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戴感受方面,新一代的产品在佩戴时候依然会被人遗忘:这是因为其很轻,对头部,颈部都几乎没有影响,如果不是耳畔音乐响起,使用者不会认为头上还有这么样的一个“时尚发卡”。因为采用了不同的耳垫结构,就稳定性来说,应该是比PX100-II还要稳定一点。
头带上的标志
单侧入线了
个人认为,单双侧入线这个方面,对音质的影响微乎其微,尤其是在这一级别的耳机上。方便,轻便,简约是第一诉求。双侧入线带来的影响,可能就是在区分左右之上了。 折叠 铰链 插头部分
之前的版本,两侧对称结构,除了熟悉之后可以通过外壳的方向来区分左右之外别无他法。而这样不论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还是在什么视力不能发挥作用的空间,只要一摸,就知道了左右的区别
整体来说,两代的产品除了外壳部分的区别以及黑白色的材质变为相同之外,另一个较为明显的就是变化就是新一代产品变为单侧入线。这是更加偏重便携式结构设计的一种方法,放然也会有人说这是妥协。线控器的引入,使得耳机,听音系统整体的方便程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皮质耳垫
另一种明显变化就是作为便携式耳机的便携盒部分,原来是标志性的水晶壳,人称“眼镜盒”而到了新一代产品中则是高品质的布袋了。可以说,以前是专用的,而现在是通用的,在使用过程中,笔者更多的是使用这一布袋装载播放器而不是耳机本身,耳机不用的时候挂于颈部即可。
在以前的一代使用过程中,眼镜盒确实很少用到,一则是听音乐的时间较长,耳机不怎么放假,二则就是耳机较轻,没事带着也不构成负担。二代中,单侧入线更方便了,这一方面就更没问题了。线控的引入,使得线材的固定也更加的方便和稳定,即使只是在繁忙的公交车之上,也不容易造成线材的拉扯而损坏了。线控上的音量调节,是滚轮,不像一般有些产品是采用滑块的设计,这一是无级调节,滚轮的阻尼适中,方便静止在需要的音量上
PX200II的声音风格整体延续了上一代产品的整体走向,能量分布与中频下不和低频的上部较多一些,在一般听音的时候,给人一种低频很好的错觉,这一表现实际上对中频部分的人声来说有着更好的演绎,尤为适合清唱的乐曲类型。
耳机低频的力度很强,而且相对前作来说,耳机实际灵敏度稍有提升,正好适合现在功率越来越小的便携式设备的驱动,在随身设备上面也能有很爆棚的表现,强大的动态表现和低频的力度是这款耳机的强项。封闭式结构对环境噪音的有效隔绝,也给听音者一个完整的自我空间。
黑色的配合 线控 高频的延伸相对前作来说有一定的提升,但是能量分布仍显不足,很容易被丰满的中低频信号来进行淹没,造成高频的解析力相比上代产品似乎有所弱化,相对于前作来说,高频的声音还是有一些亮丽的感觉了:中低频量感过度的问题在II代上有所减轻,声音更加的趋向平衡感觉,声音的弹性较强
前面说了,PX系列是封闭式的结构,这就带来了一个好处,这就是良好的隔音性能,不用佩戴,在播放器音乐的时候,用手覆盖耳垫部分就可以感觉安静下来了。耳机结构的隔音性能表现无遗,不仅可以防止声音外泄,影响他人,也避免了环境噪音的干扰问题,一举两得,有效地提高整体的信噪比,对人们出街时候的音乐听取很有利。
耳机造型 优点:音质表现佳,隔音能力强;轻量化设计,结构更加适应便携性的要求,线控操作方便,性能在这一价位难逢敌手。 期待:价格趋于回归。
总结: 当年PX200就是笔者很喜欢的一款便携式耳机产品,得益于其轻量化的体重,折叠结构便携的身躯,良好的隔音性能,曾一度是出街伴侣,而PX200II在前作的基础之上,引入了单侧线,线控等更加方便的结构设计,而音质表现上,素质表现略有提高,而风格和驱动力方面更加的适合当前便携式器材的搭配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