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设天下 - 电脑外设发烧友聚集地

我的人缘0

[评测] KOVA和KOVA[+]对比感受,看看KOVA如何“+”

148 92731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本帖最后由 zach9999 于 2011-7-20 15:58 编辑

上半年时写过一篇KOVA的文章,谈了一下对于KOVA的体会。
这个小鼠标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灵活,犀利,稍带点邪气。
造型上,在刚推出时绝对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在以弧线设计为主的鼠标市场中,突然出现一个棱角分明的另类分子,很是吸引人,
再加上很炫的灯光和roccat整体品牌的包装,在发烧友和游戏玩家群中热议了很久。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41b9a0100sgc8.html
坛内地址:
http://www.pcwaishe.cn/thread-182114-1-1.html
玩到KOVA+是不久前的事,我不算是个“勇于吃螃蟹的人”,所以并不是第一时间尝鲜的。而我是个仔细“品蟹的慢性子”,所以品了一阵子终于有点体会,在这里说说看。

一、        外观差异
外包装基本上还是一样的,相比之前的KOVA,KOVA+的差别基本就是印刷上的不同,正面标注性能特色的蓝色块多了一个,这个算是在裁切时出现的差异,其它就完全一样了。
KOVA和KOVA[+]对比感受,看看KOVA如何“+”
左边是KOVA[+],右边的是KOVA,可以看到除了那个不大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多了一个蓝色块。这个“+”都增加了哪些功能,基本上看这个就知道了:
KOVA和KOVA[+]对比感受,看看KOVA如何“+”
3200DPI没变;easyshift,这个是新加的功能,这个是什么意思?后面驱动再说。
V-Shape,这个也没变;driver+,Macros,个人觉得这个就是[+]的精髓了,而且这个驱动非常强大。之前的KOVA追求的是简洁,无驱,直接通过按键组合进行设置。
大多数的游戏外设厂牌在推出新品的时候基本都是颠覆性的,roccat则来了个“+”,无论是kone还是Kova,都是+,这是要把这两个明星产品做到完美吧,步子走得还是比较稳的,没有急于推出全新产品。
KOVA和KOVA[+]对比感受,看看KOVA如何“+”
这里也多了两个图标,关于5键、7键的图标有点混乱,本来kova就是7键鼠标:左右各两个侧键(4)+左右键(2)+滚轮。这个5+2是指哪5个+哪2个?搞不清,不过总数是7,肯定没错了。
Kove[+],总的按键数和Kova是一样的,这个是明摆着的,不同的是kova+有个shift功能,这个几乎是将kova的按键数目来了个翻倍……再放一放,驱动时再说。
依旧的光学引擎、双手适应、轻量级灵活型鼠标、灯光系统,新的驱动和宏功能。
再有些包装上的区别,不一一细说了,看图即可。
KOVA和KOVA[+]对比感受,看看KOVA如何“+”
包装就看这些,接下来拆包。
包装里的物品如下:
一个纸套,里面包含手册、roccat card、驱动光盘一张,Kova[+]鼠标一枚。
KOVA和KOVA[+]对比感受,看看KOVA如何“+”
较之kova,[+]多了个驱动盘。
KOVA和KOVA[+]对比感受,看看KOVA如何“+”
Kova[+]在造型上和Kova保持着基本的一致,在细节上还是有些差异的,另外+的提升和改动还体现在外表的材质上,看一下细节
KOVA和KOVA[+]对比感受,看看KOVA如何“+”
KOVA和KOVA[+]对比感受,看看KOVA如何“+”
放到一起看比较明显,Kove的材料塑料感较强,最初上市时有些玩家不满的就是这个塑料外壳,看起来不够精致,
但良好的的边缘和细节处理其实并没有让鼠标显得粗糙。
这次的Kova[+]则对外壳进行了强化,上壳改成了广受好评的类肤材质。
KOVA和KOVA[+]对比感受,看看KOVA如何“+”
Kova的侧面,侧键下方有一块橡胶涂层的区域,帮助防滑;
而Kova[+]侧面的整个前半部分则皆为这种类似橡胶感的材质,后半部的凸起是抛光的塑料表面,和侧键统一,防滑的区域更大;
另外模具分割的结合方式也不一样,上盖后部和侧面的接缝部分由于表面处理的不同,差异更明显些。
这样的对比和线条分割,除了对手感产生些细微的影响,视觉上也更有层次一些,“类肤”和“镜面”的组合,比之前模糊的塑料要上了一些档次。
KOVA和KOVA[+]对比感受,看看KOVA如何“+”
正面看上去,左右按键边上的灯带稍有差异,Kova[+]收敛一些,长度没有kova那么长。
滚轮也有优化,左边的是Kova[+],这个宽大的滚轮手感是得到玩家肯定的,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个宽度,
宽大固然很不错,但中间的棱线则过于明显,明显到有些割手,拨动久了会手指痛;
这次宽大的外形得到保留的同时,滚轮更平滑了,从图上可以看出,中间鼓起的棱线不像之前那么明显,这样拨动起来舒服很多。
另外手感上也软一些。
KOVA和KOVA[+]对比感受,看看KOVA如何“+”
背部,上壳材质的改变,加之上下壳结合方式的变化,让鼠标的曲线和分割更立体。
KOVA和KOVA[+]对比感受,看看KOVA如何“+”
借网上的图用一下,玩过高达模型的(或者看过)的朋友应该有这样的体会,素体的零件组合起来之后,不做任何处理虽然效果尚可,但塑料感和立体感是没办法让人满意的,上过漆仍然还是不够,
还有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渗线的处理,表面那些线条和分割勾勒出来之后,整个模型就会一下精神不少,尤其是追求机械和科技感的东西,线条和细节很重要,这次kova[+]的改动,有点这个意思。
另外,涂层还使表面的棱线平滑不少,厚度也随之增加,这对整体手感带来不小的提升,手心感觉更加柔和,不割手。
KOVA和KOVA[+]对比感受,看看KOVA如何“+”
底部,乍看之下不会发现这个小变化,仔细看则会发现两者的脚贴形状是不同的,kova[+]的后脚贴减小了,
相当于把kova脚贴上面的三角形部分切掉了。
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得鼠标移动时更加顺滑些,尤其是横向移动,这个感觉很微妙,但是两者放在一起时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KOVA和KOVA[+]对比感受,看看KOVA如何“+”
还有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光头,右边的Kova[+]的光头,首先是由Kova的居中,改成了偏左,
另外,透镜孔洞缩小了,和棱镜相对位置也有不小的变化,可以看到明显的“R2”字样,可见对于光头进行了较大的改动,
对于之前有人提出的硬件毫无变化,看到这个应该可以否定了,如果说外形没多大变化倒是合理的。
0
已赞
微信分享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推荐
发表于 2011-7-18 13:26 只看该作者
帮顶!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推荐
发表于 2011-7-18 13: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ach9999 于 2011-7-18 13:43 编辑

二、        手感差异
左右键弹性好些,键程稍有增长。
我之前也谈过对于鼠标按键手感的看法,一直觉得鼠标按键的手感差异不只是微动造成的,外壳模具,材质等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是个综合作用的结果。
之前的塑料按起来弹簧感较强,清脆有余,稳定细腻则不足,起落之间有沙沙的“弹手”感,那种“咯吱、咯吱”的感觉;kova[+]则细腻很多,在一起一落的瞬间过程中没有其他异样,很流畅。
表面的类肤材质对于手心出汗的问题解决的更好些,之前的塑料材料对于手掌的贴合感很好,但出汗之后,会变得更热,有点“烧”;
Kova[+]则清爽不少,那感觉有点像天气很热,身上粘腻,冲个澡后用粉扑拍上爽身粉——这感觉很多年没有过了,但婴儿爽身粉的记忆倒还在~
侧面整个改成塑胶感之后防滑感自然增强了,最主要的还使拇指和无名指在捏着鼠标的时候感觉更舒适,之前的分割比较明显,手指在防滑区域内没问题,
但稍向前捏一点,则正好在接缝处,两部分手感的不统一,会带来一些不适,这个差别很细微,kova[+]的改动解决了这个小细节的不足。
后部的镜面改动对于我来说,外观气质的改变更多些,对于手感,我觉得影响不大。侧键改成镜面后会粘腻一些,但小面积的采用,则使这种粘腻变成了防滑措施
——大面积采用(例如镜面版狂蛇)则可能会在手心出汗时感觉糟糕。
再就是滚轮了,较之之前中间尖锐的隆起,这次可以说改善了很多——之前的拨动手指会痛,而且较硬。
这次的无论柔软度还是平滑度都改观了不少。而且由于柔软度的提高和摩擦力的增加,使本来就宽大稳定的滚轮更踏实,没有晃动,
至少这段时间的使用下来,鼠标晃动还没有任何响声,滚轮更向纹丝不动。
这个滚轮仍然保留了段落感,但每个段落幅度降低了一些,这个抽象理解就是看两组正弦波,波峰和波谷都有所降低,但频率一样。
按下去则没有之前清脆,但柔和了,还是那句话,不割手~
KOVA和KOVA[+]对比感受,看看KOVA如何“+”

三、驱动简谈
前面说了,kova[+]这个最明显的“+”,除了外表,就是这个驱动。
之前的kova是以无驱动为一个卖点的,简洁,易用,灵活,这是kova追求的感觉。
但仅仅是简单的切换灯色,改变dpi,对于一个这么华丽的鼠标,多少有些遗憾了。对于玩家来说,现今的游戏鼠标往往调节性越多越有趣,越有可玩性,满足玩家个性需求。
如此看来,Kova的无驱,有利有弊。
这次kova[+]把这个遗憾给弥补上了,并且驱动做得还很强大。
那么这个驱动有没有使kova[+]的操作设置变得复杂?有没有影响“使用便利”?到底是画蛇添足了,还是画龙点睛了?
答案是“点睛”,而且点的很漂亮。
KOVA和KOVA[+]对比感受,看看KOVA如何“+”
这个是驱动打开的默认窗口,值得一提的是左下角有个很人性化的按钮,单击它会弹出语言切换菜单,对于见到E文驱动就焦虑的同学,roccat提供了简体中文的的选项,贴心了~
其他功能诸如灵敏度调节、dpi切换等等常规的设置,简体中文的菜单都很方便理解。
KOVA和KOVA[+]对比感受,看看KOVA如何“+”
再看这个“按钮指派”的表单
针对每一个按钮,可以自定义任何功能,左边的窗口就是指定按钮菜单,当然左右键不能改,改了会不方便,我没变态到改变“左右键单击”到其他位置的程度。
点击下拉按钮即可看到设置功能,等下看都可以设置什么,先说这个[+]的重头戏——EasyShift[+]

这个功能很有意思,我试下来的结果是按键5、6均可以设置成easyshift[+]功能键——当然,只能选择一个,要么5、要么6——
然后按住这个键,加上右边橙色框里任何一个你设置好的按键,即可触发该功能。
举个例子,按照我这个图中的设置:
按键5+按键10(滚轮单击),即可实现windows静音功能。

这个有点像笔记本键盘上“Fn”+“XX”的功能。
这个方式蛮新颖的,而且很方便,理论上这么一来,鼠标的按键功能实际上几乎翻倍。
对于目前“游戏鼠标按键功能赶超键盘”的风气下,如何实现少量按键,多项功能,roccat的kova[+]似乎开了个好头。
当然另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增加按键——例如razer Naga。
对于MMO游戏,KOVA提供了一个新想法。
另外,对于非游戏用途,上网、办公、多媒体娱乐之类的,这个功能也很实用,个人觉得,如果来个无线的KOVA[+],在家接电视上网娱乐的宅们则方便了不少,
毕竟多媒体播放或上网时,有个无线键盘还是必要的,但如果有了这个Easyshift[+],键盘则会省很多。
KOVA和KOVA[+]对比感受,看看KOVA如何“+”
现在来看看都可以设置什么,如上面这个图,几乎能用到的功能都有办法自定义,宏设定更是预先已经把主流游戏的一些宏都做好了,只要指定即可,超级傻瓜的方式。
如果不满意或没有所需的,当然还是可以自定义的。
KOVA和KOVA[+]对比感受,看看KOVA如何“+”
这个页面是高级控制页面,调节灯光颜色,点亮的方式等等,很好理解,不多说了。
稍提到的是橙色框里的内容,“声音反馈”,这个是分别对应“切换配置文件、变更dpi、灵敏度变更”这三个操作时,会发出声音提示,
这个声音不是鼠标发声,而是通过声卡发出,会提示你进行了何种操作,所以在切换时别吓一跳啊~
这个功能是很方便的,可以提示目前我切换到何种状态了,不用完全凭感觉判断——当然,它说的是英语,相信这么简单的英语也不是障碍。
另外,可以自定义几组常用的配置组合,适合不同游戏的,然后再定义某个键是切换profile键,最好是配合easyshift,这样不容易误操作。
接着就是一劳永逸了,甚至比kova的无驱还要方便,这个驱动让kova这个raccat的低位鼠标在功能上完全不低,甚至很强大了。
驱动大概说这么多够了,其它的功能都比较常见,提到的这几个个人觉得是很有特色的部分,很[+]。
、兼容性
KOVA和KOVA[+]对比感受,看看KOVA如何“+”
关于兼容性,之前在使用kova的时候已经有了比较不错的体会,对于一个游戏级别的激光鼠标,目前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不会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
Kova[+]的光头更是进行了优化,之前在镭拓X3上稍显不足的表现,在这里已经不再出现,各种表面兼容性都一流,没有出现丢帧或不稳定的情况。
特别是在天禄qck+、甲虫操控和sense上,表现非常优秀,可能由于个人偏向布垫子的使用习惯,在这三个垫子上的手感细腻稳定,尤其可圈可点。
在swift上非常灵活, kova[+]本身很迅速,再配合滑度惊人的垫子,定位适应之后仍然可以保持优秀。它的重心靠前,本身较轻,在点击时向下的力量保持了稳定性,很好控制。
侧键在布垫子则更容易接受,左右方向施力的时候,需要良好的“抓地”感,布垫在这方面自然更胜一筹。
总的来说,启动和制动完全是看个人使用习惯,至于丢帧,则完全不用担心了。
五、实用感受
KOVA和KOVA[+]对比感受,看看KOVA如何“+”
对于日常的使用,KOVA[+]的按键数目是很实用的,再加上easyshift功能的加入,非常方便。
但个人觉得右边侧键的实用价值不是很高,点击起来并不是特别舒适,这也是我对对称鼠标的一点看法——双侧都有侧键的鼠标,针对左右手不同使用习惯分别对应侧键更为现实一些。
——左边的侧键是为了右手使用习惯的人准备的,右边的则相反。
不过kova[+]由于有这个特别的easyshift功能,完全这样理解则是不小的浪费,针对这个设定一些不常用的功能在右侧的组合上,还是能够起到不错的作用,而单按右侧则设定成无效,很大程度上即可以利用右侧键、又可避免误按,很方便。
游戏中我则是完全不使用它的。没错,有点浪费,但如果愿意花时间适应的话应该也不错。
最近常玩的是crysis2,一个并不是很主流的FPS游戏,但画面还不错,对于这个个人感觉枪感不强的喧哗式游戏,一个好鼠标会让游戏变得异常简单,特别是战役模式……
Kova的灵活性和轻盈感,对于RTS游戏有着与生俱来的同步性,移动快速,点击准确。
Kova[+]优化的光头,使得鼠标本身操控感更强,指针在手中很稳,再加上外壳带来的按键手感变化,使得生硬的感觉大大减少,好处就是在FPS游戏中有了更好的体验。
枪端得住了,不会因为重心后移,底盘不稳等因素造成翘起或压枪困难,这点改善还是挺明显的。
六、        小结
Kova的外形足够拉风,但材质欠佳,kova[+]来个升级,满足大家的需要;
Kova的灵活快速,kova[+]完全保留,补充更好的定位感;
Kova没有驱动,方便快捷,Kova[+]驱动强大,一劳永逸,更加智能,使得kova从一个入门级(对于游戏来说)的小家伙变成一个接近全能的对称鼠标;
总之,kova身上的遗憾,这一个[+],基本上都补了回来,不知道roccat是做了玩家调查还是在kova出生时本来就留了一手,这个[+]加的很给力。
如果说kova相比自家的kone,是个入门货,那这个kova[+]的提升则有不小的惊喜,配置上当然还是kone[+]更加华丽,但就本身的提高,kova[+]相对kova,进步惊人。
我没发现有什么遗憾在kova[+]身上出现了,当然不算尼龙线或镀金usb口这样的事情……
如果你喜欢对称鼠标,并且喜欢kova,但对其某些地方觉得“恨铁不成钢”,那么Kova[+]就是不二之选。
如果文中有没有提到的对于kova的其它遗憾,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看看这个[+]有没有“+”到位,至少我觉得不爽的地方,它给面子了。

全文完

Zach9999
2011.07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4
发表于 2011-7-18 13:47 只看该作者
帮顶!
snowell 发表于 2011-7-18 13:26
谢谢,我想试试回复可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5
发表于 2011-7-18 14:02 只看该作者
测试
1# zach9999 进来了就要看看呀。。{:1_06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6
发表于 2011-7-18 14:04 只看该作者
驱动很强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7
发表于 2011-7-18 14:10 只看该作者
关注一下,他家的鼠标造型还是很舒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8
发表于 2011-7-18 14:12 只看该作者
{:1_0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9
发表于 2011-7-18 14:14 只看该作者
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人缘0
10
发表于 2011-7-18 14:14 只看该作者
测试
kankankankank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