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RGB(56, 56, 56)">每当提起静电电容键盘,似乎仅仅只有富士通旗下PFU的HHKB和Topre的Realforce这两个系列,可能很少人知道Keytronic,更别提名不见经传的BTC了。 背景介绍电容键盘以其特殊的手感和不菲的售价,一直占据着键盘的高端市场,不少以键盘谋生的程序员们,最希望的就是能够拥有一把静电电容键盘。
BTC中文名叫英群,来自宝岛台湾,曾经与NMB、Silitech并称世界三大键盘代工厂。今天要介绍的这把键盘,是BTC中为数不多的静电电容键盘。
现在在网上能够查到的关于BTC的资料并不多,从以前一些对于BTC键盘的讨论可以得知BTC属于比较优秀的代工厂,代工的产品种类非常丰富,做工也属于比较优秀的一类。而以BTC品牌推出的键盘相比起其代工的产品种类就比较少了,而笔者手上这把BTC-5100就是其中之一。
5100并不是商品名,不像ModelM那般有个响当当的名称。这个键盘背后的标签上都只印着大大的FCC ID:E5X5R5BTC-5100,习惯上称为5100,根据FCCID查询注册时间可以知道这个系列键盘大概在1996年后生产,具体上市时间已经无从得知。
5100家族有两款键盘:5100和5100C,颜色方面则有黑色和灰白两种,此外5100C还有SIIG的贴牌键盘,称为"MiniTouch Plus",生产时间在2002到2009年间。
一般认为5100生产时间早于5100C,而两者的轴体完全不同,5100为Foam and Foil5100C则是Dome with Slider,两者间的区别大概有李逵和李鬼那么大。两者均为80键ANSI布局,且使用双色键帽,材质推测是ABS。印字工艺较为特殊,由于笔者手上的黑色键盘并不能很好地看出具体工艺,从触感来看推测不是激光刻印,有台湾网友指出可能为浸染工艺,即是大陆所指热升华。
在5100C中也有采用静电电容结构的,但只见于灰色外观且带有豆芽文的阿拉伯布局。所以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具体型号,最简单的鉴别方式就是拆下一颗键帽,观察键帽下是否有胶碗或者谈话更,如果有,就是静电电容键盘,反之那就是薄膜键盘。此外5100采用的是旧式的AT接口,而5100C则是PS/2接口。
但是同型号的静电轴体也有所区别,主要可以分为线性linear 和 段落tactile两种,前者多见于最上列小按键功能区,提供回弹的为弹簧,轴体滑块颜色为粉色;后者见于主键区,目前了解到至少有两种形式的轴体:天蓝色滑块+半透明胶碗和草绿色滑块+黑色半透明胶碗,前者见于5100C豆芽文,后者见于5100,至于手感有无差别笔者就不清楚了。 外观5100的外观称得上是中庸,或者说平淡无奇:黑色的整体设计,通过不同颜色的键帽实现视觉上的功能分区,右上角点缀了三颗指示灯,为了尽可能缩小键盘体积,取消了掌托设计,下缘与桌面有差不多一厘米的落差,在使用的时候最好自备一个掌托。
键盘大小比一张A4纸要小,在如此小的面积内要挤下80颗按键也是需要设计师煞费一番苦心的;侧面看键盘整体呈楔形,最厚处达4cm,笔者偏爱厚度较大的键盘,毕竟厚度是键程的保证,键程又是手感的前提。
按键布局为现在较为少见的80键ANSI布局,有独立的方向键,主键区按键与常规键盘一致,上手难度较低,笔者最喜欢的是5100并没有因为尺寸而牺牲按键防误触设计,仍然使用2x退格键和2x的回车键;部分按键需要借助Fn键组合,Fn键所在的位置与Thinkpad一样,在Ctrl键左边,笔者作为一个小黑er实在太喜欢这样的设计了,需要组合的按键主要是Home、End、PagUp和PagDn,除此之外,5100还设计了小键盘,通过按下NumLcok键,可以将JKLUIO附近的按键转换成小键盘,功能非常齐备。在最上排只有F1~F10十个功能键,F11和F12需要借助Fn+F1、F2完成。键盘的右上角有常见的三大金刚指示灯,感觉非常贴心。 如果说在布局方面有什么需要吐槽的,我觉得右侧的ALT、Ctrl和Shift实在有点可怜,所幸这三枚按键使用的频率并不是很高。
线材为当年分离式设计,卷线AT接口,需要转换成PS/2接口才能在现代电脑上使用,而笔者的笔记本只有USB接口,所以还需要套上一个PS/2转USB,这样一来,在笔者的桌面上就形成了一串颇为壮观的转换器大合集。
底部设计也很简单,就是一张硕大的贴纸标明了键盘的型号和一般参数。脚撑长度较长,为一段式开启,开启需要用点力气,开启之后支撑性良好不会晃动。5100通过键帽高度实现人体工学设计,平时在桌面使用的时候不开启脚撑也算得上舒适。底部有四粒防滑胶垫,只是防滑效果比较一般,由于5100比较轻,在打字的时候难免会在桌面滑动。
谈到电容键盘就不得不提起Keytronic,虽然他不是发明电容键盘的厂家,但绝对是对于电容键盘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地位的厂家。Topre的电容键盘的轴体设计即是从Keytronic轴改良而来,当然,BTC的静电电容轴体也不例外。
早期的静电电容轴体与现在的电容轴体有较大的不同,在轴体滑块末端往往有导电海绵,以感应导电海绵上附着的铝箔及PCB上并排的两极片间的电容变化而触发;回弹则可借助胶碗或者弹簧,前者呈现出段落tactile手感,后者则是线性linear手感。
这种结构又被称为**Foam and Foil**,主要使用在Keytronic、BTC、cherry的Solid State轴和Alphameric。但除了Cherry外,其余三家的轴体设计基本一致,都是基于Keytronic轴体。 上手体验+拆解第一感觉5100键盘没有想象中的轻柔,段落感也不够强,手感与一般薄膜键盘类似,并没有十分惊艳,甚至有点平庸,按键触底的时候由于有海绵吸收了部分力度,让人有种“肉”的感觉,大概就是触底的感觉比较有弹性吧。由于主键区的布局与一般的键盘一致,使得上手难度大大地降低,使用起来也没有什么难度,只是5100实在谈不上喜欢,于是就这样随意的扔在一旁了。
笔者很少会主动去拆卸键盘,为了一探静电电容键盘的特点,笔者决定对5100来个拆解研究,顺便也可以给轴体进行简单的保养。拆卸过程出奇的简单,拆卸底部六颗螺丝,就可以分离外壳。
内部做工方面良好,虽然键盘尺寸不大没有内置钢板补强,但塑料外壳用料足,强度也足够,在拆解过程发现,后盖内部有多条加强筋,使得键盘整体强度较高。内部采用硬质PCB基板,用螺丝固定在前面版上,触底感觉还是比较坚实的。主控方面是Intel定制的芯片,具体参数在网上找不到了,主控和按键板是独立设计,通过插针连接在一起,元器件看起来状态不错,从焊点和元器件布局看来做工比起现在许多键盘都要好。
幸运的是笔者手上的键盘除了键帽有碰擦痕迹外,内部非常干净,有可能是从未经拆开过。轴体底部铝箔光亮如新,轴体滑块也比较干净。
第一感觉5100键盘没有想象中的轻柔,段落感也不够强,手感与一般薄膜键盘类似,并没有十分惊艳。
在完成了拆解后,我取出了主键区所有的滑块,在摩擦面涂抹了少许润滑脂,在进行完上述保养后再次上手,令我感到意外的是,轴体的阻力仿佛并没有减少,反而较之前还要更涩了,实在令人感到失望无比,只好把它扔在一旁,潜心研究我的ModelM去了。
这次十一难得有8天的长假,正好可以回家好好写一写文章,由于手头上尺寸最小的就是5100了,出于”总比没有好的心态”把5100放进了背包。好在5100尺寸跟一步上网本的大小差不多,而重量也比较轻,没有给我的旅途带来过多的负担。
在码字的过程中,随着我的使用,我终于感觉到了润滑油的功效,轴体的滑动更加顺畅了,回弹也比原来要更块,不知道是否是心理作用的原因,我反而觉得5100的段落感更强了。
5100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和同时代的机械键盘相比,5100的触发力度算是比较轻的,有网友推测在45到60cN大致介于红轴和黑轴之间,远低于ModelM的大力金刚指80cN。
尽管是这样,与现代常见的Topre轴动辄30、45cN相比,5100也属于比较重了。另外,在轴体的描述中,5100主键区属于段落感轴体(Tactile),但其实除了四连胶碗和空格键外其余按键的段落感都很弱,手感反而像是重黑轴,触底由于有海绵缓冲反馈也比较弱,当完全触底时,可感觉到轴体滑块顶到PCB板的感觉,整体的感觉会让人觉得有点糊。
声音方面从老键盘的角度来说是属于非常静音的了,声音主要是由于胶碗回弹推动滑块与上面板接触时而产生的。属于比较轻柔,快速敲击时也能产生较为清晰的声音反馈,只是声音比较小罢了。在大力按动最上列功能键区的线性轴体时有时可以听到弹簧的嗡鸣。
总结5100作为一把目前在二手键盘里面可以买得到最便宜的静电电容键盘,整体做工较为扎实,手感比较中庸,作为研究静电电容的材料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优点:
1. 80键ANSI布局紧凑又好用;
2. 尺寸大小还可以接受,不会太拥挤,有方便携带;
3. 分区压力设计非常有料;
4. 做工结实; 缺点:
5. AT接口太陈旧,出门要带各种转换线;
6. 手感比较中庸,实在不能称为好手感;
7. 防滑脚垫面积太小,打字时起不到防滑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