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设天下 - 电脑外设发烧友聚集地

我的人缘0

[评测]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186 204852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本帖最后由 zach9999 于 2012-8-16 02:01 AM 编辑

目录:
一、外观部分
1.包装——————————1楼
2.外观赏析——————————2楼
3.细节做工——————————2楼
4.灯光差异——————————4楼
二、手感部分
1.重量——————————4楼
2.握感分析——————————4楼
3.侧键差异——————————4楼
4.滚轮差异——————————4楼
5.按键差异————————————4楼
6.响应高度差异——————————4楼
7.垫子的搭配————————————5楼
8.游戏感受————————————6楼
三、热门问题
1.MLG的加速问题————————6楼
2.RAW的双响问题———————6楼
四、设置软件差异简析—————7楼
五、总结————————————7楼
怎么好像不能引用链接了……先这样看楼层吧……

之前用sensei的时候谈过一篇文章,链接:
http://www.pcwaishe.cn/thread-199159-1-1.html
发现图片失效了,想看图的可以到bolg去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41b9a0100u9i3.html

我对steelseries的鼠标用日语命名的习惯也是那时开始留意。
这次的老师一下推出了两个版本,一个MLG,一个RAW;MLG没什么好说的,特别版,
与其说是sensei的新版本,不如说是特别定制版,而RAW则是完全是另一个分支。
R.A.W这个词我的第一反应是相机中的原片格式(如果不解,请自行搜索)……
这次的命名应该同样会延续这个传统,查了一下,发现应该是“原”的意思。
“原”,即“本”,即“始”,即“根”。
“大师•原”——名字很有意境~~

从Xai到Sensei,可以说是一次华丽的升级,
无论是外观还是内芯,抑或ss engine的出现,自定义功能的丰富,32位mcu的采用——sensei可以说是SS的一次技术上的里程碑,有人反应的掉漆也好,价格不亲民也罢,这都不是硬问题,说它的缺点,还真没发现多少,所以说它当得起sensei这个代号。
这一路丰富起自己的产品线,好的,坏的,骂的,赞的,你都得照单全收,而如今热热闹闹的搞了这么久,业界顶级产品这个行列里,大师是有他的名号的,经历了大师的成功,kana和kinzu V2的毁誉参半,各种换壳特别版的眼球战术,SS也该有所升华,并非一定是巨变,而是思考。什么东西搞来搞去,最后就要来个“original”,牛仔裤似乎总是如此~
大师做到现在,这个模具搞来搞去,什么才是最初的初衷?什么才是玩家的需要?——wining is everything——玩家、胜利,这才是SS的立足之本,这就是“源”。

而raw,则是一次返朴归真的追根溯源,去掉了原本豪华的诸多功能,简化成最基本的形式,比起sensei,我觉得它更有实用意义。
本文所有的观点都是基于以上理解的,如果我理解的所谓“原”是错误的,那么在产品文化这块,我就是跑偏了~

有些人认为RAW阉割了大部分的功能,是个不伦不类的东西,难成大器。是否能够成为经典,先放在一边,是否能用好的应用前景,我有不同的看法,去掉了大师的一些“高富帅”功能,对于实用性来讲,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本文较长,从整个大师家族出发,只要有sensei名头的都算,谈谈sensei(我没有sensei Fnatic版,那个和普通的sensei是外壳上的差异,算是换了身衣服),sensei  MLG,sensei  RAW三个之间的差异和利弊。
Sencei MLG,尤其RAW是我想说的重点。
其中难免嬉笑怒骂,也难免我一贯的跑偏唠叨,而时间有限,当了爹不是盖的——奶爸不好当,优秀的奶爸就更不好当……我只好见缝插针,有啥说啥,蛋疼连载一下了,期间内容我会逐渐丰富进去。
我拿到产品的速度和大家一样,所以相当于是和大家一起在使用、在总结,期间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正好和大家一起讨论,丰富这个帖子。
再次申明,此帖涉及内容较多,图片可能会过百,文字过万恐怕跑不了了,也是第一次用这种形式分享,受不了的先致歉了。

外观部分
此部分图为主,欣赏外观和细节,需要了解其中差异的,各取所需吧。
1、包装
先看MLG,一改SS以往的黑、橙、白配色,以纯白色为底色,彻底小清新了一把。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如果把这个包装,简单的反个色,再改变一下色相,得到的结果如下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这就是为什么颜色改变如此巨大,但看上去还是熟悉的SS的原因,整体的把握其实并未改变,
只是体现它的特别版地位而已。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再看raw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作为sensei的简化,RAW的包装变化倒是不大,只是正面的主图案区域变成了浅色。背景搭配设计线稿效果,更多的强调一种化繁为简的概念吧。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背部还是熟悉的方式。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上盖打开之后是鲜艳的橙色内衬,似乎从kinzu出现红色开始,Steelseries一改往日非黑即白的素雅设计,转而大用特用鲜艳跳跃的“潮”色,这是迎合目前流行的年轻人文化吧,就像魔声的耳机……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盒盖内侧有个小列表,可以很直观的看到sensei和RAW的不同点:
去掉了加速和响应高度的调节、去掉了仿金属漆涂层、灯色单一(不可调色)、去掉CPI翻倍、去掉底部液晶屏、只有一组预存数据(sensei5组)、去掉32位主控。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分成类肤和亮漆表面两种版本,除了图案,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右下角的这个图标了,但并无中文标识。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左下角是直观的照片效果区别。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MLG拆包后盒子内的所有物品,Sensei MLG鼠标一只,附件包括用户手册(多语言)一本, 产品折页一本,贴纸一张。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RAW的内容和MLG一样,在附件上方面,并没有减少。图上以肤质为例,亮漆外壳版本也是一样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0 收起 理由
psw911 + 100 神马都是浮云

查看全部评分

0
已赞
微信分享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推荐
发表于 2013-2-5 13:23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4 反对 3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推荐
发表于 2013-5-10 12:20 只看该作者
顶好贴
回复 支持 5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推荐
发表于 2014-1-8 23:44 只看该作者
前几天入了一个赛睿RAW-狂热之橙。因为看到sensei大师有32位ARM处理器,所以果断的退掉了。打算买大师。结果纠结在原版和MLG版。今天看了帖子。MLG版在调节光头高度的性能方面要比原版强。还有就是说有加速的问题也解决成了没有加速了、就考虑入MLG版本了。但是看到最后,大概的意思是入MLG不如入RAW。我是不是又回到了起点了?我怎么这么纠结呢?我凑了!
一个A9500 一个A9800  一个光头高度有反映 一个光头高度没反映。我到底是该入MLG还是该入大师原版  还是RAW。谁来告诉告诉我 给我回复一下?
回复 支持 2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推荐
发表于 2013-10-31 23:22 只看该作者
帮顶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推荐
发表于 2013-5-1 11:25 只看该作者
意思是买MLG版不如买RAW吗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推荐
发表于 2013-3-22 13:48 只看该作者
长见识了!!!感谢楼主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推荐
发表于 2013-3-22 13:21 只看该作者
测试
好帖子,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推荐
发表于 2012-12-23 23:14 只看该作者
看得直流眼泪,手中RAW镜面唯一感觉不满的是响应高度,再底一点点点就好了,而我的左右键啥毛病都没有,按键感觉和声响只是有那么一点点差异,9500真心不错定位精准,我常年打CS,由其小范围移动特别灵敏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推荐
发表于 2012-8-6 02:08 只看该作者
测试
本帖最后由 zach9999 于 2012-8-8 07:37 PM 编辑

4、灯光差异
这次的两个新版,灯光的不同也是标志之一。
Sensei的灯光自定义功能非常丰富,这种“matrix”般的logo灯形式和滚轮灯也是sensei让人眼前一亮的重点。
MLG版则是改了个logo,颜色定义方面则是完全一样的,可以说它仍然是“大师标配”。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其实相比标准版,MLG版本的灯光反倒显得单薄了些。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而RAW则对此进行了简化,只提供亮度的四档调节:高、中、低、关;
呼吸频率的四档调节:“轻吟”、平稳、急促、“闭气”……
颜色则是单一的白色。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单色的白灯真的做到了纯白色,而不是像master sensei那样发粉、发紫。
同样的,MLG的白色也不是纯白色。
老实说,我觉得这个简化“简”的是好事一桩,
如果说为了见到“彩虹”,我要多付出XX的RMB,那我宁可用这样单色的(特别是白色,我喜欢)的灯光,再好不过了。
何况它保留了Sensei的精髓——并非五光十色的变换,而是这Matrix的logo形式。

二、手感部分
1、重量
这也是影响手感的硬指标了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老图一张,Sensei 116g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Sensei MLG 107g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Sensei RAW 类肤92g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镜面 98g
这是我的测量,非实验室仪器,家用设备,误差不辨。
可见这一家子,最重的仍然是标准版的sensei。当然MLG的差异并不大,
这几克的差别估计除了来自引擎的改变或外壳喷漆的微调(主要是侧面吧),更大的可能是我的测量本身的误差。
而RAW的类肤和亮漆的不同则很好理解,涂料上显然类肤的密度低些,松软丝滑要比亮晶晶的硬漆轻那么一点儿。
2、握感分析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这里图片的话,我偷懒了,再弄也一样,没多大差异,模具一模一样,至少我没有感觉到不同,
仍然是细节上的区别——何种区别,待会儿说。
从Xai开始,Sensei,RAW,MLG,Fnatic完全一个摸样,捏有捏的腰线,趴有趴的宽度,这个造型是个万金油,
不过不小的身材和不轻的重量,除了带来非常好的稳定性,以及微调过程中的精确度之外,
对于频繁快速移动,还是有些累了。
我的手掌长度在19cm左右(从手掌根部到中指),供参考。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3、侧键差异
再有就是侧键,刚提到的细节差异,这是一条。
MLG或是普通Sensei都有这个特点,前端的侧键清脆可口,后面两个则缺少点击到微动上那种弹性,
而表现出一种塑料模具的韧性反弹——这两组侧键是有手感上的差异的。
另外,MLG和sensei这点上虽然相同,但RAW则有着细微的差异: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RAW的侧键向内缩进了大概有0.3个mm左右,和侧边更加贴合了,并且前后侧键的手感差异也小些……这是什么“飞机”~~
这样可以说是有好处的,缩进减少了误按的可能,而手感统一更不能叫做“简化”吧……
总之侧键上有着微小的良性改变,反倒RAW的侧键更加舒适些。
而坊间广为流传的误按问题(甚至有人为了防止误按,干脆把按键用502黏死……驱动里屏蔽掉不就的了,这是何苦啊……),对我的影响则不大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我的捏位是这样的,这个模具边缘的高度给我预留了一定的空间,所以我如果不是有意按它,通常不会误按的,
大概是因为我的手指比较细长吧,拇指也不是很宽。
但考虑到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所以这样的改变,或许对之前有问题的人有些许帮助,所以讲一下。
4、滚轮差异
另外,滚轮方面,有差异,并且感觉非常明显。
MLG的滚轮要比Sensei普通版紧涩些,刻度感也更加明显。而RAW的虽然没有MLG刻度硬朗,但也比标配Sensei要突出;
在滚轮点击方面,同样存在差异,RAW差异不大,基本相同于普通版,但MLG的滚轮点击更清脆些。
当然,这一切,不排除手中sensen经过使用较久,依此新旧差异造成的可能。
5、按键差异
表面材质对于手掌细微的感觉和微动方面的影响如何呢?
先说两个高富帅,MLG的外壳相对普通SENSEI,相差无几,几乎感觉不出,之前我说稍多些沙沙的感觉,
我相信这更多地是新旧差异带来的错觉,经过几天的使用,这种感觉在减弱,越来越接近,可以说没什么差异了。
而按键的手感方面,则有明显的不同,相比之下,老的Sensei更有弹性,键程更长些,而MLG则偏软,回弹也弱些,
或许是习惯了KANA和AM的大力劲道手感,我觉得老的sensei按键手感方面更对胃口些。
再强调一点,这种一体式按键,手指尖下压的位置和角度,会很大程度的影响使用者对于按键的主观评判,
所以还是看刚才那张图片:我的按键发力位置示意——这是我得出以上结论的依据。
这也是同样一个鼠标,不同大小的手掌、不同的握法、不同的使用习惯,却可能给出迥异的按键手感评判的原因。

而RAW在这方面,介于两者之间,更接近老的SENSEI,比较有弹性,键程也比较理想,
但可能由于外壳材质的原因,稍显的闷了一点,我的观点是,RAW的按键,优于MLG,但差于“老祖师爷”……
左右键手感差异方面,RAW控制的还不错,我的感觉是RAW优于Sensei普通版,优于MLG……
6、响应高度差异
响应高度方面,还是用了“CD判断”的方法:
CD碟片厚度基本上是标准的,在1.2mm左右。
用两张把鼠标垫起来,让光头部分悬空,然后保持鼠标和CD相对位置不变,一起移动。
如果还有响应,就再来两张——有点像革命影片中的某种刑具……然后再看垫了多少张CD让鼠标熄火,
基本上可以大概的判断响应高度了。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Sensei和MLG Sensei都有响应高度自定义功能,所以有两组数据:
驱动中“EXACTLIFT” 0%——100%,
Sensei标准版在驱动中设置到0%,响应高度可以达到1张CD就歇菜的程度。
而这个值上升到100%,表现出的差异则很有限,响应高度基本上仍然是1张CD的厚度。
MLG则差异比较大,0%的时候,一张CD即死,而100%时,加到两张CD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抽风似的哽噎几下”~~
由此是不是可以猜测9800相对9500在高度响应控制方面,有着更大的控制空间?
总之,两者都可以达到1.2mm——2mm(为什么说2mm呢?因为我还贴了0.8mm的薄脚贴撒……)左右即可停止响应,
喜欢抬鼠标的,无碍了。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然后给RAW“上老虎凳”:1层不行;两层,还是有些移动,但已经不连续;再加到3层,好了,完全不动了。
RAW是不能自定义这个高度的,所以加上多少片,就是多少片了,
响应高度大概在3.6mm以内吧,这个我没贴脚贴。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11
发表于 2012-8-6 02:0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ach9999 于 2012-8-6 02:17 AM 编辑

2、外观赏析
作为sensei系列中最新的一个成员,MLG与之前的版本除了尾部logo换成了MLG之外,大体的变化不大,
多是细节上的差别,一起看图吧。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表面方面稍有差别,主要体现在这个仿金属的涂层上——新的MLG版本显得稍暗淡一些,
照片的话是很难拍出差异的(差异也的确非常小),所以就不用照片来强调了……
另外,这种金属漆中的颗粒感,MLG版也稍强些,其他无异。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反过来会发现新的MLG脚贴是白色的,还是小清新啊~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还有更YD的,这个线的颜色变得很“MLG”了,加入了蓝、白、红三色的花纹,
顺带一提,这个线要比老Sensei和RAW都柔软的多。
其实面对这条编织线,硬度我是可以接受的,我更想说的是“敢不敢不用花花的线?”……

再看RAW吧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RAW本身的包装盒内衬用的很鲜艳,我就找个鲜艳的背景来配合一下。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可以说,除了外壳材质,RAW在外观上和普通的Sensei是没有什么差异的,
而外壳材质上,纯色的设计和点阵效果的logo图案搭配,精致感很突出。
相比sensei的银色外观,RAW反倒显得更加“稳重”和“平和”,这点倒是符合“原”的概念。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而这次简化的RAW最大的设计亮点我觉得就在这个底盘上了,半透明的底盘搭配纯色又概念的表面,
恰到好处的诠释了什么TMD的叫“闷骚”~
或许是KANA得到的启发——KANA的外观设计是很受欢迎的,很漂亮的一个鼠标,
这在RAW身上得到了延续。但相比KANA的光电引擎发出的红光,
RAW的无可见光引擎没法把这个透明底盘的精髓发挥出来啊。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至于RAW的线,和kana一样的黑白相间,可是,这个硬度确实如大家所言,“纯爷们儿!”
非镀金USB口,去掉了各种繁复的“象征性”元素,但却匪夷所思的采用了“更加豪华”的双层编织线,这是为哪般啊……
硬归硬,倒不会像有些网友的照片那样轻易地摆出造型——能摆出造型的话,还是要轻轻的扶一扶,
但并不是说摆造型的同学在胡扯,只是他们有些调侃SS的意思。
而调侃不是空穴来风,真的做的很硬,就怪不得人家调侃了,“超女冠军”一般的尼龙线并不理想
——和G9X的线可以“春,曾”共勉。

3、细节做工
SS的做工似乎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在我手上却没有出现过令我失望的时候,这真是“邪门”啊……
我能理解某些心理,包括我自己有时候也有这种心理,花几十块钱买个鼠标,也就那样了,有点瑕疵也不会骂娘的,
顶多就是一句:什么破玩意儿,到底是便宜货!
但要是几百块的东西,有点问题就难免会觉得被坑!这再正常不过了。
但我还是比较幸运,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这次也不例外。
唯一让我觉得不爽的一次是ikari的侧边类肤,过了这些年,变得好黏手……可毕竟是“过了些年”,只能认命……
还是看这次的主角,先是MLG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仍然是类金属漆,但颗粒感更加明显了,颜色比之前的黯淡些,看上去有点魔兽世界中所谓“黑铁”的感觉。
整个漆面还是很均匀,无愧旗舰。
这种漆面,寿命问题有所争论,我先放在一边,单讲视觉效果,的确很华丽。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侧边类肤,和之前的sensei相比,似乎变薄了些,并不确定,但摸起来硬度有所增加。侧键仍然是磨砂质感。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外观之中,最大的区别之一,尾部的logo变成了MLG的标志,遗憾不是双色的。标志本身的处理清晰锐利。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另一侧边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类肤与漆面模具结合处,所以说我没有遇到过做工问题,这样的细节处理,我没什么好说的,
倒不是说SS这个大师做的就是最好的,起码没觉得坑。
但有一点我要说,相比罗技微软的旗舰,SS握在手里,还是显得单薄一些,或许还是结构相对简单了些吧。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USB线仍然是镀金口,SS标,咸菜的柔软度可以接受,为什么RAW就……
再看RAW
RAW既然是以“追本溯源”作为核心概念的产品,外观自然也比sensei标准版有所简化,
最大区别除了灯光,就是去掉了华丽的金属漆。
其实对于某些用户来说,这可能是个拍手叫好的改变,sensei之前被诟病的最大问题,恐怕就是有人反映的掉漆了。
而RAW的所谓简化,则正好可以避免这样一个尴尬的问题(顺带说一句,我的没掉漆,使用时间大概在三个月左右,之后休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12
发表于 2012-8-6 02:0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ach9999 于 2012-8-6 11:24 PM 编辑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RAW分成类肤版和亮漆版,而相比MLG,RAW的做工问题好像也是有人反馈不佳的,
所以我又要炫耀一下,多发几张图了~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左边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右边。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侧边线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顶部
相比IKARI 激光、Xai的一代代类肤,SS的工艺应该是在不断改变。
刚才说了,我的IKARI变得黏乎乎了,但XAI没有出现这个问题,而KANA说变黏则为时尚早,
这次的RAW类肤一上手则又有差异——变得滑顺了很多,没有Xai那么肉肉的柔软度,更像是“撒了细灰”,有种“丝滑感”。
好在侧面没那么丝滑,否则我有理由说它防滑不佳……
对于类肤,Razer更有心得,尤其是在黑蝰蛇和帝王蟒4G这两个产品身上,
Razer的类肤涂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触摸”舒适度,那个手感,那个惬意~~
为什么我要说触摸舒适度?
因为对于它防滑性,我并不赞同,毕竟这东西不是给你摸着 YY的……
如果黑蝰蛇和帝王蟒4G是通体的上盖材料,我有理由相信它会滑掉……
而这次的Raw类肤,它的上盖触感,则有着类似的趋势,摸着舒服,但我觉得不那么防滑了
——但这卖相非常好,看着非常有档次,尤其是配合如下的尾巴。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这种点阵的呼吸灯形式,在RAW身上完全保留,只是去掉了颜色自定义。
这样的方式就没那么担心logo被磨掉,除非整体掉漆。
另外,这个点阵样式也更符合现今SS整体设计趋势,有种新锐的电子感,
这在电竞游戏外设厂家中是特立独行的,北欧人特有的简约但劲道的方式。
记得上次参加明基和Zowie的活动,谈到了“电竞外观”这个概念,究竟什么是“电竞外观”?
谁能说得清呢?能下这个定义的究竟是市场还是用户,还是某个品牌?
或许谁的心里都有自己的定义,我对电竞的理解远非专业,就连业余都算不上,
但作为一个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和一个用户,我有权利说一句我的理解,
那就是抛开一切纷扰和复杂的装饰,与选手或使用者融为一体,让人忘掉欣赏,全力投入比赛,这才是电竞外观。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半透明底盘,侧边,底盘的接缝处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纯爷们儿”双层编织尼龙线出口也是干净利落的。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再来看亮漆的,亮漆的我认为防滑性要远好于类肤版。
出汗后,汗液和亮漆之间会形成一种黏腻的隔膜儿,完全隔绝空气层,让手掌牢牢贴在上盖上,防滑效果一流。
但手掌的舒适度就要因人而异了,黏腻啊……
相比丝滑爽顺的类肤,这肯定没那么舒服,而不少人其实很喜欢这个感觉,吵着闹着要Zowie出品亮漆的AM呢,
这个感觉很主观,无谓争辨。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左边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右边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滚轮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尾巴部结合处。
亮漆的问题大家也都清楚,图上也反映出来了,掌纹收集……
这是没办法避免的,准备一块3M小布吧,时不时的擦擦,否则就会很恶心的。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Logo灯在这个亮漆表面会显得更加的清晰冷艳,有种去年那个坑爹特效电影“TRON”的感觉。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类肤和亮漆,两者都是半透明的底盘。
这种底盘似乎早期罗技微软的几个经典产品之后就很少见了,这次的回归真是惹眼,
从kana开始,这个就是最吸引人的外观特色。
SS的外观向来以简单,柔和,内敛为特色,设计感很强,但没有过于喧哗的装饰,这是我最喜欢SS的原因。
从Sensei的出现,算是“偷偷”的喧哗了一把——为什么说偷偷的?虽然颜色明亮了,但还是简单的、大面积的纯色,
到后面的KANA,彩色KINZU,这种简单是最有生命力的,就像一向喧哗的Razer,也放弃了胶条蛇时代的热闹,
而归于后来的黑色冷静(其后,这种胶条蛇时代的风格被各种山寨发扬光大)。
这次的RAW可以说是继KANA、彩色kinzu之后的一种归零之作,所以从外观来讲,也看得出这种出发点。
但有句我也想说了,这模具是很经典,非常好用,手感万金油,适合FPS,也够“steel”,
可也不能总这一个模具用到底啊……虽然KANA有些改变,但还是希望SS能够出现些新的面貌,
也让喜欢右手人体工学的用户有个无需强制适应的新品可以选择。
回到本次的话题,这次的新品一个叫做sensei MLG特别版,一个叫做Sensei RAW,
好吧,都是大师这一家子,这倒无可厚非,既然这次已经回到了“RAW”,那么有理由相信,
SS下次的新品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13
发表于 2012-8-6 02:0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ach9999 于 2012-8-11 03:27 AM 编辑

7、垫子的搭配
从Xai到Sensei再到如今的MLG和RAW,9800虽然是个新货,但其它几个都是9500的引擎,
一个相对比较成功的激光引擎了,兼容性方面有口皆碑。
且SS也不是第一次使用这个引擎了,没理由在这个时候再出问题。

Qck+战队版 MYM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面对qck+这样的垫子,不管你是想吐口水,还是想吞口水,都没法否定它在布垫子中的地位。
这么多年仍然是SS的主力在产垫子,也是深受玩家喜爱的一个系列。
话外一提,SS是不是也该思考一下垫子方面的事情?QCK固然经典,但steelpad时代的辉煌难道就永远让它过去了?
3S、4S、4D、S&S、SP、5L、5C、SX……还有那招牌似的ICEMAT,那些不断的在垫子表面如何如何上“下的功夫”,
似乎只剩下了这让人不舍得用的精美图案……
在HD两个“LV”小碎花硬垫之后,似乎就没什么动作了。

回来说这两个鼠标在这上面的表现,先说MLG
9800是个新玩意儿,但Avago可不是新厂,没理由让自己最高阶的新品像个马蜂窝一样,
即使真的是个千疮百孔的东西,相信也会很快补完的。
充满争议的这个新片子,用在MLG上并没有出现“溜冰”bug(加速问题后面单说),在QCK+这个垫子上很稳定,
不输9500的表现,无修正(关闭),无丢帧。
而在控制方面,起动、制动所表现出的特性,则和之前的Sensei没多少差异,同样的外形,相差无几的重量,
同样的脚贴,这就是注定的了。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RAW的稳定性是一样的,但控制性方面则稍有差异。
重量上轻了不少,由此带来的影响就是“更小的起动力”,同样的细面布垫子,RAW显得更加灵活些,
在这样柔软的表面,RAW的“漂浮感”更强。这种差异很细微,单就布垫子的搭配,我觉得RAW会更舒服些,
尤其是用久了sensei,突然换到RAW会轻松自如的多。

Zowie GTF
在以前,如果说谁是布垫之王,QCK heavy恐怕是个相对比较普遍的答案,
但自从出现了一个叫做GTF的东西之后,这个答案恐怕就充满争议了。
这是块很有革命意义的好垫子。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GTF最有趣的地方并不是封边(虽然也很有革命性,但对手感上却没多大影响),而是表面的编织方式
——我一直搞不清楚,这种类似于树脂垫子的纹理,单单只是编织方式带来的?
还是和织物本身的材料、甚至橡胶层的压合方式也有关系?
总之,它提供了一种类似于树脂垫子的顺滑度和细微颗粒感,却保留了布垫子的柔软弹性。
这个垫子的顺滑程度是很优秀的,喜欢滑的,却不是“丝滑”的,在这上面显得干净利落。
MLG在这上面则摆脱了“过分”求稳的特性,相比QCK+,身手要矫健得多了。
比较平衡的控制特性,颗粒滑度的增加,中和了sensei本身的重量,急停时的“打桩感”则不像QCK+那么强,
兼容性上同样没有出现任何不适。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RAW急停时在滑度大的垫子上显得更好控制——鼠标自身的重量大,高速移动起来之后,惯性就大,
想停稳,手就得和垫子一起起作用,而垫子的作用小了(滑),主要工作就是手来做,
那么轻量的RAW则更容易把握了。

SteelSeries SP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颗粒,巨大的颗粒;滑,硬;
如果说颗粒感强烈的树脂垫子,那SP是很有代表性的。
9800同样可以运用自如。
但“吹口气鼠标就走了”的滑度和“没有陷入感”的硬度,对于微调瞄准或控制弹道,即始是有重量的MLG,
用惯了布垫子的也需要适应。
而那种干脆极速的响应带来的爽快感,则是这类垫子适应了之后,无可替代的优势,同样类似的还有ZOWIE的SWIFT。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RAW在这上面将会更加的滑……
如果说GTF由于表面还是相对柔软的,在原地点击,指针还是比较稳定的话,那么SP这样的垫子就要看“手”了。
没有任何陷入感,点击的时候,不是靠下压鼠标就能稳住的——踩着冰刀鞋,在冻得坚硬的冰面和即将融化的冰面,
蹦跳两下,感觉是不同的。
还是同样的,RAW显得更好控制,自身较轻的体重在“抖不抖,全靠手”的情况下是有优势的。
两者都存在噪音问题。

ICEMAT I2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如果说GTF是“硬垫子的表面,布垫子的硬度”
那I2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布垫子的表面,硬垫子的硬度”
5C从“骨头”的角度上综合了一下布垫子和硬垫子。而GTF则从“皮肤”上找到了切入点,
当然还有CT这样,从“灵魂”上出发的(布垫子增加滑度,却少改变表面纹理)。
I2很细滑,但又不像树脂垫子那么的飞快,也没那么有颗粒感,更接近布的细腻,却硬到骨子里(玻璃嘛,废话),
结了冰的黄油般的惬意,MLG的效果异常理想。
不温不火,没有丝毫布垫子上的粘滞,在微调稳定性上也不会像SP或SWIFT那样令“手部肌肉紧绷”,
控制感有板有眼,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表面。
如果让我用鼠标画圈儿,I2上我会画的圆些。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RAW在这样的表面上体现出的改善不像MLG那么明显,因为其它垫子上它的控制性以经很不错了。

Steelseries SX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这个因为和ICEMAT极为相似,在特性上,我觉得他们属于同样的趋势,所以就简单说几句。
如果I2的厚度让手腕觉得不适,玻璃又怕打碎的话,那么就靠它了。
而表面的寿命,润滑剂保养,却是SX的问题,
各有利弊吧。

这部分稍总结下,之所以没有谈到太多的兼容性问题,而是更多在谈垫子的表面和鼠标的关系,
是因为这两个鼠标,在使用过程中都没有发现什么兼容问题,也不大可能出现兼容性问题。
在各种垫子的使用中,最喜欢的是I2的搭配。
之所以说I2解决了很多的问题,是因为布垫子的“大摩擦力”和“下陷感”,让鼠标在小范围内精确移动时会有些辛苦
——力量逐渐加上去,到达一定程度,鼠标克服布垫子的这种特性,开始移动,而这个时候手的力量已经较大了,
要马上就减速停下来,就比较难控制。这就是通常说的启动性较差——克服静摩擦力的问题。
而树脂垫子完全没有这个,却有着“刹车”困难的问题,并且由于“太没有这个问题”了,以至于不容易站稳,
这就是制动性的缺陷。

I2没有下陷感,完全没有……
摩擦力,由于材料本身的原因,也稍低于布垫,又不至于像塑料颗粒那么小的摩擦面积,所以是非常适中的。
或许有人会说,移动鼠标那点静摩擦力算个毛线?——是不算毛线,可鼠标的操作是像素级的,
一个像素算个毛线呢?在游戏中,它的确就算了,这一“毛线”就是要命的,
所以任何细微的动作都要谈,不谈这个,谈个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14
发表于 2012-8-6 02:0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ach9999 于 2012-8-16 01:53 AM 编辑

8、游戏感受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Sensei标准版在之前都已经比较熟悉了, RAW应该也没什么出入,除了DPI的调节是以90为单位步进的,
而MLG版的新引擎充满了“传奇”色彩,我最好奇的也是这个。
作为SS的” 当家花旦”,这个模具对于FPS类游戏的支持是毫无悬念的,MLG也是一如既往的准确,
低重心、高稳定,是这一系列鼠标最大的特点。
同样一个9500,不同的鼠标,对于“准”的强调截然不同:G9X,魔蝎狂战士,EG的美杜莎,力景地狱犬,
海盗船M90都用了它,但却有着不同的使用感受。
与其说这是引擎的良好定位功能,我更倾向于是这个模具的功劳——让我相信是SS的程序员NB,
我更愿意相信是工业设计更NB些,其实没什么专业且强有力的证据,
只是觉得一个这个算法写起来各家不该差距太大。
MLG有着强大的MCU支持,但RAW没有,而当初的Xai也没那么多花头,同样稳定,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只要引擎不出大问题,他们的定位感相差无几,实际感受也是差不多的。
在这几天”男朋友3”和”暗黑3”的过程中,相比RAW,9800的MLG会感觉有那么一丝怪怪的……
直线修正肯定是没有的,加速问题老实说,用画线的方法没有试出来,而游戏中者怪怪的感觉哪里来的?
——要么就是加速存在,但很小,不容易察觉,主观细微感受稍有差异;
另外,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来自于按键的手感上。
前面说了,我手里这个MLG的键程比老Sensei和RAW都短,回弹也没那两个有力,
这让我有一种相对糟糕的节奏感,开枪点射没有节奏感很要命……“暧昧”了些
——“按了”、“好象又没按”的时候已经触发了;“松开”、“好象没动呢”就松开了,
夸张点形容:用RAW玩着,突然换成MLG,就像正在用黑轴打游戏,突然拿走了,给换了个X架构薄膜儿……
当然这样说有点“用力过猛”,但意思是这个意思。

这样一来,对着一个敌人开枪,点击+微调压枪,这个过程中就会不习惯而紊乱些,由此也会造成细微的定位感差异,
这恐怕就是为什么画线、画圈都没觉得怎么样,但打游戏就有点怪怪的主要原因吧。
记得要屏蔽侧键哦,亲~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而在D3的时候,因为需要很多按住鼠标按键的操作,MLG的短键程和轻触发反倒显得轻松些,
RAW的良好清脆按键在扎到怪堆里虽然更舒服,但D3这个诡异的续作,在后面的难度中,
就凭一身好装备也绝不敢扎进怪堆,更别说一身吊丝装了,会直接被秒的。
良好的走位和操作很重要,这种持续的“保持按住动作”,突然转换成“不停地点击操作”,
之后又转换成“持续按住动作”,RAW的按键力度要稍累一些。
另外,发现如果把左右键都指定给做左侧键,改成拇指操作,情况则很有趣呢~~

三、热点问题
摊出来大家心里有数。
1、MLG的加速
这问题“由来已久”,我也发过帖子,把我之前的帖子再引用一下:
http://www.pcwaishe.cn/thread-416774-1-1.html

这个问题算是比较大的问题,我也比较好奇,所以晚上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研究这个,
白天也手机问过大可耐,这个问题他提出的很早,最基本的问题就不说了,
但我就怕是固件的问题,就像之前的kana……
所以我没有安装任何驱动,也未更新固件的情况下,尝试了一下,都是用底部液晶屏,硬件调节的,只调了dpi和回报率。
直接调节dpi,底部我贴了脚贴,所以是黑的,可不是拿着老sensei蒙事儿,天地良心~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分别尝试了400,800,1600,2400,3200这些较常用的,再往上有没有加速我也受不了,手抽,
那么高有没有加速我都找不指针……
结果是诡异的,我没发现……
然后我就猜想是不是升级过固件才会产生这个问题?
安装固件,升级。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这是安装完了驱动,截下的图,我还特意断网安的,想是不是断网了,就不会自动更新固件,然后再试试,
结果还是未发现……
然后上网,fix固件,成功后,看about,结果还是上面那个图……
所以我放弃YY了。
继续尝试,是否有问题。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方法是这样,在桌子上放本又重又厚的书,然后桌边画条线(免得位置产生较大的偏差),把鼠标靠书放好,
然后缓慢移动画线,到某个位置停住,然后迅速返回,看起落点,整个过程尽量保持鼠标平衡。
先声明,心跳这么多年来一直有,所以很难保证手不抽,所以误差肯定存在,但觉得如果是修正严重,应该能看出来。

以下是采用该方法画的图,为了看得清楚些,我用了两种颜色的画笔,黑色是去,红色是回,一来一回看差别,
有张图可能是反的,红去,黑回,总之用了两种颜色。
为什么改颜色,还能够达到两根线连起来,出发和结束点如何保持一致??移动鼠标改颜色还扯个毛线?
这个答案很简单,我用photoshop,前景色和背景色一个红,一个黑,
然后只要左手按键盘“shift+X”就可以切换画笔颜色了,
不用动鼠标。这是说给不懂photoshop的人听的,免得纠结。
这图我花了N张了,一晚上没干别的,只是随便取三个
那么看图(原图是1920的,附件压缩包里有):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肯定有误差,比如我慢速的画出去,快速的回来,可能会用力过猛,打在书上,稍有移动;
或者我快速移走,然后慢速移回来会有倾斜或扭曲,但大体上没看出有加速来。
系统是win7 64bit,垫子没有特意换,甲虫操控。

结合上面游戏感受中提到的“按键节奏”的影响综合起来,我认为MLG没有加速(或可忽略)。

2、关于RAW的双响
这个也有人提到过,先说说双响的概念,我倒不是什么权威,所以也没养成给什么东西下概念的习惯,
但玩了几年鼠标后发现其实大家有一定的共识:
双响,顾名思义,就是两个声音,鼠标按键在“下压、触发、弹起”这样一个周期里,发出了两个声音,让人感觉整个过程变成“下压、碰撞(非微动)、触发、弹起”,严重影响手感,这就是双响了。
说白了就是按键按下去,到底之前还“咯噔”了一下。
和双击不同,双击通常是微动完蛋了,而双响基本就是模具造成的。
我必须申明,我没有拆鼠标的习惯,所以借用小熊在线一张图。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可以看到上盖的结构:一体式按键上盖(半透明+类肤漆或亮漆,一来透光,二来作为按键弹力的载体)连着按键柱(左右键那两个白色的部分),然后穿过内壳。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正常按键点击示意图,糙了点,没时间,凑合看吧。点击的时候上盖(按键柱)下压,触发内部的微动。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变态”模具,点击过程示意图。如果上盖按键柱和微动触点间的空隙明显,那么按键柱在接触触点之前,会有一小段空程,
之后先接触到触点,这就会形成第一个“咔”,到这才算是第一张图的正常开始
——接着按键柱和微动触点接触,然后下压触点,微动正常触发形成第二个“咔”,这也就双响了。

而RAW的模具是否有这个问题呢?答案是:不知道……
因为少数人提出,就说这个模具有此类问题显然不科学,并且我这个也没发生这种情况,
又并且,要看到这个过程需要把鼠标纵向剖开——它不是透明的,就算模具有这个问题,不剖开也看不到啊……
所以我没法子证明,但就目前反应的频率来看,是“个体现象”——这四个字好“官方”……

但有一点可以发现的就是,RAW的侧面前端(从侧键开始)与下壳之间的空隙要比MLG Sensei大,
那这是不是造成raw双响的原因呢?我说不是,因为普通版大师空隙也那么大……充其量是漏光。
而我反倒是觉得MLG空隙小是造成按键键程短了的原因。

再有就是线硬了,线的硬度RAW和大师普版相当,MLG最软,前面说过了,不熬述了。
基本上,我就发现如上的问题,都摊在这了,没发现其它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15
发表于 2012-8-6 02:0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ach9999 于 2012-8-16 01:59 AM 编辑

四、设置软件差异简析
软件这块,SS从大师开始,推出了Steelseries Engine,对自家产品做了一个很好的整合,确实方便了不少。
但刚推出时各种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其实别的没啥,就是系统资源占用确实多了些……
经过了一些休整更新,现在已经稳定了很多了。
新的MLG在设置上和普通版的sensei如出一辙,没什么差异;而众所周知的RAW则是进行了简化。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MLG设置页面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RAW设置页面
少了一个人大项:on board profiles
Sensei(包括新的MLG)都提供了5组板载预设,随时调用,但RAW则是没有的。
顶部滚轮后的那个按键仅提供DPI的切换功能,好在还是能够把设置好的两个DPI值保存在鼠标上的。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另外,MLG和sensei一样,丰富的自定义功能,差异仅在于DPI更高了,高到没必要提了……
“什么16400 cpi?! 你才用1w多cpi,你全家都用~~”
至于响应高度,直线修正,加速调节,灯光颜色自定义,液晶屏设置,回报率,统统都有。
本•源——谈Steelseries Sensei,大师一家(全部完成,增加目录)
RAW的,两组dpi设置,90步进;回报率设置;灯光的强度和呼吸频率,没别的了。
差异大概就这么多,现在基本上已经有了中文版,看不懂的,看右边的说明应该也没问题,
东西很傻瓜,我就不写“说明书”了。

五、总结
第一次用这种方式发帖子,写了1万2千多字,涉及三种鼠标,用了一个多星期才算完成……
其中也有抱怨,图太多,刷的累;字太多,读得累,总之就是辛苦……
我还是加个目录吧,需要看哪部分,就看哪部分好了……

关于Sensei这一个系列,我想说的基本上应该没什么遗漏了,再多说没多大意思了。
Steelseries把这个模具用到这个份上,功能又到了大师的程度,再在功能上继续挖下去,就挖到“地核了”
——没东西可挖了,谁知道呢,也许SS的设计师另有打算。
但RAW算是阶段性的冷静之物了,否则也不会取这样一个名字吧。
Sensei或许并不能说是市场上最NB的鼠标——Scarlett Johansson是美女,Megan Fox也是美女,
但你要说哪个是第一美女,我都没意见,每个人喜欢的不同,我更喜欢哪个呢?
——其实是Charlize Theron……总之不能说它是现阶段世界最好的鼠标,它叫“大湿”~或叫“大干”也不行。
但和SS以往的鼠标相比,我却认为是确确实实的进步之作,那个特俗、特和谐的话怎么说来着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超越自己~这是好事。
但大师之后该如何,继续超越?恐怕没那么容易……
可SS似乎还是要尝试着再在老路上超越一下,于是MLG就来了,换了一颗最前沿的心脏,至于是否真的超越了?
恐怕他也不敢总闭着眼睛跟自己来劲,看看周围,其实“平平淡淡亦是真”~
RAW的诞生就恰逢其时了,不使蛮力,重生,归零。

鼠标嘛,好用才是根本。
玩家嘛,好玩才会掏钱。
帖子嘛,好看就该回复~~

就到这吧,双手合十。

全文完
Zach9999
2012.08

点评

拜读拜读!!!!最近要入手SS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2-23 2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16
发表于 2012-8-6 02:10 只看该作者
估计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17
发表于 2012-8-6 02:19 只看该作者
这么深夜发评测心得,果断顶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18
发表于 2012-8-6 02:23 只看该作者
我该不该占个楼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