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度这款鼠标的特色之一就是换壳,其实换壳的鼠标很多,好评如潮的也不少,例如G9x,不仅外观改变,连形状都有改变,可以说比钛度换壳得更彻底,然而我对G9x是爱恨交织,黄金左键固然不假,三壳适应不同人群也不假,然而我们其实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鼠标通过换壳适应更多人群是刚需吗?并不是。表面上,G9x可以适应三种人群,但实际上为什么要这样?市面上的鼠标何止三种,我不喜欢这款鼠标我买另一款就好了啊,何必一定要把三种人群绑定在一款鼠标上?而G9x换壳带来的恶果就是外壳松动,这个是我很难接受的,让我觉得这所谓的三种选择令人无从选择,因为怎么选都松动。。。
说白了,其实我对换壳是有抵触的,因为换壳往往容易导致外壳单薄(毕竟折腾品,要考虑更换成本),契合度降低,外壳松动等问题,并且不同手感也可以通过同款多型的鼠标来解决,然而这次钛度的换壳必须32个赞,磁吸相当贴合,无任何松动,跟不换壳鼠标手感一致,完全感觉不到这是款换壳鼠标,并且连脚贴都是磁吸可更换,这应该是目前比较好的换壳解决方案。
钛度app也是这次宣传的主题之一,简单来讲,就是把驱动调节功能搬到了手机上,这样好吗?这样好。为什么呢,首先,解决了无驱动不能详细调节
DPI这一痛点,因为对于无驱动的鼠标来说,dpi组合就那几种,无法50步进,虽然人的适应性是很强的,差那么几十几百的dpi用用也能适应,但至少有了这个app,就可以免去这个适应过程,拿来一调就是熟悉的感觉。 其次,解决了外出带鼠标装驱动麻烦的问题,有驱动是好,但要安装啊,每去一次网吧装一次驱动也是够了,虽然板载内存可以解决设定问题,但这个app更好更方便,随时可以改变设置组合,因为这年头,什么都有可能没带,手机是必然带着滴~~~

于是我也装了,蓝牙连接是唯一性的,第一次连接会提示当你连接后其他app搜索不到,需要你自行解绑才可以被再次搜索。可能因为不是职业玩家,心率和apm于我而言都是然并卵,只有dpi和颜色调节最实际了。
手感。。。嗯,怎么形容呢?和ec2 evo相当接近啊, 刚一上手简直感觉是ec2 evo的复刻版。但仔细把玩,区别还是有的,而且这些貌似细微的区别带来了并不雷同的手感。如图,同时加入sky代言的小煞魔蛇的对比图。
钛度的左右侧裙更内收 ,背部隆起更靠后,这样的区别让钛度握上去比同样大小的ec2 evo感觉更小,更适合小手,再看看sky代言的小煞魔蛇,我以为我18cm的手算小了,原来sky。。。简单来说,打FPS更容易抬鼠,打MOBA更飘灵,因为其实ec2 evo还是更适合FPS,而钛度两者都很合适,我拿来打lol和逆战都觉得得心应手,完全没有新鼠标上手的不适应,以我这些年用鼠标的感觉来形容,IE,蝰蛇,ec,钛度简直就是一家人,只是在一步步精雕细琢地改进而已,所以在手感上,钛度并没有给我很大新鲜,然而我要的不是新鲜,要的就是顺手,合适,这也就是为什么最初我就关注这款鼠标并打算买下来的原因——就爱这类手感。

以前sky代言的小煞魔蛇其实也是一款RTS神器,很适合捏鼠流打RTS,定位精准,鼠标飘灵,然而就是太小了,平时上网太小,手没有支撑感会很累,这次钛度鼠标显然是一个通用型选手,上网,办公,游戏都行。下面是参照图。
滚轮要特别提出来说一下,钛度的滚轮刻度感清晰,而且很强,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些人喜欢刻度感强的滚轮,有些人喜欢无刻度的滚轮,我个人喜欢刻度感强的,不喜欢G500那种松垮晃动的滚轮,所以喜欢无刻度滚轮的朋友要注意选择。
左右键手感不一致,左键略偏软,右键反馈良好,据说是钛度故意设计成这样的,但如果钛度希望能通吃FPS和MOBA、RTS,建议把左键做成和右键一致,因为右键感觉实在太舒服,是不用改变什么了。
侧键是一个败笔,太软了,就跟按在棉花糖上面一样,每次按了还感觉自己没按,而且位置不好,前侧键有点要去够才按得着的样子,没有ec2 evo和蝰蛇那样得心应手。
至于性能,a9800的
引擎不是新鲜玩意,兼容性也不错,我高强度使用下并没有出现丢帧的现象,其实现在鼠标的性能大都不会成为瓶颈,而手感更加重要,一个握感不佳的鼠标,什么性能都是天边的一朵浮云,毫无意义,所以,就偷懒略过吧。

总 结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鼠标都被厂商各种各样的宣传分心,而忽略了一些根本的,重要的问题,不住感叹一鼠难求,这让我想起
DIY电脑的事情,很多人往往千方百计在显示器鼠标
键盘甚至电源方面省钱去提升CPU,实际上,现在的CPU够用,不够用的,恰恰是你日益挑剔的手指、眼睛和耳朵,选鼠标也是一样,在各种折腾各种买买出出之后,你会发现其实选一个款鼠标是很简单,首先是尺寸,你得拿得住啊;其次是手感,你得拿着舒服啊;再次是外观,土成狗放桌面上怎堪入目?而钛度鼠标是一颜值不错、手感甚佳、性能够用还能换壳的适合小手玩家的鼠标。值得推荐。
PS:钛度299的价格嘛,你想想ec2 evo349的价格,哈哈,不算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