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cHuer 于 2012-10-7 03:20 PM 编辑
首先非常高兴得到这次参与凯酷Mini84黑轴机械键盘的评测机会! 从2012年年初开始加入机械键盘发烧友的队伍,经手使用过大约7、8把键盘,其中既包括国产的品牌,也包括日本和德国品牌;既包括有钢板设计的,也包括无钢板设计的。当然也和很多朋友一样,经历了青/红/茶/黑/白之间的纠结,经历了不同材质键帽的来回折腾。及目前持有的几把键盘主要包括凯酷87黑轴、Filco87黑轴、cherry G80-0931黑轴和Cherry G80-0528 黑轴。和一些超级发烧友不同的是,我不喜欢拆解键盘。我一直认为,键盘首先是人和计算机接口的输入设备,所以使用上的舒适性和便捷性应该是评价一把键盘好还是不好的主要标准。而我也会尽力从这个角度去对这次的这把凯酷Mini84 POM黑轴键盘进行评测。
当刚开始关注机械键盘的时候,就钟情于Mini84键位的紧凑布局,这是因为家里的电脑桌比较小,为了能够在玩FPS游戏的时候,可以在桌上放下足够大的鼠标垫,给鼠标留出宽敞的腾挪空间,当时直接就把全键位布局的键盘排除在外了。可惜当时的Noopoo Mini84被很多人吐槽它的双击和卡键问题,所以最后选择了87键位的凯酷黑轴。可以说,这次的凯酷Mini84,终于让我如愿以偿。
第一部分: 凯酷Mini84的包装及配件 因为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所以对于键盘的外包装并不十分在意,用一张图给大家一些直观感受吧。
图一/二、外包装盒
图三、各种配件
Ÿ 1个黑底金字的便携布套 Ÿ 1根可拆卸USB数据连接线 Ÿ 1颗红色Esc,4颗粉色ASDW和4颗蓝色上下左右方向键 Ÿ 5对备用的龙船和卡扣(用于平衡杆键位) Ÿ 1个USB转PS/2的转接口 Ÿ 1个塑料拔键器 Ÿ 1张保修卡
配件是每个购买者都会关注的,而我觉得凯酷Mini84的配件也很好地体现了它对于便携型和实用为主的定位。便携布套和可拆卸的数据线,使得用户可以在带着键盘出差、去网吧娱乐的时候可以更加方便把键盘放入包中并较好地保护键盘不会在携带过程中受到磨损;备用的键帽是出于用键盘玩游戏的考虑;USB转PS/2转接口最终实现全键位无冲功能;拔键器方便了用户给键盘更换自己喜欢的各种个性键帽;而当更换键帽的时候,有时候会造成龙船和卡扣的磨损,这个时候备用的这些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以上这些可以说是优点,但是,忍不住要在这里吐槽一点,为什么没有把用于键线分离的固线卡扣放到配件里面去呢?当初凯酷刚刚做出这个键线分离固线卡扣的时候,我还着实为凯酷的用户至上的细心服务竖起了大拇指,后来又看到凯酷在外设天线论坛里做活动,免费给凯酷的用户发放这种键线分离固线卡扣。可是为什么在后续推出的新产品里却偏偏漏掉了这个呢?我相信如果把这个放到配件里的话,一定会成为玩家选择凯酷Mini84键盘的加分项,毕竟在目前我所看到的其他键线分离式键盘,还没有其他厂家有做出如此贴心的设计。
第二部分:凯酷Mini84的外观和功能 图四、键盘正面视图
经典的黑色窄边框设计,边角部位的圆润度适中,用料较为细腻,又不容易滑手,很方便手持携带。 虽然采用了Mini84键位的紧凑型布局,但是常用的键位一个不少。和Cherry 1800系列ANSI和欧版配列布局相比,凯酷Mini84 POM的键位布局和大小设计并没有给我带来任何使用上的不适应,从拿到键盘一开始,我就很快地从87的标准键位转而习惯于Mini84的紧凑键位。 通过Fn键和F区功能键的组合,实现多媒体功能(Fn+F1~F11)和Win键锁定功能(Fn+F12)。
图五、数字区侧刻视图
虽然和标准的87键位键盘相比还少了3个键,但是通过Fn键和NmLk键组合,实现了标准的87键位键盘所不具备的数字区输入功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对于一些需要经常进行数字录入的用户来说,是一个很贴心的设计。
图六、键盘侧面视图(支脚收起)
图七、键盘侧面视图(支脚打开)
在收起支脚平放键盘的状态下,凯酷Mini84通过倾斜式的内部钢板/PCB板设计和R1-R4不同行高度键帽的设计实现键盘的人体工学。这也是目前大多数键盘,包括Filco、Ducky、HPE等等都具备的基本人体工学设计。 在打开支脚的情况下,键盘的倾斜度变大。究竟是收起支脚还是打开支脚更加舒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主观感受。对我来说,则更喜欢收起支脚,而且也无需手托。 可是在这里我想另外提出的一点疑问是,对于这种紧凑型布局的键盘,继续沿用标准布局上的R1-R4的键帽高度,是否依旧是符合人体工学的最佳设计呢?在传统的R1-R4键帽高度设计中,功能区(即F1~F12所在行)和数字行(即退格键所在行)的键帽高度是一样的。当这种键帽高度设计出现在标准布局的键盘上的时候,由于功能区和数字行是有一定间隔的(尤其以Cherry的键盘上这种间隔为最大),所以视觉上和使用上都没有任何不适。然而当把同样高度设计应用到凯酷Mini84这样的紧凑型布局键盘中时,从视觉上却给我带来一点点不完美的印象。可惜的是我没有R5高度的键帽可以用来测试比较R1-R5的高度是否更加适合这种紧凑型布局的键盘。如果可能的话,希望凯酷的官方人员可以考虑做一下这方面的测试。
图八、键盘背面视图
和上盖同样材质、同样颜色的黑色下盖,简洁不花哨的黑色标签。
图九、防滑垫和支脚
四块黑色防滑垫。我从来不认为防滑垫就是越大越好,但是凯酷Mini84键盘的防滑垫确实不能算小。 支脚打开到位的时候有很很清脆的“咔嗒”声,大家也可以从图中看出凯酷对于这款键盘支脚的做工细节。
图十、背面出线槽
对于键线分离设计的优劣,很多玩家都各持己见,在我看来,这款凯酷Mini84键盘的键线分离设计结合键盘自身的小巧玲珑的体型,则是极好地体现了键盘的便携型优点。而我也认为健线分离的设计,只有放在紧凑型键盘上才真正有意义,前两天看到钢厂的下一款名为Alpha的全键位键盘也实现键线分离,不由得让我很无语,试想一下,如果用户要选择一把键盘携带到各处使用的话,会选择体型庞大的全键位键盘呢,还是体型小巧的紧凑型键盘呢? 既然是键线分离的设计,当然必定有左中右三个方向的出线口,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使用习惯安排不同的出线方向。线槽的深度和宽度也正好适合,既起到了固定数据线的作用,又不会像之前某键盘的线槽那样因为太紧而卡伤数据线胶皮。
第三部分:凯酷Mini84的使用感受 这次凯酷的评测活动推出了PBT和POM两款不同的键帽,而我拿到手的是POM键帽的版本,恰好我之前一直使用的也只是ABS和PBT的键帽,这次正好有机会进行一次比较,也可以从POM新手的角度,把它和ABS和PBT的键帽进行一次比较。
图十一、ABS、PBT、POM键帽比较图
图十一中从左到右,分别为凯酷生产的ABS键帽、KBC生产的PBT键帽和凯酷生产的POM键帽。 就材质硬度而言,ABS最软,PBT略硬,POM最硬;就触感而言,ABS最为细腻,PBT最为粗糙,而POM介于ABS和PBT之间。以上两点反映到使用体验上就是ABS材质的键帽一开始手感会很棒,但是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打油,也就是表面被磨得越来越光滑,用起来的时候会有油腻腻的不舒服感;PBT材质的键帽一开始手感略显粗糙,用时间久了以后才会出现打油;POM材质的键帽则通常能够保持一如既往的手感,由于其自润滑性,用上去既不会有PBT键帽那样强烈的颗粒感,又不会有ABS那种油腻腻的不舒服感。所以纯粹从使用体验而言,我会说POM键帽是最适合汗手用户使用的。
这次拿到手评测的是凯酷Mini84黑轴。黑轴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轴,喜欢它直上直下的通透感,和仅次于白轴的筋道反弹。在这里我不想拿黑轴和其他的各种轴进行比较,毕竟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但是我想可以把凯酷Mini84键盘的黑轴和我用过的其他几把键盘的黑轴进行比较,包括凯酷87黑轴,Filco87圣手二代黑轴,Cherry G80-2100黑轴,而在这个比较过程中,我想需要把各自所用的键帽材质和有/无钢板考虑在内。 Ÿ 凯酷87黑轴+凯酷ABS原装键帽+有钢板设计:四把键盘中手感最强劲的黑轴,略重; Ÿ Filco87圣手二代黑轴+KBC PBT同刻键帽+有钢板设计:四把键盘中手感最清脆的黑轴,非常通透的感觉; Ÿ Cherry G80-2100黑轴+Cherry原厂加厚ABS键帽+无钢板设计:手感略沉闷,或者可以用绵软来形容?但是我想,黑轴还是更适合有钢板的设计; Ÿ 凯酷Mini84黑轴+凯酷POM原装键帽+有钢板设计:劲道适中,兼有Filco87的那种爽脆感;但是使用一个星期以后,大键位出现涩涩的感觉,不能确定这是否我的错觉。
接下来写一个小小的槽点:我很想要建议凯酷官方把黑色POM键帽的印字做成暗金色或者同刻,因为这次的白字POM键帽用了不到一个星期以后,字母键的字体已经明显变成暗灰色。就这一点而言,甚至凯酷87上面的ABS键帽上的白色印字都不像它这样容易变黑。当然,瑕不掩瑜,即使有这样一个小小的不足,我仍然认为这次凯酷采用POM键帽较之前的ABS键帽是一个极大的改进和提升。
也许作为一篇专业的评测,需要对键盘进行拆解,需要看它的内部做工,需要看它的PCB板工艺。可惜我把我的这篇评测定位成面向广大普通的用户,而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我们不会去随便拆解键盘,我们不会去研究PCB板上的焊点是否饱满,不会去看键盘外壳内部的加强筋是否足够多,我们会更加关注键盘是不是符合日常的使用需求,我们所需要的功能是不是都有了,我们想要的那种机械键盘的舒爽手感是不是在这个键盘上得到很好的体现。而从这些方面来看,我会说,凯酷Mini84POM黑轴,是一把值得购买的键盘。
第四部分:总结 优点:小巧便携;功能完整,甚至超越部分87键盘,如Filco;POM键帽手感舒适,尤其适合汗手使用;配件很贴心。 缺点:键帽印刷字体容易变黑;紧凑型键盘上的R1-R4传统高度设计似乎略欠考虑;如果能够把固线卡扣也放到配件中会更加贴心。
最后补充几张键盘的照片,以给大家一些更加直观的感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