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二十一天 于 2017-5-31 15:40 编辑
MX轴专利过期之后,机械键盘的成本下来了,加上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造成机械键盘这两年火了好多。而传统MX轴的衍生轴体也越来越多,这类轴体都是针对MX轴的一些缺点进行了优化,目前来讲,大体分类一类是优化出发方式的“光轴”优点是保证稳定性的同时,实现了热插拔,换轴、维修方便,一类是凯华的BOX轴,还是机械传到,但整个机械结构进行了大的优化。 这回测评的是光轴的一个变种,采用了赤度棱镜轴的赤度CD502S机械键盘。 轴体分析在最后部分,不想看键盘的同学可以直接跳过 开箱
采用的简约风,黑红配色,与其他瓦楞纸包装唯一不同的是带了个提手。
背面有使用说明和主要特点 包装不多说了,说多了也是废话,大家看看图片就好
配件方便只有一个宣传卡
外观算是比较新颖了,四周用了带有坡度的边框,下部延伸出来很多,可以当作手托来用,加上是104键盘,比较占地方,桌面一定要够大。 悬浮设计,路合金定位板。四周是塑料材质,用的金属图层,手感和视觉感觉还不错,没有了金属冷冰冰的感觉,孰优孰劣开个人喜好了
右上角指示灯位置有个棱镜轴的LOGO,
左下角是IF设计奖的LOGO,棱镜轴获得的,不是键盘本身,个人感觉应该是给的轴体的压力反馈部分,具体没有考证,瞎猜的。
右下角是一个透光的LOGO。
键帽是ABS材质,主体字符是双注工艺,组合功能键是印刷的。 这套不封口的字符让我有一种公模的感觉,不过整体的用料和手感要比那套公模好得多。
背面有个LOGO形的铭牌,五个防滑贴,两个撑脚,六个排水孔,三方向走线槽,比较标准化。
线材是灰色编织线,镀金USB,附带理线带和USB保护盖。 轴
先简单来说一下。“光轴”的本质就是通过光路耦合技术来的代替传统的机械传导,而棱镜轴同样是应用的这一原理,所不同的是,他没有用简单的切割光路。通过更加复杂的轴体结构,实现了官方所说的“压力感应”。
这一感应有啥用呢,举个例子,CSGO是调整步伐速度只有两档,一个是正常跑动,一个是按住SHIFT的慢走,如果棱镜轴“压力感应”这一技术得以应用就可以通过按压的力度来决定奔跑的速度,体验感会更好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喜欢玩赛车游戏的同学喜欢用手柄或者方向盘来玩,拐弯打轮的这个部分突起与MX轴发声原理一样时候不想用键盘似的一下到底,可以自由掌控角度。 具体的原理官方只用了一句让人懵逼的话“采用控制红外光路的耦合,实现光电型号的强弱调节与通断控制,非物理触点导通,低杂讯,响应快,接收强,无损耗光路控制引擎与PCBA分体式架构,更方便售后维护与更换。”
大体上看上去有点和MX轴相似,但是仔细看的话会发现每个地方与MX轴都不同。
大家看到的三棱镜部分就是触发的主要部位。
这个部分突起与MX轴发声原理一样
U形部分其实也是一个三棱镜
底座部分有两个透镜,用于光线传导
PCB上的结构
拆解、观察、分析之后(历时一下午,一开始被误导了T_T),翻译成人话的说法是“PCB底端的‘发射器’发射光信号,光线沿着轴座的‘感光接收镜’进入轴体,通过‘底座棱镜’进行折射,通过‘轴柱棱镜’折射,穿过‘信号回馈透镜’,返回接收器,” 示意图就是上面那个,然而只是一个示意图,底座棱镜里面的光路是错的,而这部分,就是起到“压感”的关键,中柱运动到不同位置,所反射的“底座棱镜”的光线不同,加上弹簧的压力变化,从而来实现“压感”。 感谢我的初中物理老师、高中物理老师、大学物理老师,以及一切使我没有忘记基础物理的老师们。T_T 棱镜的触发原理我们说完了,再说说发声原理。 棱镜轴分两种一种是线性轴,这种周不存在发声的问题。 另一种是类青轴的段落轴,整体的发声原理与MX轴很类似,但是与触发部分想区别,所以考虑的因素少了,整体手感的统一性好了很多。 总结赤度CD502S棱镜轴键盘,本质上来说还是光轴键盘,相较于其他光轴键盘来说,继承光轴键盘的优点,响应快,换轴方便,同时又有很大的进步,就是“压力感应”,应用到游戏当中,对于FPS游戏、RAC游戏来说都有很大的实用性。 而再发声与手感方面,因为发声与触发模式分开进行,考虑的因素少了,所以整体的手感和统一性相比MX要稳定很多。 我感觉棱镜轴有可能会火起来,“压力感应”在很多场景都是十分使用的,不单单是游戏,比如PS画笔的压力感应可以通过键盘来调节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