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的智能眼镜是一项十分前沿的科技,它的先锋性甚至让苹果都望尘莫及。戴着这样一款智能眼镜曾经只可能是科幻电影里面的场景,如今却即将变为现实。不过,它也引起了很多质疑,大多数是对它可能会触及用户隐私的担忧。那么,戴着这款眼镜真的会造成隐私忧患吗?究竟是我们小题大做还是真的会给人们的隐私带来影响呢? 邪恶的眼球追踪技术 谷歌智能眼镜采用一种眼球追踪系统来帮助用户进行屏幕浏览、控制甚至是解锁设备。眼球追踪技术的发展已有多年,也被试验过多次。如今,大家担心的是,你只要戴着谷歌眼镜,它就能追踪你的眼球轨迹来推断出你的喜好。它会知道你的喜好甚至是心仪的女孩儿类型,最后向你展示特定的广告内容。 另一方面,谷歌可以基于这种眼球运动轨迹打造一个关于你的喜好图谱,对于谷歌来说,这将是一个很大的跨越。智能眼镜可能知道甚至连你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比如,透过你的摄像头,谷歌可能会了解到你感到无聊,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真的到这一步,肯定没人能够忍受。人们不会愿意花费几百美元购买一幅眼镜,然后让它捕捉到自己无意中从眼球里流露出的大脑数据进行广告定位。 不断跳出眼前的广告 此外,人们会担心,一直处于开启状态的眼镜会不断透露你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而显示相应的广告内容。比如当你走到一家咖啡馆附近,它就会为你弹出该品牌的促销广告。这样的手机广告早已出现,很多人都表示难以忍受,因此,倘若在用户眼镜上显示广告则更是不可能受到欢迎。 不过,谷歌的广告只会显示在你的视野外围,因此,这种广告模式将会像移动网络广告一样,由于更小的屏幕限制,其发展模式也同样会受到制约。 无所不知的智能眼镜 虽然头戴式智能眼镜可能会比你的移动手机更了解你,但是了解度也不会多很多。如今谷歌已经在搜集用户数据,然后通过广告定位来赚钱,甚至还基于你的政治倾向为你展示新闻搜索结果内容。 虽然谷歌握有大量的用户数据,但是在如何使用这些数据的问题上必须谨慎斟酌。谷歌目前的商业模式是建立在用户信任度的基础上。我们使用它免费提供的服务,让渡自己的数据为谷歌的目标广告服务提供依据,但是前提是谷歌并不会使用这些数据作恶。一旦公司信誉受到挑战,谷歌业务也务就会无法为继。谷歌必须认真处理这些用户数据,否则再也无法从用户那里获得数据。 谷歌每一次公信力受到挑战,媒体都会大肆报道。之前由于追踪使用苹果Safari浏览器的数百万用户的使用习惯,谷歌已经同意支付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提出的2250万美元高额罚款。此前,Google被爆利用街景小车收集沿途的WiFi无线网络密码和电子邮件信息,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谷歌虽然一直声称不作恶(don‘t be evil),但偶尔也会“调皮”一下,它仍然有黑暗的一面,所以谷歌出品的智能眼镜也可能会遭到人们的质疑。不过,这么做也没有给谷歌带来任何好处,已经有迹象显示这些事件对谷歌的商业模式和公信力产生了伤害。 美国独立性民调机构佩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公布了一项“移动设备隐私数据管理”调研报告,该报告称约有20%的美国成年人关闭了手机地理位置追踪功能,因为害怕被他人或企业窃取到自己的数据。对于谷歌来说,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智能手机用户是最有隐私保护意识的,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用户表示关闭了这个追踪功能。 这类用户一般多为懂科技的极客用户,是谷歌最想要获得信息的用户群体,至少是地理追踪数据。不过,即使关闭了地理追踪功能,谷歌仍然会有用户的相关信息,比如谷歌服务器上的数据、浏览器记录、Gmail甚至是Google+。即便如此,如果隐私问题积攒到一定程度,或者打破“不作恶”的承诺,那么谷歌将会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在用户数据获取上受到全面挑战。 用户执法的智能眼镜如出现偏差,则代价巨大 想想通过智能眼镜可以浏览某人的Facebook页面是一件多么酷的事情,但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可能会重新定义 frape这个单词。Frape是社交时代一个新的合成词,它等于Facebook加rape,是指某人的Facebook帐号被黑客登入或者是登入后忘记登出,结果个人档案、照片、个人资料被篡改。如果智能眼镜用于执法,警察(特别是FBI)则有可能会因为戴着的智能眼镜判定错误误伤无辜人士。 但是这种用途不会很快实现。毕竟面部识别技术运用于执法都酝酿了好多年,如今仍然是困难重重,因此谷歌眼镜这种技术的实现就更加困难了。 佩戴谷歌眼镜给人一种书呆子气息 虽然戴着谷歌眼镜给你一种超酷的体验,但是它的外观并不酷。戴眼镜总会给人一种书呆子气,而加入了前沿技术的谷歌眼镜也没有更酷更炫的外观。之前,被称为可穿戴计算(wearable computing)之父的曼恩(Steve Mann)就因为佩戴数字眼镜在巴黎一家麦当劳遭到攻击。想要用户整天都佩戴着这副书呆子式的眼镜还有点难度。 谷歌联合创始人之一布林佩戴谷歌眼镜 社交契约 以上各种猜测也许并不会发生,最终可能会平稳过渡。智能眼镜的问题是,多少的隐私分享比较合适,我们透露隐私限度的底线在哪里。谷歌、Facebook等企业将继续会为争取用户的信任而努力,这样才能让我们继续共享数据。 如果你问那些从90年代走过来的人,“是否愿意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分享到那些匿名的服务器上?”答案肯定是否定的。2004年谷歌推出有上下文广告的Gmail,遭到了30多个民间自由组织的抵抗,呼吁关掉这款服务。最终,谷歌开始收敛,重新获得用户的信任。 目前来看,我们将会进行更多的分享,这也意味着我们对谷歌足够的信任度。未来我们希望,这种信任度能够成为限制谷歌的条件,提醒它永远不要作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