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拆解的都是RGB版,无背光板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理论上无背光板要少很多元器件,但是价格却相差不多,为什么?
其实就是元件没装位置也该预留了。
3、RGB版的按键缝隙的光漫反射太强了吧,光污染啊,其实这样按键上的符号看起来费力。个人认为最好是只有按键上字符发光,其他地方都不漏光才好!
这个真不一定。请看 Android 4.4 和 5.0 的触摸键盘默认配色(5.0 也有黑底白字的版本):
如果这是实体键盘的话,你觉得哪一个更容易判断键位?
4、贴片的RGB位于PCB板和硅胶薄膜之间,散热是个问题,硅胶薄膜在高温和强光的刺激下是否会早夭?日本货都是灰色的薄膜,不透光,所以人家不用这方式,个人认为还是用RGB灯珠为好,也便于维修更换。而现在这种结构,灯不亮只有整体换板,厂商保内保修成本太高了,消费者出保后更是无法diy换轴换灯。
那点光本身不会有问题,热量有可能。
但是对于硅胶薄膜来说只要经常使用,应当是按压本身的损耗更大吧。
这个只能自己去试,别人没法回答你。我是 80 都觉得轻,150 还能适应,所以目前的电容产品都跟我无缘…… 
6、1ms响应(非指回报率)不是机械轴也能做到吗?比如双飞燕的那个B530。
激进的除颤策略。按下延迟也许很短但是松开延迟就要相应高。总要牺牲点什么。
7、电容轴相比光轴(血手幽灵的那个),貌似没什么优势?个人认为以为如果一定要采用贴片式,可以设计另一种光轴,利用贴片光源做判定和背光,结构更简单可靠,唯一缺点就是不能关背光,如果灯不亮,这个键肯定坏了。
电容实现起来还是相对简单,制造容易一些。(我只是说触发机构)
8、网游目前是主力,但是最蛋疼的还是网络延迟,少则20、30ms,多则200ms以上,所以迅游加速器什么的才有市场,个人认为键盘鼠标的延迟对游戏的实际影响甚小,片面强调1ms没有实际意义,不如提高兼容性,减低系统资源负担,确保稳定性为上。
问题是除颤产生的按键触发的延迟也能到 20ms 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