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设天下 - 电脑外设发烧友聚集地

1234下一页
我的人缘0

[评测] 三款微软系对称鼠标横向对比

34 21577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rbarai 于 2013-5-25 14:48 编辑

长度对比:好吧,两张图说明一切,其实三款鼠标的长度几乎没有区别。这也从侧面印证了IO的长度算是对称大鼠非常合适的,或者说已经算是个经典了,虽然握在手中三款鼠标的感觉长度并不一样。
三款微软系对称鼠标横向对比
三款微软系对称鼠标横向对比


俯视图:从顶上看过去,xai宽度大于IO和wmo。底下的话底盘形状如出一辙,用中性笔描在纸上,不仔细看真的很难分别。注意的是xai从上面看上去是很粗短的东西,但是底盘的形状却是和io如出一辙的葫芦形状,这一点对于其手感又不小的影响。
三款微软系对称鼠标横向对比
三款微软系对称鼠标横向对比

正视图:和俯视图给人的感觉相似,xai是最宽的。另外io比另外两个都要高
三款微软系对称鼠标横向对比

侧面:IO的整体构造为上小下大,底盘两侧成“/ \”形状。两侧各有一个侧键,隐藏在鼠标外壳的轮廓当中。wmo两侧几乎是直上直下的,没有侧键。xai的整体构造为上大下小,两侧呈“\  /”形状,各有两个突出的侧键。另外wmo的侧视图显得相当低矮,几乎没有突起来支撑手掌心,而io和xai的外壳都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二者区别是io的突起比xai靠前不少,高度上页明显高一些。
三款微软系对称鼠标横向对比 三款微软系对称鼠标横向对比 三款微软系对称鼠标横向对比
重量:xai大概有100克重,比io的85克多出不少,但是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wmo资料不详,但是个人感觉是比io轻,但是差距极小。不算太大的重量加上对称的设计,这三款鼠标都是以灵巧见长的。

脚贴:IO和WMO用的是微软经典的小脚贴,xai用的是弧形大脚贴,传统上认为大脚贴有利于稳定但是会削弱灵活度,个人感觉xai确实比io稳但是和脚贴关系不大,更多是重量提高的结果。感觉大脚贴比小脚贴科学一些,一是学过初中物理的人都知道最大静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大,因此鼠标启动的时候会比平移更费力,所以难启动的鼠标不容易进行细微操作,大脚贴可以减小这两个力的差距,其次是人在遇到突发情况的应激反应会用力压鼠标,这个时候鼠标脚贴的压强会骤然增强,阻力也会变大,个人感觉是大脚贴鼠标用力压着的时候阻力变化没有小脚贴的那么强烈,保持手感的效果好一些。当然小脚贴也并非一无是处,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吧。

表面处理:个人认为xai类肤质表面 防滑好过io的磨砂面,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吧。

线:三个鼠标的线都不咋地,微软鼠标常用的是带磁环的灰色橡胶线,这种线传说在刚造出来的时候柔软度相当不错,但是到现在多数已经老化严重,硬度增加不说,很多线的表面已经有所酥化,极易损坏。xai用的是编织线,理论上更耐用,但是在气候干燥的北京这种线会变得和棒子一样坚硬,很多时候我甚至怀疑这线的硬度是否足以自己拖着鼠标走。对比下来半斤八两的东西。我最中意的线是现在稍微好点的翻新io上用的黑色橡胶线。

按键:老微软鼠标用的是分体按键,xai用的是一体按键,现在一体按键已经基本一统游戏鼠标天下了。官方的说辞是分体按键用久了会损坏松动,一体按键可以长久保持手感,最多不过双响而已,个人认为其实是无良厂商为了节省模具成本而为之。总的来说io和xai的按键比较好,触感清脆回弹迅速,wmo明显要低一个档次,感觉按键黏糊糊的,具体到了cs里就是这鼠标只能扫射不能点射。具体原因大概是xai和io用了手感相对均衡的欧姆龙白点微动,加上模具没问题,按键自然不会太次。wmo用了松下的小方点微动,本来就和欧姆龙微动差距不小,加上我手中的这一个按键松动相当之利害(到什么程度?这个鼠标不能急甩,否则右键会误触),拿在手里一晃能感觉到按键的振动,手感和前两个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手感:
xai握感明显比另外两个大很多,这和宽度有关,实际上鼠标的握感大小上宽度的加权远比长度大得多,像IO和IE是握感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但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是其实他们的长度是一样的。另外虽然xai的长度和另外两个鼠标一样但是握在手里感觉要长不少,因为xai的背部突起很靠后,大概在手指第三关节后的位置,因此xai虽然不是什么很长的东西,但是这样的设计要求用户必须把手搭在鼠标相对靠后的地方,长度加上宽度,从直观上给人的感觉就是这鼠标是一个和IE同级别的庞然大物,我180厘米高,手20厘米,算是大块头了,但是拿着这鼠标仍然感觉相当庞大,当然绝不是那种无从驾驭的庞大。

有大必有小,xai的尾相当短,手掌根可以轻易的接触到鼠标垫,但是因为宽度的原因接触的面积又不大,这是为了兼顾手臂流和手腕流两种不同的鼠标移动方式,应该说这个设计还是成功的,但是很多适应了io长尾设计的人肯定会觉得很不爽。最后需要说的是xai两侧的收腰设计非常合适,握鼠的时候整个鼠标都被包在手掌当中,加上精湛的防滑设计,即使是满手汗也不至于在抬手的过程中感觉到打滑或者什么别的,现在收腰已经成了对称鼠标标准设计,应该来说这是合理的。

xai最让人上火的是侧键的设计,本来嘛,作为一款兼顾左右手的对称鼠标,采用左右侧键的设计无可厚非,xai的侧键设计也貌似合理,被刻意做在了拇指很容易按到有几乎不会误触的地方,但是让人无比恼火的是steelseries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师似乎只有拇指而无无名指,或者说他的中指位置和常人不一样,总之握着xai,无名指的第一关节会很凑巧的架在右侧按键上,虽然说xai侧键很硬而且可以再驱动里不做任何定义,但是作为一款旗舰鼠标竟然犯这样的失误,着实让人上火。

IO采用了现在极罕见的梯形构造,越往下面积越大,底盘面积可能是3个鼠标中最大的,因为宽度的原因IO握感比xai小一圈,而且突起的最高点明显比xai靠前,,大概位于鼠标的中间,而且高度较高,个人感觉IO的设计精髓也正在于此。拿在手里io感觉并不是什么庞然大物,但是较长的尾给了手掌足够的支持,最高点则和手指的指肚有轻微的接触,让手掌以非常自然地弧度搭在鼠标手,从而把突兀感降到了最低。应该说IO虽然是十几年前的设计,但是其人体工程学用今天的眼光看仍不显过时。

io需要责难的地方主要是两侧的设计,首先就是那个梯形的侧面,io防滑设计本身就一般化,梯形设计又让鼠标处于一种“半包”的状态,一旦手出汗就会让鼠标处于一种近似打滑似乎会随时脱手的状态,而IO过高的设计又在无形中加强了这种感觉。加上IO的正梯形给两侧手指的舒适感也设计远不如现在对称鼠标流行的收腰设计,虽然作为一款年代久远的经典之作不能再这些细节上加以过分的责难,但是IO的一些小细节处理的仍然不尽人意。

wmo长宽度和io相当,最高点位于中间的设计也类似io,不同的是wmo的最高点实在是太低,根本不足以给手掌提供足够支撑。如果说io的缺点是“不稳”,xai的缺点是“突兀”,那么wmo的缺点是“空”,因为不足以给手掌提供足够的支撑,使用wmo的时候手掌很多位置其实是处于悬空状态的,这也造成了wmo操控不便和容易引起疲劳的缺点,当然这和我手大有关,手小的人也许会感觉轻一些。

除去最大的缺点之外,其实wmo的设计还是非常精湛的,最起码弧度明显的两侧就比io强,也好过有侧键阻碍的xai。其实这款鼠标的细节设计的相当好,但是偏偏在最关键的几个点上掉了链子。

一些杂谈:

关于激光引擎:现在除了zowie仍然坚持不设旗舰产品,所有鼠标都坚持使用光学引擎之外,旗舰鼠标用激光引擎已经是游戏鼠标的行规了。相对于光学引擎,激光引擎的好处是没有可见光,不会瞎狗眼,再就是可以到很高的DPI,不过个人觉得真的没必要,一来我是打cs的,高dpi对我意义不大(就现在的标准来说,低于2000都不算高),其次现在A3090这样的光学引擎也能做到2000dpi以上的水平,价格还比9500便宜(其实引擎值不了几个钱)。当然9500本身是很好的引擎,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不兼容哪个牌子的鼠标垫(其实我用的鼠标垫就很少,呵呵),耐脏能力也够,起码在北京这种雾霾之都用了这么久也没见丢帧。只能说这款引擎相对于光学引擎没什么有意义的进步,当然,也没有传说中的低速下性能不如光学引擎一说。更多只是沦为外设厂商所谓“旗舰”噱头的装饰品而已。

高dpi: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原本鼠标普通参数成了各大鼠标厂商竞相追捧的数值。2001年的IntelliEye2和A2020还只有400dpi,2005年的MX518搭载了A3080能达到1600dpi一是可谓惊艳,现在鼠标引擎已经到了8200dpi(靠mcu插值运算可以到16400dpi)并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个人感觉是这个参数到目前为止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早期鼠标dpi普遍低的时候一些厂商宣称高dpi能减小鼠标的运动轨迹提高定位速度,其实玩过游戏的人都知道精度的重要性不亚于速度,这是高dpi带不来的。要求每个人拿着wmo在桌布上甩有些强人所难,但是对绝大多数用户而言2400dpi几乎是实用范围的极限了。用今天的眼光来看IntelliEye2性能已经有些过时,a9500参数又华而不实,当然有总比没有强,相对于只能打cs的io,xai可以兼容办公已经更多类型的游戏,这无论如何都是个不能否认的进步。

可更改dpi设置:从ikari开始,steelseries的历代旗舰鼠标都采用了相当新奇相当科幻也相当蛋疼的可调dpi设置,借助于液晶屏和mcu,这种设置最高可以记住10组不同的设置(前提是你能背过)并且可以随便插在一个什么能供电的玩意儿(例如usb充电器)上就能即时调整。就像当年MX518那个被惊为天人的5档可自定义dpi一样,这个功能华而不实。首先根据公司自己的说法这样做是为了玩家在现场随时修改设置,但是一个有经验的电竞选手是绝对不会随意更改自己的设置,一个固定的设置可能会伴随他度过整个电竞生涯。其次虽然鼠标能记住10种不一样的设置,但是不会对这些设置的具体参数给用户多少提示,用户需要自己记住10组自己设定的不同设置,感觉就像MX518那个5档可调一样,确实很强大很新鲜,但是新鲜劲过了之后没人会去用。



最后总结下吧,除去硬件参数的进步,xai虽然也是微软系鼠标的一员,但是手感和IO或者WMO着实不一样,相反倒更像是IE的对称版本,当握在手里的时候会明显的感觉到它和IO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东西。当然它的作用也绝对不是取代IO,而是给那些喜欢IE手感又对人体工程学不感冒的人一个多余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说,xai做的非常不错,和很多所谓旗舰鼠标完全是炫耀技术水平不太一样,这款鼠标是为实用而设计的。在对称鼠标中它的手感称得上独树一帜,但是确实相当优秀,加上强大的硬件设置,应该说作为一款旗舰鼠标已经不能挑剔它太多的毛病了。

io不多说了,最经典的对称鼠标。到今天虽然已经有些老了,当年独步一时的设计也被其它型号的鼠标借鉴而失去了优势,但是它仍然是一款不可被取代并且至今仍然堪用的经典产品。

WMO应该说是被微软的产品线扼杀的经典,其实很多设计相当超前而且细节处理的很不错。不过微软为了其产品线定位却对这款产品进行了很多完全没有必要的削弱。最终wmo虽然普及率很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好在在新的鼠标上,wmo的很多超前的设计得到了发扬,这算是对这款优秀产品的肯定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技术分 +2 +286 收起 理由
zach9999 + 2 + 28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0
已赞
微信分享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2
发表于 2013-5-25 14:5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qyqqy 于 2013-5-25 14:54 编辑

捏鼠流。。。三款都用过。。。IO是捏着最不爽的,WMO说不出来哪里不舒服。。XAI大了点
。。。ZOWIE FK相见恨晚 晚 晚

点评

FK稍短点就更好了,屁股顶手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26 21: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3
发表于 2013-5-25 14:56 只看该作者
好凌乱的桌面,好多字好认真,必须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4
发表于 2013-5-25 15:03 只看该作者
这帖子好,总感觉还是IO1.1手感饱满

点评

io,握感是好,只是微动手感没有ie脆。也没有wmo的柔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26 23: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5
发表于 2013-5-25 15:05 只看该作者
测试
很详细的评测,也很有自己的观点。
只是IO真的算了,400dpi只能CS用用,其它时间怎么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6
发表于 2013-5-25 15:19 只看该作者
huaiadan 发表于 2013-5-25 15:05
很详细的评测,也很有自己的观点。
只是IO真的算了,400dpi只能CS用用,其它时间怎么用呢?

洒家就是打cs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7
发表于 2013-5-25 15:31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就是鼠标平常不擦擦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8
发表于 2013-5-25 15:32 只看该作者
harbarai 发表于 2013-5-25 15:19
洒家就是打cs的

要一直玩下去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9
发表于 2013-5-25 16:41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个,支持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10
发表于 2013-5-25 16:44 只看该作者
测试
IO1.1对我来说真不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4下一页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