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elseries西伯利亚耳机我大学时代第一次购买就是因为头梁,不压头,超轻,不管你是大头儿子还是小头爸爸都可以适用。而头梁与头带的造型又相当的经典、时尚,这也是众多玩家抛去品牌之外选择西伯利亚耳机的原因之一。
耳罩部分,为了让狂热之橙更“橙”一点,耳罩也才用了橙色网格布。 皮质的耳罩也会有效的降低外界的噪音,虽然不是全封闭式,但长时间佩戴对耳朵的影响还是比其他耳机来的更好一些。
耳罩部分,为了让狂热之橙更“橙”一点,耳罩也才用了橙色网格布。 皮质的耳罩也会有效的降低外界的噪音,虽然不是全封闭式,但长时间佩戴对耳朵的影响还是比其他耳机来的更好一些。
主动降噪麦克风。 Mic通讯的必需品,对于耳机来说是附属在上面的,最开始的耳机并不带mic,而mic也是独立开来的,当年的V1也是一样,而09年电竞游戏爆发之后,游戏外设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V2相对于V1来说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遥想当年V1耳机的mic线、耳机线、声卡线、线控线各种线缠绕在一起,快疯了,而mic也不是单独挂在嘴边,需要用夹子夹在耳机线上,不方便中的不方便,西伯利亚后挂式与V2都采用伸缩mic设计,不想用的时候可以缩回耳机内,而用的时候可以转曲你想要的角度,想直就直,想软就软,非常方便,这种设计现在也没在其他耳机上看到,应该是有专利的吧,大部分耳机都是旋转mic式。
除定制版的V2以外(暗黑破坏神3耳机),我没有见过其他西伯利亚耳机上采用是编织线,橡胶线与编织线的好处与坏处在这里也不过多的陈述了,已经是陈腔滥调老之又老了,开实体的朋友都是非常喜欢编织线的鼠标、键盘、耳机,因为可以卖的上价钱,骗的起小白。 V2的橡胶线还是非常不错的,够粗够柔软。
V2的线控把整个V1的线(mic线、耳机线、线控线)全部整合到了一起,声音大小控制,mic的打开与关闭,很方便很实用。
内置声卡+USB供电系统。 一个USB要喷的很多,要捧的也不少,对于V1一个100元钱的声卡来说,V2的用户是试用不上的,而V2的这个并不能完全叫做声卡,其实可以叫耳机线控解码器,借用狂热之橙的宣传来说也是内置声卡,但不能等同于声卡,也有一些与声卡相类似,对于喜欢用3.5mm接头转接声卡的用户来说,直接USB会让他暴跳如雷,各种鄙视。而想化繁为简的用户来说,就是锦上添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我对2种的主观评价就是谁会用一个好的外接声卡来带动游戏耳机,声音在出厂之前调音师已经调整的差不多了,就算你想要的声音不在,通过外接声卡也不能完全调整到最佳,这个毕竟不是hifi耳机,他仅仅是针对游戏次对影音而设计的一款耳机。仅此而已。 不管是霜冻之蓝也好,狂热之橙也罢,耳机的线材长度决定了他的短板,这种长度的耳机是进不去网吧的,如果进入高端网吧,长度不够,需要延长线,网吧不小心一点耳机被拿走的可能性就大很多,而对于这等高价位的耳机,进入网吧也是不易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