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技术已深刻影响到人类的日常起居。根据美国地区关于可穿戴技术的调查数据显示,87%的受访者认为可穿戴技术可以提升佩戴者的个人综合能力;71%的受访者则认为该技术有利于个人健康状况的改善;还有54%的受访者认为,可穿戴技术提升了他们的自信。 1.可穿戴设备市场将是开放的 到目前为止,虽然很多厂商推出了智能手表但仍没有一家厂商独大。即便是三星推出了GalaxyGear,并试图将其作为智能手表先驱在市场中推广,但由于产品自身的不足,依然难获用户认可。所以,并非科技巨头一定会成功,很明显,如果想要统一市场,短时期内是十分困难的。 2.健身设备将持续流行 目前各类健身手环、腕带等产品,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可穿戴设备,而这种现象也将持续下去。首先,是因为现代人逐渐注重甚至健康状况,通过此类产品可以方便地监控每天的运动量和睡眠状态,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它们功能简单、易于使用。比如FashionComm推出的L28-C动动手环聚焦于健身爱好者和亚健康人群的运动状态和睡眠质量,提供睡眠运动检测、智能唤醒、事件提醒、数据云同步等服务。并且随着新型传感器的出现,在健身设备方面还有望出现更先进的设备,比如无创类的血糖监测设备等。 3.更多品牌将出现 随着众多公司的进入,可穿戴设备市场将会出现更多新的品牌和产品。预计芯片厂商会逐渐将可穿戴设备平台化,推出更方便的解决方案;而由于设计制造可穿戴设备并不像手机、PC那么复杂,所以一些医疗设备公司、传统手表厂商,都会尝试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 4.将更多强调设计感及美学 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智能眼镜、手表等设备,看起来也都过于“科技化”,而不是我们可以日常生活中的时尚单品。显而易见,设计更时尚是一个趋势,我们已经看到Pebble和Martian等品牌推出了更接近普通手表的产品,而谷歌眼镜也在近期推出了普通的黑框平光框架。 5.眼镜和手表只是一个开始 除了眼镜和手表,可穿戴设备还会有什么形态呢?我们已经看到针对宠物的产品,新的生物识别技术也能够被应用在更多产品形态中。另一极有前景的领域则是服装,比如已经有厂商在致力于研发通过按钮可改变织物颜色的服装、以及可测量紫外线的可穿戴设备。 6.“物联网”将与可穿戴设备联动 “物联网”也是时下非常流行的一种新技术,可以让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与智能手机通过无线互联网连接,实现更方便的智能应用体验。同理,如果物联网设备能够与可穿戴设备联动,那么将极大地扩展使用场景,也是增加可穿戴设备卖点的一种有效手段。 7.设备将摆脱手机独立运行 基本上目前所有的可穿戴设备都需要连接智能手机才能使用,拥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独立运行的设备将拥有更多卖点。目前市场中已经出现了独立运行Android系统、支持3GSIM卡的智能手表,只是体积过于庞大,相信未来会有更完美的产品出现。 8.价格将会下降 早期的可穿戴设备价格都不算低,虽然很多设备看起来很精致、功能也不俗,但是用户判断它们的价值,主要还是从实用性来看。作为智能手机伴侣的智能手表、眼镜等产品,售价宣兵夺主基本上让用户无法接受。所以,相信厂商们也会开始关注低端市场,推出功能更简单的配件类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