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因为一个活动去写大段的文字了,上一次因为参加一个活动写大段文字还是大约10年前去凤凰卫视录制“鲁豫有约电竞世界冠军”。那年我还在杂志社,当时凤凰卫视一个编导联系到我们说打算做一期关于电子竞技话题的节目,整个活动我来协调安排,我们就推荐了WNV,SKY,ROCKETBOY这几个冠军,录制现场只有我们一家媒体,所以全程由我来记录。录制结束后就写了一篇长文“鲁豫有约电竞世界冠军”,当时除了网络媒体之外,传统媒体因为广电的原因,对电子竞技属于屏蔽的状态,因为凤凰卫视不在体制内,不受广电限制,加上鲁豫有约那时候还是个很火的节目,所以那篇文章和那期节目就火了。

那期节目后不久我换了工作,去了赛睿,招我进来的是当时的赛睿亚太负责人唐先生,后来唐先生几年后离开赛睿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ZOWIE。而我后来成为了赛睿中国区的负责人,我离开赛睿后开始专心做外设天下,这次邀请我去台北电脑展参观ZOWIE展台的就是唐先生,10年过去了,这真是一个命运的安排。
这次台北电玩展的时间是1.20-1.24,时间很接近中国的农历新年了,本来活动结束后就应该写一篇文章来记录这次的展会,但是一到过年心就飞了,开年后就各种瞎忙,一直到今天才整理出这个算是记录的文章吧。通过这篇文章希望玩家不单单只是了解ZOWIE在台北电玩展的展出情况,更希望大家对ZOWIE有个更全面的认识。
先从ZOWIE这个品牌的诞生开始讲起吧,2007年唐先生还在赛睿的时候,因为经营理念和赛睿最高层有些不一致,所以离开了赛睿,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来搭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之国,ZOWIE的起步是很难的,无论是客观的大环境还是主观的一些条件,ZOWIE在那个时候都不具备,首先在大环境上CS这个带动游戏外设发展的重要游戏已经处在一个高峰向低谷的滑落趋势,虽然WAR3这样的RTS游戏开始火热,但是唐先生自己恰恰是一个CS的死忠粉,所以他只想抓FPS的用户,所以WAR3也好,DOTA也好,即使再火也和ZOWIE没有关系。从主观条件来讲,唐先生也没有财团支持,只能靠曾经的积蓄来支撑初期的所有开支,后来他和我讲,当时做第一款鼠标的时候,工厂需要他下一个最低量2000个,这个数量对于现在的ZOWIE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礼拜就消化完了,但是当时唐先生却无法一次提货,资金占用太大了。就在这种状态下,ZOWIE开始蹒跚起步了。


唐先生还在赛睿的时候主导了赛睿的经典产品QCK系列鼠标垫的开发,所以对鼠标垫有很深的心得,所以ZOWIE初期推出的几款鼠标垫在CS玩家心目中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也建立了一定的口碑,之后又推出了和微软合作的限量特别版本的IO1.1,这个产品也借助了IO当年神级的江湖地位而又俘获了一部分用户的心。这么看来似乎开端还算不错,接下来问题来了,ZOWIE当时出了一款鼠标垫是RF系列,当时宣传的卖点是可防水,结果在论坛发烧友的测试中是放到了水盆里测试,结果尴尬了,所以后来才明确是“防溅水”,这算是第一个小挫折,到了推出鼠标产品EC系列的时候,尽管唐先生联合了在当时还有余威的CS两位大神heaton和spawn,可产品上市后还是引来极大的争议,争议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产品定价,二,配件选择,三,功能定位,四,宣传策略。当时鼠标定价也是现在的399元,可选用的微动是名不见经传的华诺,另外也没有看起来高大上的驱动,并且我记得当时的广告语是“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这样的广告语让人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备受期待的热门品牌的旗舰产品才会使用的措辞,放到当时的ZOWIE来说,的确不合适,不过后来我在和唐先生的沟通中知道,这个广告语非他所为,是大陆的代理好心办了坏事吧。然后从产品角度来看,用户对比的是热门的蝰蛇,蝰蛇售价200多,采用的主流配置,有灯光,有驱动,还有品牌效应,怎么对比也是ZOWIE完败,所以也怪不得部分玩家这种所谓的“黑”。可其实ZOWIE为了调校EC系列的手感却的确是用了心,如果纯粹从产品的硬性指标来对比,EC没有胜出的任何理由,但是对CS的执着,对手感调校的坚持,让EC的确在手感上有了自己独特的味道,也的确是非常符合FPS游戏用户的诉求。

这两次的挫折对一个新品牌来说可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沟坎,不过还好最终都迈过去了,现在EC系列甚至已经成为了新一代的FPS游戏的准标配了,这次在台北唐先生给我看了一张统计表,表格里显示全球TOP20的CSGO的选手,有17个在用ZOWIE的鼠标,另外3个在用赛睿的,这17个里面只有很少的几个人是和ZOWIE有商业合作的,剩下大部分就是冲着ZOWIE的手感去的,这得益于唐先生长期坚持在FPS领域的耕耘,另外也和赛睿在欧美放弃了和一些知名俱乐部的合作有关。之前说到唐先生是CS的死忠粉,究竟有多死忠,举几个例子就可以说明,比如说:ZOWIE公司里的市场总监就是曾经的WCG台湾地区CS冠军队的队长,比如唐先生的好朋友清单里是NEO,Heaton,Spawn,这些CS圈的大神,比如去年在上海办活动的时候和我见面吃饭喝酒后就说他要开新产品发布会,要请我去台湾参加,但是特别说明还要和我单挑CSGO。虽然我也是CS绝对的死忠粉,但是我还没开始玩CSGO呢,为了遵循单挑的承诺,我得先练练,后来有次活动后和ALEX,117,ASKA,VASH一起娱乐CSGO,去5EPLAY买了CSGO之后结果发现连枪的都不会买了,还好地图是滚瓜烂熟的沙漠2,对面也是DSN带队的老年CS娱乐队,一局打下来我个人战绩是4-15,哈哈,居然也还能打死几个人。等我到了台北我说我来单挑来了,唐先生说我欺负老年人,不和我玩,笑。对了,在和117娱乐的时候,看他在用EC2,我问他为什么要用这个鼠标,他说他以前用IE3,人体工学的确好,但是还是稍微有点偏大,所以EC2的手感顺延了IE3的大部分感觉,但是尺寸更合适,所以用起来很舒服。

在ZOWIE的发展中,还有个不得不提到的品牌,那就是明基,唐先生在若干年前和明基的合作中主导了明基电竞显示器的开发,作为传统的IT品牌,有很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可是明基对游戏市场却摸不到门路,直到和唐先生的合作,唐先生以他对FPS游戏的理解来主导了明基电竞显示器的诞生,明基电竞显示器从上市的时候就在FPS游戏的主战场欧洲市场获得了成功,这也让明基对唐先生的团队有了更信赖的基础,之后明基为了加大对电竞的市场动作,终于和唐先生有了更深入的合作,那就是收购了大部分的ZOWIE的股权,ZOWIE成为了明基旗下的一个专业电竞品牌。从后来和唐先生的聊天中了解到,虽然唐先生出售了大部分的股权,不是品牌的绝对控制者了,但是明基因为对唐先生团队的充分尊重和信任,继续让唐先生团队来负责ZOWIE产品系列的开发,所以所有的ZOWIE产品,包括将来的新品,骨子里肯定都还是埋藏着对FPS游戏的执着,包括这次台北电玩展上的重头展品——ZOWIE ZONE.
在来这次台北电玩展之前,在去年明基组织的一次全球CSGO比赛中,我和唐先生一边吃饭喝酒一边聊天,他就很神秘地说,年底要开新品全球发布会,这次发布的新品很可能是他退休之前发布的最后的一个重量级产品了,问我要不要去台北,我肯定说好啊,然后很好奇地问到底是什么好东西,他虽然喝了酒但还是守口如瓶,我猜了半天他都摇头,好吧,那就把谜底留在到台北的时候揭晓吧,过了几个月,明基中国的人联系我帮我订好机票要前往台北参加发布会了,结果我5点起床一大早到了机场换登机牌的时候才发现我没申请入台许可证……未能成行,回来后过了两天谜底就揭晓了,那就是重量级产品ZOWIE ZONE。在网络上刚看到这个产品的时候并没有太多感觉,因为完全无法体会实际的使用感受和各种设计细节。后来明基中国的周总说唐先生问他我怎么没去发布会,了解原委后周总问我什么时候还有时间,单独再安排我去台北感受下这个产品,然后就有了这次农历新年前的台北电玩展之行。
这次和我一起去到台北电玩展的还有一位太平洋网的编辑,我们在入住酒店后第二天一早就出发前往101大厦旁边的游戏展的展馆,在展馆门口我同之前就和我约好的原相科技的一位总监先汇合,我先称他为W先生吧,我们汇合后联系到了明基的工作人员就拿证件带我们入场了,入场后直接前往ZOWIE的展台,当时应该是早上10点左右,人还不是特别多,我一到就见到了之前有提到过的ZOWIE的市场总监,曾经的WCG台湾CS冠军队队长,我们都叫他“包子”,唐先生因为还在公司处理其他事务,说要下午才能赶过来。我落座在ZOWIE ZONE后,包子就充当高级产品经理开始为我讲解这个唐先生的“终极大作”。从包子的介绍里我开始了解ZOWIE ZONE的各种细节,虽然时间有限不能长时间地深度细细体验,但是通过包子的介绍就能了解到这个产品的设计思路和理念,下面我讲讲我简单体验了解到的一些信息吧,更多的详细评测估计要到明基把产品送测过来后才能提供给大家。
ZOWIE ZONE(后面简称ZZ)我的理解核心的两个理念就是“整合”和“效率”。先说整合,ZZ将整个PC和工作台面以及显示器做到了有机的整合,目前ZZ的PC是固定在工作台的下方,是一个固化的系统,暂时无法让用户可以DIY。然后整个PC外露的线只有一条电源线和一根网线,如果用无线路由配合无线网卡的话,连网线也可以去掉了,那整个PC显得非常整洁。用户所有需要连接的USB接口或者音频接口都整合到了桌面上,触手可及,充分体现出“效率”。显示器由显示器支架连接在桌面上,配合人的坐姿和高度,可以达到完全的视角可调。另外桌面上还有预设好的饮料放置卡位和手机卡位,位置设置非常合理,饮料卡位在最左前方,卡槽有一定高度,这样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在激烈的游戏对抗中打翻饮料的可能性,另外手机卡位能让手机斜立在显示器的左下方,在娱乐的时候重要信息和来电不会错过。接下来说说效率,在我刚落座在ZZ前面的时候,包子就问我平时习惯什么样的游戏台面高度,然后通过按钮开始帮我调节最符合我习惯的工作台面高度,整个工作台面是一个电动可调节的桌子,升降过程中平缓无杂音,后来唐先生告诉我升降用的电机选用的都是最好的配件,没有考虑成本。有些玩家可能觉得桌面高度调节实用性不大,但是细心的玩家在很多线下比赛的时候应该能够观察到一些职业选手为了调整好最合适的高度,经常会用一些坐垫来调整坐下来的高度,有些人又会说我买个升降椅不就好了么,但是别忘了升降椅只能调节椅子的高度,当调整好椅子的高度后你又会发现对显示器的角度又不对了,你为了调整显示器的高度和角度又可能要在显示器下面垫东西了,最后可能是能调整到你要的所有高度和角度,可效率没有了,而ZZ要的就是效率。所以我调节好桌面高度之后,就可以通过ZZ的显示器支架调节我最合适的视觉角度,显示器的位置高度角度几乎可以满足玩家所有的需求。
所有的高度和角度调整好之后,包子说要介绍最核心的一个功能了,那就是一键调出了CS游戏里玩家大部分需要调节的各种设置,如图所示。这个功能最后肯定要体现在产品的售价上,估计会有用户说没有必要为了节省一些设置的时间来为这个功能买单,好吧,其实你也不是ZZ的目标客户群,因为这个效率的概念对于很多普通玩家来说的确无关痛痒,无非是你队友在等你设置参数的时候多问候你几句,但是对于职业选手参加比赛来说那可是一个极大的帮助,我们在看很多大型赛事的时候会发现总是比赛会延迟,实际几场比赛之间的间隔总显得太长,其实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除了一些主办方的操控能力不够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特别是CS这样的比赛,选手需要调试的东西太多,FPS游戏的胜负关键时刻很多时候是电光火石的一刹那就决定了,所以选手对于调试自己熟悉的竞技参数和物理环境十分在意,所以很多时候10个选手的调节时间综合在一起就会导致比赛无形被延时,为了解决这个比赛的准时问题,现在有大型比赛开始硬性规定了选手的调试装备和热身的时间,在这个背景下,你再想想ZZ的这个效率是不是意义很大呢?我说这个效率可能最后能左右比赛的结果可能都不夸张。所以这样的产品理念绝对不是产品经理和研发人员关起门来灵机一动或者闷头苦想能实现的,一定是对游戏和竞技比赛有了深刻的观察和理解才能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后来唐先生告诉我,欧洲某大型赛事的负责人看过这个产品之后,马上就要和他谈合作,想要在比赛中用上这套ZZ系统,其目的就是大大提升比赛的效率和可控性。
我全部调节好之后,开始进入练枪图,借助于ZZ系统的整体调节和调节好之后的心理效应,在练枪的时候感觉特别顺手,所以我个人感觉这套系统甚至有可能为选手营造出一种在最熟悉的训练室的感觉,这样选手就能充分的发挥训练的水平,让比赛的精彩程度更上一个层次。
体验完ZZ之后我就和原相科技的W先生和太平洋游戏网的编辑一起逛逛整个台北电玩展,逛完之后我不自觉地就会把台北电玩展和Chinajoy进行对比,显然两者不在一个层面上,对于CJ,我最早是报道那个展会,后来是作为厂商参展,从早期的爆红丁贝莉,到眼镜娘,雅典娜,到后来的限制SG的尺度,CJ一路飞速发展,我也算是目睹了全过程,台北电玩展做为台湾地区的一个游戏展,我只能说是小而美,没有了CJ的那种绵延上公里的排队景象,没有展馆里震耳欲聋的喧嚣声,也没有展台下密密麻麻的期望抢到周边的高举的双手。总之台北电脑展是一个更纯粹一些的玩家体验会和见面会,当然该有的抢眼的showgirl们,太平洋游戏网的编辑还是会拍一拍的:)
中午和原相的W先生还有太平洋网的哥们一起吃饭喝点咖啡,边吃边和也边聊,聊聊两岸的游戏文化,聊聊政治环境,聊聊市民生活,之后W先生就另有忙碌了,我又回到了展馆,唐先生也在下午来到了展馆,我看到唐先生之后就调侃说,来CS单挑啊,唐先生笑着说不要欺负老年人,接下来唐先生也开始和我讲设计这个作品的思路和理念,基本就和我之前介绍的差不多,但是他更多的给我讲述了在设计和制作这个作品的过程中是如何追求极致,不惜成本,太平洋的哥们之前和我聊天时预估这套系统售价大概如何,说会不会超过2万人民币,我说可能差不多吧。我见到唐先生之后来和他求证我们的预估,得到的答复应该是肯定超过并且超过不少,哈哈,所以只追求性价比的玩家们,你们可以无视这个产品了,但是如果你是处女座加上追求极致体验的玩家,这个产品应该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下午就要闭展了,唐先生邀请我晚上和他们团队一起吃晚饭,我欣然答应。在闭展撤展的过程中,所有展出的设备肯定是要打包封箱回收的,由于我对ZZ这套系统组成还不是很熟,所以也没办法施以援手来帮助他们拆卸封箱,只怕出手反而会帮倒忙,只能在旁边干看着,挺尴尬的。而唐先生自己却没有一点老板的架子,挽起袖子和小伙子们一起把ZZ大卸八块然后整齐封箱,效率颇高。撤展结束出来打车去饭店,唐先生说去之前赛睿创始人每次到台湾都会去的一个小餐厅,餐厅做的都是台湾当地的小菜,味道纯正。到了餐厅发现真是一个小餐厅,一楼已经满座,我们下到地下二楼,还有两个圆桌,等到ZOWIE团队差不多到齐了就开餐了,当时ZOWIE在台湾的总代理也在,明基的市场总监也在,大家就在这个地下二楼热热闹闹的举杯起来,我不胜酒量,很快被整成了关公脸。小菜好吃,台湾啤酒清爽,团队气氛热烈且融洽,感觉很舒服。边吃边思量,我感觉ZOWIE并没有把自己包装成一个高大上的品牌,虽然产品谈不上很高性价比,但对用户的理解和对FPS的执着,以及整个团队的接地气的创业精神,让ZOWIE这个品牌在列强环伺的电竞外设市场有了自己的立足空间,并且这个空间越来越大,席间唐先生和我说离ZOWIE的十周年也不远了,这十年走来不容易,是啊,一个品牌之所以能成为品牌,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维度。明基收购大部分ZOWIE股权后,对于唐先生来说其实可以功成身退了,但他依然保持一个创业者的心态继续做产品,继续带团队,这实属不易。还记得他也和我聊过和大陆的总代理的合作最后分手的一个事情,他说的一番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ZOWIE有了一定的销量之后,大陆总代理应该赚了一些钱了,然后他在找负责人电话沟通工作的时候发现基本上午都找不到人了,只能下午才能找得到,老板有点“老板”的感觉了,这一点可能让他有点无法接受。我想唐先生可能在意并不是找不到人,在意的是他作为品牌的最高负责人都还处在躬身亲为的创业状态,怎么能够接受代理就那么简单地满足ZOWIE的现状呢。在他看来,ZOWIE一直在路上,还有很多未竟的目标需要ZOWIE团队和ZOWIE的合作伙伴去达成。

不胜酒量,提前离席,回去的路上我想2017年其实从外设天下论坛创立的时间来算,也是十年了,十年也打造了一个品牌了,在外设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都应该可以做得更多。
作者:benson