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关于《挪威森林》的故事也就有了整体的基调。 原谅再一次跑题,还是说Aurvana ANC 降噪耳机本身吧,作为主动降噪耳机,40 毫米钕磁体发声单元的配置不算特别,保持了耳罩的小巧;频响20 —20kHz 有些超标;官方标配的290 欧姆阻抗以及不是太高的87% 降噪范围显得很诚实,经过体验证实官方的数据未曾吹牛逼。 在飞傲M3和飞傲X3以及华为P9的不同体验之中,笔者最喜欢搭配便携播放器的入门款飞傲M3,推起来无明显阻力,大概也占了笔者储存的歌曲的光,在流行乐和民谣方面表现颇为出色,人声解析的较通透,低频有明显的下潜,最出色的是中频有细节,明亮自然,还原度高,所以即使高频部分略逊一筹, Aurvana ANC依然可以令人感知到非常不错整体美感,尤其是在流行乐中,中高频转换不会承载太多乐器表现,我们能感受到更出色的人声。
五、最后的主题诠释:孤独之王,静听喧嚣 可以理解为是村上先生的作品给予的灵感,当然更多的是在听Aurvana ANC时的感受。从初一开始接触流行音乐到高中接受摇滚乐到大学成为摇滚死忠,音乐给的最多的是激情与平和,尽管有时候会格格不入,不过大多时候我只是一个单纯的人,就像听歌一样单纯的听而并不过多的追求听歌的器材。 所以对于Aurvana ANC是否值得入手的问题上个人并不在行,但就像我个人的感受,静听喧嚣可以让人更加独立,同时更加孤独。我们感受色彩、感受音乐除了吸取创作或工作的灵感,更多的时候是建立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现实生活又在摧毁着我们的精神家园,于是我们需要孤独,需要音乐。
如果你认同,如果你感受得到人生的孤独,大可入手,再次原谅笔者无法从“器”的层面进行深入的鉴赏,跟着心走吧,孤独之王,静听喧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