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设天下 - 电脑外设发烧友聚集地

1234下一页
我的人缘0

[评测] keycool 84【使用心得】【更新补充在一楼顶端部分】

31 17222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本帖最后由 bci 于 2012-6-30 11:17 AM 编辑

       这里是后继更正和补充部分,因为全篇很长,不好找,所以把更正和补充部分放在前面,原文相应部分不再做更改
------------------------------------------------------------------更正和补充---------------------------------------------------------------
1,关于键帽。个别键帽的十字凹槽口没有斜面导向部分,并不是正行的放生的,比如我手里的这个kc84,Q键行,只有
RQWY{这五个键是这样,其他按键都有凹槽口斜面导向。

2,还是关于键帽。为了证明kc84青为什么没有F青那么催是不是键帽原因(我的猜想),特地换了套键帽(不是F的键帽,F
不在身边),发现这套键帽在KC84上表现和在F青上表现基本是一样的。这套键帽要比原配的kc84键帽清脆很多。

3,关于键帽不平的问题,确实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按紧。因为我手里这套键帽是平的(在别的键盘上试过),所以看到不平我
敢大胆的往下按,实验表明,我手里这个kc84青轴非常紧有些键要用很大力气才能压到底,压到底后都平了。

4,关于多媒体控制键的问题。目前已知的情况是这样的:A,在有winnap和media player,时(2个都能放视频,没有其他播放器),Fn+F4调出winnap,选取、暂停播放、停止不能控制winnap,手动调出mediaplayer可以控制mediaplayer。B,在有foolbar2000、sonystage、快播、KMplayer、mediaplayer(后三个放视频,前两个是音频播放器)时,Fn+F4调出mediaplayer,多媒体控制可以控制上述B中的所有程序。
5,kc84 的大键采用的平衡钢丝,并且键帽上连接钢丝的小型十字柱和键帽之间比较顺滑,在拔这些大键时可以放心用力拔,一般十字柱会被拔出键帽。这一点相当不错,拔大键容易多了。
============================原文=========================================
       几天前新收到kc84键盘,键盘是“神州行大哥”赠送的。于情于理都该写点使用心得回报“神州行大哥”。目的就是希望对它还不了解的玩家对它能有个初步的认识,尤其是对该键盘的一些不足或者是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给出一些个人看法。我自己没有什么键盘制造的专业知识,所以说这是评测其实是牵强的,这里我只是尽量多的写一下作为一个普通用户的使用心得。当然这里面充满了个人观点,尤其是在审美上的个人观点。这一点特别强调,并写在前面,希望这种个人的审美观不会影响到其他对这款键盘还不了解但感兴趣的玩家对这篇心得的理解和利用。
      

       键盘是家里人收到的,也是他们拆开检查有无快递损坏的,很幸运,当我拿到它时,它是完好无损的。这不能说明这款键盘是非常坚固的,但是能说明我拿到的这个键盘是坚固的,它经受住了中国式快递的一次考验。
      
       这里略去键盘的纸盒包装和附件,因为这些东西或者我有了,或者对我而言不重要,如果作为工具本身不好用,就算奉送再精美的附件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另外就是,附件当中有神州行大哥额外送给我的一些小东西,所以我不能肯定哪些是附件,哪些不是。附件有哪些东西,感兴趣的玩家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网络找到相关内容。

      这款键盘是可分离式设计。对于这么小巧的键盘,我并不太喜欢它的分离式设计,因为从我的使用经历来看,我用过的所有键盘里,因为把键盘线卷起来而发生键盘故障的只有noppo 84,但是那并不是说明键盘不能经常把线卷起来携带或者移动,而仅仅是因为noppo 84在最初的版本中,键盘线选择上犯了错误,这个错误在更换过合适的线材后并未出现过。当然,分离式设计也不是一无是处,最起码当你不打算用它并把它长时间收纳起来的时候,你可以把它收纳的非常整洁。或者当你打算出远门带上它的时候,可以把它收纳的比较节省空间。当然了,除了这两个最明显的作用外,你还可以方便更换自己喜欢的线材,比如透明的线材,那样看起来也许更加cool。但除了这些跟使用关系不大的好处外,我看不到这种设计对使用体验上有何优势。

     和分离式设计相关的一个内容是这款键盘的键盘线有三向出口,没错,是三向而不仅仅是三个。它分别从正中间向前、左上角向左、右上角向右,三个方向出线。关于这一点我能说就是这种设计本身是可用的,但我建议不要经常改变出线方向,尤其是配合键线分离,这样可能会大大减少你的键盘线的寿命或者伤害到键盘的usb接口——在转向时,接口附近的键盘线受到较大的弯折,键盘的usb接口也容易受到非正常的应力。至于三向出口有没有用,这个我没法作出评价,对于我来说,用处不大,我把它放置在中间出线,并在需要移动键盘时并不拔下键盘上的usb线而是和普通键盘一样,卷曲起来即可。既然时分离设计,我更加不必担心线材弯曲缠绕带来可能的损害,因为换线非常方便。但我需要格外在意键盘的usb出口,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普通的usb接口损坏率还是有的,而且通常比usb线出问题可能性更高。当然这种可能发生的问题,我想还不至于给这种分离式设计带来太大的麻烦,只要不去经常性的插拔,我想普通的usb接口寿命也要比键盘本身更长久。

     插入一段本不需要写的。如果作为一篇“评测”,我想肯定不能略过usb“镀金”接头这样的“亮点”。但是作为一个用户,一个稍微有点常识的用户,这种亮点其实并不很亮。接头镀金最常见的就是音频、视频连接线的接头了,这是因为这些接头的地方接触面积有限,为了让这些接头位置不会带来太多的电阻变化从而影响到数据传输的品质(尤其是对模拟信号),采用了镀金(真正的黄金)的做法,减少电阻率。但是usb接头的那个“镀金”位置实际上是接地线,接地线的接头处并没有这么高的要求,所以根本没有必要镀金。当然了,为了避免容易被氧化而镀上某种有色金属还是有点作用的,但这个决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你把它涂上绝缘的油漆它一样的正常工作。有很多微型usb存储设备压根就没有接地这个东西,就一个小“芯片”直接插在usb口上。

     多功能键上略作介绍。kc84有12个多功能键,分布在最上面的一行Fn+F1~F12,具体功能有完整的媒体播放控制、音量控制和三个常用快捷方式:我的电脑、IE浏览器、计算器(这个非常方便)。关于媒体控制键我这里用了家里的老电脑,上面仅有winxp自带的windows media player和安装了winnap 2.95(很老的版本了,大约7、8年前装的),媒体控制调出播放器可以调出安装了的winnap而不是自带的media player。但是选曲(上下首)、暂停播放、停止无法对winnap起作用。手动打开media player,添加若干曲目,选曲、播放暂停、停止,均可用。因为这台老电脑(10年前买的)上没有其他播放器,所以不能进一步测试。另外补充一点的是,当我手动打开media player后,按媒体键,依然能调出winnap,媒体控制几个按键在media player和winnap同时运行时依然控制media player。(补充,用新电脑测试了一下,上面安装了foobar2000,SonyStage两款音频播放器,默认调出的是media player,我估计这个功能,调用的多媒体播放器,而不是音频播放器,winnap也可以放视频)。

     键帽灯的设计时底边开窗的方式,比起noppo 84的正面一圆点的设计来说可视角度更好,尤其是键盘离开身体较远时,依然很明显。和noppo 84一样,当较垂直键盘看时,比较刺眼(蓝色)。总的来说这种设计还是要好一些,刺眼的角度小一些,尤其是当你不正对着kc84的键帽灯的键帽时(由于键帽灯键帽分布在两侧,通常打字时不会正对它们),一般不会刺眼,如果你是那种弓着腰打字的人更加不太会遇到刺眼的问题。noppo84由于是圆形的灯窗,在各个角度上都是一样的,而且当视线角度比较水平时虽然不会刺眼,灯的明显程度也会下降。这是kc84稍微好一点的地方。但就我个人而言,显然我需要修改这种状况。我的noppo84就做了柔光处理,即便从正上方看也不会刺眼,而整体亮度没有显著减少。我想kc84也不难处理。实际上kc84即便不处理也可以用,很少会刺眼,除非你刻意去看它。

     键盘支脚。键盘支脚做的比较宽大,而且有橡胶包皮保护,弹性也很紧,整体来说这是一个做工精良的支脚。不过以我个人的审美来看,它虽然精良却不完美。它的弹性机制依然时利用键盘底部开“门”形开口实现的,这项相当于给键盘底部开了2条 2mm宽的“门”形沟槽。“好处”是,你可以很方便的看到kc84红色亮骚的pcb电路板,坏处是,它可能容易进灰。从我用的noppo84来看(noppo 84也是这种设计),使用几个月后可以看到键盘底壳的这个位置附近明显有灰尘痕迹。作为对比Filco圣手银的设计是底板全封闭的。同类比较,kc 84和 noppo 84的支脚部分,kc84明显比noppo 84 更加精良,noppo 84的支脚还存在着不紧的问题,当向前推键盘时,支脚有时候会翻倒。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共性问题,至少我的noppo 84是这样松的,以至于我给它按上橡胶套后它非常容易翻倒(不安装则容易打滑)。不过这个问题不算大,对于这么小巧的键盘,轻微的打滑也是可以接受的,有时候还会故意推动它调整位置。补充一下,kc84的支脚由于有橡胶套,并且紧度不错,所以不易打滑,但是强行往前推还是容易把支脚推倒,不过这种情形通常不是使用情况,只是为了测试一下支脚的防滑程度时才用的。但是这个问题在通常的键盘上并不存在,这是因为:通常键盘的纵向宽度比较大,kc84本身就是mini键盘,纵向宽度较小,而且为了多向出线,进一步减少了支脚和键盘底边的纵向距离,这无疑减小了支脚张开时和键盘底部的夹角(更接近直角而不是平角),这样的好处是支脚垫起的高度更高,但是对于防翻转却是不利的。可以通过增加支脚转轴和支脚上边缘距离,从而增加支脚张开时和底板夹角来解决这个问题。另外顺便一提,kc84的橡胶垫脚很长,和filco大体一样的设计。
     
      以上是kc84在细节上较为不同或者独特的地方,这些设计整体来说还是可以接受或者是比较好的。但是仍然可以做的更好。因为我不能把kc84归为完美的产品,虽然它在外观上确实有着不俗的表现。下面简单说下它的外观。

      kc84整体外观上和常见的84键键盘没什么大的分别,跟noppo 84比它做了键位上的轻微调整,出去多功能键的不同,这种差异用户可以很快适应。近看kc84,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键盘外壳,包括上壳和底壳都有涂层,这种细腻的涂层看上去、摸起来很想是filco键帽的那种涂层,看起来非常的精致,这一点甚至比filco做的还好。所以近看乍一看kc84很像是一件“完成品”,让人不忍心去拆开它。实际上,涂层这种提法是我自己的猜测,理由是如果直接在外壳上做这种表面那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有弯折的地方,而这些地方依然和平的地方一样。所以我估计这是涂层。涂层的好处是我前面说的:看起来更像是完成品。所谓完成品就是完美的,但是键盘是工具,要使用,难免会破坏完美。就像filco键帽会打油一样,我猜测kc84的外壳也可能会打油。当然实际情况会不会如此,还要看每个人的使用情况。以我个人的经验,键盘上沿的四角最容易磨损,大拇指对应的外框部分也容易磨损。从外观上来看,kc84似乎更适合作为收藏品而不是使用,这是我对它外观的初步印象。

      kc84的键帽以我个人估计可能是ABS塑料(这可能不准确),键帽用料的厚度还是不错的,说不上是特别加厚的,但是也没有偷工减料。它的表层似乎没有涂层,但是做了一定的处理,给人的手感是不易打滑,看上去是哑光和磨砂感(很细腻的磨砂)。和键盘外壳的涂层合起来还是很和谐的,所以整体外观上是“完成的”。键帽的印刷方式以我个人经验估计可能是:光蚀+填墨。我手里的这款是黑色白字,能感到油墨稍微突出出来,整体上来说印刷是工整、细致的,油墨用料是足的。如果它真是有光蚀那么可以说是非常棒的,这样的键帽可以用很久依然保持字迹清晰,而且即便将来油墨磨损也还是会有凹痕显示出字符。当然是不是这种印刷方式除非做破坏性检查,不然我不能确定。只是光蚀+油墨这种方式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在很多薄膜键盘上都有这种键帽。所以按照kc84外壳的做工合定位来看,应该不会太在这里小气。另外一点支持这个猜测的是,如果没有光蚀,只是油墨印刷,为了耐用行通常都有覆膜,但是kc84的键帽印刷非常整洁,没有覆膜。

      我以前说过同样都是cherry 轴,如果手感又不同,最大的原因在于对震动的处理,最直接影响最大的就是键帽。键帽的材质、外形、厚度,都会对震动产生不同的反馈,带来不同的“指感”——更为细致的手感差异。我手中的kc84是cherry blue switch,所谓的青轴。而我能作对比的只有filco的银标圣手青轴(下面简称F青)。肯定不是出于心理原因——因为我对kc84的定价不清楚,而且对kc84的整体外观也是肯定的,不存在一开始就更“喜爱”filco的因素——我个人觉得kc84青轴比起F青来说,没有F青那么清脆,而且有时候kc的青轴按上去比F青需要更多的力气。当然,这种力量的差异是很小的;不过,声音的清脆还是比较明显的,由于这个声音的原因,让人心理上觉得两者有很大不同,从而更多的察觉这种力量的差异。但是从长时间打字来看(我打这篇文章就是在用kc84),kc84并不更加费力,可见即便力量差异存在,也是很小的。因为即便都是cherry blue switch,也有批次导致力量稍微有所不同的情况,所以这种差异还在情理之中。由于kc84和F青手感的些许差异,我拔开了几个kc84的键帽,但看不出什么大的问题,看来主要的原因还是键帽的材质。我以前就说过,F的键帽涂层只是外在的幌子,Filco不会那一个三个正常月使用必然磨掉东西做卖点的,F的键帽材质才是其厉害的根本所在,至少在F青上是如此。另外一点,我说看不出大问题的意思是,还有小问题存在。tab这一行的键帽的十字部分没有做斜面平滑处理,而其他行都做了这种处理,我不清楚这是什么原因。当然按理说这种差异不会带来手感和质量上的差别。不过这让我怀疑kc84的键帽精度是否不够高。对十字的套头部分我没有工具去测量它的精度。按道理来说,这个精度是会影响到键帽的在轴上的稳定度,从而影响击键声音、手感。我能看的只是同一行键帽是否同一高度,这一点上我手里的kc84确实存在着个别键帽不一致的问题。所幸的是这种情况并不多也不严重,不刻意端平了看看不出来,尤其是黑色键盘,这种差异几乎是难以察觉的。不过这让我怀疑kc84键帽的精度是否足够精细。
      
      下面说下精度问题。我手中的kc84的底板是不平的,虽然很轻微。而且让我奇怪的是,当我把左下角和右上角(这两端微微翘起)往下适当用力按一下,那么这种不平就消失了。不过如果挪动键盘或者抬起键盘,这种轻微的翘起再次出现。我个人分析,一是这种翘起程度很轻微,二是可以通过kc84的铝板和pcb板(这两个是平的)强制压平底板不平,当然了前提是底板的不平程度不严重。为了证实是不是底板不平,我把这件几乎是“完成品”的kc84外壳拆开了。拆解很简单,它底部有明显的卡口(10个左右),比较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弄出滑痕。所以我用了几根牙签搞定了它,一点滑痕没有。拆开后可以看到键盘外壳喷涂涂层留下的痕迹(有一个外面不能看到的位置没有喷,估计是喷涂时用作固定的接触部分)。拿下底板,发现它确实是不平的,这个应该是塑料成型时收缩不均引起的,而且它不平的程度比安装好的键盘要大,这印证了我的猜测,固定铝板和pcb板纠正了一些底板的不平,而且在施加压力时,用pcb板和底板的多处固定卡口进一步纠正了底板的不平,不过这些固定卡口毕竟不是非常的紧,而是留有余地的,所以并不能根本上纠正这种不平。(补充,使用支脚时,没有感觉到不平,我建议使用支脚,这个支脚非常稳固)
  
       既然拆开了,顺便看了一下pcb板,红色的,看起来很亮骚,据说材质也是上乘的,具体这些其实我不是很关心,毕竟和使用感受没什么关系,跟品质也没啥关系,键盘这东西又不是主板,没必要纠结这些,如果想了解这方面可以在网上搜,kc84的产品介绍中有。细节上看,kc84的铝板通过十来个倒钩固定在pcb板子上,这种设计的好处是牢固,当然了不能拆,或者不适合拆,因为倒钩都被扭弯了固定在板子上的。其中一处倒钩被焊接在pcb板上,我估计这是接地处理。同样的,kc84的usb线(pcb板连接mini usb接口部分)也是五根而不是4根,里面包含有接地线。当然我无法知道kc84键盘线是否也有做接地(用一根线接那个所谓的镀金外壳部分),因为它不是透明的线。不过既然pcb板这段是5芯usb线,那么有理由相信外面这根线也很可能是5芯的usb线并做了接地处理。顺便一提的是,kc84纵向硬度比noppo84要高,几乎和filco差不多(因为我在买F青的时候请教鉴别真假时有人提到F的这个强度很高,软就有可能换壳或者其他问题,所以特别留意了一下),这可能是因为noppo84边框较高的原因,所以上下捏起来有点发软。

抗冲突特性,我手头也没有这种测试工具(这台老电脑不能上网)。usb接口下20几个键无冲突,一些高档点的薄膜键盘(比如微软的某些型号键盘)也可以做到,这不是新的技术。而且这种测试更多是在使用中去体验检查,短时间内难以得出完整全面的结论。在我打这些心得时,kc84是正常工作的,我甚至是多数时间里在黑暗的房间里没有开灯的情况下完成这篇心得的。

我手里的键盘出场日期(Q.C.pass标签上的日期)2012-6-12应该最新的了。sn号是:0008045,产品型号是:keycool K-3,PN号是:keycool 300。我不知道这些都是什么含义,不过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用keycool 84或者kc84来称呼它。

      总结一下,作为经典的便携布局(类笔记本布局)键盘,可以看出kc84是想做一个产品出来,而不是想做一个东西出来。kc84在外观方面可以说是完成品,虽然也有小小的不足,但这些问题多出现在个体差异性方面,像键帽高度精确的一致性、底板的平整程度。我不能确定这些问题是否出现在所有产品中,我能确定的是这类问题在批量生产中是不能避免的。至于这样的产品是否应该出厂,那就是态度和定位的问题了。不过键盘这种东西毕竟不是奢侈品,高档消费品,做到多高的品控检查才是合理的?这里只能用那句老话来说了:一分钱一分货。我不知道kc84的定价,所以我不能说它是超值还是坑爹又或者是物有所值。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kc84在往精品方面去努力做的。这是我为什么说它是想做个产品而不是仅仅作个东西出来。可以看出kc84有着明确的定位,它要做个完成品,而不是半成品。从这几天的接触和使用来看,kc84的这个目标可以说是达到了,它是一个完成品,所以我不打算在它身上做mod,它是一个拿到手就可以很开心使用的工具,你不会因为一些细节的东西对它耿耿于怀——如果你是作为一个键盘使用者而不是其他别的。并且当你偶尔把目光从屏幕移到键盘上时,你也会对它的外观感到满意。kc84随机送了个黑色绒布袋,它是键线分离的,所以它也适合收藏——它是个完成品,并且在绝大多数时候看起来都还是很精致的——虽然我是不建议你这么去做,因为在我眼中键盘就是工具。我会因为它是个好用的工具而喜欢它,当然如果它还很精致我就更喜欢它。kc84的外壳是精致的,键帽没有那么精致,不过你不用担心去使用它从而让它变得不精致,如果它真是光蚀+填料,那么它还是耐用的,abs亲和的手感也为它作为工具而加分,我非常喜欢光蚀+填料的键帽打油后的手感。这篇作为普通用户的使用感受外加一些个人审美观点,所以我多数时候只把它的不足或者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指出来,而它成熟的一面我只想用它是个完成品一句代过,因为这些成熟的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也是每个使用它的人很容易感受到或者预期的,我没有必要刻意强调出来。而对于不了解它的玩家,我希望我写的这些能对你对kc84有一个感性的和理性的认识。

      最后用手中的三个MX轴键盘的对比为结束语:kc84也许不会成为一个经典,因为在它之前已经有了noppo 84;但它比我手里的noppo 84好用很多。noppo 84有很多缺陷,但是它出生的很是时候,它也有很多称道的东西,所以虽然它不那么好用,但在我把它mod后我很喜欢它,认为它是个经典(实际上我的noppo 84和真正的noppo 84已经完全是两种东西了,你只要想想我在noppo 84上的一个键帽的改造就要用大约40分钟就能明白这一点)。kc84是个成熟的产品,它几乎是精美的,作为工具是好用的,我不打算去mod它,就像我不打算mod我的F青一样(虽然做过尝试但是很快放弃了)。我的kc84和F青都是很好用的工具,都是我喜欢的青轴键盘,也是很精致的工具,虽然kc84还不能完全的和F青相比,但它在整体上已经很接近F青了,并且它有更加丰富的功能和便携性。

注1:以上提到的noppo 84的缺陷问题,有些已经在新版本中得到解决。我在这里说noppo 84有很多缺陷是因为,noppo官方从未正式承认过它的mini84存在的缺陷,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们手里的noppo 84 是什么版本,甚至不知道是不是存在问题。同样的如果你去买这款产品,你也几乎不能确定你买的是什么版本的。我只能把noppo 84出现过的所有问题全部认为尚未解决,因为不排除市面上依然有存在这些问题的键盘。

注2:简单附上几张拆后的图。建议动手能力差的不要轻易拆解,这很容易对键盘外壳造成划痕。
keycool 84【使用心得】【更新补充在一楼顶端部分】 keycool 84【使用心得】【更新补充在一楼顶端部分】 keycool 84【使用心得】【更新补充在一楼顶端部分】 keycool 84【使用心得】【更新补充在一楼顶端部分】


      

      

评分

参与人数 2技术分 +3 +18 收起 理由
3D大章魚 + 10
rosicky311 + 3 + 8

查看全部评分

0
已赞
微信分享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2
发表于 2012-6-25 12:15 只看该作者
预留灯位了  估计可以出背光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3
发表于 2012-6-25 12:20 只看该作者
好多字 ,  线的借口和NP的84新版一模一样,我擦.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4
发表于 2012-6-25 12:20 只看该作者
留个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5
发表于 2012-6-25 12:24 只看该作者
测试
什么时候也送把给我该多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6
发表于 2012-6-25 12:27 只看该作者
好多字哇,眼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7
发表于 2012-6-25 12:34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8
发表于 2012-6-25 12:35 只看该作者
测试
boydyk 发表于 2012-6-25 12:27 PM
好多字哇,眼花了。


多打点字来体验一下这键盘。
所以不厌其烦的对细小部分进行阐述,希望能有一个较为立体的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9
发表于 2012-6-25 12:51 只看该作者
我竟然全部看完了~不错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10
发表于 2012-6-25 12:53 只看该作者
测试
我个人觉得kc84青轴比起F青来说,没有F青那么清脆,而且有时候kc的青轴按上去比F青需要更多的力气

这个应该是KC独特的钢板上弯有关,受力在钢板但是钢板受力不是直接通过弯曲由壳子吸收而是PCB再次吸收一些~所以不是那么脆。

按下去更多的力气应该是键帽的事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4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