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MAN 于 2012-8-4 10:14 AM 编辑
“电脑键盘”之前是“电动打字机键盘”,“电动打字机键盘”之前是“钢条打字机键盘”,如果都接触过了,你会发现,不管它们的结构是如何的差距,都有一种承前启后的关系。这是人类使用习惯的延续和改良。
“钢条打字机键盘”键程非常长,无段落感,压感偏重,回弹有劲,那就是一根钢条的杠杆效果,在支点的两端,用最短的长度控制合适的落点和重力,让所有的字母钢条都能运作而不卡在一起,让人不是很费力的操作它。
“电动打字机键盘”,键盘个头很大很高,因为机械开关本身很大很高,这种长键程是对“钢条打字机键盘”手感的延续,但是进步的地方在于,键程虽然长,但是触发部分处于开关的中部,而非底部,这是一个进步,是对输入效率有要求才出现的进步。这个时期不长也不短,出现的手感类型很多元化,衍生出很多尺寸的开关,有键程很短手感很重的,有键程很长手感狂轻的,总之,好的不好的,这就是一个摸索的阶段。只是,共同特征是它们都把触发位置设计在中间。
“电脑键盘”,早期的PC键盘必然都是机械开关,因为是遗传的“电动打字机”。无段落轴的普片性,远高于有段落轴。可以说,无段落轴是基础轴,而有段落轴,它们的段落感更多的是类似MX白轴、茶轴、NMB无声黑那种的,中间像隔了粒沙一样,这种段落感,正是“电动打字机键盘”遗留下来的手感之一。这个时期的机械开关,很多具备极高的品质,手感更多元化,结构更丰富。
到了80年代接近中期,独立的“电脑键盘”成为趋势,它们和主机分离,成为日趋成熟的电脑组件中,非常重要的独立配件。各种机械开关,在这个时期百花齐放,成熟的技术使开关高度更低,大小更合适,键程更舒服,手感更精致。但是关于触发位置,它们依然延续了前辈开关的经验,就是放在中间。既然是合理的设计,就没有改变的必要。谁能想到十几、二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们会继续用它来追求极致的游戏操控呢,,,,当代电子游戏,其实并不在它原本设计之初的考虑内,那时候,它只是用来打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