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设品牌里面TT曜越当属奇葩,无论是设计思路还是产品营销都当之无愧。这些年出的外设产品我个人觉得都是跳跃式的,有时候设计理念超前、有时候设计语言滞后的不是一般二般的、有时候营销宣传完全没有、有时候你又可以在各个赛事看见他家产品的身影。总之TT曜越还能活跃在外设圈里绝对是个异数。这次从18年初就隐约露出的头角的新品机械键盘磨磨唧唧的到现在才出来。
外包装花花绿绿印了一大堆,说实话两点吸引人的眼球一是原厂银轴,而是RGB联动灯效。纸盒只能算一般,没啥可以多余展示的。附件普通的拔键器和八颗ABS红色涂层的键帽。
键盘外形设计果然是不屈从大众审美,回头来看TT曜越几乎就没有顺应过主流设计潮流思路,也许这也是TT家设计师产品经理一贯坚持的路线吧。整体观感键盘还是很大气的,前提是你必须桌面空间足够。再说审美这东西没什么谁高谁低的,喜欢最大。所以这个问题也就不可吐槽。
星脉X1做工上各个角度观察还行,但是联系它的发售价格1000出头来评价,就有那么一点点勉强,这价位的机械键盘除开个别底蕴深厚的品牌以外,其余家几乎都是金属外壳,再不济也会是个CNC的上盖。TT曜越依然坚持全键盘塑料制品难免让人诟病了。设计思路上也突破不大,都是别人玩剩下的设计,例如滚轮式的音量按钮。好在这些个多媒体按钮的手感还可以,不生硬。
键盘左上角设计了一个自家TT的透光LOGO,这个工艺也不是独一份。说实话这LOGO强行加入的设计不好看。键盘顶部有一个2.0的HUB和一个3.5的耳机接口,也算是挣回一点分数,不过我个人也说过实践证明所有键盘自带的HUB和耳机插口几乎没几个人经常使用的。键盘线材很霸气,使用的是我个人很讨厌的粗笨类型,从7G时代有这种线材我就开始吐槽了,简直是桌面上的灾难,当然一码归一码,这个线材的质量是很过关的。背面设计基本朴实无华,支撑脚二段式的。
RGB银轴目前还算是稀缺货色,基本都是高价位机械键盘上应用,银轴特性就是触发快,手感上和红轴几乎无差别,所以我还是很适应的。都别说原厂MX轴无技术含量,就这么简单一个轴体目前国产或者类MX轴体,我接触过的还真心没一家能赶上的。有玩家也说了主要还是国产等不用心做,我想问题不是这么简单的,都这么多年我不信没有不用心的做的厂家。更别拿薄膜类的说事了,再好的薄膜类轴体基本一年后都会迅速手感变异或是各种卡键等(也和使用强度有关),例子我就不一一例举了。星脉X1搭配的键帽就是普通的ABS涂层键帽,工艺上算及格,但有一点要赞,就是所有键帽上涉及到多个字符都非常的精致,无论字体大小均清晰可见,而且立体感十足。
星脉X1另一个搭配就是这个手托了,采用磁吸附式。使用起来很便捷,而且没有那种卡笋式设计的弊端(塑料卡子断掉),吸附力度也很强。做工设计我觉得下了一定的功夫,搭配上去后手自然承托,效果比大部分木质手托效果要好。ABS塑料时间长打油是个弊端,不过只是影响美观而已。
又到了有的没的RGB灯效时间了,我再次说明个人现在对灯效几乎是无视了。这里就加单说下,星脉这个RGB灯效做得等级就是千元级别的,整体效果基本囊括市面上所有的效果,而且不算很光污染。最大优点就是可以脱离驱动自己在键盘上对相应键位独立设置灯光颜色效果,简单来说就是在键盘上有个RGB调色盘,这种设计在键盘圈很少,最早是ikbc的键盘做出来的,更早的话应该是ducky马年mini上的蓝红led双色调色。有这个我觉得就很牛B了。起码我个人是不喜欢的驱动的,驱动调整的结果又有一定几率卡死灯效的,这种案例我们在贼船上遇见过。
上面两图就是个对照,印证了我之前说的TT曜越这个LOGO实在不适合拿来做灯效的,和裸体RGB银轴灯效一比简直不能看了。
星脉X1 的驱动我就不展开详说了,反正就那样无非就是各种灯效调节等等。X1在功能键上也算是下了一定功夫,右上角功能区第一个就是个手柄连接按钮,按下后可以使用手机APP进行虚拟手柄(牛B)。第二个灯光亮度五级调节按钮。第三个全键盘锁定,人离开后轻松锁定,防熊孩子妙招。其余林林总总的FN+功能我就不啰嗦了,看得懂说明书的慢慢研究吧。还有个非常装B的功能就是手机APP语音控制灯效设定,可惜要IOS系统才能执行,我没有就不能装B了可惜啊。并且还可以通过驱动和TT家的水冷设备、IRGB系列电源、RGB风扇进行灯光互联,当然前提是你是一个TT粉,凑齐全套产品就可以坐着欣赏灯光污染大餐了。
TT曜越星脉X1又一次验证了TT耀越在某一方面的奇葩,键盘是个不错的产品,可惜定价、营销、设计语言等因素对大众的接受度影响太大。目前我个人对这把键盘的评价是你不缺钱又想感受一下另类不主流的机械键盘,那么星脉X1可以尝试,要靠它来PK一些现在主流的千元机械键盘的话的确有点力不从心。一句话烧友可入,品牌支持者可入,不差钱尝鲜者可入,一般轻度爱好者慎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