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设天下 - 电脑外设发烧友聚集地

我的人缘0

[心得] 扔掉辣鸡U盘,搭建自己的急速存储移动硬盘

1 5702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9-1-3 11: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满吉家 于 2019-1-3 11:02 编辑

RGB(93, 93, 93)">

看到上面的图大家可能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小编要讲什么事。其实事实很简单,我在测试一只U盘的读写性能。这是一只某电的16G U盘,USB3.0接口,使用AS SSD Benchmark进行读写性能测试,结果半个小时过去了4K写入测试仍旧看不到希望,0.03MB/s的4K速度让我很绝望。无奈只能跳过软件测试,使用终极复制大法来看看它的真实本事,面对一个5.64GB的MacOS镜像文件写入速度倒是一直稳定在18MB/s的速度,但是整个文件复制下来要花费5分多钟的时间,这对于时间宝贵的人来说是相当煎熬的。


再来看看小编自己组装的SSD移动硬盘的速度,同样使用USB3.0接口测试,无论是1GB、5GB还是10GB的测试,读写速度都能达到300MB+/s以上。


再来看看实际复制速度,同样的MacOS镜像文件只需要30几秒就能轻松完成。都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U盘和SSD移动硬盘的速度差距也太大了点。人比人会死,货比货得扔,这老话儿说得也不无道理。


上图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角,一块240GB光威系列SSD+ORICO移动硬盘盒组装的移动硬盘。相比普通U盘在体积上虽然没有优势,但是在传输速度上用秒杀来形容是绝不为过的。


之所以选择这款SSD除了超高的性价比之外可能还有一些小小的情怀在里面。先说性价比,现在一只品牌不错的16GB的U盘价格怎么也在30元左右,换算成每GB的价格大概是1.8元/GB。这块光威240GB的价格平时在249元左右,换算每GB价格大致是1元/GB。无论是在速度还是价格上SSD相比U盘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从情怀方面来讲是因为这款固态硬盘使用了国产主控,这也是我们在包装上能看到“国科微”这几个字的原因。虽然国产的颗粒、主控芯片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国人突破技术壁垒的希望。如果所有的硬件都能实现国产,相信SSD的价格一定会更加实惠。


SSD作为系统盘用来给系统加速是大势所趋,现在的装机也基本在普及使用SSD,小编也早已经鸟枪换炮,只是使用SSD组装移动硬盘还是头一回。虽然组装的移动硬盘读写速度没有直接装在主板上快(读写速度能达到500MB+/s),但是和传统的U盘比起来还是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平时需要频繁拷贝大量文件的朋友,建议还是直接自己动手组装一块移动硬盘,除了极高的性价比外,还能带来动手的乐趣。组装移动硬盘的程序并不复杂,买一块素质过硬的移动硬盘盒(建议USB3.0接口),然后搭配一块在自己经济承受范围之内的SSD,所需的物资就是这么简单。


移动硬盘盒开盖,插入SSD,盖上盖子,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不知道您对这样的移动硬盘是否心动?自从组装好这款移动硬盘后我的那些U盘已经准备扔进抽屉里吃灰了。从测试数据来看,除了体积小巧之外,U盘已经再也没有可取之处了。SSD的时代已经到来,限制我们的不再是价格和容量,而是我们的想象。开动您的脑筋发掘出SSD更多的玩法。

[发帖际遇]: 满吉家 把价值2000元的项链搞搞丢了引起公愤!被母亲扣4 元 发烧值. 幸运榜 / 衰神榜
0
已赞
微信分享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2
发表于 2019-1-3 17:54 只看该作者
我能弱弱地问一下,能和其它移动硬盘比吗?还只有在办公才用到U盘和移动硬盘,而且公司给配备,强烈建议你给我们采购部领导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