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uckyBird929 于 2014-4-30 21:03 编辑
前言
又一把以自主为题的键盘评测。其实我比较纠结了,上一次的凯酷凯华轴评测本来是8000多字的,临发帖前想想为了不带个人观点,干脆直接把轴体部分的评测文字全部删除只留下图让看官自己看自己衡量了。
结果也还是意料之中的,有些人估计都没看完就开始喷这个这说那个的。我想现在这个转型的非常时期,国货需要大家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有差距是正常,但是不能否定国货的进步,毕竟价格上跟洋货差距还是很大的。
如果每一个玩家看到国货的时候想都不想的直接先喷再来一句:国货不低于XXX鬼才买之类的言论,那在这转型洗牌之际是逼着厂家偷工减料去压低成本。
到头玩家再去喷质量如何如的不如洋品牌。这恶性循环的结果谁希望见到的?又想价格便宜,又想性能出众还要耐用性极高~这是又要马儿跑,又要不吃草,还要跑得快,你以为厂家不想吗?
不错,国货的确是有很多厂家是盲目跟风,想赚一票就撤退的。不过绝大多数厂家还是想做好做大做强的~
这把静电容,听A大说起大概已经有快1年的时间了。期间每次询问,答复都是 又改了XXX部分,还在测试之类的答复。
过年前搞过内测,部分玩家也应该有所耳闻或见到过。不过现在我要评测的是公测版。跟之前的内测版还是有蛮多改进和变化的,而且这应该是上市最后一次测试征集意见了。
这版本的完成度相当的高了,基本上直接就可以上市的样子了,所以对他的评测还是有相当的意义的,给有兴趣的玩家对产品的一个大致的了解。
至于预热贴里面大家比较关心的价格问题,A大的原话是:应该是跟国产主流MX轴键盘的价格持平~这话我的理解是500左右,据说可能还不到点。
算是非常给力的价格了。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贴牌是Noppoo,这问题就说来话长了,反正总而言之,两家公司一直有合作,noppoo的键盘,有一部分是A大代工,所以贴牌也就情理之中了。
作为一个屌丝没有RF或HHKB等高大上的键盘,而且写评测已经很久不在用对比的方式去写了。我的评测,历来以详实为主,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风格你就看,不喜欢 大可以只看图自己去衡量优劣就是了。
手感这东西,是玄学,每个人的悟性和喜好都不同,我只能说,在大致差不多的结构下,手感差异就算有也不会太大。毕竟触发原理和机构是差不多的。
这帖会不仅仅会有详细的拆解图,还有对手感的详细描述,因为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希望看到的,上次凯华的事件还是只代表少数人。
如果你看的不爽,请你只看图无视文字。如果图看的都不爽,你可以默默的点击右上角的红X来关闭。这既然有文字,总是或多或少带有自己个人的意见在里面的,本帖接受询问、意见、建议但是请别开喷谢谢~毕竟这帖7000个字左右,轻看官体谅下我写的时候的付出和心情。
下面开始评测正文部分
楼主对本帖所发文字及图片享有著作权,未经楼主同意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本文中观点纯为个人感受,仅供参考。欢迎转载但请标明出处。
全部提供高清无码大图,请点击小图查看高清无码大图,所以刷图速度可能略久,多包涵
外包装及主体
当我拆了外面的快递包装之后,直接笑了
这环保些,素一些都没问题,不用非要印刷的跟某大牌电容差不多吧
不过转念想到N年前买的Choc Pro 也就释然了
一把画的键盘占据包装中间主要的部分
没有封口贴,不知道正是上市会不会有
主要的特点都标注在这了
基本都能看懂吧?反正之后有详细介绍,这边就不啰嗦了
右下角侧面有一个常规参数的贴纸
不过外客上木有一个字的中文,应该是为出口做准备的了
打开包装 气泡袋包裹的键盘本体
后部是小空间内是键线分离线材及拔键器
全部拿出来,就一把键盘+一条线及一个未上镜的屌丝拔键器
并没有说明书及保修卡之类的,正式上市的时候应该会有
键线分离线双头镀金带屏蔽磁环。线材略有点偏硬
键盘本体 标准108键位配列
采用左Win右APP的配列
侧面外壳还是A大标志性的圆弧上盖,吐槽无力阿,我还是喜欢直角的捏
高度上应跟机械是持平的
这灰色键帽风格略复古,应该说做的还是很细腻的
背面也是简简单单,并没有过多的装饰,毕竟是主打手感和实用性的键盘
据说RF因为不带钢板,容易有各种歪轴,所以拍了这么一个很久没用的角度
键帽采用PBT材质激光刻字
比高大上的热升华是比不了,不过刻字清晰度很好
PBT的用料也良心多了
空格一侧的唯一一个Noppoo标,是不是换个空格就换个牌子呢?哈
键帽采用正刻+侧刻的方式标注了部分特殊功能,我想这个侧刻的功能程序员一定喜欢
ESC是锁定键位,配合FN可以让所有按键无效,这很少看到键盘有这个功能,是防止误触还是在程序员运行测试之类的时候做保护用?
F1 我的电脑
F2 我的主页
F3 计算器
F4 收藏夹
F5 邮件
F6 搜索
F7 电源
F8 左Caps和Ctrl互换
F12 6键无冲和全无冲切换
4号快捷键 Win锁定
其他的多媒体功能 自己看图就明白 无需多啰嗦
总之正刻功能是一键触发的,侧刻功能需要配合FN实现
拔掉大键位的键帽看一下
电容开关的样子跟机械还是有区别的 自主轴支持MX及MY轴的键帽是很大的一个改进。别着急,下文详细拆解让你看个够
平衡杆设计,这应该跟MX轴的平衡杆通用的了,手感跟Nano75一样,算非常不错的了
出厂未给平衡杆上油,虽然我自己之后都上了,不过希望量产上市的时候能上
这里可以看到定位板是铝板而且未作任何表面处理,这要是全键盘背光不得爽死捏
铝板上能看到好多预埋螺丝(铜),由于静电容轴体是分体的,无法固定PCB与钢板的,所以需要很多螺丝固定。
108设置,没有单独的指示灯区域,所以老三样指示灯都在各自的电容开关轴下面
这图的时候,这灯我已经从原来的白灯给换成浅黄了
如果能改全键盘背光 一定很爽哈~
键帽采用R1-R5原厂高度。R5就跟OEM R4高度差不多
PBT的手感么 依然还是怎么滑
这激光刻字仔细摸才能摸出略微的凹凸感
这次的模具 跟Nano75的时候已经全部换掉了,虽然看上去差不多,不过第二张图的注塑点位置,一看就看出不同模具了,他竟然不是在正中间的额。
Nano75的注塑点是老模具,注塑点都在键帽背后中间,这在背后边上一点,虽然还是这么方方正正的,不过已经没有再出现键帽松动的问题了。
看看键帽菊花 顶端能够明显看出跟之前的模具不同
这空格 8菊花 应该是支持所有的6.25倍空格了,是打算一统江湖的节奏阿~
菊花四向加强筋保证强度
加厚键帽保证耐用性
底壳部分简简单单,依然是无螺丝设计
五向出线口方便理线
键线分离设计
中间铭牌这2014.4.23 好新鲜的捏
毫无疑问的Made in 天朝
可调高度支架,这必须赞A大一下,上次Nano75吐槽的支架松动问题这次已经彻底改进了,不再有任何松动,开关手感都不错。
这脚贴还是小了一点阿 略微有点滑动
外壳接缝处严丝合缝的 模具还是不错的
就是这上盖的模具 略有一点点毛边,自己用小刀修了一下,还算不错
中间键线分离口处有一个洞洞,边上有个电源符号,据A大说这模具本打算做机械108无线键盘的额。好吧 虽然不影响啥,略有点不爽
下面又到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拆解时间了,既然又是新的自主开关,必须详细的拆解了
拆解部分
先看看上盖,没有什么出彩的设计,也没什么不好的地方严丝合缝算中规中矩吧
发现一个诡异的地方,一圈卡扣都是正的,唯有ESC边上的那个卡扣是反扣的,
本以为是个Bug,询问A大的答复是,是由于之前模具打样之后这部分缝隙比较大才故意这么修改的。
底壳部分也配合上盖卡扣做了这么一个修改
这角度能很看到定位板就铝材直接外露并没有做任何镀层处理的反正也不会生锈
这稳固的设计对手感提升也是有帮助的
底壳与钢板之间我看到两边是有预留螺丝位置的,不过木有螺丝而已。
把PCB扒出来~你没看错 卡的比较紧真是扒出来的
PCB与小板之间靠软排线连接,这应该都跟Nano75的设计风格差不多。
看到底壳四周有做一圈支点支撑钢板
中间一条加强筋固定
其实在拍这张图的时候 我才想起来,这为嘛小板要这么大阿,Nano75的小板还带2个开关呢也就这么一点阿,还要这么多螺丝固定。
原来秘密在正面,这块板不单单是用来键线分离的了,而是整个主控板都在这了
双面PCB,全部贴片原件。
看得出有手工焊接和清洗助焊剂的痕迹,不过对于工程版来说这太正常了。
再看一张,可以看到所有的IC部分都是经过打磨的,看不出字迹。
这应该是为了怕仿制吧,不知道量产的时候是不是还是打磨过的。
这静电容的原理我是知道,不过对他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没法像机械似的说的这么详细了……
边上预留的这一排插座个人猜测是TTL写程序用预留,不过未经证实。
下面开始PCB总成部分,核心部分才刚开始
PCB反面看起来格外的干净,除了排线的贴片接插件和3个指示灯LED的焊点之外都干干净净的,因为静电容跟机械的触发原理是不一样的,所以没有这么多的部件。
双面树脂PCB,大面积覆铜镂空印刷的电路
每一个对应的键位都在PCB有做标注了,方便识别。不过貌似意义不大了,不像机械能拆了换轴,这要拆总是要全部拆的。
反过来才知道,真有这么多螺丝额
那LED的焊点 也有手工焊接的痕迹
主板部分要分离,除了拆掉所有的螺丝外,还需把3个指示灯的LED拆掉才行。过程就不上了,自行脑补。拆完之后就自动分离了
拆下来的一堆螺丝
大PP的螺丝是用在直接拧在钢板的铜柱上的,小PP的螺丝是穿过硅胶碗薄膜之后拧在铜柱上的。
所有螺丝有2处大PP的螺丝,是做了钢板接地设计的
先看看这定位的铝板,这厚度跟旧版1元钢镚基本差不多了额,良心的用料阿
这里可以看到我已经拆掉了一个静电容开关轴的上盖了,这上盖卡的非常紧,而且不像MX轴是活动的卡扣,所以不推荐玩家自己拆,死的卡扣加上超级紧的固定容易拆坏轴体上盖,拆断卡扣。
可以看到带灯的钢板右下角是带一个小圆弧的,应该是为了上灯设计的,其他的键位并没有这样的设计
觉得整个开孔的大小,好像跟 cherry的钢板尺寸应该是相同的,所以…..
所谓为了证实我的推测,我果断的……
果然尺寸来说是完全一样的
看下轴心拆掉之后的轴盖
就这样左右各一个卡扣固定在定位板上的
来看看上盖的反面
这一抹淡淡的骚红,下文轴心部分详解
轴心通过左右两边伸出的一个小耳朵卡在上盖的轨道中的。
这边就要谈到一个松紧配合的问题,如果过紧,可能出现卡键或者按键干涩,如果过松,可能出现出现轴心和键帽晃动不稳。
据A大说,这是反复测试和修改了很多次之后才最终定型的,个人觉得在键帽边缘按压的时候会有略微一点点干涩,不过总体已经控制的不错了。
轴的晃动,基本控制的跟MX轴差不多,就是不按按键的时候键帽上下左右晃动的范围,只是静电容的晃动不像MX轴是正方形而是圆形的,这应该跟轴心的形状有关。
这边必须引申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材质。据A大说是一种合成复合材料,不单单是 POM这么简单的了,要保证顺滑和耐磨度之外,还有很多因素考量。具体由于商业的原因,并没有很明确的说。所以我这就不妄加猜测了。原话是“因为实验组和材料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和金钱还有精力,才能做到现在的顺滑度,实在是来之不易,所以不便透露详细的组分。”反正知道是经过多次测试和反复修改之后最终定下的。
轴盖部分 看看有LED和无LED的轴盖的区别把
右侧那个是有LED的,明显可以看到其中一个洞洞是跟一般的不一样的
其实我原本以为两边两个洞洞就是LED座了,不过测试了一下,太浅了一点,不够一般的F3LED用,加厚的键帽会顶到LED,所以我估计才会有这右侧这种一个洞洞的轴盖的。
这期间还讨论过如果这开关轴上盖能做密封的话,是不是能防水的问题,不过A大说由于模具和脱模的关系,不能够做到全密封,所以距离防水键盘还有距离……
轴盖的侧面对角线上各有一个点的凸起,我猜测这应该是定位用的,第一是与下层的硅胶碗做定位还有就是无钢板的设计的话,这两个脚可以用来上螺丝做固定用。
这上盖,还是略微能看到一些毛刺,虽然不影响使用,不过还是希望能做的更精致和漂亮一些
轴心底部有2个小洞洞,插个镊子正好哈~
轴心部分,应该最先看到的就是这个骚红的密封圈了
作用应该是防尘与回弹时起个缓冲的作用
本以为是额外加的,不过看第二张图可以看到轴心底部已经预留了密封圈的凹槽
忽然想起,这4mm行程是不是只要换个粗一点的密封圈就能缩短了?原理类似在MX底盖轴心洞洞里塞东西 一个是预压,一个是减少触发后触底的距离。一个在按键行程前部,一个在行程的尾部应该是差不多
轴心的裙摆部分,这形状是为了给两边的LED孔位预留出位置才弄成这样的
聊到硅胶碗,A大说起来滔滔不绝的哈,这是全进口材质,衰减率测试后可以比国产的好多少多少的 反正数据我都忘了,意思就是全进口的材质比国产材料能保持更长的时间。具体怎么样,说的再好也没用,这还需要让时间说真话。
硅胶碗为啥不做分体的而要做整张的,我觉得这应该是考虑到装配的问题,毕竟你装过一次就知道多蛋疼了~毕竟这是有钢板设计,分体意义就不是很大了。如果无钢板设计,分体应该可以很好玩才对。看键盘的设计,只要换掉PCB,就可以支持无钢板设计的。然后有配套的配件,就可以玩分区压力了。这就像MX轴无钢板换轴心似的。
说这全域35g的压力,就来自于这硅胶碗的回弹,单单换弹簧只能更改触发的压力。
每一个硅胶碗的四周 有4个大孔是用来给上盖的两个孔定位的
另外的对角线2*2的小洞洞一看就是给LED预留的。
也就是说,全键盘背光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只要电路PCB换掉就行了,上盖和轴心和硅胶碗完全都不用动
在平整的地方可以看到有模具的打磨的那种痕迹。还是那句话,虽然不影响使用,还希望越做越好越做越精致。
硅胶碗的反面,中间是有个凸起的,第二张图可以明显看到,弹簧是套在那个凸起上的。
按键触底的感觉,就是这个凸起的点碰到PCB的时候,所以安装的时千万要装到位,不然手感会有变化的。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T^T
这边要谈一下静电容跟薄膜到底有什么区别,都是一张膜 不是一样吗?
这完全不一样, 薄膜键盘的触发,是必须要在触底的一瞬间的,而静电容的触发,是下面的PCB感应到硅胶碗和弹簧之间的空间改变导致的电容量改变,所以触发是在中部的。现在触发应该是在1.5-2mm左右,而且据我估计,理论上在IC主控内应该是可以设定触发的位置的才对。(纯个人理解,未经考证)
由于触发的方式不同,所以静电容可以用蜻蜓点水的方式去敲击,而薄膜只能忍受那糟糕的触底和坑爹的回弹。
由于有个弹簧的原因,静电容在触底后的初期回弹时是被弹簧给顶回来的,你没看错,是顶回来的,如果说MX轴是贴合手指的话,这静电容就是托着手指,这用恕我语死早,真的无法用语言去表达。
所谓35g压力应该也就是键帽按下到触发之间的力度,和触发结束后触底的力度。弹簧结构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类似MX轴一样 全部过程中的压力并不是恒定的,按键的过程中,头尾比较轻,中间触发的过程会略微有点阻力
MX轴标称的压力也不是整个按键过程中都是恒定的
这电容的曲线不像MX那样越到底越重的曲线
乱七八糟写了这么多,真发觉自己语死早了额
反正简单点说,手感某种意义上来说类似 红轴,但是回弹和触发又不完全一样,这必须自己体会了才知道。前言已经说了,手感这东西是玄学,每个人的悟性都不同,而且还要考虑每个人的喜好都不同。
关于声音,应该是MX比红轴略轻一点点,如果你是蜻蜓点水式的码字的,那能轻更多。(这一句的对比对象是 A大自己的PLUM 96无钢板MX红)
最后来看下这PCB部分
这整张PCB,除了那三个LED指示灯,一个元器件都没有额。
这是MX轴体不可能做到的哈
这PCB的厚度,跟1元老板钢镚的对比,好像看到是T1.8的,这是我到现在为止见过的最后的 机械键盘PCB了,还没有之一。
第二张图是PCB朝向轴盖的那一面,可以看到弹簧的下面是两半大面积的覆铜电路,LED位于斜角。
下面的点可以看到橡胶碗触底是留下的单单的痕迹。
接着是装配,我是把硅胶碗反过来,把弹簧很小心的一个一个放到位在把PCB压上去然后整个反过来的。这都装第二次了额~第一次就是没放到位,几个轴手感不一样- -
安装的时候 记得把LED预先插进去,但是别焊接,最后插然容易错位
这边还有个问题,就是我暴利拆解的那个轴盖,略微有点卡不紧了额~
求助A大后,说给我发个好东西顺便帮他测试下 哇咔咔~
拆解就写到这了,下面是总结部分
总结
轴体触发部分,上文拆解部分已经说的很详细了,这边就不再废话了。至于寿命和耐用性来说,还有待时间的考证,现在就更不好说了。
由于总结部分,多少有些个人主观意见掺杂在其中,所以各位看官尽量以自己的看法为主,前言已经说了,本帖接受询问、意见、建议但是请别开喷谢谢~
优点:
1. 手感,这电容的设计,对于需要长时间高强度码字的人来说或许是神器。
2. 可调高度支架的模具改进以及键帽模具的更换,说明厂家在听取玩家的意见进步在改进。
3. 国产自主静电容,创新也算是优点之一了。
4. 开关轴有说十字轴能兼容MX和MY轴的键帽,比那圆圈据一条的高价菊花的键帽要良心太多太多了,几乎可以通用标准配列的全部键帽。
5. 做工及用料也算中上了,特调的平衡杆属上乘之作了
吐槽:
1. 换了个高亮淡黄的LED我才发现,我是这么的不能忍受键帽下背光,这有指示灯的不能做个灯帽嘛。
2. 这键帽的刻字要是能用热升华的话,就更加接近RF了。
3. 附件依然坑爹,一个钢丝拔键器也没多少钱成本吧~良心就良心到底嘛
4. 不支持驱动更改键位快捷键,右上角的多媒体功能没法换。
5. 外壳模具略有毛刺,要自己用刀销一下。
最后,上一张使用图
回归本源实用至上 自主静电容 拆解评测全文完(58P7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