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宝贝SUN 于 2008-9-9 22:36 发表 
那我也教大家一下
空穴来风 这个成语,千万不要乱用
空穴来风,意思是有凭有据的,因为空穴,里面通的,所以才会有空气流通的
大家很多人都认为空穴来风是没有根据的说辞, 其实,意思刚好相反
下 ...
坛子的人语文都学 “得” 不错地说 (*^__^*) 我去百度了下 :
空穴来风
开放分类: 成语、词语、语文、词汇、汉语
典释
[编辑本段]
【注 音】
kōng xué lái fēng
【释 义】
穴:洞、孔;来:招致。有了洞穴才进风(语出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俗语有“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道理与之类似。
【出 处】
战国·楚·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唐代·白居易《初病风诗》:“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示 例】
然而银行当事人,安能逃避责任,~,理有固然。 ★清·梁启超《续论市民与银行》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
【常用搭配】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反义词】
流言蜚语 无中生有、捕风捉影
【典 故】
[编辑本段]
大多数媒体在用这个成语时往往用反了意思(举例:“并非空穴来风”,很多时候想表达消息来源有根据,而使用时往往却又多了“并非”二字,实乃画蛇添足),但汉语成语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人们在运用成语过程中主观臆断,望文生义,使成语的实际意义与原初意义相对,相反,甚至风马牛不相接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成语即使你想恢复其本来面目也显得力不从心,毫无意义了。与其这样,不如将错就错或让其灭亡。
从语言"约定俗成'的原则来看,词语的使用上,如果一个错误大家都在犯,也就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这个“错误”的用法也就取得了约定俗成的地位,早晚都会得到学术界的重新界定和承认。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妨认可报刊媒体对空穴来风的用法,而在考试中,我们还必须按现在词典解释的意义来使用,成语“空穴来风”常见,但是,用者十有九错,意思多用反了!不信吗?打开报纸看看,特别是报道明星八卦新闻的娱乐版,一说到毫无根据的事时,“空穴来风”便随之出现了。很多人将此语理解成无根据、无凭证、编造臆测的同义语,因为写者认为,成语说得明白,一个洞穴凭空怎可来风呀?甚至有些辞典也做了类似的错误注释,台湾有本厚厚的《每日一辞》中明确说道:“比喻事情凭空发生之意。” 这类解释同原成语恰恰相反,“空穴来风”的准确含意是事出有因的意思呢!成语来源于战国时期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
此语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呢。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所以,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影儿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则比较恰当。若怕用错,可将“空穴来风”同“未必无因”连用。例如,“说她对丈夫不忠,大概不是乱讲。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丈夫不在时她浓妆艳抹迎客送客,不是迹象?”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所以,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影儿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则比较恰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