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arkNight 于 2014-9-10 11:34 编辑
前言
依稀记得,应该差不多在一年多以前的时候,Zowie正式推出了以著名CS职业选手FK命名的鼠标——Zowie FK。在当时,与之前Zowie鼠标不大相同的一点就是FK在推出伊始仅有单一的一种型号,而并未按照“1”“2”对于鼠标的大小进行区分。而在这一年中,无论是对于FK本身还是Zowie这个品牌一向善于进行“小改”的作风。于是,当几周前FK1正式发布时我便清晰的意识到,这款鼠标的改变绝不仅仅在名字上。
造型与配置 正如前言所述,不管从官方声明还是产品命名甚至“只要稍有常识的人就知道……”,FK1这鼠标在造型上就是个FK的放大版。所以关于FK1这鼠标的造型特点完全没必要大书特书,参照之前的FK上市伊始我对FK这只鼠标造型设计上的观点,如今也是完全适用于新一代的Zowie FK1的:
当然,参照之前我对Zowie这个厂家的评价: “在如今这个各大厂商生生不息换壳不止的年代,Zowie这个厂家倒是另辟蹊径,哪怕是推出一个新的小改款,也会常在一些小的细节方面做出改变” 所以这次FK1,较此前的FK也有不小的改动
1.滚轮:
相较于早前的FK,FK1在鼠标滚轮方面有着两点改动—— 一是采用了段位更密,单一段落更短的24段滚轮: 抛去微动与DPI数值,此前Zowie的产品用户意见比较大的,就是滚轮的操作感。由于采用了16段滚轮的设计,使得Zowie鼠标滚轮的手感“口味”一直颇重,刻度感与确认按都极强。尽管在实际FPS游戏中我觉得16段滚轮带给我的体验更好,同时日常使用对我个人来说这种“重口味”也没有什么压力。但是依旧有很多玩家并不认同这一设计,同时提出了改良的意愿。 准确的来说,从FK2014开始,Zowie将旗下产品的滚轮由16段改为了24段。后续的CL如此,这次的FK1也如此。更新后的滚轮有着较为顺滑的滚动手感以及更平和的确认性,显而易见这是对于大众意见的妥协。尽管我依旧坚持在游戏中老版本的滚轮手感更为出色,不过无所谓,毕竟众口难调,注重多数人的意见总归是没错的。 二是滚轮位置更加偏向鼠标内部: 这个纯粹是属于手感上细微的差别了……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明显的改变,甚至对于我而言到最后都有些意义不明= =也许是有意为之,也许只是因为鼠标整体的变大的结果。这么说吧,如果你长期使用之前的FK或者FK2014,那么这个变化应该还是能感觉出来的;但是如果这是你初次尝试Zowie的鼠标,那么这种区别……完全没有意义。
2.表面材质:
其实这也是一个细微的变化,不过如果稍加留心还是蛮明显的。 在之前Zowie FK鼠标的测评中我曾经提到过,FK所使用的表面材质是一种特殊的“表面涂层”: 这次FK表面其实采用的应该是一种此前并未使用过的特殊涂层。因为相较于传统的类肤质漆面(例如类肤版的RAW),经过实地使用FK的涂层有两个如果不注意的话非常容易漏掉,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却非常有用的细节: 如果是没有手汗,或者是轻微手汗的使用者,FK的涂层所表现出来触感并非传统类肤漆“滑腻”的质感,而是更加类似于一种磨砂表面的,当你的手指扫过鼠标表面,会发出那种带有颗粒感的轻轻“沙沙”声的一种非常“细腻”的表面。 如果针对比较明显的手汗,K表面的涂层在较为潮湿的状态下体现出的是另外一种触感——完全感受不到前面说的颗粒感,有着不错的附着力,并且基本感受不到那种粘滞的感觉——虽然不完全,但是FK这个外壳在潮湿状态下有一点点光面鼠标的触感,如果有FK的可以仔细品味一下。
而此后尽管历经多次新品上市,Zowie官方也并未提到任何改变,但是通过对比我发现FK1目前所使用的表面涂层与FK所使用的有所不同。 这是FK的鼠标表面:
这是FK1的鼠标表面:
简单的来说,就是FK1目前使用的表面相较于之前FK所使用的表面,颗粒感更重,塑料感看起来更强。个人觉得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有可能是表面涂层的改进版,另一种可能是干脆更彻底的采用了特殊材质的外壳塑料(个人更偏向于这个)。但无论使用的是怎样的解决方式,其最终目的应当是为了提升鼠标外壳在抓握时的摩擦力,从而获得更好的握感。
3.光学芯片:
众所周知,Zowie FK1此次最大的改变就是换装了原相最新出品的3310鼠标芯片。3310作为原相收购安华高光学芯片业务后推出的最新的光学芯片,其优秀的性能很快的获得了Zowie公司的肯定。(说实话我对于Zowie采用3310速度之快是非常震惊的……没想到Zowie会是第二个吃3310螃蟹的公司) 而采用了3310的FK1带给玩家最大的惊喜,就是——还是因为其出色的响应高度设计,使得FK1终于得以采用3310原装透镜而不用使用特制的透镜,从而使得“400-800-1600”这一传统的DPI数值首次出现在Zowie产品中。 多少人的怨念在这一刻灰飞烟灭! 尽管作为长期使用IE3.0复刻版本的用户表示450DPI才是真爱,但是看着众多Zowie的使用者终于能够摆脱常年的阴影奔向美好的生活,我不禁还是眼角滑过热泪双手鼓掌: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除去上述几点,FK1相较于FK在造型与配置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了,倒是在配色上略有区别,就以图片说明吧。
握感 作为Zowie FK鼠标的放大产品,FK1在设计上完全保留了FK的“优秀基因”——无论是在鼠标握持与鼠标背隆起处合理的分配,还是鼠标整体的“倒梯形”剖面设计;FK1在握感方面与FK应当可以说是并无二致,非常优秀。 但是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尽管FK1是基于FK的放大版本,但是由于此前FK之前无论在尺寸还是造型设计上都不能完全算是中型鼠标,所以这次FK1我个人在实际体验之后,个人感觉可能稍微比赛睿的Sensei小一些,并不认为它能进入“大鼠标”(类似IE3.0的尺寸)的范畴——如果你之前用惯了像IE3.0这样的鼠标,觉得FK太小,那么FK1可能和你的要求还是有一些差距;而如果之前你用的是Sensei这个大小的鼠标而觉得FK略小,那么FK1应该能满足你在大小上的要求。
隐藏功能 在进入游戏之前,其实FK1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没有介绍。因为这一项功能也并未在鼠标外包装设置是宣传中介绍,所以……还蛮神秘的哈? 前面曾经说过,此次FK1更换了原相的3310光学引擎。由于其默认的光头响应高度足够优秀,使得Zowie摈弃了此前特殊的光学透镜设计转而使用默认透镜恻然获得了传统的DPI数值。其实除去Zowie出厂时已设计好的响应高度,FK1同时还隐藏了两档可调的响应高度,也就是下面我将要介绍的隐藏功能——硬件修改鼠标响应高度。 与此前已经介绍过的,调节鼠标回报率的方式相同,Zowie FK1调节响应高度的方式同样是通过插入鼠标时按住组合按键的方式实现:
并且这一设置是可以记忆在鼠标内部的,也就是说只要调整过一次响应高度,如果用户不再次进行设置的话FK1将一直工作在这一高度下。 这一功能在实际使用中的作用相信这论坛里的人就不用多介绍了。我更关注的是,在实现了硬件修改鼠标DPI,硬件修改鼠标回报率,硬件修改鼠标响应高度后,在Zowie未来鼠标不出灯光效果的情况下,我实在是想不出来Zowie还有什么功能需要单独去出一个鼠标驱动……Zowie能把鼠标硬件调节做的这份上,确实蛮佩服的。
游戏体验 在此前我曾经提到过,Zowie FK(包括AM)在设计之初为了与自家的EC系列区分,都是定位于“灵巧风格”的鼠标。而尽管这次FK1对于鼠标整体尺寸进行了增加,但是并未改变FK鼠标的灵巧风格——在CS:GO游戏中,明显可以感觉出与师出同门的EC系列所带来的稳重操作感不同,FK1在移动中同样拥有灵活,轻巧的特点。对于追求快速反应的,刚接触Zowie这一品牌的玩家而言,这一特点应当是他们所追求的;而FK系列的老玩家,尤其是对于觉得此前FK2014/FK鼠标尺寸偏小的老玩家而言,FK1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同样是一个利好消息。 而与EC相同的,也是作为Zowie的一贯特色,Zowie所搭载的Zowie定制版鼠标微动对于刚刚上手这一品牌的玩家的影响就要大许多了。众所周知的,Zowie所采用的定制版微动相较于大多数鼠标品牌所使用的欧姆龙微动在手感上更加“硬,脆”,与我们经常接触的鼠标微动的风格基本上都不一样,所以很多玩家在初上手的时候都颇为不适。 不过在习惯其手感后,相较于欧姆龙微动,Zowie定制的微动在点击的确认感与相应速度上不得不说确实比普通的欧姆龙微动的表现要强,对于在FPS游戏中习惯于2-5发这种短连射的玩家来说是最为适合的——其实这种微动的手感有点类似于机械键盘的青轴:初上手口味颇重,但是习惯之后可谓欲罢不能。 但是,也正是受制于这个特点,至少在我个人使用体验后,尽管现期Zowie的微动的尽管与最早的Zowie微动比已经好了不少,但是感觉对于习惯于快速连续点射或者是部分RTS游戏爱好者,上手的难度还是略大,这一点对于特定人群需要加以考虑。 至于鼠标芯片在游戏中的表现,3310早已在同类产品中证明了自己性能上的优异,这里就不再赘述。同时可以说明的是,尽管工作高度可调,但是处在布垫模式下的响应高度以足以在I-2上使用,所以大家还是按照个人需要进行调整吧
最后还是上一段视频,我自己用Zowie FK1在CS:GO游戏中的死斗服务器中的实战体验,大家随意感受一下~
总结 所以说,与之前的Zowie FK/FK2014版本相比,FK1仅仅只是“喜+1”嘛?
差矣~
一个成功的外形的加大款式+众多细节上的优化+换芯后各处表现的提升——还是那句话,FK1是一款典型的“Zowie”式产品:持续的细节上的小改使其产品线保持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节奏,不断的更新让这个品牌保持着持续的活力。
Zowie FK1,不仅仅只是“喜+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