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
社区
淘宝
众测
签到
登录
注册
退出
积分: 0
用户组: 游客
菠菜天下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日志
相册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退出
论坛首页
版块
综合讨论区
键盘区
鼠标 & 鼠标垫区
音频区
键帽&客制化键盘区
休闲区
每日话题
硬件综合区
什么都能SHOW
外设水上乐园
外设天下福利区
竞拍专区
勋章申请区
发烧商城
活动专区
站务与公告专区
版主交流
公告区
版务意见与建议
交易区
个人交易区
新手区
新手升级区
新闻区
业内新闻
菠菜天下
行业会员
发烧商城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每日签到
发帖际遇
竞猜赛果
当前位置:
版块
>
综合讨论区
>
鼠标 & 鼠标垫区
>
【拆解】微软蓝影comfort mouse4500鼠标(转)全球首度 ...
发帖
回复
1
2
3
4
/ 4 页
下一页
发表帖子
pegasu
当前离线
性别
保密
UID
45849
pegasu
我的人缘
0
[
新闻
]
【拆解】微软蓝影comfort mouse4500鼠标(转)全球首度拆解
31
35738
楼主
电梯直达
发表于 2010-4-8 07: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pegasu 于 2010-4-8 08:29 编辑
在CSer的心中,微软的银光鲨、红光鲨、极动鲨就像三座大山一样在心中无法抹去。即使在上市十年之后依然有玩家购买。在高
DPI
横行的今天,微软的三大经典能成为鼠坛中的长青树,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究其原因。除了
鼠标
本身性能出众(当然,和现在鼠标天文数字一样的参数比起来这不算什么)以外,还与微软本身优秀的人体工学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称式鼠标也有人体工学设计因素哟)。而采用对称式设计的微软光学红光鲨(玩家俗称“IO1.1)因其舒适的手感和较为合适的尺寸更是受到了国内玩家的追捧 。玩家占有率甚至超过了老大哥微软光学银光鲨。
可惜红光鲨过于经典,微软在其后的设计一直没有超越甚至达到IO1.1的产品。今年,在红光鲨十岁的时候,微软推出了首款采用微软独家专利“蓝影”技术的有线鼠标,Comfort
Mouse
4500。同样的左右对称式五键设计(不过新增了左右滚轮)。
微软蓝影4500鼠标
尽管定位是办公鼠标,可是笔者依旧对其充满了期待(话说闪灵鲨和红光鲨本来也是为办公设计的,只是因为性能和手感出众,才成为FPS游戏大赛中非厂商赞助战队中露面最多的鼠标),那么Comfort Mouse 4500能否超越老将廉颇般的微软光学红光鲨呢?
2010年,微软硬件发布了首款采用“蓝影”技术的有线鼠标“Comfort Mouse 4500”。笔者有幸拿到了这款鼠标的工程样品。作为一个钟情于IO1.1的CSer,笔者对于这款鼠标期待甚高,在其尚未上市的时候就一直关注。尽管其市场定位针对的是商务办公而并非游戏玩家,但还是对其寄与了无限厚望。
毕竟现在
显卡
性能非多年前可比,桌面分辨率一般都在1366×768以上,在这样的分辨率下非CS玩家用起IO1.1这样的400DPI的鼠标是格外的吃力了,就算是CS玩家,也得用块大
鼠标垫
或是多倒几次手了。Comfort Mouse 4500能否达到IO1.1的手感和性能成为新一代的“蓝光鲨”呢?大家一起来看
这个,因为笔者收到的是工程样品,所以没有包装,具体想看全面外观的朋友,可以参考《
能否超越IO1.1?微软蓝影4500鼠标首测
》一文。
鼠标
采用银黑配色设计,外观典雅大方、成熟稳重。具有较浓的商务气息。不过从微软硬件美国官网上的说明来看,除了银色外还有酒红、石绿、浅洋红另外三种配色的。玩家可以各取所爱了。
Comfort
Mouse
4500外观一览
微软蓝影4500鼠标
采用了对称式设计,左右手通用
微软蓝影4500鼠标
尾部的LOGO证明了这是一款采用微软独家“蓝影”技术的有线鼠标。
微软蓝影4500鼠标
微软蓝影4500鼠标三维116.5×67.7×42.3mm。相比于IO1.1来说短了一些,宽度基本相同,略高一些(IO1.1三维为125.5×68×39.5mm)。鼠标的表面模具做工相比于IO1.1,提升了不是一点半点,塑料材质部位最大的接缝处就是左右两键与滚轮中壳的结合处,约0.5mm左右。其它部位基本在0.3mm以内,侧键与裙部结合处间隙略大,不过另有原因,可以理解。鼠标左右键手感匀均一致,不过按键回弹略显沉闷。说真的,当看到Comfort Mouse 4500第一眼的时候,我甚至怀疑这不是出自微软硬件之手。
微软蓝影4500鼠标同IO1.1长度对比
微软蓝影4500鼠标同IO1.1长度对比
不过得力于微软优秀的人体工学设计理念。Comfort Mouse 4500并没有出现一般短鼠标(这个只能说是短鼠标了。和V100,煞魔比起来它还算不上小鼠标)对手掌支撑不足的问题。并且因为缩短了一些,更能适应蒙古人种较小的手形。笔者中指指尖至腕长度约为190mm,稍加适应(笔者平日习惯用IE3.0,算是鼠标中的巨无霸了,要是一点时间不花就完全适应,那是不太可能的了),即感觉良好。
微软蓝影4500
鼠标
整个鼠标对手掌支撑完美。究其原因,Comfort
Mouse
4500在缩短鼠标长度的同时,通过提升鼠标高度,加大鼠标背拱饱满度来增加鼠标背部的有效尺寸。鼠标侧键下有两个轻微的凹印,让鼠标可以同时适应捏、趴两种姿势(这个,笔者技术有限,拍了几次都没有拍出来,只好做罢。
微软蓝影4500鼠标很舒服的手感
微软蓝影4500鼠标很舒服的手感
微软Comfort Mouse 4500上壳的银色部位采用了细磨砂喷漆的处理方式,触感细腻柔和,侧裙部延续了蓝影
无线鼠标
的细磨砂橡胶设计(确实是橡胶,不是橡胶漆,后面可以看到,这也是裙部和侧键结合不够紧密的原因,不过因为模具设计的关系,侧键下方有两条细线,应该是模具在设计是考虑到拨模的需要而留下模具接缝。也正为为是橡胶,侧键的间隙才显的略宽,因为橡胶出来只能是圆角)。触感略具韧性,手感极其舒服。
特别需要称赞的是微软蓝影4500鼠标整体防汗性能极为出众,笔者长时间使用出汗后,没有一般鼠标的发粘,打滑,发腻等现象。并且改善了从暴雷鲨6000开始的前置小侧键设计(话说暴雷鲨6000的设计也是因为玩家抱怨IO1.1的侧键经常会误触而作的改善)不容易按到的缺点。在正常握持时左右侧键都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在基本不会误触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设计的触发压力保证还可以让你在想用的时候直接就能按到(当然,看个人情况,笔者用IO1.1也没发生过误触)。
正常使用时左侧键的相对位置(其实笔者更喜欢将大拇指直接放在侧键上)
正常使用时右侧键的相对位置(自己一个人拍的,因为无名指的遮挡,光不好找,拍了几次都没弄好,只好用红圈标示出来了)
微软Comfort
Mouse
4500滚轮采用了表面光滑的橡胶滚轮,也延续了无线蓝影
鼠标
的无刻度式滚轮,不同于IE、IO1.1用久了那种无刻度感,而是切切实实的一点刻度都没有(想体验的朋友可以将G1的刻度钢丝取下来试下)。笔者感觉较难适应,尤其是在打开IntelliPoint7.1中的滚轮加速度后(这个功能算是微软鼠标驱动独用的功能,
罗技
部分高端鼠标是能过硬件来实现的,笔者很是喜欢。)更感觉难于控制。
微软Comfort Mouse 4500具有左右滚轮功能,从事财会出纳等常用EXCEL的玩家有福了。不过,有利有弊,左右滚轮的代价就是鼠标的中键较硬(这,没办法,具有左右滚轮功能的鼠标,中键手感鲜有良好的。为了在使用左右滚轮时避免滚轮向下压动造成触操作,中键的触发压力值一般都比较高)。如果您是从事的是经常使用ACAD,3DS等图形软件的工作,需要注意下了。
无刻度式左右滚轮,当然,从图上是看不出来的
微软蓝影4500鼠标底部极其简洁,只有一个光头孔和两个脚帖,按微软的习惯,应该是将序列号做成标帖粘在线上了。
鼠标底部异常简洁(脚帖上的灰是磨垫子的结果)
这里有一点不得不说,笔者有个习惯,就是新鼠标上手时,习惯先拿块破操控垫子,把脚帖磨亮了再用,微软Comfort Mouse 4500到手的时候,我习惯性的把垫子拿出来在飞快的磨来磨去,磨了约2分钟吧。按笔者的经验,这个时候无论是黑胶还是白特富龙。都能磨的镜面般光亮了。结果翻过来一看。我曰,Oh my god。脚帖开始磨的时候什么样,我磨了半天基本还什么样,轧压的痕迹都清晰可见,用手一摸,都热了。天哪,这什么材质的,磨了半天都不见效果。无奈,直接上垫子试吧,出乎意料的顺滑。看来MS连脚帖这样的小细节都都下足功夫。各位用布垫的玩家有福了。
然后用手头的几块垫子测了下兼容性,有操控的,有细面的,其中就有令“蓝光”鼠标闻风丧胆的纯黑色极细面的布垫“QCK”。当然,这对于微软Comfort Mouse 4500来说是绝对没问题的。试到后来直接橡胶板(我把硬垫翻过来,不丢帧是真的,鼠标在上面挪不动也是真的)、金属板、地板、毛绒玩具、高反光的杂志表面等等等等使用都没问题。微软Comfort Mouse 4500唯一不能征服的就是透明玻璃,蓝影的兼容性已经不能说他在多少表面上能正常使用,而是只在透明玻璃上不能使用了,不过为了手感和舒适性,还是建议使用
鼠标垫
。
评分
参与人数
1
+8
收起
理由
rosicky311
+ 8
查看全部评分
0
人
已赞
微信分享
赞
收藏
快速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变色卡
显身卡
pegasu
当前离线
性别
保密
UID
45849
pegasu
我的人缘
0
2
楼
发表于 2010-4-8 07:5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egasu 于 2010-4-8 07:57 编辑
作为一款商务
鼠标
,Comfort
Mouse
4500采用了微软鼠标通用的IntelliPoint驱动程序(版本号7.1,低于此版本号不能识别Comfort Mouse 4500鼠标),鼠标上的五个按键全部可由于玩家自由定义,尽管想比于专业的游戏鼠标驱动功能略弱,不过依然包括了宏、键击(这两个功能基本只在游戏鼠标中才有)、常用操作等众多功能。不过,左右滚轮玩家不能自由定义,勉强算是一个不是缺点的缺点吧。
Comfort Mouse 4500鼠标驱动界面
驱动滚动界面
微软硬件官方没有给出Comfort Mouse 4500鼠标具体的DPI参数,笔者通过对比,该鼠标应为1000DPI左右。因为是微软自主研发光学引擎,刷新率也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就是此鼠标最大移动速度肯定超过了1m/s(一般人手动速度也就是1m/s),因为笔者用尽全力也没将他甩丢帧了。鼠标回报率同IO1.1一样,绝对稳定的125HZ(对人来说,千分之八秒和千分之一秒都是不可感觉的一刹那)。
微软Comfort Mouse 4500在鼠青天6.0中很轻松的跑出来95分的成绩。实测鼠标静默距离≤3mm,处于和IO1.1同样的水平,同一般的鼠标相比占有很大的优势。在游戏中的表现就是在鼠标快速移动倒手的时候鼠标底部全部离开
鼠标垫
一点鼠标指针即停止不动而不会像一些鼠标那样鼠标离开鼠标垫一段距离了鼠标指针还在乱动(微软对这一参数很重视,自家引擎的静默距离总是可以保持在一个很合适的值,上次的IntelliEye2.0也是这样)
Comfort Mouse 4500回报及鼠青天评分
进游戏测试一下表现也很出色,没有出现因光头后置而导至的X、Y轴速度不匀的现象。鼠标移动定位干脆利索。有一种很“直”的感觉。保持了微软鼠标一贯的定位特点。
CS BOT试枪
非FPS游戏测试,笔者选用了时下流行的《植物大战僵尸》试玩了一下。得力于适当的重量和爽滑的脚帖,使用感觉很顺畅,不过毕竟体积和底盘面积在那,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呀。
俺也赶回时尚玩下植物大战僵尸
通过前面的试用,笔者初步判定鼠标的微动肯定不是中高档鼠标常用的7N白点,Comfort Mouse 4500是否为微软鼠标最近常用的松下棕点哪?为了验证一下,笔者毅然决定拆开看一下(其实,主要是笔者更想近距离的看一下传说中的蓝影光学引擎。哇哈哈哈哈)。
取下
鼠标
脚帖,就可以看到底部的三个螺丝孔,近距离一看,汗,不是鼠标上常用的十字螺丝,而是三颗六星螺丝,不幸中的万幸,这要是用的力胜的那种三角螺丝,笔者可能就得先出去买工具了哈。(拆开鼠标等于放弃质保,各位玩家如若模仿,后果自负)
底部的三颗六星螺丝,尾部的一颗偏大,前部两颗略小
微软蓝影4500鼠标底部螺丝卸下后,因为鼠标上部没有电路板排线等,直接就是上盖底盘两部分,设计简洁利落。结构类似于传统的IE3式但有所不同,为防止出现侧键松垮的现象,特意在两个侧键处多加上了两个扭簧,用于侧键回位。因为加入了扭簧,所以侧键和上盖连接的地方不是像IE3.0那种卡式靠侧键零件本身塑性回弹的回位的设计,而是直接做成了转轴合页式的设计。
分离下来的上盖
上盖内部一览(侧键处的两个小扭簧很合理,微软一直为了玩家而改变)
侧键结构特写
笔者试着想将上盖部分完全分离,结果遇到了不小的困难,精密的模具加上新型的卡扣设计让笔者极为头痛,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尝试摸索笔者才一点点的进行分离拆解。微软依旧保持了自暴雷鲨6000开始的一体式按键三层上盖设计,这是笔者始料未及的,毕竟暴雷鲨6000是做为当年微软力推的游戏级鼠标而出现的,而Comfort
Mouse
4500只是针对一般的商务办公设计的鼠标,而这一点判断失误也是造成笔者拆解困难的原困。)
上盖部分全部零件(从左至右依次为上壳、中壳、主体、侧键,两个小扭簧太小,上面也可以看清,笔者就没有进行分离)
橡胶,侧裙部的防滑橡胶,足有1mm多厚,难怪手感这么好。
一个上盖设计这么复杂,有什么用哪?笔者先卖个关子后面再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pegasu
当前离线
性别
保密
UID
45849
pegasu
我的人缘
0
3
楼
发表于 2010-4-8 07:5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egasu 于 2010-4-8 07:58 编辑
相信看到这里,各位读者肯定等的也心焦了,那好我们现来看一下
鼠标
的核心部分,传说中的“蓝影”光学引擎及鼠标的电路设计。由于“蓝影”光学引擎的特殊性,Comfort
Mouse
4500采用了两块电路板设计,前电路板是微动及滚轮部分,后半部电路板上承载着“蓝影”引擎及MCU等核心元件。
微软Comfort Mouse 4500鼠标电路部分一览
微软Comfort Mouse 4500鼠标电路部分一览
微软蓝影4500鼠标的电路板没有采用一般鼠标常用的上盖压紧式固定,直接用三颗黑色十字螺丝固定在底盘上,中间LED部分两颗银色六星的螺丝是固定底部光学透镜用的而非固定电路板用的。MCU采用的凌阳8位IC。
MCU特写
因为“蓝影”引擎的特殊性,主电板被架高了
主电路板标识
微软Comfort Mouse 4500鼠标没有采用一般鼠标常用的编码器结构而是采用了微较一贯的光栅式设计。
因为是左右滚轮,所以相比IE3.0的那种结构略为复杂。滚轮尾部有一个拨块用来触发左右滚动微动,滚轮下部有一个小弹簧用来加大中键触发压力来减小进行滚轮左右摆动时的误操作。取下滚轮,松开全部螺丝后,就可以取下电路板了,不过滚轮尽管是夹卡固定的,但是拆下来也颇费些功夫。
无刻度左右滚轮
取下滚轮后的电路板
不出笔者所料,左右键是松下棕点微动,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滚轮采用的光栅式结构。
O1.1相比,Comfort
Mouse
4500的侧键结构也有改动,从微动触点顶置结构换成了较为常用手感较好的触点侧置结构。
触点侧置的侧键微动,结构简单合理,少块电路板和排线相对减小故障机率。
其实,严格来说微软Comfort Mouse 4500应该是三块PCB板设计,不过用于中键微动的PCB板是直接焊死在前电路板上的,就算两块吧。整个
鼠标
焊点匀均饱满,可以说是做工扎实。将整个电路板取下来后,看到Comfort Mouse 4500底部的鼠标线固定,小汗了一把。一般的鼠标最多是在上壳和底盘结合处加一个小卡子用上下壳夹住以防拉扯,再简单点直接在模具上做个小拐弯别一下线就完事了。Comfort Mouse 4500这样的固线方法,头一回见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pegasu
当前离线
性别
保密
UID
45849
pegasu
我的人缘
0
4
楼
发表于 2010-4-8 07: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egasu 于 2010-4-8 07:59 编辑
线卡+颗螺丝+压板固定的
鼠标
线(尽管压板还承担着支撑滚轮的作用,但是完全可以和底盘一起注出来的)
将电路板翻过来,就可以看到电路板的反面了。为了一睹“蓝影”真面目,笔者取下光学引擎的面纱,透镜。
微软Comfort
Mouse
4500鼠标电路板反面
蓝影4500鼠标电路板连接采用了插接式设计,便于维修更换。笔者找了半天,一直没找到左右滚轮的微动在那里,这回翻过来,一目了然了。微软采用了两个极其精巧的贴片式微动做为滚轮左右摆动的触发微动。尽管是贴片式微动,但是手感相当的好,未拆开之前,笔者一直以为左右滚轮用的是常见的长方形微动哪。
左右滚轮微动,靠滚轮尾部的拨块触发。
写到这里,终于看到传说中的微软自主研发的独门光学引擎“蓝影”的真正面目了。
”蓝影”引擎光学传感器
“蓝影”光学引擎专用透镜,很高,蛮有些“花盆底”的味道。黑色部分起固定高亮LED光源及防漫射作用。
笔者写到一半时,终于在微软硬件中国的官网上发现了Comfort Mouse 4500的踪影(汗,就差一两天,笔者为了下驱动跑到了美国微软硬件官网才下载的IntelliPoint7.1),官方报价是199元人民币。笔者去淘宝看了下,已有部分商家到货,淘宝售价约在140元左右,作为一款上市价格如此之低的产品,微软并没有偷工减料,做工依旧扎实稳固。对比以往微软硬件的产品,可以看出微软为适应大众需求所做的改动。其实做产品就应该这样,不将心思用在无用的噱头上,扎实的做工+优秀的手感,才是一个产品赢得用户赢得市场的必备条件。
拆解完毕,直接敛吧敛吧装起来,手感和没拆过时一样。笔者拆过的
鼠标
不少。拆完后再安装回去时出现鼠标拆完后手感改变或按键根本按不动的现象也不在少数,而微软Comfort
Mouse
4500通过优秀的结构设计,尽管上盖未采用螺丝固定,但是合理的卡扣结构加上零件之间的紧密结合完全可以保证长久使用时手感的稳定如一。从当年用IE3.0等三大经典让玩家知道了微软硬件之后,微软一直在努力,在不断的改变中适应用户。这完全可以从微软硬件的历代产品中看出来。
作为2010年微软硬件的第一款力作,Comfort Mouse 4500确实没有让我失望,出众的性能,出色的手感,简约大气的设计都是您值得拥有或尝试的理由。价格也是算是较为亲民的了,毕竟天天用的东西,还是用个舒服好用的才对得起自己的手呀。尽管没有高DPI,高回报率,存储芯片等高级功能(加上这些就不是这个价了),但是应付日常应用和游戏也富富有余。至于能否成为“蓝光鲨”,那还得看玩家的认可度了。毕竟时世境迁,百花齐放,IO1.1辉煌的年代已不复存在了。但至少Comfort Mouse 4500的相比同价位产品,还是极具优势的。
对微软的一点建议:尽管中键和左右滚轮使用的人都比较少(有的人用电脑多年,都不知道滚轮可以按下去,看网页的话,中键比左右滚轮更方便,而EXCEL中TAB和方向键也比左右滚轮更快捷)但是个人认为中键还是比左右滚轮用的地方多的多。相信微软如果在Comfort Mouse 4500上采用传统的滚轮结构(比如X3的那样,IE3.0和IO确实有些松。)会更好一些,出色的滚动手感和舒适的中键对很多人来说比左右滚轮更值得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pegasu
当前离线
性别
保密
UID
45849
pegasu
我的人缘
0
5
楼
发表于 2010-4-8 07: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egasu 于 2010-4-8 07:59 编辑
沙发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1100moon
当前离线
性别
保密
UID
64635
1100moon
我的人缘
0
6
楼
发表于 2010-4-8 08:06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啊,支持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morningstarvip
当前离线
性别
保密
UID
41339
morningstarvip
我的人缘
0
7
楼
发表于 2010-4-8 08:10
只看该作者
不错,来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鼷人
当前离线
性别
保密
UID
23385
鼷人
我的人缘
0
8
楼
发表于 2010-4-8 09:03
只看该作者
这鼠标性能价格比=无敌,而且在星际2里表现出众,有望超越Min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passoverleo
当前离线
性别
保密
UID
13233
passoverleo
我的人缘
0
9
楼
发表于 2010-4-8 09:58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微动和无刻度滚轮有点尴尬,但蓝影技术绝对是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pegasu
当前离线
性别
保密
UID
45849
pegasu
我的人缘
0
10
楼
发表于 2010-4-8 10:34
只看该作者
我想的是这个微动可否换成欧姆龙的,看布局貌似只能往外横着放了,触点朝向滚轮的那种,但不知道壳子之间有没有空隙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1
2
3
4
/ 4 页
下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键盘区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
上传
点击附件文件名添加到帖子内容中
描述
发表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