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andy灬 于 2015-9-21 14:09 编辑
枯木逢春 磁带会像黑胶一样迎来复兴吗
对于如今年轻HiFi发烧友来说,大部分人都是从数字播放器开始步入HiFi的大门,也有一些是从CD播放器开始对HiFi感兴趣。到在线音乐商店购买纯数字音乐,或在唱片店购买CD碟,是年轻的发烧友获得唱片资源的常规途径,而黑胶唱片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个陌生的事物,有的可能从来都没有见过。然而对于资深发烧友来说,只有黑胶唱片才能代表他们心目中接近完美的模拟声。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唱片业销售额的暴跌是个不争的事实,受数字音乐的强力冲击,实体唱片的处境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发布的全球2014年度《数字音乐报告》显示,音乐行业2014年全球总收入为149.7亿美元,较2013年微降0.4%(2013年为150.3亿美元),更为重要的是,2014年全球数字音乐与实体音乐收入首次持平。2014年全球数字音乐收入上涨6.9%,达69亿美元,占音乐总销量的46%,而实体音乐收入占比同为46%,其余8%收入来自于表演权等音乐相关领域。
枯木逢春 磁带会像黑胶一样迎来复兴吗
不过,有一个现象却非常值得人们关注,在实体唱片业务中,黑胶唱片销量继续复苏,2014年全球黑胶唱片销售总额为2.18亿美元,达到自1990年以来的最高点,而2013年这一数字只有1.7亿美元。在美国,2014年售出了920万张黑胶唱片,比前一年增加300万张,并且是连续第四年保持增长;在2015年上半年,美国黑胶唱片的销量同比增长38%,占全部实体销售的近9%。而在英国,据英国唱片业协会(BPI)报告显示,2015年前六个月英国黑胶唱片销量增长56.3%,年底黑胶将预计销量达200万张。在挪威,黑胶唱片的销售额从300万克朗增长到了870万克朗(98万欧元),并且黑胶唱片的收入几乎占据了挪威整个实体销售收入的四分之一。
虽然黑胶的销售额与音乐收入总额相比还非常小,但其逆势上扬的态势却无疑给了传统唱片销售业一剂强心针。想当年CD刚一出世时,狂暴横扫黑胶市场并迅速将其取代,谁会料到几十年后风水轮流转,CD销量一落千丈,反而是作为老古董的黑胶又流行起来。而关于模拟声优于数码声的种种鼓吹,更是将黑胶推上了神坛,为其复兴推波助澜。
它不仅是一张唱片
我们不否认黑胶复兴有商业炒作的嫌疑,这个时代“复古”成为一个新的卖点,而且屡试不爽。你很难说买黑胶的人完全是冲着模拟声而去的。作为播放物理载体来说,黑胶其实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每播放一次唱片,唱片都会有相应的物理磨损,理论上说,黑胶的回放效果只会是一次次变差。
那为什么人们还是喜欢黑胶呢?其实对于更多人来说,黑胶不仅仅是一张唱片,它代表了一种整体艺术,集音乐、绘画、摄影于一身。如果你购买过装帧精美的黑胶,你一定会为其巨大的封套所吸引,CD的小尺寸封套与黑胶相比,在视觉冲击力上差了一大截。黑胶内页更是一本微型的读物,你可以在一个很大的尺寸下阅读文字,欣赏图画,这样的体验是小小的CD所无法比拟的。
黑胶代表了一种集音乐、绘画、摄影于一体的整体艺术
同时,黑胶又代表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或者说“过去”的生活方式。你的聆听方式在这时与过去几十年前人们并无太多区别,时光仿佛开始倒流,听音乐这件事变得不再便捷,听完一面你必须从椅子上起来更换盘面,而且你需要足够的耐心,因为黑胶无法选曲,只能从头到尾顺序聆听。聆听在这时成为一种颇具仪式感的事情,使你觉得为聆听音乐而花费这些时间是值得的。然而,“过去的日子”是个存在于记忆中的虚幻体,它并非完全与事实相符,很多情况下它是被无意识美化了的一个美好的幻象。在回忆中,人们往往倾向于忽略掉令人不愉快的一些细节,而保留下来的美好的内容又被进一步放大和强化,因此形成“旧日
美好生活”的虚幻印象,这也是“复古”情怀产生的土壤。
黑胶也并非是处处完美
一些黑胶鼓吹者很多情况下强调黑胶好的一点就是黑胶没经过数模转换,而数字音乐则是需要经过数模转换再现模拟信号,这个转换即使是不断提高采样精度,也只是无限趋近而不能完全复原。这样的论调是非常钻牛角尖的。如果真要较真的说,那么,不管是黑胶还是数字音乐,都是通过母盘对原始录音母带信息的批量复制,然而这世界上并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对模仿的模仿,用柏拉图的话说就是“与真理隔了三层”。所以,在“再现”这一点上,非要说数字音乐即使是无限趋近原始模拟信号,还是永远比不上模拟声,就相当于说“千足金不是纯金”一样,这就根本没法对话了。
谈到了模拟声,我们除了黑胶之外当然还得提到磁带。作为模拟声的代表,磁带曾经占领了音频存储介质的半壁江山。现在说到磁带,可能会有不少年轻发烧友对其嗤之以鼻,不过资深的发烧友应该还是会对磁带充满敬意的。毕竟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包括制作黑胶在内的母带,使用的存储介质都是磁带。如果你对磁带的印象不是特别好,那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人接触到的都是普通的民用级磁带。
磁带曾是主流的音频存储介质
自从上世纪CD诞生之后,磁带迅速没落,并在本世纪初基本退出了主流市场。80后的不少人应该见证了磁带最后的辉煌,那是一个与Walkman随身听紧密联系的一个时代。然而就在磁带消失后的十几年后的今天,据《Fortune》报道,彭博社商业周刊于近期访问了位于美国密苏里州斯普林菲尔德的美国国家音响公司(NAC),该公司2014年卡式磁带产量超过1000万,是公司成立46年以来最好的一年,而且他们依然沿用上世纪70年代的设备进行生产。公司表示2015年的销量相比较去年同期再增长20%,公司目前和索尼音乐娱乐和环球音乐集团都有着紧密的合作。NAC现任总裁Susie Brown显然对目前公司的状况很满意:“你可以认为我们的经营模式非常的固执和愚蠢,但我们就是这样固执的想要不断刷新我们的产量和销量。2015年就看我们的成绩吧。
NAC仍然使用上世纪70十年代的生产线
这个消息恐怕让不少人感到意外,难道磁带也要向黑胶一样,搭上模拟声复兴这趟顺风车吗?就我个人的观点,这个可能性有,但是不大。NAC磁带销量增长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其他厂商都不生产磁带了,而就他一家有这东西,所以只能从他家买。虽然我们说磁带退出了主流市场,但它毕竟还没有彻底消失,总还会有人使用这种东西,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哪怕这个市场看起来并不起眼。
聆听磁带与复古思潮有一定的关系
NAC磁带销量增长的另一个原因应该与复古思潮有一定的关系。作为最后的磁带一代以及互联网用户主力军,80后对科技至上主义的逆反已经逐渐开始体现出来,表现在音频领域便是不再过分追求高保真,而是试图寻找音乐本身带给人们自身的感动,继而从反观具有精密机械性的旧事物中发掘出其存在的美学意义。器材的技术指标成为关注的次要点,聆听更重要的是找回从前的聆听状态。其实这已经与磁带是不是模拟声没太多关系了。
然而与黑胶相比,磁带除了便携,其他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它并没有类似黑胶那样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独特文化。人们的着眼点似乎更多集中在磁带与磁带机之间的关系上,二者是一种共生的关系,甚至某种程度上,磁带机所负载的文化意义更大于磁带。因此,磁带如果想像黑胶那样复兴,没有磁带机制造商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除非新存储材质的发烧级磁带会得到广泛应用,否则即使有了所谓的复兴,也只能是小范围之内的复兴。一个没有黑胶唱机的人可能会购买黑胶唱片,但一个没有磁带机的人恐怕很少有人会购买磁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