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thskyhao 于 2014-3-18 11:51 编辑
在去年11月的时候我就收到了 赛睿Rival的工程样品,当时的印象应该说是很一般的(外形不出色),而后正式版推出,在这几个月中好好的感受了一下这款Rival 鼠标,温故而知新又有了不少新的感受。
赛睿在2013年末推出的三款新产品颇有别开生面的意味,新的 耳机旗舰Elite,9H,新的人体工学鼠标Rival,这只鼠标的意义不小,因为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赛睿主要的产品就是Kinzu,Kana,Sensei这三个对称系列,而Ikari似乎已经消失很久了,Rival的出现弥补了现阶段赛睿在右手型鼠标上的空缺。
在这款鼠标上,赛睿加入了很多的创新元素,并且同时推出了最新的 SteelSeries Engine 3驱动程序,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打造出这款专为电竞而生的游戏鼠标-赛睿Rival(译:竞争者)。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这款Rival的使用感受。
包装
Rival的包装依然继承了赛睿一贯的风格,简洁,大气。
包装背面是一些介绍的文字,图片介绍了这款鼠标的变色呼吸功能。
包装侧面列举出了这次搭载的全新光学 引擎的参数,这款引擎不少别的厂家也已经开始使用了,比如之前测评过的EG独眼魔。
打开包装,依旧是熟悉的感觉,对于我来说变换的只是其中的鼠标,左侧列举出了Rival的诸多特性,稍后再来一一介绍。
开箱
包装内含:Rival鼠标,两个替换的橡胶铭牌。
外观
单纯从外观来说,Rival给人的第一感觉并不是那么给力,甚至有些糟糕,主要的问题在于这款鼠标显得过于长了一些,看上去或多或少有些不自然,在某些角度下视觉效果欠佳。
Rival的尺寸为133×70×40mm,在鼠标中个头算是比较大的,各部分都采用了全新的设计,除了Logo灯的部分上壳均为黑色类肤,赛睿依然是一贯沉稳的风格,在这款鼠标上并没有非常浮夸的设计。
正是因为如此,第一眼可能这只鼠标没有办法很快的吸引到你,就鼠标前侧来看,各处的过度都是采取了比较圆润的方式,这里可以看到滚轮有些许倾斜,这是因为鼠标是右手型的缘故。
经典的类肤外壳虽然看起来还是黑乎乎的那样,但这么多年发展下来,质量上的提升也已不少,这次Rival的漆面感觉上确实要好那么一些,至于你问我究竟差别多大,我也没法说清,类肤就是这个味,干爽细致。
尾部的花头就比较多了,除了常规的呼吸灯外,赛睿在Rival上加入了个性化的元素—定制铭牌,玩家可以通过如今的3D打印技术来制作自己的专属橡胶铭牌,对于我来说,可以在 外设上印上自己的ID是一件很有吸引力的事情,赛睿在Rival上提供了一种相对简单的方式,其实我更喜欢的是像Apple官网提供的那种免费激光镌刻服务,那样会让自己的数码产品变得别有意义,对于一款鼠标来说,赛睿这次的设计也已经很有个性了。
包装中附带了Rival和赛睿字样两款不同的铭牌,玩家可以自行更换。 赞叹赛睿的创意之外,这个设计实际的效果表现我觉得还是有一些问题的,首先是这个部分的设计使得鼠标的后部多了几条缝,比较容易藏污纳垢,其次是通体黑色的鼠标加上黑色的橡胶铭牌加上并不是那么明显的刻字,真的看得清嘛?
如果让我设计的话,我可能会让这个部分发光,然后用铭牌来遮光形成不同的Logo灯,这样我觉得要比现在的设计效果更加显而易见,毕竟鼠标有尾灯的设计已经不少了,以上是本人一厢情愿的看法。
侧面
自从 雷蛇开始用橡胶侧面后,不止是赛睿,很多厂商都开始用这种橡胶侧面的设计,在之前测评的酷冷Mizar等鼠标上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安排,因为第一次用Rival工程版的时候,对于这种设计的好感并不怎么样,在这段时间里,尝试和对比了很多鼠标,最终我的看法是对于手汗不大的人来说,橡胶侧面会有比较好的防滑性能,整体的防滑表现可能还要取决于鼠标的形状,你握鼠标的方式等。
而像Rival这种带颗粒的橡胶防滑带,在初上手的时候的感觉会稍有不适,需要适应,因为它不如传统的镜面和类肤侧面来得柔和,赛睿的Rival是圆点,而太攀是六角的,Rival采用了一次性注入的橡胶处理方式,质性俱佳,在寿命上也会优于普通的橡胶贴皮。
鼠标左侧有两个侧键,这次的侧键也于之前的不同,赛睿让这两枚侧键很自然的镶嵌在了鼠标的左侧,位置也比较靠上,并且按键的下侧也针对的作了优化,这样大拇指不会感觉到按键突兀,是一个比较不错的设计。
鼠标右侧是同左侧一样的橡胶防滑带,整个鼠标流线型非常自然。
细节呼吸灯
尾部是一个很常见的呼吸灯,并没有沿用Sensei系列那种像素化的设计,不过在光效上有惊喜,这点稍后跟驱动一起介绍。
Rival在滚轮部分的设计依然是那么的低调,滚轮嵌的位置比较深,尽管两侧有透光的设计,但是看不到多少。 滚轮手感的表现很好,刻度感清晰,阻尼适中,中键的手感不闷,些许清脆,压力不大,赛睿这样把滚轮做得低一些,中键按起来倒是格外的顺手了,莫非是有意为之,不管怎么说,体验是变好了~
底盘
底盘四角的脚贴均设置了凹槽,便于拆卸。 线材&接口
Rival这次在接口上并未采用镀金USB设计,这可能是因为这款鼠标市场定位的关系,同时也没有使用编织线,这反而倒是个好消息,软线才是最舒服的,接口的部分赛睿进行了一些优化,很容易弯曲,能应付各种接线的情况。 线材上的标签标记了驱动下载的地址。
鼠标重量 以下测试由于器材的关系可能有些误差
鼠标的重量大约在105g左右,对于这个体积,实际上重量没有想象的那么重,所以操作上的负担并不会太大,但这无法改变这个鼠标确实比较大的事实。
引擎这次Rival在引擎的选择上放弃了越发火热的激光阵营,选择了一款光电引擎-安华高3310,这款引擎亮点很多,参数上满足了数据党的需求,6500DPI的最大DPI,200IPS,50G最大加速度,12000FPS,无疑是目前最给力的光电引擎。
FPS玩家通常都会比较在意光头的响应距离,我虽玩RTS为主,但也喜欢响应距离低的鼠标,这个点上激光引擎的鼠标表现要好一些,这次的Rival响应距离大约在2mm左右,相比Kana V2是要明显低了不少了,相当不错。
直线&画圈测试 下面左侧为800DPI,右侧为1600DPI,HZ均为1000HZ,大家可以参考一下,鼠标无明显加速度。
驱动不得不说这次Rival带给我意料之外的东西真的不少,伴随着Rival的推出,迎来了赛睿的最新驱动 SteelSeriesEngine 3,这款驱动程序的界面和之前完全不同,各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
SSE3依然是一款通用驱动,可以同时支持多款赛睿的 外设产品,目前支持的有Rival,9H和Elite,驱动程序中自带了固件更新的功能。 以我的装备来显示当前连接的设备,界面非常清爽简约。
点击Rival进入
主界面看上去很干净,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各项调节的图标和效果也都是新制作的,现在看起来感觉很好,程序的响应速度提升很明显,终于不再那么拖泥带水了。
左侧为按键设置和宏编辑器,右侧则是性能选项。 DPI支持50最小单位的调节,范围50-6500DPI,可以直接点击表盘来调整,视觉不错,但感觉不如横条拖动来得方便,也可以直接输入想要的数值。 包含了直线修正,XY轴速度,回报率调节等。 HZ调节为125/250/500/1000HZ四档。 点击按键后会跳出按钮设置的界面。 宏编辑器 灯光调节 灯光效果部分算是Rival又一个亮点了,这次不但包括了自定义色的呼吸和常亮,也加入了“色彩变换”,预设了四组色彩变换,其中包括了多色的变换,效果非常绚丽,同时滚轮和背部呼吸灯支持独立的光效设置,相当给力,自由度很高。 灯光效果
跟之前说的一样,滚轮部分发光可见的部分较少。
两处发光部分的亮度都十分均匀,并且亮度很高,光线透出的感觉非常柔和自然,不刺眼,加上之前介绍的多种模型,视觉效果着实让人满意,呼吸灯这个东西对于鼠标来说除了有没有,效果好不好亦很重要,这就是赛睿这样的厂商和普通厂商的差距。
综合感受以下皆为个人使用之感,仅供参考。
如果说Rival这只鼠标的能够缩短一些,我想我可能会很喜欢这只鼠标,但现实是很残酷的。抛开尺寸的问题,整体的做工和细节没什么可挑剔的,各点上或多或少的创新也相当给力,赛睿诚意很足,最重要的是我们终于看到了Sensei系列之外的鼠标,大厂们无止尽换壳的做法实在太让人疲倦了,赛睿在2013年末推出这款右手型想必对它亦是抱以厚望的。
尽管说这款鼠标在曝光之初的反响并不怎么好(我觉得主要问题是外观不够给力),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这款Rival,我得到较多的反馈信息是,“它没有想象中那么差”,我个人认为Rival就是除了太长了点其他都挺好,但是产品的外观往往会直接决定你是否愿意尝试它,Rival这只鼠标确实是其貌不扬了一点。
使用手感
可以看到我大约是18CM不到一点的手,要驾驭这只Rival是有点勉强的,所以大家在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好自己的情况,Rival这只鼠标的人体工学设计并不是特别强烈的那种(比如蝰蛇),各处均是通过很自然圆滑的过度来贴合你的手型,有些角度你看Rival会感觉是直直的,鼠标尾部左侧有一些顶到大拇指根部的位置(我手太小)。
Rival右侧渐渐变宽,无名指和小指的摆放都很良好,初上手时也没有任何不适的地方,Rival的人体工学造型可以说是相当优秀的,整个鼠标左侧的弧度不是很大,抓或握都很适宜,只是鼠标天生的尺寸比较长,鼠标也比较厚,宽度上倒是还好,握感对于我来说无疑是非常饱满的,可以看到鼠标前侧我也空出了一段距离,就在这种状态下,鼠标还是可以自由掌控的,两侧的橡胶防滑带效果良好,因为它并没有太宽,但由于手心部分太充实,纵向移动时会缺失一些灵活度。
总体来说,Rival这只鼠标的握感很优秀,尤其对于FPS游戏来说,它非常的稳定,但是手不是很大的朋友要谨慎入手,并不是不能用,而是它不一定最适合你。 按键手感
主按键Rival这次使用的是赛睿独家定制的橙色触点 微动,官方宣称寿命达到3000W次,这个我也无从考证,但心理上会感觉它更耐用一些,就我自己用鼠标多年的经历而言,唯一微动用坏的也就是老版的金环蛇了。
就Rival这款微动所呈现出的手感而言,非常的中庸,相比常见的10M,它没有那么清脆,也并没有太肉,弹性适中,反馈虽不强烈,但每一下都很清晰,声音稍微有一点点的闷,不是很刺激的类型,很中庸的手感,但这似乎一直都是赛睿的作风,一开始觉得没什么感觉,用到后来觉得这个按键手感着实调教得不错。
侧键的键程稍长一些,得益于很良好的设计,几乎没有误触的可能,使用起来也很顺手,因为按键和侧面差不多是在同一平面的,不需要拇指伸到外侧,而是自然向上就可以按到了。
玩FPS的时候感觉这款微动很能适应点射的节奏,压力并不是很大,但是玩RTS的时候想要点得快一些又觉得回弹上稍微肉了一些,大鼠标的按键手感如此还是不错的,玩得久不容易太累。
光头的响应距离表现要比Kana V2好不少,大底盘鼠标非常的稳,Rival的重量倒是还好,鼠标很明显就是为FPS游戏而设计的,赛睿的产品本身就多偏向FPS这种射击游戏。
在Qck这类布垫上使用,可以很好进行精确的定位,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滑度的话,可以尝试搭配ZOWIE TF系列使用。 鼠标对比
实际上这个测评我是准备在酷冷的Mizar之前发出来的,但是一拖就拖了好久,拍摄这张图的时候Mizar并没有到手。 这几款鼠标我使用的顺序应该是蝰蛇,EC2,Rival,Mizar。
鼠标尺寸从小到大应该是,EC2,Mizar,蝰蛇,Rival,购买EC2的原因是因为它在保持了人体工学设计的同时作了轻量化的设计,比较符合我个人的口味,EC2代替了我自己的蝰蛇,蝰蛇和EC2最大的差别我觉得是两者的高度,EC2比较厚,Rival也是如此。
Rival出现在300元这个价位,最大的竞争对手无疑就是蝰蛇了,蝰蛇的造型整个手掌的贴合程度是要大于Rival的,Rival因为过于长的关系,在我使用的时候会觉得两侧稍微空旷了一些,前侧则多余了一些,但如果它再宽一点,我觉得它就太大了。
但是蝰蛇的微动手感和Rival相比显得肉了一些(尤其右键),清脆是清脆但反馈的力度不足,在抬鼠的时候,Rival这种橡胶侧面的似乎更容易抓起一些(新版蝰蛇也是橡胶侧面)。
蝰蛇的侧键就是凸出的设计,而Rival的两侧曲线稍微弱化了一些,外观上,蝰蛇系列在我心中分要高一些,性能驱动而言,Rival稍占优势,至于说手感,我认为Rival适合手稍大一些的人群,而蝰蛇和Mizar显得中庸一些,有些手大的朋友觉得蝰蛇小,就可以考虑一下Rival。
测评总结
作为赛睿在2013年末推出的全新鼠标,不同于以往的换壳“新产品”,Rival是实实在在的新,SteelSeries这么长一段时间的在右手型鼠标上的空缺,Rival这只鼠标可谓任重而道远,毕竟蝰蛇这个敌人实在太强大了,而赛睿之前的产品线一直都和蝰蛇是错开的,看得出在Rival上,赛睿倾注了非常多的心血,来完成这样一款颇有革命意义的游戏鼠标。
这款鼠标定价在299元,产品定位依然在Raw系列之下,但就Rival而言,已经有了和Raw系列比肩的素质,这样的一款光电产品更显得平易近人,细节上也做的很好,新驱动,新灯效,新微动,新的玩法等等,这些创新值得肯定。
这些在试用工程样品之初并没有很好的感受,而在用了正式上市的鼠标一段时间后,我觉得Rival可以称得上是一款很有诚意的产品,性价比很高,没有什么明显的缺陷,整个产品表现出的是协调统一。尽管它对我来说确实大了那么一些,但可能它会适合你也说不定,毕竟最好的鼠标一定是最适合你的那一款。
最后,希望在今年可以看到更多像赛睿Rival这样的产品出现,而不是炒冷饭,换马甲,那太无趣了,是时候来一些新鲜感了!期待赛睿的无线Sens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