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
社区
淘宝
众测
签到
登录
注册
退出
积分: 0
用户组: 游客
菠菜天下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日志
相册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退出
论坛首页
版块
综合讨论区
键盘区
鼠标 & 鼠标垫区
音频区
键帽&客制化键盘区
休闲区
每日话题
硬件综合区
什么都能SHOW
外设水上乐园
外设天下福利区
竞拍专区
勋章申请区
发烧商城
活动专区
站务与公告专区
版主交流
公告区
版务意见与建议
交易区
个人交易区
新手区
新手升级区
新闻区
业内新闻
菠菜天下
行业会员
发烧商城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每日签到
发帖际遇
竞猜赛果
当前位置:
版块
>
综合讨论区
>
技术精品区
>
经典手感是如何形成的——IBM M系列101键盘的工作原理
发帖
红发78
当前离线
性别
保密
UID
1058
红发78
我的人缘
0
[键盘文章]
经典手感是如何形成的——IBM M系列101键盘的工作原理
0
4962
楼主
电梯直达
发表于 2008-10-18 12: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稍微年长一点的朋友大概都应该接触过这种出现在286时代的
键盘
,于是对现在主流的弹性橡胶电容键盘(DEBUG提示:这是一个错误,现在很少有真正的电容键盘)的手感无法接受,特别是程序员和从事文字输入工作的朋友更是希望得到一块这样的键盘,甚至有的人说用它打字就象在钢琴前弹奏优美的乐曲感觉一样。一直到现在IBM的M系列还是很容易在美国的ebay上看到,只要打入clicky keyboard就会找到一大票。为何会如此?除了说明现在依然有很多人是M系列的愛好者之外,也有一定的原因是它的坚固耐用,不易损坏,让它们即使正常年限已到,但依然能在市场上流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款键盘如此受到赞誉呢?下面就来揭开它的面纱吧。
首先做一点解释,国内很多朋友都把IBM M系列101键盘简单的称为IBM
机械键盘
,其实这里有一点小小的误解,正确的称呼应该是buckling spring结构的
薄膜键盘
,(buckling spring意思是会弯曲的弹簧,一会我会做具体的介绍)它和机械开关键盘是有很大的区别,这里我不多做介绍了,只发上几张机械开关键盘的图片给大家有个初步的印象,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对steel keys 6G键盘的介绍,steel keys 6G是目前国内唯一能买到的全新的
cherry
结构机械开关键盘。(机械开关键盘还有Alps BigFoot结构)
(DEBUG提示:buckling spring按键结构在国内没有规范的统一中文叫法,日文汉字将其称为“座曲式结构”,中国台湾和香港直接使用了日本的叫法)
Cherry结构
触点据说是黄金做的。(DEBUG提示:Cherry开关按按键轴的颜色划分为多种,第二张图所示的就是著名的“
青轴
”,被认为是Cherry中手感最好的一种)
Alps BigFoot结构
(DEBUG提示:Cherry是一家德国厂商,Alps则是一家日本厂商。这两家是世界主要的键盘
微动
开关供应商。其中Cherry自己也生产和代工键盘产品,Alps除供应开关外,未闻有自己的键盘产品批量上市。两家的开关结构不同,键盘结构和键感也有较大区别。Cherry开关的产品在国内很少见,使用Alps开关的产品则较多,本站曾测试的中韩合资的亚伦机械键盘就是一款Alps结构的代表作。)
好的,现在我们开始一步步的研究IBM buckling spring吧,首先拿掉一个
键帽
,你能看到一个弹簧,如果你拔掉黑色的外壳和弹簧会发现这里根本没有开关,但是你可以看见一个黑色的橡胶片覆盖在金属盘上,这个片是用来保护薄膜开关片的,如果你按中间的位置,开关就会开启。
接下来,现在让我们看看薄膜片和开关。你能看到5层薄膜薄片在金属盘上组成一个开关电路,上层的黑片是橡胶做的用来保护薄膜片,在黑色橡胶片之下,是一层炭素膜,上面的触点是印刷好。这还有另一层印刷电路和触点,但是如果两片直接放置,每个触点都会处于长期连通状态。
所以这还有另外一个有很多洞的透明薄片,那些洞的位置正好位于上下薄膜层的触点上,用来保证除非上层薄膜被按压否则上下层触点将被隔离。接下来研究一下是如何形成那经典的手感和让一部分人陶醉另一部分人头疼的喀哒声的吧。
键帽在最初的位置。
当你按下键帽将近3/4行程的时候,弹簧达到压缩极限于是瞬间弯曲并撞击内壁发出喀哒的声音(这与其他的机械开关键盘的开关接触点发声完全不一样,真是佩服IBM这些家伙的创艺啊)同时由于角度的改变使下面的模块通过杠杆原理按下,接触到下面的薄膜开启开关电路。能够使这个巧妙设计实现的关键就是键帽内部结构的角度(难怪有人评价这个小小个弹簧凝聚了无数设计人员的智慧)。
整个行程过程的一小段动画。
(DEBUG提示:IBM M系列除这种结构的产品外,在后期也曾出过标准的橡胶弹簧式结构的产品,但并不多见。)
整个键盘的做工都非常精细,用料十足(外壳是PVC材料),内衬的厚重钢板使得它经久耐用,手感长久稳定没有变化。
键帽上的文字印刷使用的是浸透印刷工艺,跟激光烧刻可以说天壤之别,绝对是永不蜕色,我手头这块的小健盘的回车都被按的凹下去了字迹还是无比的清晰,现在已经没一个厂的键盘字迹印刷是采用这个工艺的的了,有点悲哀是吧。
(DEBUG提示:liangziff网友应该是从台湾网站看来的资料,浸透印刷工艺是台湾的叫法,对应的大陆叫法就是我们熟悉的“热升华印刷”,目前还有极少量的键盘使用的是热升华印刷技术,如我们介绍过的日本RealForce键盘)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IBM M系列101键盘的工作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使那些想收藏和使用这款经典键盘的朋友了解它的内部结构从而为今后使用和保养维修提供参考,希望我的这篇文章对诸位真的能够有所帮助。在此感谢Counteraction战队的SUMMER对相关资料的翻译工作提供的帮助,部分图片资源来自
www.park16.wakwak.com
。
DEBUG评论:与
鼠标
产品相比,国内的键盘发烧友人数很少,发烧层次也不高,对技术的了解更是非常浅薄。本站数年前所写的一些东西,其实不过是键盘技术中最基础的内容,但至今依然被很多媒体作为“专业”资料引用。造成这种情况,可能和国内的键鼠发烧友的构成有比较大的关系。相对来说,国内的键鼠发烧友年龄组成普遍比较低,一般没有太多的批量文字输入需求,这样对于键盘的要求就明显不如鼠标来得高。从整体来看,国内的键盘发烧水平远比日港台差得多,而鼠标的情况就好很多。
来自:转载自ZOL论坛 作者:liangziff
0
人
已赞
微信分享
赞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变色卡
显身卡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表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