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设天下 - 电脑外设发烧友聚集地

我的人缘0

[评测]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55 52954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FK在手上已20多天有余,前面有那么几天粗略的体验,之后就没怎么碰过游戏。
在连续两周吊水之后再回来摸摸这个鼠标,真是让我这被扎的如金枪鱼肉一般的小手儿颇感惬意~
Zowie的AM可以说是个经典之作,无论是外观还是手感,都有不错的口碑。
FK能否超越AM,在对称鼠标方面有新的突破,这是我最好奇的地方。
把一件产品做得太过完美,反过来也是给自己砌了一堵墙。
你在做,用户在看,每次看客们总是期望你从那面墙后面跳过来,垒起一座更高的墙,不管你之前已经垒了多高
——你成功了,他们就欢呼;
不成功,他们就一哄而散,
跳过来时累得死去活来、跌跌撞撞,他们也不会在意,
纵然这就像“饿了要吃饭一样”的天经地义,可想来仍是件残忍的事。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Zowie的FK起初看到宣传图的时候,我想象不出它会有什么突破,就算是后来看到飞行的文章,我仍是无法确定,
哪怕到了开箱拆包,我都没有体会到它和AM相比究竟有少改变
——为了上下盖结合、为了底盘倒角的大小等等这样小的改变而去另换一套模具,
这是“一顿饭吃了10大碗米饭”造成的吗?
话虽如此,我仍然无可救药的相信“细节”这两个字,
同时我也相信Zowie没糊涂到“把鼻子里插了葱的猪当做大象”的地步,何况FK这两个字母=Filip Kubski。
在拆好包,拍照留念已罢,真正抓在手里的时候,
我才为自己的“产品观”——整体决定“宽度”,细节决定“深度”——松了口气。
——Zowie FK,这是一个新鼠标,新型号,和AM无关。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FK就是FK,相比盒子上黄色的点缀,仍然为纯黑色的“FK”这两个字母才是它真正的改变。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Zowie的包装很纯粹,相比国内厂家常见的“不花哨会死”一般的“决心”,这点在我看来要高明的多。
以配色和排版的节奏决定设计的腔调,而不是元素的多寡,这和SS有点相似。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三档DPI调节,一样的指示灯,一样的数值,
不拆开抓在手里,怎能不觉得它就是AM的“黄色暴力”版?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Be serious,It’s not just game!
这句slogan相比SS的“winning is everything”显得没那么极端和执拗,但多了几分亲切,
与其说是对玩家表明立场,倒不如说是对自己的一种警示。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包内仍为脚贴替换装和Logo贴纸。

1、外观总览
其实相比AM,无论是从top、front还是left,各种视图看过去,FK都有着很明显的细节改变,
并且这个改变还不小,只是不把两者真的放在一起,很容易让人忽略。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除了最明显的黄黑配色,最容易让人看出来的改变恐怕是向内凹陷的左右键了。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造成这种“相似”的原因更多的我想是因为身段和整体曲线的走向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尤其是底盘的样式、脚贴的形态,贴纸的形态。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另一个明显的差异还有AM原本位置很高,很有设计感的尾部曲线被紧贴底盘的结合方式取代,
这样应该不会再有人提出上下盖接缝线有凸起之类的问题吧。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评分

参与人数 1技术分 +8 +988 收起 理由
ququfeijian + 8 + 988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0
已赞
微信分享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推荐
发表于 2013-5-2 02: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ach9999 于 2013-5-2 11:58 编辑

2、细节赏析
侧键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仍然是左右都有的双侧键,但是小了一些,无论是和自家的鼠标还是别的相比,
这个侧键的尺寸都窄了一些,对于误按的影响自然不大,但对于没有驱动设置的鼠标来说,4侧键我仍然觉得有些多余。

滚轮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标准的“有人吐槽有人high”的ZW式滚轮,
这种紧而不绷的“Z式大刻度”设计和它那一板一眼的按键异曲同工——有人狂喜,有人狂骂;
游戏起来节奏稳定,上网或做起表格来真是cao蛋……

材质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通体类肤漆,和之前的AM不同吗?
漆面本身似乎没什么不一样,但摸上去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差异,表面好像没那么“糯”了。
am的类肤漆非常均匀,几乎没有任何颗粒感,而FK则似乎是在颗粒的表面喷漆,
我觉得造成这种感觉的原因更可能的是“FK的漆面薄一些”,当然这只是猜测。

底盘倒角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这个细节不容易从照片中看出来,但的确是个模具上的变化,
对于减少“高速移动中底盘和垫子(特别是柔软垫子)的无意刮蹭”提供更多的保障。
话说回来,这得有个限度,过大的倒角会造成底面积缩减,可能影响稳定性,
FK在这点上拿捏的比较准确,仍然是稳定向的手感。

线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还是柔软的塑胶线,比之前的AM更加的软。
Zowie一向坚持的塑胶线,这次甚至软到把“塑”字去掉,只剩个“胶”字——软到以常识为底限,随意发挥你的想象力的程度……对于“视觉上更上档次”的尼龙线颇感“坑爹”的大可放心,Zowie一直站在“爹”这一边。

脚贴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大面积,上下两片,仍然和AM联相。
由于响应高度的问题,最好不要加贴太厚的脚贴,以免工作不稳定。

按键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凹陷的左右键,仅仅是凹陷那么简单吗?只是手指有了归属感吗?
事实上如果体会一下会发现和现在常见的一体式对称按键有着明显的点击差异——包括自家的am——
这样的差异除了和这个凹陷有关,还有其他的原因,后面手感部分一起分析。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3
发表于 2013-5-2 02: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ach9999 于 2013-5-2 12:17 编辑

3、使用感受
a、对比
这里主要是想谈下FK和AM的差异,即这些细节的改变对手感带来的影响,由此将FK的手感和体会进行总结。
至于提到RAW和Taipan,更多的是作为“第二”参照物,便于理解和分析。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先从top视图观察一下,上图黑色轮廓线是FK的边框。
虽然整体上两者的宽度和长度差别不大,但FK的头部明显比AM宽了一些,腰部也一样
除了宽度,形态本身也有很大差异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AM在顶部看上去,头部很圆滑,圆角很大,之后逐渐向后呈平行的状态延伸开,然后以圆弧收尾;
而FK则更接近“平头”,弧度比AM小得多。
两者按键形态也完全不同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FK的按键左右两侧更加独立和平行,虽都是一体式,但Fk更接近平板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AM则是承载了整个上盖的弧度。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以另外两个鼠标参照,AM更像是Sensei那种“整个上盖即按键”的形式;
FK则更像是Taipan那种上盖的“中间部分是按键,左右两侧是肩膀”。
我觉FK和AM的按键手感不同,这样的形态是有一些影响的。
这是FK设计的第一个要点
看正面: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AM或sensei,按键本身竖向上有一定的弧度,从中间向两边逐渐降低,这就像一个贝壳,一个拱起的曲线形态。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而FK没有了侧面的弧度,还没等左右两边开始向下弯折,已经断掉了——
相当于把AM那种弧线从上图中红色虚线处切开,再把中间的部分掰直。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掰直后再用点力,直到按键向中间凹陷,这样一来,左右按键的两片塑料更接近于一种和AM反向的状态,
向下点击时的感觉就更直接了。
这是两种不同的体验,FK这样的设计让按键与微动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的直接,点击过程干净利落,平均而纯粹。
如果AM的按键你觉得单点节奏很好,但仍觉得发闷,不够畅快,
那FK就是又硬,又脆——按键节奏和键程变得异常清晰畅快,更加适合单点。
Sensei、AM、FK、Taipan相比,taipan其实也有点这个意思(只是形态方式上,按键手感南辕北辙),
但其没有按键凹陷,再加上微动本身轻柔,这种“一板一眼”的“手起刀落”感,远没有FK清晰。
FK的按键手感,仍然属于“硬”的,习惯温和的,这个不合适。
不过如果是高速连击的操作,我觉得Taipan可以,然后是sensei,AM和FK其实都是“一枪一个”的节奏。
从以上的对比图和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按键的手感还是形态,FK和AM都有很大的差异,并不只是换个黄色而已。
再回到top视图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FK的腰背部也是比AM宽的,从头部两个肩膀下来一直保持着和头部宽度类似的形态,这更像是什么呢?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更像是sensei两边各切一刀,然后缩小一圈——Top上,它的整体形态更像是sensei,
而按键则像上面说的,取了切掉后剩下的中间部分,并且“掰成”向下的弧线了。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尾部看过去,红色是AM的轮廓线,黄色是FK的轮廓线。
顶部变宽了,变矮了,但底盘差不多,
这样一来也就带来了握感上FK和AM最大的差异——就是大家拿在手上最容易体会到的“/ \”和“\ /”之差。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FK更接近Sensei左右两侧的感觉。但过度上比sensei缓和,从上到下的收缩速度要比sensei小。
这是FK的第二个要点。
另外,Sensei的宽度和高度都要大于FK——FK虽然比AM顶部宽,但相对来说,它还是比较细腰的。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至于Taipan,虽然在按键上有着和FK类似的方式,
但腰身差异就巨大了,它的收缩速度非常快,两侧内凹很多,抓着它仍然像抓着蛇。
这种从上到下的收缩(也就是“\ /”形态),对拇指位的影响我觉得还好,而对无名指和小指则重要的多。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收缩的太快,比如taipan,右手无名指如果捏着,则向内扣得太厉害,成扭曲状态,容易疲劳;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放高了,由于侧面从最宽的地方向底盘急剧收缩,造成中间有个棱线一样的明显分割,
无名指的内侧着力点像是捏在棱上,割手。
所以,这种内扣的非常厉害的鼠标,灵活性的确出众,“掐”起来高速平移非常跟手,
而长时间使用的舒适度就欠佳,或者说难适应,早期的胶条蛇其实更有代表性,这里不分析了。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而展开(也就是“/ \”形态),如AM或IO的方式,对无名指压力还好,但对拇指位不如凹陷来得牢固,
所以在依靠拇指和无名指(小指配合)捏握鼠身进行移动时,AM相比FK要稍欠那么一点控制感。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如上图的姿势,在高速移动中,不如稍向内有些凹陷抓起来牢固,尤其习惯提鼠的,
手指在捏的着力点上,需要使出更大的力气。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如果是手心抵在鼠标背部,依靠的是无名指和小指整个手指扣在鼠标右侧的话, AM则舒服些。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RAW则介于两者之间,从上到下,虽向内扣,但远没有taipan那么大的幅度。
而本身宽大,上盖和侧面过度不多,内扣虽不大,过度却还是比较陡峭,无名指位置感受同样介于两者之间。
另外,Raw的背部除了弓起的高度更高些,整体弧度上也更偏向后方,握起来整个手心会更饱满。

分析到这,有个观点:从背部到底盘,腰线到底该“收多少”才是最合适的,我觉得是个“度”的问题。
拇指舒服了,无名指不见得;无名指舒服了,拇指也很难说;适合捏的不一定适合抓,反之亦然。
而这个“度”恐怕还和个人的习惯以及手掌大小等因素有关系,
对于对称鼠标,究竟该收缩多少才是合适的?并无确切答案。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FK的情况,如果完全是捏着,手心空出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依靠拇指和无名指“掐”着鼠标进行移动——这种“度”对我来说就是非常合适的。
如果你习惯这样使用鼠标,并且觉得sensei有点大,右侧有点陡峭,FK就对了;
而拿鼠标的习惯介于“抓、握”之间的,需要手心有些支撑的,AM或Sensei更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4
发表于 2013-5-2 02: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ach9999 于 2013-5-2 12:15 编辑

b、鼠标垫的搭配

QCK mass 默认脚贴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找了个花哨的mass,而3090这个平和的红光引擎也的确令人放心,很稳定。FK虽是小蛮腰的轻盈身材,但给我的感觉仍然是FPS向的个性,Zowie目前的成功之作好像皆是如此,其实也不奇怪,FPS游戏对于鼠标的要求的确更高些,RTS的要求更多的是握感和节奏,而FPS则有更多的定位需求。FK在捏握的操作习惯下,本身对抬鼠习惯的玩家照顾的更好些,鼠随指动的灵敏性优于大型鼠标,虽然大面积的脚贴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稳定支持,但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还是搭配一个滑度适中的垫子会更有脚踏实地感,mass、qck或甲虫速度这种就可以。

甲虫操控 默认脚贴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另一种布垫子的典型代表,表面坑洼的编织方式,让鼠标移动过程更能被感知,停住的时候更有确认感。
FK的大脚贴在粗面垫子上仍然可以在起、制动方面找到很好的平衡——小脚贴、过于灵活的小底盘鼠标给我的感觉不适合在软度大、厚度大、表面不平的表面使用,我在点击的瞬间,鼠标很可能造成震颤,带来定位感的缺失,但FK则不会。而新甲虫厚度的降低可以弥补一定程度的编织硬度缩水,所以FK跑起来也是很搭调的。
曾经一度担心ZOWIE令人发指的低响应高度面对坑洼路面会有间歇性的突发问题,实际使用下来发现“虽然不是SUV,但应付一般的土路,悬挂系统还是不会吃亏滴”。

Zowie GTFR默认脚贴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这个垫子多说几句,评测铺天盖地了,保有率目前应该也不低了,我不打算单独开长贴谈这个。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Zowie做垫子一直追求创新,从防水到TF,似乎“不来点新意就不推出新品”一样,总觉得憋着劲。所以它的垫子新品更新频率非常低,这条路走得看上去很累,但很稳,每个产品用户的口碑都很好,在玩家心中的地位也很高。
在Zowie之前,谁还能想到布垫子再做下去会有什么新鲜的?粗面有了、布面复合硬底(5C)的有了、涂层的有了,还有什么?
如果说Zowie当时的防溅水虽然给人一阵惊喜,但对业界没有什么轰动的话,那TF的推出就真的能用“行业标准”来形容了。今天常见的包边、化纤感编织,这两样在TF之前没什么前车之鉴。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TF之后经历过更新,但表面的手感倒是没有什么差异。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而粗面的出现,让TF系列更加完整了。
GTFS的表面大大的不同于普通的细面布垫子,除了编织方式的特别,其纤维材料本身,看似也相当的不同——化纤感极强。如果传统的布垫表面摸上去像是“普通的布制外套”,那TF摸上去就像“防水冲锋衣”,再加上类似细纹树脂垫子的表面颗粒感——这种颗粒感应当也得益于材料的韧性和硬度——使其手感接近塑料垫子,同时又没有那么生硬,这样的手感在当时自成一派,在滑度和定位之间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平衡。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如今虽然国内有很多的效仿者,但这个“命”还是zowie“革”出来的,也一直坚持着台湾制造,无论是包边还是表面,品质一直很优秀。并且改进的背胶也对手感有一定的提升,所以我觉得GTFS本身其实一直在升级,而GTFR并不是对原本GTF的一次加强,而是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我的GTF细面是比较老的,上面的是GTFR,尺寸上缩小了,但更多的是比例上的变化,因为横向的尺寸差别不大。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表面的编织才是GTFR最大的改变。最初看到垫子的时候,因为有阵子没有使用GTF了,印象中它本来就有着颗粒感,所以觉得这粗面似乎也不粗,但当两者并排摆在面前,才发现差别还是很大的。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如果说传统布垫是“把规整的纤维按照规整的编织方式组织到一起”,那GTF则像是“将松散的纤维以一种看似无序的方式狠狠的挤在一起”。结合的紧密和纤维的粗大共同构成了特有的颗粒感,这完全不同于操控甲虫那种规律的“坑洞”。形态上极大的接近了树脂垫子,硬度上由于背胶的材料和结合方式,也要强于传统布垫,这一切都造就了GTF的特点,这次的粗面则像是把这一切放大化了。
这种粗面和细面的差异,还不同于甲虫操控和速度,后者提供的手感差异是“是”和“否”的关系,而GTFS和GTFR则是“弱”和“强”的关系。它带来的手感改变更像是细面树脂垫子和粗面树脂垫子的变化。滑度我觉得并未减弱,只是颗粒感的增强,由此带来移动中更加清晰和明快的过程感。
回头说FK在上面的感受,GTFR的背胶是那种镜面一样的材料,其韧性要大大高于发泡橡胶,加上颗粒的加大,它提供了一种更加“软树脂”的手感,而我是喜欢树脂垫子手感的,所以在我看来,如果你喜欢树脂垫子硬朗的移动,但不适应其困难的“制动”的话,这个组合将是一个折中的优质之选。

FUNC F30R默认脚贴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树脂垫子,而且是粗的,比较老的型号了,想起来用它主要是看到最近它的新垫子。它的滑度很大,但其厚度和韧性却很好,所以在可控性上还是比较容易上手的。在这个垫子上,FK跑的很轻快,兼容性同样没有问题,大脚贴、低底盘的“马步”扎住了,这种滑度也没问题——注意噪音。

I2默认脚贴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白色的I2,如果说TF系列是软化的树脂垫子,那I2我觉得应该是极度硬化的布垫子。它有着超越细布垫的细腻,但却没有任何柔软度——完全的钢性,并且在这样的钢性下,玻璃特有的细而不滑又完全区别于树脂,很有特点,并且是“正”特点的优秀表面。
“FK在I2上表现如何”可能是让很多“玻璃控”心里打鼓的话题,之前AM在玻璃垫子上最严重的反应好像是动都动不了的,而我的AM在白色的I2上虽然可动,也会时不时的给我来个瞬移。So,FK一来,我也“打鼓”……
而看来是Zowie考虑到玩家反映的这个问题了,FK在I2上很稳定,至少在我这个白色上是没有之前AM的问题,这样细致柔和的玻璃手感,终于不用浪费。

Razer 暗夜虎甲虫 默认脚贴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如今的高端铝垫子,讨论的频率真的很低了,玩家不买账,厂家自然懒得做,费力不讨好的差事。雷蛇算是不多的仍然坚持出新的品牌,尽管上一代的白色铝甲虫不太靠谱……或许正是因为上一代的不靠谱,这一次的黑色:暗夜虎甲虫更少有人问津。
垫子本身卖相依然很好,寿命我也未知,手感上和SX倒是有几分相似。但似乎表面的涂层也好、氧化膜儿也好——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厚度上要大于SX,所以细腻有余,阻力稍大。FK在上面有些涩,最好有“神油”用,否则不是很舒服。至于定位和兼容性,还是没得说。
FK+铝垫子这样的组合,更多的可能适合休闲和惬意的用户,推荐对于产品品质要求很高,但操作并不剧烈的玩家吧,长时间打游戏的玩家,这种组合实用性不高。
最后,再重复下我觉得FK仍是FPS向的原因,也算是游戏感受——在FPS游戏中,我们重复瞄准,开枪,压枪,再开枪等等连贯而周期性的过程,并且一段交火之后,可能会有一段时间是只移动而不点击;RTS则更多的是快速灵活的指针平移,框选,点选等等,相对行为更加“随意而动”,哪怕鼠标移动范围超出地图了,影响也有限,对精度的要求没有精确到FPS的程度。不是在一个小范围不停的点击,而更多的是过程中不停的点击。FK的按键过程清晰,但并不轻快,体型细长,而体重并不“萝莉”;按键重口味,且抓握着力点和点击方向引导重心下沉,所以我觉得它更加适合拿来“开枪”,特别是“节省子弹流”,而不是拿去“指挥”。

小结
最最后再来说题目,“指尖上的人体工学”——其实对称鼠标,很难和这个话题搭上边,而单讲FK的按键设计和对捏握的优化,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对于手指的照顾。
打破一体上盖原本整体的按键美感,却对食指和中指提供了相当干净利落的点击优化;
左右侧收缩弧度的精雕细琢,没有一味的照顾拇指的惬意,而是在拇指、无名指+小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种种都是局部的体验优化,对于产品设计,这也不失是种新的切入方式,谁说对称没有人体工学,——“整体”决定“宽度”,“细节”决定“深度”——在某些方面深化下去,FK的改变,手指比眼睛更明白。
全文完
Zach9999
2013.05


关于MASHU的小预告~
指尖上的人体工学——Zowie FK小评(对比AM,RAW,Taipan……另附GTFR的简短心得)
初上耳朵最大感受,起码该搭配独立的声卡——阻抗70,灵敏度89,有点小“惰性”,
不过还好,需要更多的或许是“功率”,而非“调性”。
只要你的声卡够好,应该没什么问题。
声音和hammer相比如何我没法回答,因为我没有hammer,所以别问这个……
我们一起等飞行哥吧。
声场有特点,不是结像上的特点,而是空间的大小和营造,依靠的应该是振膜和墙体的作用,有一定的水准,待我再细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5
发表于 2013-5-2 02:15 只看该作者
测试
睡了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6
发表于 2013-5-2 02:27 只看该作者
就放了一层的内容。。。累什么,继续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7
发表于 2013-5-2 03:42 只看该作者
插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8
发表于 2013-5-2 07:13 只看该作者
帮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1
9
发表于 2013-5-2 07:45 只看该作者
前排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10
发表于 2013-5-2 07:59 只看该作者
测试
这个头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