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laAue 于 2018-11-10 19:09 编辑
(九千字,希望各位感兴趣的话能够找个没事干的时间看) 在2016年六月底,也就是两年多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不对,午后,一篇名为《颠覆德国cherry行业标准的机械开关即将上市》的文章在外设天下发布,一时之间引起坛友围观。 这个【颠覆】二字用的真是好,一副雄心壮志气冲霄汉的样子就这么出现在我的脑袋里。全篇没有明确指出到底是个什么,先上来踩了踩进口樱桃轴,又顺手扯了扯低价国产轴。自己的东西只是说什么模拟cherry手感,取消触点,热插拔,无限制的寿命这些词语,很容易就让人觉得:我靠,这谁啊,这么能吹牛批。 定睛一看,ID叫做admurder。原来是A大。有了解过的同学肯定也知道,A大是很早就在国内生产机械键盘的,并且以前也一直都是使用的cherry开关,后来自己搞了静电容,在做了一波佳达隆轴的机械后就金盆洗手专心做静电容了。 在帖子下面的回复中,可以看见许多人的期待和支持,但也不乏质疑。毕竟Cherry在机械键盘中行业的老大哥地位,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各种事件后似乎仍然坚挺。这时候突然有人跳出来说要颠覆cherry行业标准,难免有点哗众取宠。樱桃轴在广大用户眼中一直都是稳定优质的代表,哪是说颠覆就颠覆的呢?
不过,好东西没必要藏着掖着,在短短两个多月之后,A大就在论坛上发帖宣布其真正面目。正如一些人所猜测的,正是近年来发展势头正旺的光学触发开关。 介绍一哈现在市面上的我使用过和听说过的一些光学轴体吧。
首先是双飞燕,这个把光轴这两个字都给注册成商标的厂商。双飞燕的光轴来自东莞名键公司,发展到现在也有四五年,虽然是好像一直都是自娱自乐,但也算是在稳步发展。主要产品有第三代段落轴橙光轴、第二代线性轴红光轴、第二代段落轴青光轴、网吧多用的1.7代轴(之前写了一篇雷柏V750就是这个LK1.7)
然后是Flaretech棱镜轴,这个轴体也是这几年比较火,成功吸了一波睛,其最大的特色是透明的轴心和光线折射的触发原理。使用棱镜轴的产品数量比较少,而且价格一般稍微高一些,比如卓威Celeritas Ⅱ,赤度的不少产品,ducky的3108棱镜轴版、wooting系列等。
凯华也有自己光学轴体。不过向来善于推广的凯华倒是似乎没怎么推动自己的光轴,好像印象里国内好像只有腹灵使用过凯华光轴,国外比如说韩国厂商ABKO(AFS战队赞助)就有凯华光轴的产品。 然后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光轴,我自己尝试着买过一些散轴,感觉是一些定位偏向网吧的产品,这些光轴给我的体验并不是很好。
佳达隆轴从出生就获得了还算可以的口碑,其不错的顺滑度,轻柔的手感,包括晃动的轴心都是非常具有特点的地方。在推出光轴后,也是有一些厂家跟进了相关的产品,比如以极客定制方案为核心的各家产品,比如塔兰特Titan,凯酷VX。
而佳达隆的光电轴体,表现究竟如何呢?我们就结合具体产品,来看看吧。
具体的产品呢,就是图里的这个看起来莫名其妙的键盘。这把键盘是论坛ID[神周行大哥]出品的贼鸥二代光轴版工程机。说是工程机,其实用残疾二字也不为过:不能亮的白色贴片灯、廉价非标准卫星轴、无铭牌、电脑在休眠再次唤醒后键盘会很卡需要重新插一下、刚到手是6键无冲过了一年莫名其妙变成全键无冲、等。但是我仍然以一个149的价格将这把键盘购买了下来,经过一阵又爱又恨后它成为了我的主力键盘并且使用了一整年。 所以,问:是什么让我对着一把149的残疾键盘用了一整年呢?
佳达隆机械光轴,出厂为青轴,然后我购买了大概35颗青轴,5个茶、银,黑轴没有购买。 正面看上去和机械轴基本类似。上盖为透明材质,看上去和机械轴的上盖基本通用,原来插灯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凸透镜。容纳弹片的那个区域的整体轮廓有所改变,这个地方画个重点,后面再说。 下壳改变较大,看图。中心柱子的两侧的底壳向内凹陷(画重点),柱子本体的两侧做空,可以看到轴心的运动,让光线通过。 不难看出,佳达隆机械光轴整体上是以MX结构机械轴为基础的,但是整个模具都是要重新开的。 整个轴体没有任何焊接位置,所以佳达隆机械光轴的产品都支持热插拔。热插拔的稳定度还算可以,毕竟固定全靠定位板,不可能不做紧。
光青轴的内部结构和MX结构的青轴非常类似,轴心+弹片+弹簧。轴心的形状和MX结构几乎一模一样。在触底的时候轴心下柱可以碰到底壳的底部。弹片的下部没有引脚,只提供弹性结合轴心提供青轴手感。 光茶轴的内部结构和MX结构的茶轴类似,和上面的青轴差不多。轴心的形状和MX结构的也是几乎一模一样。在触底的时候轴心下柱无法碰到底壳的底部(此时轴心的外围的下部触碰到底壳导致轴体无法继续下压,画重点)。弹片和光青类似。 光轴红的内部和MX结构红轴有较大差别。弹片完全没用了,扔了吧。轴心有重新设计,光秃秃的,中间膨大的部分也更短。触底的时候轴心下柱可以碰到底部。 光轴银的内部结构和上面的红类似,主要是轴心的区别。轴心乍一看上去和机械红轴的轴心类似(手头没有机械银轴没法细致对比)。触底的时候轴心下柱无法碰到底部,和茶轴一样是由膨大部分触底的。
首先。看上面画的第二个重点,由于底壳的上浮,所以可以预见到,如果是一个弹簧就这么塞进去,会比一个正常的机械轴压缩得更多,所以压力会明显比同样弹簧的机械轴用起来更大一些,45g弹簧可能比较接近55g的感觉。 然后第三个重点。对红和青,红的轴心重新设计过,青轴的轴心比较特殊,而茶轴是延用了机械轴心,所以导致茶轴的轴心提早触底,所以总行程是更短一些的,大概是在一个3mm的数值,和光轴银基本类似。(关于这一点,我目前没有在网上和群里找到其他群友关于这一点的论述,我的茶轴是在某个淘宝店上买的,是批次个例还是全部如此我不是很清楚)
红轴:顺滑度保持佳达隆轴一贯的水准,甚至优于黑壳的机械G红,几乎没有沙沙声。由于采用了比45g更轻的弹簧,没有出现压力失常,和机械G红类似甚至更轻一些。 青轴:段落靠前压力稍大(可能类似55g弹簧),清脆度弱于樱桃轴。如果把轴心的白色部分拆下来,整体就是一个线性轴的手感,但是触底后可以晃动得很严重,在触底附近也会有一点疙瘩的感觉(我就是这样处理除了字母区以外的按键的) 茶轴:段落靠前,总行程短,大约3mm。压力同上青。段落感稍强 银轴:极度顺滑,采用和红轴一样的弹簧,总行程3mm,所以这个银轴基本就是一些人脑袋里的那种比红轴还软的短红轴应该有的样子。 红、青、茶的触发行程大概在1.8-2mm的样子,银轴的触发行程大约为1mm,非常牛逼。
而且,由于整个轴体的外壳都是重新设计的,所以稳定度和佳达隆机械轴不同。 对比的是佳达隆的光红轴(把红轴换了过去)和杜伽的樱桃红轴。可以看见,在采用相同的键帽的情况下,二者的稳定度不相上下,甚至佳达隆光红的表现似乎更好一些(优于棱镜轴)。
所以说,佳达隆光电轴的线性轴是保持了佳达隆线性轴的高水准的,而且在晃动上有了巨大的改进,达到了cherry轴的水准,可以说佳达隆的线性轴的水准是相当之 游戏玩家。茶轴的大压力+短行程让它的手感非常特殊,特殊到我无法评价究竟是好是坏了。青轴可以说是完全退步了,清脆度和柔软都不如机械G轴,令人惋惜,其实换个和红轴一样的弹簧就好的事情。
PS: 上面还划了一个重点,就是轴体上盖那个重点。本来觉得没必要说,但是还是说一下为好。 事情是这样的,在我为这个轴体换键帽的时候,尝试过两套键帽。一套是凯酷ODM高度(是早期未优化的模具,现在的模具优化了),另一套是亿光的原厂高度热升华。这两套键帽装上去都感觉手感非常怪异。后来排查后发现是键帽内壁磨轴盖了(手指靠上击键的时候就会发生)。然后我初步观察轴体上盖,发现轮廓有修改,可能是这部分的模具设计不太对劲。 后来我作了细致的观察,发现虽然轮廓修改了,但是该区域并没有比正常的樱桃轴盖有突出来的部分。经过对比后,发现该两套键帽在配合樱桃轴体的时候其实也都有磨轴盖的情况。但是由于我手中的是黑壳樱桃轴(一位做键盘的告诉我说黑色上盖和PBT键帽的摩擦是很顺滑的),所以之前只用那两套键帽的时候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如果采用的是铝制定位板或者无钢的话更会淡化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在我手头的钢板+透明上盖的情况下就显得非常明显,触底的声音都很不对劲。如果你手头正好拥有这些键帽,可以自己尝试一下,配合佳达隆轴体,或者樱桃轴,按照上灯位(轴体logo为反的)安装R1-R3的键帽,从键帽靠上的位置,带着一小点向前推的力轻轻的按到底附近反复感受一下,就应该能感受到我说的磨轴盖的感觉了。不要像我一样错以为是轴体的问题。
看看键盘吧
说完轴体,我们来点轻松的,看看我手头的这把键盘吧。 键盘听说由信必成代工,几乎和ikbcC87一模一样。简洁正面外观,二段式脚撑,三向出线,带磁环带镀金的塑胶线,这些都是基本的。就不放图了,IKBC都知道啥样子的。
键帽出厂是一套普通的十元104包邮的透光ABS,现在换了29元天价PBT。表面磨砂不是很粗,键帽厚度也很一般,水口非常粗犷,、字符工艺是蓝色镭雕、黑色填料。不过[按]着倒是没感觉和杜伽的双色有啥太大的差别,就干脆用着吧。以后特别有闲钱的话再考虑弄一套比键盘本体贵的键帽换上去。 白色的键帽是我从朋友那儿买的,听说是ABS+PBT+PC材质,薄硬,打游戏巨他妈牛逼,不多说。 键盘的钢板只能支持卫星轴,出厂自带的卫星轴比较次,就自己搞了一套正经的卫星轴,搞了点润滑脂。
方向键采用的是茶轴,1.8mm触发行程加长3mm的总行程用在方向键上可谓是梦幻:灵活度比红轴稍微差一点,但是无伤大雅,茶轴的回弹+极短的触底行程让键盘的精度达到一个非常逆天的水准,对于我打东方这类STG游戏来说可以说是接近完美。 ZX那一排的4个白色按键装的是银轴,ZX是之前打OSU的按键,而另外两个是我最近打OSU用的按键,佳达隆光轴银打OSU这类游戏堪称顶级神器。 其他的按键使用的就是青轴去掉轴心白色后的东西,平时使用的不多,大键使用压力稍微大一点的轴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当时不太想花那么多钱去为一把149块钱的键盘买太多一元一颗的轴。
看PCB。这把键盘的PCB听说是由佳达隆工厂做的,应该是玻纤板,板子看上去相当干净,主要的电子元件都在另一侧。定位板为钢板,而且有做和PCB的固定处理——不固定的话无法保证轴体的精确触发行程。
拆下一个轴看看这边,一个亮不了的贴片灯,一组红外对管。对管是来自台湾亿光,那个EverLight,对管的质量是有保障的,用个好几年都没问题。
由于采用了IKBC C87的模具,所以整把键盘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槽点。刚买回来时感觉这个青轴的压力有点大,换轴后发现这个红轴的手感实在优美,加上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性能、热插拔、没有灯光需求,这把键盘就击败各路人马成为我目前的主力产品了。
性能
一个新东西想要颠覆Cherry的地位,仅凭手感只能是做白日梦。除非说找到Cherry的死穴才有可能将其拿下。正如Cherry MX结构的青轴的手感一致性是其命门,BOX白轴、speed粉轴利用独特的扭簧结构一举成为类青轴手感的巅峰之作。
而Cherry,或者说所有机械轴体的共同的死穴就是他们的寿命问题。 许多的国产轴最被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寿命实在可怜。用一两年都算好,有的只是用了几个月就大面积双击,许多人苦不堪言又痛呼国产轴真TM垃圾。 然而就算是高贵的樱桃轴也不能幸免。比如当初樱桃MX6.0刚问世的大批量连击事件,以及贴吧、论坛里时不时出现的不是QWER就是WASD要么就是ZXC某一个键连击、失灵。 就算是采用了热插拔结构,你也无法保证原本正常的轴体,在下一把游戏中就Q键双击了,然后打出一波惊为天人的反向Q让队友纷纷打出了问号。 关于双击这个东西,外设天下的设哥、B站ID“斯斯记忆”有做过视频科普,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 随之而来的还有机械键盘的延迟问题,这一方面设哥也做过科普,在此不再赘述。
机械轴体最大的问题是机械抖动,一切问题几乎都由它而来。但是光路的通断没有抖动,可以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负责通断的对管这种电子元件已经相对发展成熟,靠谱的对管可以轻松做到几万几十万小时的寿命。
我手上的键盘采用的是亿光的对管,标称寿命在10W小时以上,就算除以2,寿命也在5年以上,可以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数值了。
消灭机械抖动后,键盘就再也不会莫名其妙双击了。当然,一般的厂商保守起见还是会设置一个1-2毫秒的滤波也就是去抖,但是这1-2毫秒对比起机械键盘的20ms以上就不算什么了。随之而来的就是键盘的防抖延时可以几乎忽略不计,延迟会比一般的机械键盘低很多很多。不过键盘延迟除了防抖延迟,还有一些其他的组成成分,但是只要主控性能足够强大,其他的延时部分也都比较小。这样的特性,也使得光学轴体迅速在网吧市场中占领了相当大的市场。
首先是软件按键响应PK测试,这个测试依然会有比较大的外加因素影响,是否可信全凭大家愿不愿意信。
首先是键盘自测,十分接近地按下键盘上的两个不同的按键。数据上是比较接近7的倍数,但是偶尔会出现6、8这种数字,并且在数字比较大的时候会偏离7这个数字比较多。我们姑且认为这把键盘的发码间隔为7ms左右,也就是刷新率大概在143hz左右。小声比比,反正比Filco高。
插上我们的标杆键盘PLUM84红轴(宣称延迟1-2ms,1ms发码间隔/1000hz回报率),对比按键为贼鸥的→(已换红轴)和另一把键盘的左ctrl。整体的延迟波动比较大,结合之前说过的1-2ms的去抖和7ms的发码时间,这样的延迟表现(平均3-4ms)在我的预料之内,也是基本符合这个键盘的理论表现,算是相当不错。
然后再插上对比产品杜伽K320红轴(对比PLUM84延迟约+18~20ms,4ms发码间隔/250hz回报率),同样的对比按键。整体延迟仍有不小的波动因为两把键盘刷新率都不是很高。平均延迟大约为14-16ms,也算是基本符合预期。可见在主控性能一般的情况下,这样定位的一把佳达隆光轴产品面对稍高价位的机械键盘在延迟上有着不小的优势。
一年以来除了体验一些其他的键盘,我都是使用这把键盘来进行我的几乎一切操作。 我用这把键盘在几乎没有练习的情况下只用了相当相当短的时间打出了东方风神录、东方妖妖梦的Lunatic难度NB,采用的是茶轴方向键,其中的神奇恐怕很难让大家体会到了。
具体测试:地灵殿4BOSS的二非测试,采用魔B机体,经过适当的上手后拥有了非常不错的低封收取率,并且在5发之后低封全避。并且在一年前这把刚给这把键盘换轴的时候,采用梦C的超高速躲了两波。 虽然可能听不懂,但是如果找一个听得懂的人过来,或者把这段话复制给他们看,他们一定会感到震惊。
自从这把键盘入手后我的所有OSU活动基本都是用的这把键盘。 这种红轴去掉最后1mm的手感,3mm总行程1mm触发行程,简直再适合我不过。 键盘的低延迟使得在调整offset为-4后就可以做到非常不错的体验。7ms的发码间隔虽然有点难看但是应付我目前的水平还算是绰绰有余(虽然打准的可能因此打偏,但是打偏的也可能因此打准啊是不是)
总结其性能,还是基本让我满意的。几乎为我量身定制的茶轴手感,超级轻超级快的银轴,还算可以的低延迟,都是我非常喜欢的点。但是唯独那个7ms的发码间隔实在是有点辣眼睛。如果能用上1000hz回报率的主控,那我觉得那就是一把我眼中的完美键盘的样子了。
然后注意力拉回来。上面我有写5个字,“先挑好的讲”
那么什么是不好的呢 1. 光电轴不作别的处理的话是比较怕水怕灰的。不过机械轴也怕。 2. 光电轴体的核心元件不再是那个长得像是机械轴的东西,而且PCB板子上的光学对管,是它决定了键盘的使用寿命,如果光学对管损坏的话,那么就必须将其更换掉,但是贴片元件的更换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容易。 3. 轴体的固定完全依靠定位板来完成,所以高度依赖一个能将其固定住的定位板。这对于客制化来说肯定不是好事,对于无钢爱好者来说是个灾难。 4. 没有全系列加入防尘轴心设计。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设想一下加入防尘轴的那种轴心结构的话,其实可以对轴体的顺滑度、稳定度有不错的提升。 5. 低延迟的效果并不是说有就能有。在我使用过的不同的光学开关中,能做到低延迟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双飞燕自己品牌的光轴键盘几乎全部是非常优秀的延迟,1000hz加上合理的主控程序,硬性能可以说是顶级。贼鸥这一把受制于7ms的发码间隔,但是主控逻辑也没问题,勉强能算。A大自己的PLUM品牌出过几把G光轴产品,主控更加优秀,性能也是相当不错。除此之外,我使用过的,雷柏LK1.7光轴、卓威棱镜轴、同样是G光轴的凯酷VX,这些延迟都在15ms以上,几倍于其发码间隔,是不应该的。考虑到这些产品有可能采用的是上游提供的方案,那么市面上其他的产品的表现又有多少是值得期待的呢?
“真正要做好光电键盘,成本实际上不低于cherry,对管价格参差不齐,有的只要2-3毛就做出来了,而进口对管成本是国产的5倍以上,另外,提供手感的gateron轴体,精度极高,前期模具费用投入不菲,可能无法和后期杂牌仿制品比拼价格。” 实际上正如A大担心,这种事情已经发生了,这些低质的产品严重影响了这一整类产品的口碑形象。我在这里不多说,痛恨至极。
扯淡部分
东西写到这里,也要有七千字了,寻思着该弄个总结了,但是不如再放松放松,讲点别的故事,不喜欢的也可以直接拉到结尾,会有比较显眼的小标题。
我曾经在多个群与人就光学轴体这个东西舌战,往往多陷入一种被群起而攻的境地,这让我感到一些愤怒又让我感到一些无奈。
我说光轴延迟低,他们说延迟低没用。好嘛,没用也可以理解,毕竟普通的打字情况下确实没用,但是放进游戏场景里,这还能说没用吗? 好,然后就是阴阳怪气时间,什么20毫秒这么点差距感觉的出个鸡毛,你是不是人类什么什么。我寻思着随便找一个节奏类游戏,加个20ms的延迟判定都会乱掉,这都感觉不出来,我又不是弱智。
我说光轴寿命久,他们说不一定久,怕水怕灰怕PCB元件坏,还是机械好。 原来机械不是怕水怕灰怕PCB坏,给我来一把,假一赔十吗?
我说光轴手感都可以做,他们说你这都不是机械了,弹片都不触发了,手感都是伪造出来的。 这可让我犯了难,这让我怎么反驳,完全跟不上他的想法。不过他们看见Topre静电容,看见阿米洛静电容,不还是一嘴一个牛逼,一口一个真香?
我说光轴不容易双击,用起来稳定,他们说哪有这么好的东西,机械轴做了这么多年了,肯定还是樱桃轴稳定寿命有保证。 嘶,这我可真的没法反驳了,键盘主控应该交给您来写。
哈哈,我也开始阴阳怪气了。我倒是也想好好讲道理,可是往往最终变成群内互喷大会,不,是群友喷我大会。
“以cherry为代表的机械键盘的各个品牌,已经形成了利益团体,抱残守缺,会不断抹黑和打压光电键盘,光电键盘成品还未大量上市,也未经市场检测,就已经遭到质疑了,众口铄金,如果新品做的不够好,出现任何小问题,就可能被落井下石,这需要参与键盘生产的所有供应商不断提高品质,精益求精,才有可能在未来和cherry的博弈中赢得优势,最终替代实现完全替代进口产品的目标。”
这句话的意思,放在当时的国产轴身上,也是适用的。有没有利益团体不清楚,有没有抹黑和打压也不敢说,国产轴从出生开始就背负着骂名,从最开始低价低质的代名词,到现在凯华BOX技惊四座,佳达隆纵横定制轴,不可谓没有童话色彩。 那么现在,对于光轴,这个完全没法用机械轴PCB,主控程序需要重新写,几乎是另起炉灶的国产新事物,它们究竟需要做出怎样的努力? 光轴可以说从未进入主流市场,也没有多少厂家为其投入过心血,却有着似乎已经被机械轴打到仓皇退市一般的市场口碑。许多人听见光轴两个字就直接将其和低端、网吧货、垃圾挂钩,其中又有多少人真正尝试过一把厂商投入心血的键盘呢?
一位群友告诉我,在他们街头篮球圈里,双飞燕的血手幽灵的键盘凭着它莫名其妙的低延迟都快要成标配了。我自己所在的东方STG圈子里,许多顶级玩家使用了血手幽灵后都觉得这个键盘是有点牛逼。双飞燕还是一副双飞燕的样子,看似老态龙钟,实际上也是一直坚持在他们自己注册的光轴这两个字上,在自己真正有价值的地方也算是得到了认可。但是走出自己的圈子,双飞燕的外观、轴心晃动就足以让别人去觉得这键盘一看就很垃圾,顺带扣上一个宏孩儿的帽子。
“这需要参与键盘生产的所有供应商不断提高品质,精益求精,才有可能在未来和cherry的博弈中赢得优势。”又有多少厂商愿意这么做,去以一个更高的成本去做一款比cherry更贵的产品呢?我觉得是没有多少厂商的。试想一个人买键盘:100预算买薄膜,无视一切附加属性加一点钱好歹买个机械吧;到了200预算,无视各种灯效,加一点钱好歹买个原厂轴吧;到了七八百价位,无视各家厂商产品的特色,加一点钱上个XXX吧。 在这样的环境下,又有那个厂商有信心去插一脚,让人在一个能买到原厂轴键盘的价位去购买自己这样一个莫名其妙口碑就不咋地的键盘呢? 凯酷尝试了,399的价格, PBT侧透键帽,麦克风律动,RGB灯光,全键编程,送木手托,甚至有光银轴。但是仍然足以大多数人无视后面这几个东西去转头购买其他的机械轴产品,仿佛后面这一长串都是不要成本白送的。 放眼望去还有没有厂商愿意为这个“颠覆”二字添砖加瓦呢?
作为新出现的国产方案,搭载佳达隆机械光轴的这把键盘这一年来给我带来的感觉是很不错的:非常优秀的红轴手感,热插拔的随意倒腾的快感,不错的低延迟游戏表现,目前为止堪称完美的稳定度。我觉得这些特点都是传统机械轴方案很难提给到我的。而机械轴的多样手感、明确反馈的特点,机械光轴也都有。我觉得这似乎确实是一个有潜力做到“颠覆”二字的新事物。 但是目前的佳达隆机械光轴也存在一些硬伤,比如诡异又神奇的茶轴手感,倒退的青轴手感,对客制化的不友好,这些都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隐患。更别说一些雪上加霜的因素:所谓团体的打压,品牌厂商为了控制成本的对管缩水,因低端产品的影响而躺枪,甚至有一些古老偏见。
好在我运气非常不错。A大的产品让我对国产无比自信,“神周行大哥”的低价让我有意愿体验一下光轴,塔兰特的店里有全网唯一一家散轴卖,我玩的游戏正好够检验光轴技术几斤几两,加上佳达隆光红轴确实优秀,这把键盘的方案足够靠谱。这些因素加起来让我成为了为数不多的体会到G光轴魅力的人。
对于新技术,这样的表现可以说是开了个好头。如果佳达隆厂商愿意在目前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看到我上面说的这些,愿意花我可能无法想象的成本去改模具改产品,解决茶轴键程问题,换用茶、青的弹簧,再努力去推动自己的产品,我觉得前途还是非常光明的。
当然,我更希望看见例如双飞燕、棱镜轴背后的厂家以及更多的人参与到光学开关这块肉的竞争中,这样才能像国产轴的重生一样,促进这个市场的发展,为真正的“颠覆”二字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