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波导终结者 于 2018-6-5 23:51 编辑
我们真的需要买一个耳机架吗?
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换个思路:不是我需要耳机架吗,而是,我的耳机需要耳机架吗? 耳机架的作用是,在耳机暂时不使用,却又不长时间收纳的情况下,给耳机一个安全存放的地方。所以,如果耳机本身并不怎么值钱,那么买一个耳机架确实有点奢侈。像我之前两三百以内的耳机,也都是随手一放,摔都摔了好几次。 不过,如果你对自己好一点,购置了一个不错的耳机,我想大部分人自然还是要珍惜一点使用的。
我用自己的惨痛经历来给大家现身说法:这是之前首发的寒冰7,非常好用,到现在差不多一年了。一直没有买耳机架,加上家里要帮忙带孩子,得像狗一样呼之即来,经常是戴着耳机听到呼叫,耳机一脱随手扔桌上伺候小祖宗去了。 于是如大家所见,365天*每天N次,上千次的摧残已经把耳机的壳划成这样了 而前段时间寒冰PRO无线到手,我觉得,是时候弄个耳机架了,这刮了得心疼死。 我用过其他耳机架吗?
当当当当,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耳机架”1号…… 呃,由于桌面空间太小,我的东西又比较杂乱(整理好了反而找不到东西了,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的),桌上都腾不出什么空间了。 灵机一动,用吸盘钩吸在桌子侧面。但是,用过这种吸盘的都知道,你不能保证它不会掉。自从掉了一次之后,我就只拿它挂伊拉克成色的老将了。
耳机架二号。 马家10几块的东西,手工木制品。主要是我现在寒冰7和无线PRO都还有在用,正好这个可以挂两个。 不过我的桌面空间太紧凑,大家可以看到,两台PC,两个显示器,桌子底下还有路由和游戏机。
由于桌子底下脚没处放,我经常就把脚翘到桌子上。 这样一来,还是会踢倒耳机架。
而如果挪个位置的话,又超出了“随手能够得着”的范围了,着实头疼。 那么这次这个骨伽的吸盘耳机架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的吸力了。之前看过视频,貌似吸得很紧的样子,来尝试一下吧。
开箱篇:
快递我是服的。 包裹的防震做得很好的,外面一大圈的泡沫纸,刚拿到手的时候我都还在奇怪,最近有买这么大体积的东西吗?
不过,防震却防不了挤压。要是被暴力装卸给压在一堆重物底下,那盒子变点形还是难免的了。
一边的侧面是品牌名称,我英语不好,查了一下COUGAR是美洲狮。所以骨伽这个名字是音译。 看到美洲狮,请原谅我想起了美加狮。17年倒闭之后,貌似今年被中资收购并复活。注重实用的我,一直看着RAT系列也从未出手,只是静静地看着买过的朋友在吐槽:这TM一千多块的 鼠标还挑垫子?
另一边的侧面是品名。 我稍微搜了一下,这款Bunker S是吸盘式耳机架,还有一款叫Bunker的是吸盘式鼠标线夹。这样的命名很容易混淆,并且搜索的时候对关键字是不利的。
估计由于出货量原因,骨伽并没有做这款耳机支架的本地化。 从ZZ不正确的某404视频站和某404社交站就能看出来。
不过这也是难免,耳机架这东西实在是太小众了,目前就没见有哪家 外设厂在这上面发力或者形成系列设计的。
由于耳机架的功能实在太简单,就没有附带说明书了。 打开上盖,印着的就是简单的使用说明。
掀开之后,可以看到上面单独有个零件。
这是什么呢?你们猜,反正不是弹匣,也不是电池。
这个应该是替换的支架,从官图上来看,这个短的应该是横着用的。
而盒子底下就是耳机支架本体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东西。
上面这个托盘虽然比较宽,但只能容纳一个耳机。
不过它的材质应该是硅胶的,非常的柔软,无论怎么样放都不会伤到耳机。
底部有整块的固定槽,中间部分突起的同时,还有一圈向内凹,保证安置的平稳。
支撑杆是金属的,表面磨砂处理,管壁也挺厚的,承重应该是绰绰有余。
硅胶手感软糯软糯的,捏手里其实很好玩  好像前段时间流行过的什么减压神器也是类似原理,手里把玩个小东西减压啥的。
好吧……回到正题。 耳机架放上耳机后,重心在外,实测不用吸盘固定的话,无法站立。 如果有后续产品的话,我觉得是否改进一下设计~
耳机架从底部到托盘处大概24.5CM,如果算上翘起那一块的话,大概差不多25了。 就像量身高算不算爆炸头一样吧
另一个竖面墙体支架。
这个就比较短了,只有5CM,对男人来说好像有点短。 对了,之前在商场里,看到有家男装就叫5CM,我觉得……呃……
底座和支撑杆的组装方式也很简单,用点力拔出来,再塞进去即可。
5厘米果然还是太短了,对吧各位~这么短的玩意儿,一样只能挂一个耳机。
这次的耳机架,最重要的部分还是这个底盘。 这个真空底盘到底有多能吸,我们一起来瞧瞧。
跟其他真空吸盘的用法类似,中间的这个卡扣往下扣的话,底盘中间的部分就会被提起来,形成真空。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底盘的部分。以前TB也买过所谓的什么超强吸力钩子,什么略微不平整可以用,结果发现都挺坑的。
揭开这张纸,底盘的结构有点出乎意料。
第一,不像是传统的那种软塑料,单纯靠形变成做出真空。另外,底下这一圈黑色的玩艺儿貌似是特殊材料。
根据官方的宣传资料,这个底盘是有粘性的。我试了一下,确实有一定的粘性,不过并不是非常粘,比一般的透明胶还要不粘一些。手摸上去有点指纹。
底盘锁了几个内六角螺丝,怕破坏密封性就不拆了。
说起这个,我想起之前有个“高手”,说他自己在家里就把硬盘拆了修……
从侧面来看一下底盘的工作原理。
如我所料,根本原理上,还是通过下压,提起中间的空间,形成一个真空层。 那么,这个真空到底能吸多紧呢?我们赶紧来看吧。
使用篇:
由于电脑桌空间问题,这里我先用房间的衣柜来试试。 可以看到,衣柜的表面属于比较折中的,不是那种粗糙或者凹凸不平,但也不像玻璃一样完全平滑,正好适用于大多数人的使用情况。
吸盘的吸力出乎我意料,非常强劲。如图,我还没有把扣子按下,就已经吸得紧紧的,往外提的话则是把衣柜给拉开了。
要不是之前稍微研究过吸盘,也试过它的粘度,肯定会以为这吸力是靠粘的。把吸盘取下来之后,墙面上没有任何的残留,用手摸也没有任何的粘手情况发生,说明确实是靠吸力来附着。
拆下来之后,底盘除了一点点痕迹之外,没有任何损伤或者粘连。
之前在TB上买过所谓的可以自动填补缝隙的吸盘,实际上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好用,吸家里的衣柜有时候还是会掉。刚才的“耳机架1号”的图,我电脑桌的表面也是一样的,吸上去也是不知道啥时候会掉。
吸在桌面上试试。用了一整天,除了不能挂俩之外,都很好  这个位置有点玄妙,手够得着,脚也够得着,往右挪一点遮显示器,左左挪一点挡住收纳箱~
用了一天之后,再把它拔起来看看。这一条圆线就是吸盘贴紧桌面的部分,与中间中空部分的交界。
确实如宣传所说,拔完可以随便再贴别处。
不过,粘性吸盘能填补的空隙也是有限的,这是我房间的墙纸,凹凸不平非常厉害,我试了一下,吸不住。 最后,在试遍了整张电脑桌周边之后,我找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地方来安放耳机架,你们猜在哪?
哈哈,没想到吧,我把它贴在了机箱的侧面。下面这里的空间太小,脚基本不放进去,放耳机刚好。也只有骨伽这款耳机架吸力这么强,才能放心的这么干~
每个人的桌面空间情况都不同,东西要怎么用,全看自己的创意啦。我把竖支架的头换掉,长度就够放俩耳机了,这下完美了!
总结:
骨伽这个品牌听过很久了,好像是14年左右才开始做外设,但是目前在中国大陆市场渠道和品牌知名度还没打开,这点从包装盒上的两个404就可以看出来。 但是单看产品,在设计、做工以及一些细节上还是比较严谨的,搜了一下才知道是德国佬的品牌。 同时采用这个真空吸盘设计的还有一款线夹,在功能上也是绝配。线夹我也有几个,但是再重都还是会移位,大家可以回去翻我前面的桌面全景图,线夹就是歪的 不过,线夹耳机架等产品,目前市场太小,就算是一线品牌基本也只有寥寥几款产品,所以骨伽会投入研发这个真空吸盘来做市场这么小的东西,我觉得德国佬还是挺较真的。
单看这款耳机架的话~
优点:
吸盘很屌,我敢把心爱的俩耳机都挂上去~
做工和用料比较讲究。
两种支架,竖横可随意切换。
不足:
竖放时重心在外,底盘若吸不住则无法用。
从运营的角度来说,耳机架这种出货量这么小的东西,目前这个状态已经很好用了,如果再投入研发都不知道能不能回本。如果不考虑这个的话,我给耳机架的几个设想有:
一、改进重心,竖放不吸也可用。或者提供配重选项。
二、增加配件,比如像我之前那个木架子那样,可以加个组件变成双头的,同时放两个耳机。
三、增加方向选择。比如竖着吸,支架横着伸出来,或者相反。比如我想把耳机架吸在左手边,但是我左手边有个抽屉,没办法吸在抽屉面上,那我可以吸在桌子下面,然后支架伸出来,这样既节省桌面空间,不影响抽屉开关,同时耳机架还能在随手就够得着的地方。
最后感谢大家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