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cyc_005 于 2009-4-21 11:34 发表 
不清楚,ms是原来打字机的时代有一个键是把前进到头了的——考,叫啥专业名词,不知道了——退回去。
难道叫车?还是XX车?^_^嘿嘿,猜的~~
只是为啥叫enter.....不知道为何这样叫了
另外,我的小hhkb上,那位 ...
虽不中不远矣,呵呵……
机械打字机上,采用的是滚筒定位结构,滚筒滚动完成换行,同时滚筒本身也在一个移动机构上,随着按键打字不断向左移动。这个机构的学名就叫做“打字小车”。所谓“回车”,就是当打字小车走到尽头时,让其回到起点的动作。
机械打字机上,滚筒左侧有一个伸出来的金属杆,这个东西就叫做“回车杆”,搬动时,打字小车就会归位,重新回到每一行的起点。这个动作就叫做“回车”。
实际上,回车杆同时具有两个功能,完成回车之后,接着进行一个换行动作。这也是为什么“回车键”后来也被称为“换行键”的原因,但这种叫法是不严谨的,因为打字机上另外有单独的换行功能,回车一定会换行,换行不一定会回车(当然,现在的编程中其实也是这样,/r操作和/n操作是不同的。不过很少有人能想得到,这是来自于100年前的机械打字机)。
到了电传打字机的时代,回车杆被取消了,打字小车的结构也由移动滚筒变成了移动打字头(其实更像车了),回车动作不必再由人力提供较大的动力,所以妨碍打字速度的回车杆被取消,键盘上就多了个“回车键”。
早期电脑的回车键也不叫做“ENTER”,就写作“RETURN”,字面上就可以和“回车”联系起来。其实至今,部分MAC机型的键盘印字上依然可以看到RETURN的字样。
“ENTER”最初出自IBM的AT键盘,在PC-83键盘上只有回车符而没有文字。之所以把通行的RETURN改写成“ENTER”,原因不详,可能和当时IBM已经开始着手OS/2系统,“回车”的概念已经名不副实,更多是起到输入确认的作用有关。
当然,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标新立异的动机在里面,我们今年看IBM确立的标准键盘似乎很理所当然,但其设计在不少地方在当时是非常新颖的。像F键的采用、ctrl和alt双控制键、PG键等专用编辑键的采用,在当时都是革命性的。不过很多人以为出自IBM之手的数字小键盘设计,反倒不是IBM最先使用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