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鼠标
谈到鼠标,这也许是绝大多数人踏入外设发烧之旅的起点了吧?键盘再是创新或是标新立异万变不离其中,而鼠标这一产物给予设计师们的空间就更大了,各种天马行空的产品层出不穷,仿生学、人体工学、有线无线等等等等......在这里,我们还是只谈罗技。
两年前在美亚海淘了一个M950(MX master的前身)放在办公室用,无论是公司打扫卫生的大姐还是难得一见的老总看到了总会带一句:哇,这鼠标好漂亮!他们或是喜欢上面那圈金属扣条,或者没见过如此夸张的人体工程学造型,总之他们喜欢这个小玩意儿!罗技真的做到了!然而重点是他们还并不知道它的实用价格更是高于这夸张前卫的造型......
回想这些年烧过的鼠标,已经无法一一记清了,唯有前些年无论新品换来换去总会回归主力鼠的G9X真的算得上是我心目中的神器,至今还会经常拿出来打几局游戏,自己设计的MOD G9X dota2 edition还被很多坛友模仿MOD,实乃我的荣幸之至 。有兴趣的坛友可以去看一看当初的帖子:http://bbs.wstx.com/thread-558071-1-1.html
而现在G9X终于迎来了他的完美继任者——G900
为了这几张G900的艺术写真,可谓煞费苦心,两只烟下去了才喷出第一张较满意的效果,鼠标现在仍然很浓烈的烟草味,不知道会不会影响使用寿命,反正我身体的使用寿命是肯定影响了的
,咳~咳~咳
我们先来谈谈外形,上市之初刚刚流出谍照的时候,这一造型可谓众说纷纭,但是可能是我作为罗技脑残粉的直觉告诉我,罗技不会错的。as a fact,它真的很酷,拿到手上甚至比官方图还要酷~
第一感觉像啥?没错,就是他——Darth Vader
左右对称设计,两边均可替换的侧键满足你自定义的需求,采用磁吸式不用任何工具就可以替换,只需要嗒的一声完美吸附不会有任何摇晃。
左侧我使用了两个侧键
右侧不需要侧键,替换上了备用胶条
USB接口采用的是鱼叉式的结构,连接稳定牢固,不必担心有线模式下拉扯鼠标线材对接口产生磨损。编织线采用的是G502的那种新款软质线材,目前我用过最软的编织线材了,另附带了USB无线接口舵便于连接USB线材拉近和鼠标的通讯距离。有线无线同样舒适安逸,无牵无挂。
G900 CHAOS SPECTRUM,沿袭前辈的9系旗舰称谓,CHAOS我觉得应该有几层意思在里面,动词意味给对手制造无尽的混乱及麻烦,名词意味混沌世界让你分不清无线与有线的世界~
制造麻烦混乱好理解,何谓分不清楚有线和无线呢?这就要引出G900的一项核心技术了,PMW3366激光引擎。
我并不是很喜欢引入这些特别专业的参数、概念的评测风格,个人更喜欢分享一些使用感受和主观感觉。但是这个包含黑科技的引擎不得不提,PMW3366最早应用在G502的身上,刚发售我就购买了这款G502,最让我感觉颠覆自己理解的是这个引擎可以主动学习你的鼠标垫并保存下来,例如你使用的是玻璃垫子你只需要调出驱动打开鼠标垫识别程序然后8字型画上几圈他就能准确的存储你垫子的信息并适应他的表面,而且并不是任何噱头,因为绑定所识别的表面以后如果脱离开你刚识别的玻璃垫子其他垫子或者平面鼠标就变得无法使用了。其他厂家只能说做到可以纠正或者调整兼容性而不是主动的去学习你的鼠标垫。这可比这引擎12000的无插值DPI来得实际得太多。然而更让我惊讶的是,G900推出以后罗技居然对外宣称PMW3366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无线传输!黑科技里面居然还藏了黑科技,真是让我惊讶不已。这也解释了我对CHAOS这一称谓的理解——重新定义无线鼠标~
有时间的坛友可以看一下这个Linustechtip的视频,上面很详细的介绍了G900的方方面面:
正如该大名鼎鼎的评测小组所说他们还受邀到罗技总部,通过一系列专业的仪器来测试G900的无线功能,同时对几个大厂的竞争对手旗舰级产品进行了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的横评,不吹不黑个人感觉还是很有信服力的~~想要再近一步了解的坛友可以自行通过百度的方式了解,在此我就不贴出视频了,因为在这儿我们只谈论罗技。视频中所提及的除了出色的无线引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创新设计值得一提,就是罗技的机械枢轴按钮设计.
如图官方是这样描述这一技术的,我看来简单来说就是摒弃传统的让塑料形变弯折的方式来触发微动开关,这套系统有机的把击键这一快速简单的过程分离开来,各部件各司其职:1、代替塑料形变的枢轴让击键变得更快更直接。2、回弹弹簧紧紧锁住键位让回弹力度始终如一的同时完美处理了按键空行程的顽疾。总之这款G900左右键是我摸过的鼠标中最快、最脆的,触发力度拿捏的非常到位,不偏不倚正是我想要的那个位置触发,不会误按也不会费力。如果没有大神拆解我真的很难相信这颗微动就是各大厂家广泛使用的欧姆龙白点20M......
总之,个人觉得G900很好的接过了G9X神器的衣钵,种种创新而又实用的新技术都用上了,外观么就萝卜白菜了,至少我是非常喜欢的,而且很重要的是它看起来就很罗技。另外还想提一下手头用过的G502、G302、G303,G502三款大G系列,G303、G502、G900都是使用同一款心脏(PMW3366),所以说使用上唯一的区别就在于重量和手感,更或者说两者偏向两个极端:G502不加配重我都感觉移动有些许费力,但是底盘非常稳定,感觉更适合FPS游戏一些;而G303则是身轻如燕,
G900优点:1、非常先进的无线技术。
2、还是非常先进的按键枢轴技术。
3、低调炫酷的Darth Vader造型。
4、轻量化的设计,轻盈的重量可以通吃FPS RTS MOBA等等游戏。
缺点:1、官方指导价格太贵了
2、造型导致很多地方容易藏灰,不易清理。
3、实在想不出还有啥缺点.....
(三)耳机
耳机可以说是外设三大件中最富玄学色彩的东西。曾经误入了hifi发烧友的群,整天被安利洗脑,最终也是在才工作那年纪战战兢兢的去马云家买了一个德行(就是德国走私的水货)的HD598,未曾用过任何HIFI设备的我,就是这小螃蟹声卡+HD598的组合彻底颠覆了我对耳机的认识,尼玛耳机效果可以这么好的咯?
,这些年又陆陆续续折腾老虎卡咯,运放耳放咯,HD650咯等等,但是我始终还是停留在入门小白级的PC HIFI阶段,因为没那个经济能力也没那副金耳朵。两年之间开始没有再购任何音频设备,HD650也收了起来。一直就坚持着春夏天开Z907,秋冬天戴G930的组合(嘿嘿,没错!就是这么罗技~),去年估摸着那DIY过的老虎卡这么晾着太可惜了又去JD买了个G4ME ZERO来试试,试过以后也没太多的惊喜感,唯有惊喜的是ZERO的佩戴实在是太舒适了,皮革柔软的像肌肤一样,带上后投入游戏就能很快地忘掉它的存在,我想这大概就是对完美舒适感最好的诠释吧。
而对于罗技,G930一直停留在旗舰的位置上,我也较为满足的一直用着它,直到G系列推出了G633 ARTEMIS SPECTRUM。(ARTEMIS——希腊神话的狩猎女神。狩猎女神、混沌、猎户座这些高大上的命名方式似乎在告诉选择大G系列的人们,来吧,选择了我们你就可以怼死对手了,GOOD HUNTING~)
耳机最短状态,估计这长度小萝莉才能用吧
采用亮光金属漆加上细磨砂材质,细磨砂不沾染指纹很易打理,至于亮光......你懂的,但是正如前面我所说的,罗技在材质搭配上真的很下功夫,常用的材质搭配起来不仅感觉和谐还有一丝新意。耳机外壳罩子是可拆卸设计,据说是为了玩家能用3D打印机自己DIY来着,通过打印不同的LOGO让你自己的标识亮起来~原来觉得好无聊的设计,现在看来还是有意义的
大G你说怎么说你好啊,才上市多久了啊?LOGO就彻底换了一次,这一套好端端的G系耳机这LOGO违和不?还有G502RGB都作为新品上市,LOGO还是老款的,哎,学谁不好偏学CORSAIR,两个LOGO同时用......(PS:跪求DIY大神、手工帝出替换外壳让G系统一)
灯光模式状态下,个人觉得被前期的产品先入为主了,怎么看都是这抹蓝最好看。不仅LOGO发光还有两条灯带,说到灯带值得注意的是其实它并不能像新曼巴或者响尾蛇那样流光溢彩,而是只能RGB交替颜色。(个人觉得耳机最浮夸的设计就是灯,彻彻底底是给旁人看的,所以就不过多码子了)
耳罩和头梁的材质都采用G430类似的那种记忆海绵+粗格网布的设计,比起G930的皮质耳罩来说,透气性优秀很多,耐用性应该也要强一些。细心的坛友可能还会发现耳罩内侧还有G502上那种三角纹理装饰,这款耳机和G502感觉最为搭配,感觉简直就是铁血战士身上拔下来的两件装备,具有高度统一的设计语言。但是实际佩戴感受上我并不是十分满意,这种粗格网布摩擦力不大,比起皮质耳罩感觉戴上不是很友好,不能自信的转头或者上仰低头。其中上仰尤为突出,耳机100%会往后滑落。但是对比皮质耳罩显著的透气性、耐用性的优点又是显而易见的。孰轻孰重,只有靠各位自己选择了。
隐藏得很好的耳麦(记得开箱时罗技害怕各位找不到它,贴心的在开合处显著的贴了个标签来提醒用户),很特别的设计成了两段式结构,第二段采用金属结构,可以任何弯折成你想要的形状来尽可能的贴近你的嘴巴。倒下及收起耳机都会有简单的提示音提示你耳麦状态。
左侧耳后的各种按键,密密麻麻的管理各种功能,3.5mm《—》USB输入切换开关,音量调节以及4个完全自定义的按键。值得一提的是耳机滚轮,我是最初上市就购入的,个人就感觉音量滚轮的阻尼太小容易误操作。前不久朋友也买了一个G633,把玩的时候发现罗技已经在后续的产品上及时更正了这一问题,加大了阻尼。同理鼠标G302出现的左右重心不稳的情况也及时通过后续产品增加脚贴修正了错误。一个大品牌能在短时间内对产品进行及时修改就是对消费者最好的负责。当然快速消费品我们也不能奢望能够对我们这些早批次购买的用户进行换新处理了,毕竟不是缺陷,而只关乎更好的使用体验的问题。
左侧底部两个插孔(3.5mm和USB),购买前担心USB线材接口不稳,到手后发现大可不必担心,除非你非常刻意的去拔出USB线缆,不然非暴力使用的情况是完全不会脱落的,同理3.5mm插头也是一样非常的牢固。
接下来谈谈我的主观使用感受,我们主要来和G930对比。
舒适度:长期的使用了两款耳机,个人对比下来舒适度G930是要优于G633的,无线有线的区别我们不谈,舒适感不外乎耳罩和耳机结构两大因素,耳罩:G633透气,G930亲肤。结构:G633牺牲了稳定性的同时给予较少的头部压迫感,G930稳定但比起G633相对夹头。
音质:对比G930和G633可以说是不公平的。G633革命性的同时带有DTS HEADPHONE和DOLBY两大模拟7.1声道,可以自由选择使用,驱动还带有一段非常带感的异形入侵的演示音频,听起来非常之过瘾,怪物的嘶吼,无助的求救,步枪出樘的震耳,最重要的营造了非常真实的环绕环境,这更有利于FPS游戏的实际应用,玩OW的过程中毫不夸张的说不仅能够很清晰的分辨来人的方向位置,熟悉以后甚至很容易区分阿三姐姐和天使姐姐的高跟鞋声音,甚是玄妙~~相比之下,G930音质逊色了很多很多,HIFI老司机们所说的三频在这款早早推出的耳机上对比G633来说可以说是糊成一片,换句话说就是声音不通透,不干净。但是仔细想想本人没有使用G35(G930的同款胞弟,有线款),也许是无线传输技术所致吧。 另外想谈谈游戏耳机这一说法,很多人说这一产物就是换个炫酷点的外壳来吸引游戏玩家购买,并无实质区别,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对比HD650这一准hifi耳机再加上我那套大神看来毫无兴趣的PC前端,至少我看来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不同的,HIFI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失真还原出最原始的声音来。而游戏音频系统会经过很多的渲染和调音来增强你的游戏体验而并未一味的还原声音。例如游戏耳机都不约而同的重视低频来创造更好的震撼体验,加强细微的脚步声让你先发制人。DOLBY和DTS在游戏耳机的广泛引入更是证明了这一点,游戏耳机并不是子虚乌有的宣传噱头,对于众多大厂他们是实实在在研发出来的专业设备,但是要注意我说的是大厂
。(至少这款G633的虚拟环绕让我看小电影的时候经常怀疑自己是否开了Z906的错觉而虚惊一场~~~

)
好了,码了这么多天字终于介绍完了三大件,对于罗技强大的GAMESOFTWARE驱动我在这就不再介绍了,由于内容太多我将会在以后再出一篇仅关于驱动的帖子继续和大家探讨罗技。G906这款老产品也不知道大家是否感兴趣,G29刚刚入手也不能妄下评论以后再继续为大家一一道来。
客观的说我这篇评测是不客观公正的,但是我也绝非大家所说的托儿。我只是偏爱这一品牌,所有全文也未曾提及其他品产品的种种来加强我的观点。可以告诉大家,雷蛇、酷冷、贼船等等都是我的菜,因为我热爱优秀个性的工业设计,热爱指尖耳膜带来的快感也热爱着游戏。转眼自己快30了,明年也快结婚了,这篇较长的帖子也算是对自己这么多年烧进外设的钱一个纪念吧~结婚以后可能没有现在这么多时间和大家研究外设了,但是我仍然会常来学习学习参观参观。因为用句老话来说这是我们的情怀,也许不免很多人说我们幼稚,对于他们我只想说这些饱含科技的小玩意儿比起几千块的人造革包包厚道太多,比起当成桌面却未曾一见的千万跑车来得更加实际。兴旺的论坛让我们这帮人聚在了一起,一起探讨一起憧憬或是一起撕逼,敬告各位年轻的坛友且烧且珍惜,因为你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外设会变得越来越好,而真正能坐下玩几局游戏的时间却变得越来越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